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梁,王洪華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長春 130000)
柏拉圖和老子的人才培養(yǎng)與管理思想
劉國梁,王洪華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長春 130000)
柏拉圖和老子在人才培養(yǎng)和管理上的聯(lián)系是:主張從幼童抓起,重視人類的自然美德;認為最優(yōu)秀的統(tǒng)治獨立于法律,為無為則無不治;高揚理念的價值,摒棄自身的存在;要求以人為本,實行制度領(lǐng)導。主張造就精英,公民各盡其職;肯定擁有財富,但國家不能推崇財富;重視社會公德,倡導優(yōu)化國民形象。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兩人在上述思想上又有極大差異。
柏拉圖;老子;管理思想;美德;無為;理論理性
一
培養(yǎng)和管理人才,就是營造適合人才成長的各種環(huán)境,盡可能發(fā)現(xiàn)人才,讓人才的成長適應社會的需要,同時造就社會精英,促進社會的不斷發(fā)展。
柏拉圖 (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和教育家之一。老子是我國先于孔子的偉大思想家,在人才培養(yǎng)和管理方面也有不少精辟論述。他們兩人在人才培養(yǎng)和管理的基點、德育和法律在人才培養(yǎng)與管理中的作用,以及人才思維的錘煉、精英的造就、人才的社會公徳、國民形象等方面,都有論述。他們的人才培養(yǎng)和人才管理思想相互交織,但是,總的趨向是:重培養(yǎng),疏管理,而且往往以對人才的內(nèi)控代替對人才的管理。我們將柏拉圖和老子關(guān)于人才培養(yǎng)和管理的思想分析比較,有助于我們正確理解中西方在這方面的異同,有利于我們以古鑒今,合理培養(yǎng)人才、引進人才、管理人才。
從幼童抓起,以復歸人類自然美德為基點。柏拉圖認為:“教育的總和與本質(zhì)實際上就是正確的訓練,要在游戲中有效地引導孩子們的靈魂去熱愛他們將來要去成就的事業(yè)。”[1]389為什么這樣做呢?柏拉圖認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和需要。他說:“只要年輕一代能夠不斷地健康成長,我們的國家這艘大船就會順利地航行”。[1]572老子同樣看到了幼童的重要,他說:“含徳之厚,比于赤子。”[2]“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①參見《道徳經(jīng)》與《諸子集成》,中華書局 1954年第 1版,以下關(guān)于老子引文不再注明。
認為赤子是最純潔的,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應像赤子那樣深厚。他吿誡人們對人處事應如嬰兒一般光透無遺,只有自然本性,而沒有世俗的塵埃。在這里,柏拉圖完全從教育的角度闡發(fā),老子卻是在談人類自然本性的復歸。兩者談的角度不同,但是,他們都一致認為幼童或嬰兒是最便于靈魂塑造的時期,看到了道德的好壞是人才成長中最關(guān)鍵的因素。
人才培養(yǎng)與管理的基點是什么?在柏拉圖看來,第一,在內(nèi)容上,既不是知識技能,也不是以財富和增強體力為目的的訓練,而是道徳為先的教育。他說:“教育乃是從小在學校里接受善,使之抱著熱情而又堅定的信念去成為一個完善的公民,既懂得如何行使又懂得如何服從正義的統(tǒng)治?!盵1]389他甚至斥責以財富、身體的力氣,以及與理智和正義無關(guān)為宗旨的訓練是粗俗的、不高雅的。他明確指出:“所謂教育,我指的就是善的獲取,它的最初形式就是兒童所獲得的那個樣子。”[1]398第二,兒童的教育不可等同于對成人的培養(yǎng),尤其是兒童靈魂的學習是這樣。第三,靈魂既有先天的、神賜予的,也有后天的。但是它的后天陶制切忌強烈地依賴自我,因為這種“……強烈地依賴自我事實上是我們毎個人種種惡行的永久源泉?!盵1]490柏拉圖還認為:如果人的天性正確,后天的教育錯誤?;蛘叩惯^來。那么人才成長的結(jié)果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柏拉圖說:“如果一個人受過正確的教育,他就會變得彬彬有禮,如果接受了錯誤的教育,結(jié)果會相反”。[3]369因此,柏拉圖主張從孩子出生開始,就經(jīng)過身份確認、優(yōu)劣選擇,然后集中而又有分別地撫理、教育,由社會選拔適合的人員擔任管理者和教育者,而且要對男、女進行同樣的教育和嚴格管理,以便造就優(yōu)秀的衛(wèi)囯者。不過,柏拉圖強調(diào)不同等級的婚姻對后代的是否成才有決定性影響的觀點是有極大局限性的。
二
最優(yōu)秀的統(tǒng)治獨立于法律,為無為則無不治。道徳準則和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穩(wěn)定發(fā)展的保障,也是培養(yǎng)和管理人才必不可少的。柏拉圖重視立法,主張依法行事。他認為:每個人都像是神制造的木偶,身體的內(nèi)在狀態(tài)就像牽引木偶的繩子或線,把我們拉向不同方向,其中有美徳和邪惡之分。所以,“人必須與法合作,只要它的制定是高尚的,因為判斷盡管是一種高尚的東西,是溫和的、不用暴力的,但是制定一種判斷需要有某種東西的支撐,……個人的責任在于理解這種拉力的真義,在生活中服從這種拉力,而城邦的責任在于從某位神或我們已經(jīng)提到過的某位發(fā)現(xiàn)者那里接受這種真義,使之成為城邦的法,成為城邦自身及其他社團交往的準則?!盵1]391他認為:為了確保社會的幸福美好,“一部分人要靠說服,另一部分要靠對那些不聽勸吿的人實施強制性的法律?!盵1]477但是,他認為最優(yōu)秀的統(tǒng)治獨立于法律,“法律不是一種理想的控制手段”,[1]146“人從來不立法,我們的立法總是偶然性和無限多樣的環(huán)境起作用的結(jié)果。”[1]466“立法以作為整體的美徳為框架,而不是以其中最不值得考慮的部分為指南?!盵1]373柏拉圖主張立法從美徳開始,并以美徳為立法的目標。在這里,他把法律和人類美徳的建設(shè)密切地結(jié)合了起來,把法律作為了培養(yǎng)和管理人才的手段。幾乎與柏拉圖的觀點相近,老子既反對立法、多法,又主張用法。他斥責“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敝鲝埥y(tǒng)治者“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薄盀闊o為,則無不治?!憋@然老子是不贊成立法、用法的。不過,老子有時還是主張用法,甚至大開殺戒的。與柏拉圖的觀點不同的是:老子的言外之意認定法律是人類社會倒退后失道又失徳的產(chǎn)物,法律完全是消極的東西。他說:“大道廢,有仁義?!薄啊У蓝髲?失徳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其實,“禮”是與法相輔而行的,也是對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
柏拉圖不僅主張立法從美徳開始,并以美徳為立法的目標,而且他還為后世譜寫了蘇格拉底這樣一位愛國守法的典范。盡管蘇格拉底被判死刑的事實不成立,而且他如果接受朋友營救的方案,完全可以逃脫絞刑。但是,蘇格拉底選擇了服從法庭判決。他說:“判決一旦宣布就具有約束力,就應當執(zhí)行?!盵4]32最后,他毫不懼怕地對待死刑,并說:“我們離開這里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nèi)セ?但是無人知道誰的前程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盵4]44
高揚理念的價值,摒棄自身的存在。在人類歷史上,柏拉圖首先提出了共相的概念,老子第一次將不同于具體事物的真實的存在規(guī)定為“道”(即宇宙本體)。他們的突出貢獻是極大地提升了理性思維水準,可以說開啟了“理論理性”思維的先河。在《國家篇》里柏拉圖以床為例生動地說明共相問題。他說:“畫家、木匠、神這三位制造者與三張床分別對應”,其中神“只制造一張本質(zhì)的床,真正的床,床本身。”[3]615所以他認為理念才是一張實在的床,而且這張床是由神制造的。老子認為“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倍笆侵^無狀之狀,無物之象”的真實存在。可見,兩位中西哲人都從不同理念的角度肯定了理性思維的重要,并且在理論理性思維上開了先河。他們都看到了在人才培養(yǎng)和管理方面如何強化人才的理性思維的問題。
三
思維的訓練在人才培養(yǎng)與管理中非常重要。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院士曾說:“一個有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要具備兩個能力:一是邏輯思維的能力,一個是形象思維的能力,這兩種能力都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教育。”[5]這個問題在幾千年前就被柏拉圖和老子重視了。柏拉圖指出:“感官所能把握的相似性是那些真實存在著的事物的性質(zhì),這些性質(zhì)本身是容易理解的,因此要對這些存在物作解釋,人們不會感到有什么困難,他們可以輕而易舉而又不費言辭地揭示這些可感的相似性。但對最高的、最重要的那一類存在來說,它們沒有相應的可見的相似性,它們的性質(zhì)不會清晰地展示給關(guān)注它們的人?!瓫]有可見形體的存在具有最高的價值和重要性,只能用理性來加以證明,而不能借助其他手段來加以理解?!盵1]132當然,在這里,柏拉圖是從形而上學和認識論的意義上闡發(fā)理論理性,是純粹概念的思辨。不過,其重大意義決不可低估。他不僅重視理念的提升,柏拉圖還強調(diào)區(qū)分普通人和哲學家思維的訓練。他認為:普通人做算術(shù)時確實在使用不同的單位,例如,二,可以是兩個人、兩頭牛,或其他具體事物。而哲學家與這種做法毫無關(guān)系,他對無限具體事例中的數(shù)使用完全相同的單位。[1]247由此,按照柏拉圖的想法,把哲學家培養(yǎng)成國家統(tǒng)治者特別重要。此外,柏拉圖主張通過純粹的算術(shù)、幾何、天文、辯證法等邏輯推理方式培育人們的思維能力。與柏拉圖有所區(qū)別的中國老子,他重視理性思維,注意從意象思維的角度去論述問題。例如,他以取象比類的方法說水近似于“道”、水最柔弱而又最堅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薄疤煜履崛跤谒?而攻堅者莫之能勝?!贝送?老子還提倡從正、反兩個方面去考慮問題的“稽式”思維,并要求做事從整體考慮,從宏觀出發(fā),而由細處著手去突破完成。他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崩献拥乃季S體現(xiàn)了中國整體思維、意象思維的一些特點,與西方以“拆零”為主的分析方式和邏輯推理思維迥然有別,顯示出在培養(yǎng)人才思維模式上差異。
柏拉圖和老子都賤視人的身軀,重視人的靈魂或思想。柏拉圖十分重視人的靈魂,認為“靈魂是一切事物的本性和力量,……靈魂在那些最初的事物中是頭生的,先于一切形體和使形體發(fā)生變化和變異的最初根源?!盵1]653所以,“每個人最珍貴的財產(chǎn)就是他的靈魂”。[1]490在柏拉圖看來,人的肉體的存在是短暫的,而靈魂是永存的,是可以轉(zhuǎn)移的;整個靈魂就像一個共同體,它擁有知識、判斷、推理,甚至非智慧的東西。其中一部分與神性有關(guān),一部分與人性相聯(lián)系;通過學習 (例如音樂),人們可以模仿善的或惡的東西,而靈魂絕對不會把學習看作累贅。從幼童開始的學習訓練,可以治愈靈魂中的疾病—惡。所以,柏拉圖主張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方法,使全體公民的靈魂擁有與人性相應的優(yōu)秀美德。柏拉圖反對知識就是知覺的觀點,認為人的感官對具體事物的認識是不可靠的,只有對沒有形狀的真實的存在的認識才可以窮究真理,充分顯示出他對理念的高度重視。
老子明確摒棄自身的存在,主張對一般的民眾實行愚民政策,而要求王和“圣人”有高智慧和極強的管理國家的能力。他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崴杂写蠡?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老子講“絕圣棄智”,不是不要智慧,而是要人們放棄對具體事物的了解,深切了知他所說的“道”。老子強調(diào)“知常曰明”、“知其雄,守其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等等,不就說明老子是主張社會上需要一些人擁有智慧,這些人就是統(tǒng)治者,而對一般老百姓是不允許有智慧的,這也是他“棄智”的另一內(nèi)涵。
四
以人為本,實行制度領(lǐng)導。柏拉圖和老子都重視在管理中實行以人為本,實施制度領(lǐng)導的原則。柏拉圖認為:統(tǒng)治者要大公無私、公正地對待其臣民;統(tǒng)治者制定的政策不要考慮自己的利益,而是規(guī)定受其統(tǒng)治的人的利益;統(tǒng)治者除了把發(fā)布命令的權(quán)力留給自已外,惟一允許的訓練方式就是使教育者培養(yǎng)出恰當類型的人才。所以柏拉圖強調(diào):“……只有當你能夠為你們將來的統(tǒng)治者找到一種更好生活方式時,治理良好的城邦才有可能出現(xiàn)?!盵3]518而只想在自已執(zhí)政中撈好處的人,要想治理好國家絕對不可能。在柏拉圖看來,一個真正好的國家必須有像哲學家一樣素質(zhì)的統(tǒng)治者,還要有誰上臺也無法變更的制度來保證。在這種制度下,其最佳的統(tǒng)治方式是禁止任何個人或團體有違反法律的保障機制,并且以正確的方式使公民能夠幸??鞓返厣?使他們把靈魂之善放在第一位,第二位是自己身體的利益和善,第三位才是國家之善 (即財富)。由此,柏拉圖認為:依法律而治,君主制最好,民主制最糟。不依法律而治,民主制最好。老子強調(diào)“愛民治國”,“以百姓心為心”,要管理者有一顆平常心,遵循制度辦事。真正做到“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薄爸未髧?若烹小鮮?!碧煜麓笫录纯蛇\于掌上。
肯定擁有財富,但國家不能推崇財富。柏拉圖肯定擁有財富。他說:“我肯定擁有財富是最有價值的,但并不對每個人都是這樣,而只對好人才這樣?!盵3]227他又說:“當一個國家推崇財富和有錢人時,美徳和善人就不那么受推崇了。”[3]554柏拉圖一方面強調(diào)財富存在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又斥責國家倡導的拜金主義,可見其價值觀的深刻內(nèi)涵和久遠影響。老子雖然主張“不貴難得之貨”、不用什伯之器和舟車等等。但是,他倡導老百姓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奔矗杭纫行】瞪?又要儉,絕對不能“富貴而驕”。
造就精英,公民各盡其職。柏拉圖和老子都主張分類別培養(yǎng)與管理人才,同時造就社會精英,并對精英嚴格要求,嚴格管理。柏拉圖認定公民應該分為普通人、兵士和衛(wèi)國者三個階級,對各個等級的要求差別很大,其權(quán)力和義務也不同,只有衛(wèi)國者才有政治權(quán)力。如何保證衛(wèi)國者實現(xiàn)立法者的意圖,這是柏拉圖擺在首位的問題。
柏拉圖認為:國家的管理者、衛(wèi)士和哲學家都是精英。衛(wèi)士既是戰(zhàn)士又是哲學家,都需要學會計算和數(shù)學,并用體育鍛煉身體,用音樂陶冶靈魂。同時要學習辯證法,到戰(zhàn)埸上指揮打仗,把他們放到好的或差的環(huán)境經(jīng)受考驗,使他們在完成各項任務和掌握知識方面都是同輩中最優(yōu)秀的。對于這些人,要求他們具有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改變的愛國心、不會更改法律,使他們不僅品質(zhì)高尚,還要有適合接受最堅定、最勇敢、最有風度這種類型教育的風度。柏拉圖最后宣稱:“只有在某種機遇下,那些被人們稱為無用的極少數(shù)尚未腐敗的哲學家被推上統(tǒng)治地位,出來掌管城邦,無論他們是否自愿,并使公民服從他們的時候,或者說,只有在神的激勵下,那些當權(quán)者的兒子,或那些君主本人對哲學產(chǎn)生真正熱愛時,城邦、國家或個人才能達到完善?!盵3]493必須指出的是:柏拉圖的培養(yǎng)和管理社會精英基本上是嚴格地局限在衛(wèi)國者的等級范圍內(nèi),而不是廣納賢才。
社會是有分工的。柏拉圖主張公民各守本職,每個人只從事一個行業(yè),而不能從事多種行業(yè),不去干涉別人份內(nèi)的事。他說:“三個現(xiàn)存等級的人相互干涉,相互取代他人的事務,這是對國家的最大危害,可以最正確地確定為主要危害國家的事情?!盵3]410所以,對人才管理的重大任務就是要保持社會的合理分工,不使各行業(yè)混淆。
老子是堅持精英管理國家,各安己位的。老子所說的精英就是王和“圣人”,他們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愛民治囯”,不自矜,光而不耀,又能常善救人救物,并且知人、自知、知足,還重積德,常?!昂笃渖怼薄ⅰ巴馄渖怼?是老子理想的國家管理者。對于一般的被統(tǒng)治者—民,只能虛心實腹,重死而不遠徙,辛勤為統(tǒng)治者勞作。
重視社會公德,倡導優(yōu)化國民形象。柏拉圖主張在人們的靈魂里要有智慧、正義、勇敢、節(jié)制的美德,國家要依法制裁盜竊、搶劫、投毒者,處罰打架和斗毆者……,分清殺人者的情況,予以重判。對于不敬奉神,或者不孝敬父母的人 (包括怠慢父母、不精心滿足父母的愿望、對自己的子女和對自己的照顧超過對父母的照料等),柏拉圖要求制罪。他說:“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聽從我們當前的勸告,孝敬父母。如果還有人置若罔聞,那么下述法規(guī)就是針對他們的?!逼渲械奶幜P包括鞭笞、罰款,甚至監(jiān)禁等等。[1]699他認為,甚至奴隸吿發(fā)主人虐待父母的證據(jù)確鑿,可以因此獲得自由??梢?柏拉圖是以確立社會公徳來培育、凈化人才成長及其管理的環(huán)境的。
老子同樣重視社會公徳。主張社會成員要各安己位保持和諧,認為“和大怨,必有余怨”;“善用人者為之下 ”、“大者宜為下 ”;“自愛不自貴 ”;堅持“貴生 ”、“少私寡欲 ”。堅持“慈 ”、“儉 ”、“不敢為天下先”。堅持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光而不耀、善救人救物。對于違法危害國家的人,也要處罰,甚至誅之。他十分推崇上下有序,彼此和睦,官像官,民像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理想社會。
以上柏拉圖和老子的人才培養(yǎng)與管理思想盡管有其時代的局限性,但是,對于我們?nèi)圆环⒌稀@?他們主張分層次培養(yǎng)和管理人才;人才的培養(yǎng)與管理要從國家需要出發(fā),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既要培育一般人才,又要造就社會精英;培養(yǎng)與管理人才要注重道徳修養(yǎng),不可忽視法制觀念和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不可輕視思維能力,同時要在實踐中錘煉人才;既要肯定財富的價值,又反對社會上的拜金主義。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當然,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以及他們兩人所處國度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其人才觀與管理思想也有所不同。例如,柏拉圖主張彰顯、學習技藝、爭霸、人才要適應戰(zhàn)事,有辯才。而老子主張隱晦和光而不耀、無為而無不為、絕巧棄利、不爭戰(zhàn)不稱霸、大辯若訥……等等。
[1]柏拉圖.柏拉圖全集(三) [M].王曉朝,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老子.道徳經(jīng) [M].北京:中華書局,1954.
[3]柏拉圖.柏拉圖全集(二) [M].王曉朝,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柏拉圖.柏拉圖全集(一) [M].王曉朝,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趙永新.兒子眼中的錢學森[N].人民日報,2009-12-10(19).
Plato and Lao-tzu's Thoughts on Talent Education andManagement
L IU Guo-liang,WANG Hong-hua
(Jilin Huaqiao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Chanchun 130000,China)
There are many connections bet ween Plato and Lao Tzu in their concepts regarding educ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people.These include,they both believed that education should start from childhood and human's natural virtues should be valued;the best governing should be independent of law;all things are duly regulated through the actionless activity.They both maintained that man should promote the value of concept and abandon self-existenle.Be human-oriented and institutions guide.Elites should be produced and every citizen should play his own role.Wealth can be owned but a country can not highly praise wealth.Social morals should be valued and national image should be optimized.However,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the both thinkers also have a lot of different views in relation with the two subjects.
Plato;Lao-tzu;thoughts of management;virtues;inaction;theoretical reason
(責任編輯 彭何芬)
G04
A
1009-1505(2011)03-0092-05
2011-03-21
劉國梁,男,四川中江人,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和中西文化研究;王洪華,女,吉林雙遼人,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翻譯與中西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