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擁賢
(隴南市委黨校 甘肅隴南 746000)
淺談長征中黨中央對張國燾的斗爭策略
王擁賢
(隴南市委黨校 甘肅隴南 746000)
長征中,由于張國燾右傾分裂錯誤的危害,黨的事業(yè)處于非常危機的關(guān)頭。正是由于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以超人的膽識和謀略,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jié)合,采取了一系列妥當?shù)亩窢幉呗?,才奇跡般地擺脫了這場危機,并最終實現(xiàn)了我黨三大主力紅軍在甘肅會寧的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jié)束,使中 國革命轉(zhuǎn)危為安。
長征;黨中央;張國燾;斗爭策略
長征中,紅軍指戰(zhàn)員不僅要沖破國民黨重兵的圍追堵截,而且要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險阻,尤其是同張國燾的右傾分裂主義錯誤的斗爭,這對剛剛形成的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lǐng)導(dǎo)集體成員來說,是一個異常嚴峻的考驗。本文擬就在這場政治斗爭中,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對張國燾的斗爭策略作一分析和探討,并以此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
1935年6月12日,紅一方面軍先頭部隊與紅四方面軍李先念部在懋功的達維鎮(zhèn)勝利會師,6月25日,在懋功以北的兩河口舉行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大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和領(lǐng)導(dǎo)四方面軍的張國燾都出席了大會。兩大主力紅軍的會師,使集結(jié)在這個地區(qū)的兵力達到10多萬人,軍事實力大大增強。兩軍會合后,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紅軍今后的行動方向問題。對于會師后的行動方針是北上抗日,還是西進或南下?張國燾和黨中央產(chǎn)生了嚴重分歧。
根據(jù)兩河口會議決定,中共中央政治局于6月28日發(fā)布了關(guān)于紅一、四方面軍會合后的戰(zhàn)略方針的決定,決定指出:“在一、四方面軍會合后,我們的戰(zhàn)略方針是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戰(zhàn)中消滅敵人,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創(chuàng)造川陜甘蘇區(qū)根據(jù)地……”。“為了實現(xiàn)這一戰(zhàn)略方針,在戰(zhàn)役上必須首先集中主力消滅與打擊胡宗南軍,奪取松潘與控制松潘以北地區(qū),使主力能夠勝利的向甘南前進”[1],為此,中央軍委制定了松潘戰(zhàn)役計劃,決定紅一、四方面軍分左、中、右三路向松潘及其西北地區(qū)前進。但張國燾則認為中央紅軍主力撤離中央蘇區(qū)進行長征,標志著中國革命進入低潮,處于“總退卻”階段,對形勢作了完全悲觀的估計,主張西進青海新疆,消極避戰(zhàn),或南下川、康邊的退卻逃跑方針。張國燾在兩河口會議上雖然言不由衷地表示同意北上,但他從兩河口回到紅四方面軍總部駐地后,竟然致電中央反對集中主力打松潘。在隨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里,他將四方面軍滯留在卓克基,致使胡宗南主力有時間在松潘集結(jié),而紅軍則錯過了占領(lǐng)松潘,向北發(fā)展的大好時機。
8月4日,中共中央在沙窩召開政治局會議,重申兩河口會議創(chuàng)造川陜甘蘇區(qū)的決定,確定“創(chuàng)造川陜甘蘇區(qū)根據(jù)地,是放在一、四方面軍前面的歷史任務(wù)”。強調(diào)必須加強黨的絕對領(lǐng)導(dǎo),提高黨中央在紅軍中的威信。指出“對自己力量估計不足”,“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對創(chuàng)造新根據(jù)地沒有信心”等錯誤傾向?qū)Ω锩恰白畲蟮奈kU”。8月上旬,黨中央鑒于形勢的變化,決定紅一、四方面軍混合編組,分左、右兩路北進。右路軍由紅一方面軍的紅一、三軍和紅四方面的紅四、紅三十軍組成,由中央率領(lǐng),以徐向前為總指揮,陳昌浩為政委,葉劍英為參謀長。左路軍以紅四方面軍的紅九、三十一、三十三和紅一方面軍的紅五、紅三十二軍組成,由紅軍司令部率領(lǐng),以朱德為總指揮,張國燾為政委,劉伯承為參謀長。右、左兩路軍分別從毛兒蓋、卓克基北上。
但到了9月2日,張國燾借口噶曲河水上漲,提出不能北渡,并在第二天致電中央:“決于明晨分三天全部趕回阿壩”,“上次毛兒蓋絕糧,部隊受大損,這次又強向班右進,結(jié)果如此,再北進,不但時機已失,恐亦多阻礙”,并要右路軍立即南下回擊松潘。這時,張國燾不僅是在行動方向上和中央發(fā)生了分歧,而且他自持槍多勢眾,頻頻要挾中央,妄圖取而代之。9月9日,張國燾竟然背著中央電令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企圖危害中央。葉劍英看到電報后,立即趕往巴西,將電報交給了毛澤東。毛澤東感到情況緊急,立即召開會議,決定中共中央和紅一、三軍團立即北上,進軍甘南,脫離險境,粉碎了張國燾的陰謀。雖然目前史學(xué)界對張國燾在給陳昌浩的密電中是否用了“武力解決中央”的措辭,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說法,徐向前在《永遠堅持黨指揮槍的原則》一文中曾指出:“張國燾發(fā)出密電,指揮他的支持者,妄圖裹脅黨中央和一方面軍全部南下,如果黨中央不南下,就用‘武力解決’”。但在1982年8月14日徐帥在接受中央黨史研究室的幾位同志訪問時,就此事又做了更正。他說:“1935年(左路軍)南下時,張國燾是否發(fā)過‘武力解決中央’的電報問題,1977年的文章說有這樣的電報,是不對的,我沒有看過這樣的電報。幫助我寫文章的同志,是按照傳統(tǒng)的說法寫的,那時我很忙,對這個問題也沒有多加思索,有人認為我對這個問題很清楚,其實,我對這個問題不清楚?!盵2]但是,不管怎樣,黨中央當時的處境是十分危險的。早在1935年6月25日,周恩來會見張國燾時,張國燾曾問紅一方面軍實力,周恩來告訴他,大約有三萬人。張國燾自持有八萬人,兵強馬壯,對中央的態(tài)度立即變得強硬起來,后來又發(fā)展到向黨中央要權(quán),妄圖實現(xiàn)他的個人野心。兩河口會議和沙窩會議張國燾口頭上雖然表示同意會議決議,但心里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紅軍兵分二路之后,他就變得肆無忌憚了,對黨中央的電令置若罔聞,并想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黨中央。在這種情況下,說服、爭取張國燾一同北上已無可能,而黨中央繼續(xù)停留就有可能招致不堪設(shè)想的嚴重后果??梢姡h中央當時作出這一決策,不僅是正確的,而且也是必須的。事實上,就在紅一方面軍先行北上以后,四方面軍中還有人請示陳昌浩,問打不打?幸虧徐向前對陳昌浩說:“天下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怎么說也不能打?!边@才避免了一場有可能發(fā)生的沖突。
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在同右傾分裂的斗爭中,表現(xiàn)出了高超的斗爭藝術(shù)和政治謀略。四方面軍會師以后,黨中央根據(jù)紅軍的處境和全國的形勢,確定了北上戰(zhàn)略方針。在這個事關(guān)黨和紅軍命運前途的原則問題上,黨中央對張國燾可以說是毫不妥協(xié);從兩河口會議到毛兒蓋會議都可以看出這一點,但為了爭取四方面軍能與一方面軍一同北上,在不損害黨的利益和原則前提下,黨中央對張國燾又做了一些讓步。在兩河口會議上,博古曾諷刺張國燾南下、西進方針好比是“麻雀鉆陰溝”,這話曾引起張國燾很大不滿,會后,毛澤東還對博古說,不要講這種帶刺激性的話。1935年7月18日,張國燾開始伸手向黨中央要權(quán)要官,他指使陳昌浩就統(tǒng)一指揮致電黨中央,建議由張國燾任軍委主席,并要挾黨中央說,如果不這樣“集中軍事領(lǐng)導(dǎo),便無法順利滅敵”。黨中央理所當然地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同時,以革命大局為重,秉著教育和挽救張國燾的目的,黨中央決定讓周恩來同志辭去紅軍總政治委員職務(wù),由張國燾接替。當然,讓張國燾擔任總政委,黨中央也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當時,張聞天曾提議,把總書記交給張國燾,毛澤東堅決不同意,認為寧愿交出總政委也不能交出總書記。從后來形勢發(fā)展的情況來看,如果當時讓張國燾擔任總書記,那么后來張國燾以總書記的名義召集會議,成立中央,就成為合法的了,必將給黨和紅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即便是到了1925年9月12日黨中央號召的俄界會議,黨中央也仍然沒有放棄對張國燾的挽救和爭取。這次會議做出了,《關(guān)于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議》,《決議》在追溯了張國燾所犯錯誤的嚴重性和與之開展斗爭的必要性。但是黨中央為了繼續(xù)教育和挽救張國燾,《決定》中還是稱張國燾為同志,并且規(guī)定《決定》只發(fā)到中央委員。尤其是毛澤東的一番講話:“我們同張國燾的斗爭,目前還是黨內(nèi)兩條路線的斗爭,組織結(jié)論是必要的,但不一定馬上就作,因為它關(guān)系到團結(jié)和爭取整個四方面軍的問題,你開除他的黨籍,他還統(tǒng)率著幾萬軍隊,還蒙蔽著幾萬軍隊,以后就不好見面了”[3]。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黨中央不僅對當時的形勢有著深刻的認識,而且對將來局勢發(fā)展也有正確的估計和判斷。正是由于黨中央在與張國燾的斗爭中采取了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jié)合,同時積極團結(jié)、教育、爭取張國燾的原則,才使紅軍長征得以勝利結(jié)束。正如彭德懷同志所說的:“如果當時開除張國燾的黨籍,以后爭取四方面軍過草地,就會困難很多。就不會有以后的二、四方面軍在甘孜的會合,更不會有一、二、四方面軍在陜北的大會合?!盵4]
一方面軍北上后,張國燾不顧黨中央的忠告,率軍南下。1935年10月,張國燾在四川卓木碉竟然成立了“第二中央”,并自封為主席。由于張國燾的錯誤,南下紅軍遭到了嚴重的失敗,人數(shù)由原來的八萬多人銳減到四萬多人,宣告了張國燾南下戰(zhàn)略的破產(chǎn),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對張國燾進行了積極引導(dǎo),加上留在左路軍中的朱德、劉伯承等同志的積極斗爭,使得張國燾又有了同意北上的意向,并且取消了“第二中央”。但是,黨中央也清楚地知道張國燾經(jīng)常出爾反爾,要使這塊“頑石”點頭,還需要做艱苦的斗爭和不懈的努力。1936年7月2日,二、六軍團與四方面軍在甘孜勝利會師。7月5日,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發(fā)出電報指示:授予紅二、六軍團“紅二方面軍”的番號。任命賀龍為紅二方面軍總指揮,任弼時為政治委員,肖克為副總指揮,關(guān)向應(yīng)為副政委,同時將紅三十二軍編入紅二方面軍建制。7月22日,黨中央又批準成立了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張國燾,副書記任弼時,委員有朱德、關(guān)向應(yīng)、賀龍、徐向前、王震、陳昌浩等。
西北局從成立到撤銷,歷時雖然不足三個月,但它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首先,西北局的成立,使得張國燾有了組織的制約,雖然張國燾擔任著書記職務(wù),但他也不敢公開違反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象南下初期那樣為所欲為。其次,大大加強了同張國燾斗爭的力量,二方面軍未組建和西北局未成立之前,留在左路軍中的朱德和劉伯承雖然同張國燾右傾分裂錯誤展開了不懈的斗爭,但畢竟處于孤掌難鳴的境地,甚至還時常受到張國燾的威脅和恐嚇。西北局成立后,朱德、任弼時、賀龍、關(guān)向應(yīng)、王震都是其中的成員,他們在以后與張國燾的斗爭中,就能運用組織的力量與之抗爭。第三,西北局于1936年9月在甘肅岷州、漳州、洮州三次召開會議,對張國燾做了大量的爭取教育工作,最終成功地促使張國燾北上,避免了紅軍內(nèi)部有可能發(fā)生的分裂。
可以說,紅二方面軍的組建和西北局的成立,對于團結(jié)紅四方面軍,粉碎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維護中央對全國紅軍的統(tǒng)一領(lǐng)導(dǎo),實施北上方針,都起到了積極作用。正是由于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以超人的膽識和謀略,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jié)合,采取了一系列妥當?shù)亩窢幉呗?,才奇跡般地擺脫了這場危機,并最終實現(xiàn)了我黨三大主力紅軍在甘肅會寧的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jié)束,使中國革命轉(zhuǎn)危為安。
[1]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34-1935)[M].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P482.
[2]廖蓋隆.徐向前元帥生前的肺腑之言[J].新華文摘,1993(3).P133.
[3]于吉楠.張國燾和(我的回憶)[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月出版.
[4]彭德懷.彭德懷自述[M].人民出版社,P304頁 .
王擁賢,男,湖南安化人,1989年蘭州大學(xué)歷史系畢業(yè),現(xiàn)任甘肅隴南市委黨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