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 常鳳玲
惡性滋養(yǎng)細胞腫瘤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疾病,生長速度快,早期就可能通過血液而轉移至全身,以至威脅生命。因此,及時明確診斷至關重要。應用CDFI觀察惡性滋養(yǎng)細胞腫瘤病變區(qū)血流情況并用PW進行測量分析,以研究該技術在惡性滋養(yǎng)細胞腫瘤的診斷及療效評價方面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本組21例惡性滋養(yǎng)細胞腫瘤病例均為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經術后病理診斷的住院患者,年齡19~43歲,平均31歲,經產婦11例,未產婦10例,停經最短時間44 d,最長時間125 d,患者均有停經,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子宮增大,血、尿HCG異常增高等,取對照組(正常子宮20例)與觀察組21例進行對照。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飛利浦HD11,GElogic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 MHz,聲束與血流夾角<60°。常規(guī)檢查,適當充盈膀胱,觀察記錄子宮大小形態(tài)及內部回聲,用CDFI觀察肌壁血流,在血流最豐富區(qū)域測量范圍大小。應用PW進行多點檢測,測量收縮期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數。對研究對象在化療過程中動態(tài)觀察。
觀察組結果:二維超聲顯示,子宮肌壁回聲不均勻,可見大小不等的略低回聲區(qū)及略強回聲區(qū),15例卵巢可見大小不等的單房或多房性囊腫。病變區(qū)行CDFI檢查時均可發(fā)現肌壁血流異常豐富,呈現彌漫狀及團塊狀分布的血流灶,明亮,五彩鑲嵌。動脈與靜脈均增生,應用PW在明亮處檢測可見低阻力動脈血流頻譜,RI=0.36±0.05,<0.40。收縮期血流速度<0.8 m/s。對照組結果:CDFI檢測正常子宮的血流信號呈稀疏點狀分布,PW頻譜形態(tài)為中高速高阻力型雙峰血流,RI值>0.50,范圍0.53~0.84,頻譜呈尖峰,單向,上升及下降速度較陡直,包絡線清晰[1]。
觀察組與正常組比較有顯著差異。t=4.3478,P均<0.01,其頻譜為單峰,上升及下降速度較慢,并可見毛刺狀高低不平的帶狀頻譜,考慮到為動靜脈瘺頻譜。
觀察組化療前后動態(tài)檢查結果:21例均接受化療,其化療前及恢復期CDFI檢查子宮肌壁血流信號異常豐富轉為逐漸減少,最后恢復正常。經PW檢測血流頻譜形成由低平變高尖。RI值差異顯著,(P<0.01)。RI值的變化與臨床HCG的恢復狀態(tài)相符。
惡性滋養(yǎng)細胞腫瘤起源于胎盤絨毛的滋養(yǎng)細胞,該腫瘤以滋養(yǎng)細胞逆行侵蝕螺旋動脈或較大的各級子宮動脈分支,使子宮動脈直接開放進入管壁缺乏肌肉和彈力組織結構的新生血管,造成了病灶區(qū)及其周圍血流異常豐富,形成了眾多的低阻力血流和動靜脈瘺[2]。上述病理學改變?yōu)檠餍盘柮舾械腃DFI提供了良好的診斷基礎。
本觀察組中可見子宮肌壁血流異常豐富,根據病灶大小有團塊狀,花環(huán)狀,及彌漫狀或網狀表現。血管增粗,增大并有血竇形成,彩色血流紅藍相間。在部分子宮壁可見到宮旁靜脈曲張的彩色血流豐富區(qū)。應用PW檢測可見其血流為特異的低阻力血流,RI=0.36+-0.05,小于0.40。頻譜呈單峰,上升及下降速度均較慢,收縮期血流速度<0.8 m/s。并可見呈毛刺狀高低不平的動靜脈瘺頻譜,與國內外文獻報道一致[3]。滋養(yǎng)層細胞周圍血流實質為腔隙血流循環(huán),血管擴張為血竇體動脈進入滋養(yǎng)層間隙后,阻力明顯下降是造成RI明顯降低的原因。在部分病例中二維圖像沒有明顯特異性,不能作出明確診斷,但CDFI發(fā)現子宮壁局灶性的豐富血流信號不但比二維圖像改變的早,而且消退也晚,也能更清晰及時顯示病灶位置,范圍和浸潤深度,對于以后隨訪幫助較大。
對惡性滋養(yǎng)細胞腫瘤的療效超聲判斷標準分為[4]:①子宮血流及RI是否恢復正常。②原病灶部位是否出現形態(tài)不規(guī)則,變小的高回聲結構。(此被認為是病灶在藥物作用下,逐漸愈合,局部出血或瘤細胞壞死區(qū)域)。③是否可以觀察到在原子宮旁或肌層內擴張的靜脈叢于治療后仍然存在,而形成盆腔靜脈曲張。④如彩色血流及RI無明顯變化,說明治療效果差,應及時更換化療方案。
本研究表明,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的應用,對于早期診斷惡性滋養(yǎng)細胞腫瘤,判斷其治療效果,指導化療方案選擇,判斷疾病轉歸等具有先進性及實用性。
[1]蔡菊芳,朱曄,董力航,等.經陰道彩超評估惡性滋養(yǎng)細胞腫瘤患者子宮血流動力學變化.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7,24(10):39.
[2]崔翠新,等.彩超在妊娠滋養(yǎng)葉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2,24(6):863.
[3]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yī)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第四版(下),2002:1047.
[4]趙新民,徐智章.滋養(yǎng)細胞疾病的超聲診斷.生物醫(yī)學工程與臨床,2007,1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