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潔瓊
(寧波工程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
近年來,語言學理論進一步發(fā)展,其中認知語言學在國內(nèi)外發(fā)展尤為迅猛,已逐漸成為語言學的主要流派之一。認知語言學把語言放到人類的認知過程中去研究,揭示人類思維和認知的某些機制,研究范疇對客觀事物和人類思維的重要作用。
原型范疇理論對于詞匯學習具有一定的建設(shè)意義,很有必要在專業(yè)英語教學中探索詞匯教學的有效途徑,為英語專業(yè)學生打下扎實的基本功。
學生詞匯習得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習慣死記硬背;記單詞花的時間多,效果差;閱讀量少,篇章中的生詞是閱讀的主要障礙。通過對比來看,實驗班學生對于詞匯掌握程度好于非實驗班學生。說明詞匯學習要科學地運用一些策略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詞匯教學中,應(yīng)重視基本范疇詞匯,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后,逐漸向其他詞匯和詞義推進,這樣才能以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大的收益。研究表明,掌握英語中常用的5 000個一級詞匯就能理解一般性文章97%的內(nèi)容。所以,在詞匯教學中要提醒學生不要盲目地追求難詞、偏詞,而要注意基本范疇詞匯的積累。從基本詞匯的基本義項入手,逐漸向其他詞匯和詞義推進。
根據(jù)原型范疇理論,一個詞的所有相關(guān)詞義中,有一個意義是其他意義的原型,其他意義都是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延伸或輻射出來的,從而形成了詞義的輻射范疇。多義詞范疇的本質(zhì)是范疇原型的轉(zhuǎn)移或裂變,對原型義項的研究能幫助我們理解詞匯意義延伸或變化的動因和軌跡。根據(jù)這一原則教師在講解多義詞時,應(yīng)重點講解詞的原型意義,讓學生理解各義項之間的深層關(guān)系和語義索引性,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上下文來推斷意義的能力。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詞匯學習過程中重點突出、融會貫通,最終靈活掌握。同時也可以減輕學生詞匯學習的負擔,提高學習的效率。以“hand”一詞為例,其原型意義是“the movable parts at the end of the human arm,including the fingers”(手臂末端可以活動的部分,包括手指),這是人的最初生理感知,后根據(jù)家族相似性,又推及對周圍客觀環(huán)境的感知,引申出新義“The hand of the clock goes around.”(指針);“I’m an old hand at this game;you can’t trick me.”(有某種經(jīng)驗的人);“He writes a good hand.”(字跡,手跡);“They gave the singer a big hand.”(掌聲)。由此可見,一個詞的意義不是詞本身所固有的、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是源于人在不同語境中對它的“利用”。這種利用不是任意的,而是來源于人的認知聯(lián)想,從而形成了一個詞的有聯(lián)系、有規(guī)律的多義范疇。
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不太重視隱喻和轉(zhuǎn)喻意義的學習。近年來,學者們通過觀察大量語料后發(fā)現(xiàn),日常語言中70%以上的詞語表達源自概念隱喻(Conceptual metaphor)所體現(xiàn)的隱喻思維過程。隱喻是把一個概念結(jié)構(gòu)或意象(image)投射到另一個概念結(jié)構(gòu)或意象上去,從而使人們可以用一個概念領(lǐng)域方面的詞語去談?wù)摿硪粋€概念領(lǐng)域。英語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由“TIME IS MONEY”這個概念隱喻所引申出來的“I don’t have time to waste.”“They are running out of time.”等表達。
此外Lakoff&Johnson(1980)還指出轉(zhuǎn)喻與隱喻一樣,是我們?nèi)粘K季S的一種方式。它是基于人類實踐經(jīng)驗、服從于我們思想和行動的普遍和系統(tǒng)的原則與結(jié)構(gòu)的日常思維的一部分,明確指出轉(zhuǎn)喻不僅具有指稱功能,同時具有理解功能。轉(zhuǎn)喻性概念是我們表達、思維和行動常用的方式之一。當代認知語言學認為轉(zhuǎn)喻是由經(jīng)驗域內(nèi)一種經(jīng)驗域向另一種經(jīng)驗域的概念投射,或者由于映射所引起的靶域的心理激活。轉(zhuǎn)喻的概念性本質(zhì)在范疇組織中得到了清楚的體現(xiàn),Lakoff指出范疇中的每個成員可以代替整個范疇并解釋了原型效應(yīng)。換句話來說,詞義的轉(zhuǎn)喻性擴展是通過視角化實現(xiàn)的。比如在句子“We need some new faces around here.”中,范疇“face”指代“new people”非常適合,因為我們在見到一個人時首先看到的就是他的臉。又比如“give someone a hand”表示“給某人幫助”,因此所得出的概念轉(zhuǎn)喻為:“The hand stands for the activity”,即用身體的某一部分來代替整個動作。
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重視詞語基本義的學習,更有必要加強對隱喻和轉(zhuǎn)喻知識的輸入。正如Cook(1996)所言:詞是有生命的,是活動的,而不是孤立的。隱喻和轉(zhuǎn)喻體現(xiàn)了思維過程的簡化和凝練,有助于學習者根據(jù)已有知識和認知模式在詞匯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觸類旁通地領(lǐng)悟、記憶和應(yīng)用詞匯知識,并在此基礎(chǔ)上整理、發(fā)展詞匯網(wǎng)絡(luò)。
英語學習關(guān)鍵在于詞匯學習。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整個英語教學的成敗取決于英語詞匯教學,而英語詞匯教學的成敗將取決于英語詞匯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原型范疇理論則為英語詞匯教學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chǔ)。
[1]李麗.對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詞匯教學的思考[J].延安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4).
[2]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M].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
[3]楊忠.認知語言學中的類典型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2).
[4]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5]AITCHISON J.(2003)Words in the Mind: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M].Massachusetts: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6]CLARK E.V.(1993)The Lexicon in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GEERAERTS D.(1997)Diachronic Prototype Semantics:A Contribution to Historical Lexicology[M].Oxford:Clarendon Press.
[8]HATCH E BROWN C.(1995)Vocabulary,Semantics and Language Education[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LAKOFF G.(1987)Women,F(xiàn)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0]LAKOFF G ,JOHNSON M.(1980)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1]LIGHTBOWN P ,SPADAN.(2006)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2]ROSCH E.(1978)Principles of Categorization.[In]Rosch,E.& B.Lloyd(eds.)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J].Hillsdale,NJ:Erlbaum.27 -48.
[13]ROSCH E,C.B.MERVIS,W.GRAY,D.JOHNSON,P.BOYES-BRAEM(1976)Basic Objects in Natural Categories[J].Cognitive Psychology.(8):382 - 439.
[14]TAYLOR J.R.(2003)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5]WILKINS D.(1972)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