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邵同
上海廣播電視臺藝術人文頻道,上海 200125
電視的聲音是由語言,音樂,音效三大要素構成的。每一個要素根據(jù)不同形式可分為多個種類。如語言包括旁白,現(xiàn)場人物采訪等,音樂包括主觀音樂(后期所配置)、客觀音樂(畫面中所存在的),音效包括畫內音效,畫外音效等等。它們所表現(xiàn)出的藝術風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如語言類的配音風格可分為舒緩的,凝重的,激昂的及深沉的等等,音樂類可分為委婉的、悲壯的、輕快的、雄偉的,幽默的、抒情的等等,而音效可分為寫意的、寫實的、夸張的等等。將電視聲音所具有的不同的藝術特性與電視的內容相對應,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具有藝術感染力的視聽形象。因此,根據(jù)不同電視節(jié)目的不同藝術要求及藝術特性來進行聲音的總體設計,是提高電視節(jié)目藝術水準的重要一步。下面將就電視聲音的藝術特性作一闡述。
對于音樂,人們不會懷疑它是一種極富表現(xiàn)力的藝術形式。然而音樂起源于人的語言,原始人類在喜、怒、哀、樂時所表現(xiàn)出的音調、音色及語速上的變化是音樂最原始的藝術形態(tài)。因此,作為語言的載體—人的聲音,同樣具有獨特的藝術特征。當我們在為電視片配音的同時,應將配音者的音色、音調及語速作為全篇藝術風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來加以考慮。因此,編導在撰寫旁白時,應充分考慮到這點,不應將旁白寫的過滿,造成語速上的急促,從而影響節(jié)目總體的藝術風格。例如,對于歷史題材或政論性節(jié)目,聲音的塑造應以莊重、沉穩(wěn)為好。語調應平穩(wěn),語速可徐緩一些。例如,大型電視記錄片“故宮”配音解說的風格,男聲比較低沉而略帶滄桑和神秘感,而女聲則柔和而甜美。二者的聲音在音色上形成色彩上的對比,使片子的配音風格多彩而又不失莊重。對于資訊服務類的節(jié)目,聲音的塑造應以親切、平和為好,音色可柔美一些,語速應適中,給人以娓娓道來的感覺。而對于娛樂節(jié)目來說,聲音的塑造應以明快為宜。音調可以稍高,語速也可稍快一些。給人以活力和充滿朝氣的感覺??傊?,不同內容,不同風格樣式的電視節(jié)目,要求配音者的聲音塑造要有所不同。要利用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強弱,語速的急緩等多種聲音處理方式,來體現(xiàn)片子所要表達的內涵。要做到這點,導演應有這方面的設計和考慮,配音者應有這方面的意識,而錄音師則應具備這種感覺,協(xié)助導演把好聲音創(chuàng)作上藝術關。
長久以來,字正腔圓、嗓音圓潤一直是人們對于電視配音者最基本的專業(yè)要求,無意間也成為人們評判電視配音好與壞的審美標準,然而用一種標準來對應不同的電視內容,勢必使電視配音的風格趨于單一,缺少靈性。我們看到一種將抑揚頓挫的語調丟棄在一邊,以平和自然不顯露專業(yè)技巧的解說形式出現(xiàn)在記錄片中。在這里,電視的語言不再給人以高高在上的,說教式的感覺,而是電視主體與受眾客體的一種相互交融。例如紀錄片“莎士比亞長什么樣”的配音風格是頗為獨特的。從專業(yè)的角度來看,配音者的咬字,嗓音都還存在問題,但他用一種平和親近的敘述方式,一下子把觀眾的距離拉近許多。片子里所展現(xiàn)的內容頗具戲劇性,配音者用一種自然樸實的敘述方式,為這部片子平添了一份生動和鮮活。也許這是一種比較另類的配音風格,但是你不得不承認這種風格動搖了人們約定俗成的審美觀念,從而又增添了一種新的色彩??傊?,我們拒絕的不是為語言表述所具備的專業(yè)技巧,而是僅停留于專業(yè)技巧而喪失個人藝術特性的工匠式的配音風格。
眾所周知,音樂是付諸于情感的藝術,視覺形象的運動是外部的,直觀具體的,而音樂的運動則是內在的、抽象的,二者在各自的層面上相互作用,從而給人以完整的視聽形象。電視節(jié)目內容的不同,決定了音樂的風格、樣式及功能的不同。通過對于不同電視節(jié)目的分類,我們可以看到音樂在不同節(jié)目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電視劇中,音樂著重于戲劇氣氛的渲染,音樂多具有戲劇性。如驚險,緊張,懸念等等。在電視紀錄片中,音樂則體現(xiàn)出某種象征性。
2.1.1 特定時期的象征
如以中國歷史為題材的片子一般多用中國古典民樂,樂器以古琴,古箏及琵琶為多。音樂風格古樸,典雅。
2.1.2 特定人物的象征
音樂也可作為重要人物的象征。我們看到2009年建國六十年天安門廣場上的閱兵式,毛主席畫像經過天安門城樓前是“東方紅”音樂,鄧小平同志畫像經過天安門城樓前是“春天的故事”音樂,江澤民同志畫像經過天安門城樓前是“走進新時代”的音樂,而胡錦濤同志畫像經過天安門城樓前的音樂是歌曲“江山”的音樂。從而更增添了人們對于偉人的一種崇敬感。
2.1.3 特定地域的象征
如云南一般多用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音樂作為象征。樂器多以巴烏,笙等為多。而北方的音樂風格豪放粗獷,樂器則以嗩吶,板胡為多。因此,不同地域其音樂風格也是千差萬別的,要善于根據(jù)不同地域特點對于音樂進行不同的選配。
2.1.4 特定風格的象征
不同體裁的片子,其音樂的風格是片子藝術形態(tài)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歷史題材的凝重深沉。例如,大型紀錄片“故宮”。人文情感的委婉深情,例如人物傳記片“趙丹”,“鄭君里”等。時尚資訊的輕松愉悅,如“人氣美食”等等。
音樂是人們內心情感的表露,它相比畫面來說,能更直接的進入人的內心深處,從而激起人的情感反應。因此,在特定的情緒中,用音樂進行氣氛的營造和渲染比用畫面更有效,更直接。在電視紀錄片“鄭君里”的結尾處,鄭君里因遭受“四人幫”的迫害,身患重病,最后在醫(yī)院里含冤告別了人世。此時的音樂傷感壓抑,如泣如訴,旁白低沉渾厚,使觀眾內心無比沉痛并為之潸然淚下。從而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在電視紀錄片“張樂平”中,張樂平是漫畫三毛流浪記的創(chuàng)作者,被譽為三毛之父。這部片子是用輕快而富有幽默感的口琴曲調作為其主題音樂,恰如其分的表現(xiàn)出著名漫畫家張樂平為人謙和,富有童心的情感世界。
電視畫面與聲音作為電視內容的外化形式,其表現(xiàn)形式與內容應是完美的統(tǒng)一,首先要根據(jù)不同體裁、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電視節(jié)目選配不同的音樂。如果是歷史性,政論性的節(jié)目,音樂風格應以凝重,大氣,深沉為宜。而以情感人文為表現(xiàn)內容的片子,則以抒情委婉的音樂風格為主;其次,要注意除非有特定的藝術要求,一般忌用具有鮮明地域特征、時代特征及民族特征的音樂。電視音樂的風格應與其所表現(xiàn)的內容相對應。例如,在一部介紹中國古老文明歷史的片子中,你若襯以莫扎特的“弦樂小夜曲”,那么必將使人產生審美感知上的錯位。而有特定地域及民族特征的片子,則應該用當?shù)鼐哂忻袼滋攸c的音樂。如介紹陜北風土人情的電視紀錄片就宜用陜北民歌風格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可以渲染濃郁的民俗風格,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第三,一般情況下,忌用歌曲作為有旁白的電視紀錄片背景音樂。如果用歌曲作為電視片的背景音樂,將會跟旁白形成聽覺上的沖突。因為歌曲中有人聲,而歌曲中的人聲正好與旁白的人聲波段相同,形成聲音頻譜的重疊,從而影響片子聲音的清晰度和層次感;第四,如無特定要求的話,在片子中用耳熟能詳?shù)囊魳穼^眾的注意力,分散觀眾對于節(jié)目內容的觀賞,因此,一般情況下,盡量避免在片子中用耳熟能詳?shù)囊魳?,使觀眾能更關注于片子的整體藝術表現(xiàn),而不僅僅是片子中所隱含的音樂。
音響以其表現(xiàn)形式來說,可分為畫內音響、畫外音響,以其表現(xiàn)內容上來說可分為自然音響、背景人聲等等。它能使我們所表現(xiàn)的對象更真實、更直觀。它主要有以下幾種功能:
1)預示功能
如低沉的雷聲是不祥的預兆,而公雞的鳴叫則預示著新的一天的來臨。
2)象征功能
具有地方特色的叫賣、吆喝聲是一種地域文化及歷史的象征。一般常見的舊社會上海灘及北京等地的叫賣聲,都具有這種功能。而現(xiàn)實畫面配以畫外的槍炮聲,則預示著對于過去戰(zhàn)爭年代的回憶。
3)轉場功能
在電視劇或紀錄片中,某一音響效果的畫外進入則預示著下一段落的開始。例如在前蘇聯(lián)影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中,已是夜半時分,片中女主角躺床上,將鬧鐘上好發(fā)條,關上電燈,黑暗中鬧鐘鈴響,畫面由暗轉亮,此時,時空已轉換到若干年后的一個早晨了。
4)渲染功能
通過熱烈的掌聲、歡呼聲、笑聲來強化現(xiàn)場氣氛,營造一種熱烈的氛圍,使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在綜藝晚會及室內劇中較多見。還有當我們聽到渾厚敲鐘的聲音,我們的腦海會浮現(xiàn)鐘樓、大教堂、寺廟等場景,心中會升騰起對于宗教的一種神秘,莊重及儀式感。從而強化了畫面所表現(xiàn)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