陳 玲,李淑萍,安 睿
(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8)
留學生教育是近年來我國醫(yī)學教育發(fā)展的一個新方面,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斷總結經(jīng)驗,以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筆者現(xiàn)通過3年來對巴基斯坦留學生產(chǎn)前超聲診斷學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我校留學生主要來自巴基斯坦,英語為巴基斯坦第二官方語言,所以留學生英語交流能力很強,但英語口語帶有明顯地方口音,而我校教師英語口語水平有限,使得語言溝通障礙較明顯。此外,留學生大學前多是接受西方教育模式,其思維活躍,課堂上隨時提問,且問題涉及面廣。這就對教師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不僅具備較高的英語聽力水平和較強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以便師生在課堂內外進行交流和溝通,還要求教師在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的同時,對留學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有更多了解。
超聲顯像法以顯示人體不同組織器官的切面成像為基礎,通過對組織、器官進行實時、連續(xù)動態(tài)觀察,從而達到診斷疾病的目的[1]。所以,超聲成像以組織器官的解剖形態(tài)為基礎。而胎兒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從一個受精卵發(fā)育成一個有生命的獨立個體,其各個器官、系統(tǒng)發(fā)育時期不一,因而在不同孕周,其超聲圖像及生長指標不同。在不同發(fā)育階段,受環(huán)境、遺傳等多種因素影響,胎兒各器官、系統(tǒng)均可能發(fā)生畸形,且胎兒畸形的發(fā)生往往是多器官系統(tǒng)的。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應重視組織胚胎學講解,使留學生能夠更多地了解正常胎兒的生長發(fā)育狀況,并對畸形胎兒作出正確診斷及鑒別診斷。如妊娠18周后胎兒腎臟可清晰顯示,若羊水過少,胎兒膀胱和腎臟未見顯示,則應高度懷疑胎兒腎缺如。
超聲波信號的改變、不同回聲的形成都反映了組織器官的病理、生理變化,因此,必須讓留學生扎實掌握不同器官的正常組織學特點和疾病病理變化。同時,要在整體觀察的基礎上對病變部位進行重點觀察,最后進行疾病診斷和鑒別診斷。
產(chǎn)前超聲診斷學是一門與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以及其他基礎及臨床醫(yī)學密切相關的學科,留學生要學好該課程必須以這些知識為基礎,并具有良好的空間想象力。這是因為超聲影像學圖像有的是平面的,有的是重疊的,如果沒有良好的空間想象力,很難理解正常及病理狀態(tài)下的結構。
認真?zhèn)湔n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2]。教師在課前應了解留學生特點,熟悉留學生所在國家的產(chǎn)前超聲診斷情況,明確教學大綱,認真鉆研教材,熟悉教學重點、難點,查閱相關英文文獻,寫出完整的英文教案,對同一個問題盡量準備不同的英文表達闡述。講課過程中盡量用簡短的句型和熟悉的詞匯,必要時可借助手勢和表情表達,充分發(fā)揮語言的魅力。
超聲診斷學教學離不開各種直觀圖片,而多媒體課件則能將單調、乏味的知識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激發(fā)學生參與意識,增強教學效果。尤其是三維超聲的應用,使枯燥、乏味的醫(yī)學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填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tài)感等方面的不足,極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生動的表達方式,克服了語言表達的困難,增進了教師和留學生之間的交流。如講解中、晚期妊娠胎兒超聲表現(xiàn)時,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使學生直觀觀察胎兒在宮內軀干及肢體活動情況、心臟跳動、張嘴吞咽等;三維超聲是立體圖像,三維重建技術使得觀察胎兒就像看照片一樣[3]。因此,通過多媒體課件可加強形象化教學,提高學生形象記憶和立體空間思維能力??傊?,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師易講,學生易掌握,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
見習課要有完整的見習計劃和安排。每次見習課前,教師要先熟悉見習內容,提前準備好見習所需資料、設備,與患者溝通好并征得其同意。此外,提前告知留學生見習內容,讓他們積極準備,認真復習相關理論知識,以增強其在見習中的參與性和主動性。見習課是留學生實際體會、鞏固知識的一個重要過程。教師通過實際檢查操作、儀器條件的選擇、被檢查者的體位、探頭放置部位、掃查方法和切面,讓留學生了解超聲檢查全過程,加強空間想象能力,調動學生聯(lián)想思維。并及時解答留學生在理論學習中的疑問,與留學生相互交流探討,增強教學效果。安排典型病例的實時檢查示范,加深留學生印象,使其牢固掌握知識,為臨床實習奠定基礎。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產(chǎn)前超聲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客觀性很強的學科,且各種新技術日趨成熟,產(chǎn)前超聲診斷學教學必然面臨新的挑戰(zhàn),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以培養(yǎng)高素質醫(yī)學人才。
[1]謝君,張慷.超聲診斷教學經(jīng)驗的探索與體會[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0,16(4):510~512.
[2]張莉,張雷,楊毅梅.醫(yī)學留學生人體寄生蟲學全英文教學體會[J].2010(3):656~657.
[3]馬燕,何云,廖新紅,等.淺談婦產(chǎn)科超聲診斷教學的體會[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22(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