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光星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白圩中學 530507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再去認識更高層次問題的過程。問題對于學習過程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問題為中心,圍繞著科學的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問題展開學習,也是科學探究學習最重要的特征”。將教學內容以問題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并形成具有一定邏輯關系的問題鏈接,既可以暗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線索,又可以有效的激活學生的認知結構,激發(fā)學生求解問題的欲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恰當?shù)牡膯栴}情境,通過問題啟發(fā)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以問題為主線來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體驗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變化過程,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生成更多、更深刻的問題,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形成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幾點做法和策略:
教師可以利用新舊知識的比較,新知識所特有的性質作為引起問題的出發(fā)點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新舊知識的連接處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輕松、自愿、愉快地走向新知識。如學習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時,我利用三只相同的氣球內充氧氣、二氧化碳、氫氣,做成等大,創(chuàng)設比較情境,放手后,上升的氣球內盛什么氣體,性質如何?下降的氣球內的氣體性質又如何?再把下降氣球放入大燒杯中,向里充二氧化碳,通過比較現(xiàn)象,二氧化碳的密度自然揭曉,用途也應蘊而生。入情入理,便于掌握,又體現(xiàn)了過程性。
教師要設計從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來猜想與思考,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的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金屬的性質-----金屬活動性一節(jié)中,我創(chuàng)設了:“師傅老李外出,臨走交待剛來學徒的小黃把散落在地面的鋅片、銅片、鐵片分類歸攏一下,而小李也正想借此表現(xiàn)一下。但沒上幾天學又缺乏社會經驗的小李迅速收拾好了某金屬片,而其它兩種一時竟束手無策,你能通過所學猜他整理出來的是哪種金屬嗎?你還能幫他一下嗎?說出你的理由、方案并準備實驗進行驗證?!边@樣學生通過已有經驗和知識迅速判斷出小李整理出的金屬片(意見很多,但都有理),又通過引導、學習、討論、合作交流得出了若干種方案,再經共同交流予以論證,最后再進行實驗,進一步驗證了方案,鞏固了所學,并在學習、討論、交流、實驗中又產生了其他的問題,使得學生開拓了視野,真正掌握了所學知識,興趣盎然,效果較好。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不僅利用好實驗儀器、影像資料、圖片,而且要巧妙的利用好語言藝術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激發(fā)學生濃郁的學習興趣。如學習氫氣性質時我以一則謎語來創(chuàng)設情景:“相對分子質量它最小,燃燒還原本領高;產物是水無污染,有時火來脾氣爆”。讓學生猜想總結,生興趣十足,對于下面知識的掌握以及所要進行的實驗有良好的指導作用,且便于記憶。再如學習地殼中各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的高低順序時,我創(chuàng)設了“密語翻譯”的問題情境,即:洋鬼子,捋著鐵蓋子,那家伙真美,我們應怎么著?生大聲答,我們要清除掉他們。通過自讀、交流、討論,學生很快記住了,有的學生還饒有興趣,搖頭晃腦的學起日本鬼子來。學習分子性質時,我讓事先訓練好的兩個學生來了個魔術表演“空瓶生煙”更是把教學推向了高潮。試想這樣的問題情境能不叫人產生興趣嗎?所學的知識想鞏固不住恐怕都不行。
教師要做到“量體裁衣”和“因需而設”,選擇與教學內容學習主題直接相關的基礎性經驗問題,增強經驗性問題情境的針對性,同時要注意其有效性。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時,首先通過復習氧氣的實驗室制取思路“藥、方、裝、嚴”,來引導學生制定出二氧化碳的制取思路,這樣水到渠成,學生很自然的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并非所有的知識都予以問題化,都進行情境設計,那樣會完不成教學任務,甚至會喧賓奪主,空擺花架子,沒有實效性。教師必須基于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教材內容的全面科學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內容中所蘊含的知識的能力價值和情感價值,抓住重點和難點。一般來說,那些能建立起廣泛聯(lián)系、遷移性強、活化率高的知識點,那些在知識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科學思想、方法、學習策略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以及那些在生產生活實際中具有廣泛應用的知識,對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和情感的培養(yǎng)具有較高的價值。
二、創(chuàng)設了恰當?shù)膯栴}情境并不一定就能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關鍵是否能根據(jù)創(chuàng)設的情境設計出高質量的問題。衡量問題質量的因素主要有:問題的難易程度、思維強度、思維量的大小、提出的時機及問題的明確性等。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問題必須要有一定的思維容量和力度,在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所謂“更懂”“更容易掌握”,易把一個具有一定深度的內容分解得非常具體,設計成一系列十分細碎的問題,使學生易獲得標準答案。由一串細碎的問題邊問邊答,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走向目標,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教師的思維框架中。這種問題既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獨立性,也不利于學生形成相對完整地認識思路和掌握知識的整體結構。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減少這種瑣碎的提問,教師應根據(jù)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盡可能設計一組有層次、有梯度的問題,考慮好問題的銜接和過渡,用組合、鋪墊或設臺階等方法來提高問題的整體效益。用問題組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從而深刻理解有關知識,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
總之,化學教學中,要以問題為中心,把問題看成學生學習的起點、動力和貫穿整個過程的主線,教師要將教學中的知識有選擇性地進行問題化、情境化設計,努力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興趣,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