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子
詩歌與胃
◎森子
當初準備這個演講題目時,本想命題為“詩歌與未來”,但想到每位訪臺的詩人所談論的都將暗含這一主題,我就轉(zhuǎn)喻一下“詩歌與胃”。胃是我們身體里幽暗的器官,它是海洋官能——生命的起源,創(chuàng)造力充沛的象征。我用這個比喻,也是對其他比喻的防御。胃亦是同音、不同義的未來,我以此來投射、轉(zhuǎn)喻我對未來的理解。
確實,我對這個黑暗的容器——器官感興趣,這可能跟我年輕時得過胃病有關(guān),那時的慘狀是疼得在床上打滾,蹲在地上半天都站不起來。后來也說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兒,胃病在我30歲后漸漸消失,基本不再來打擾我、折磨我。
我們大多是在有病的時候才關(guān)心自己的身體,之前,我們可能根本就不在乎胃的工作,視它為不存在。只有當它(胃)痛苦地叫喚的時候,哦——我們這才發(fā)現(xiàn)并注意到胃的存在,而且不僅存在,它還關(guān)乎我們的健康和未來。中醫(yī)也把胃氣視為人的各種氣質(zhì)、氣勢、精神的表征,金朝的李杲提出“人以胃氣為本”(《脾胃論·飲食勞倦所傷始為熱中論》),就是強調(diào)胃氣在人的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在動筆寫這篇演講稿的前十多天,很不幸,我的母親做了腫瘤切除手術(shù)。在手術(shù)后的康復治療中,我看見母親的痛苦、遭罪也來自胃。更殘酷的是,我看到插在母親鼻孔里的一條胃管,它不是為了從鼻孔輸入流食,而是為了引流出胃液和膽汁。胃管引流(反流)出的膽汁是綠色的,更是苦澀的、難言的滋味。這是一個怪誕的圖像,我所看到的插胃管的病人都似痛苦的大象,喘息著,在虛弱的泥潭中呻吟、掙扎。其實手術(shù)時感覺不到痛,麻藥失效后才會有痛感,但插胃管卻是在你完全清醒的時刻……后來,我終于看到母親拔掉了胃管,我備感壓抑的心才得以恢復正常的跳動。我真希望我沒有寫“詩歌與胃”,為什么要談到胃呢,為啥就這么巧合,讓我看到母親受這樣大的罪呢!這個黑暗的胃為我的演講提供的是不祥的或暗淡的前景,這是我不曾預料到的,也不是我所希望的。今天我站在這里演講,而我母親還躺在醫(yī)院的病床上,我希望我回去的時候,她老人家已經(jīng)康復了。
在這里,我主要談的是詩歌與消耗,或詩歌與消化能力。進入新世紀以來,在與泥沙俱下的90年代詩歌告別后,我曾經(jīng)思考過這方面的問題。
先說詩歌與消耗:一首詩邀請你來消耗,首先要消耗你的注意力、你的激情和才華;一首詩通過消耗你來充盈它自己,這是對寫作者而言。一首詩也通過被消耗而得到讀者的補充、修正,再運轉(zhuǎn)到批評、理解(誤讀)、接受的軌道。詩人作為被消耗者,為一首詩注入能量。這種能量也將在閱讀中被消耗,又被讀者補充。每一首詩里都有詩人的胃液和膽汁加入這黑暗隱秘的工作,請原諒我又想起膽汁的顏色。
想想,魚是怎樣消耗大海的?這樣你就理解了詩人的工作性質(zhì)。大海不就是更大的胃嗎,它的蔚藍與胃液、膽汁的顏色多么相似?。∽蛉?,我們?nèi)タ粗煦懙袼芄珗@,路過基隆港,我又看到了太平洋,那一波一波的海浪也如地球的胃液和膽汁在涌動,讓人感慨,心潮難平。在這里,我又一次說,胃就是我們身體內(nèi)部幽暗的大海,痛苦的波浪一旦喚醒你,你就再也不能睡得安穩(wěn)(這似乎也是詩人多失眠、夜貓子生活習性的一個佐證)。你時時刻刻被胃(未來)召喚著,被詩歌消耗著,你的體力,你的精液,你的高燒,你的半夜錯亂、夢囈和直覺,你的肌肉、脂肪、水分和燃料——你渴望被詩歌消耗,也包括被閱讀消耗,凡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都屬于高消耗。最終,你的一生被詩歌消耗,你感到這還不夠,你希望一首詩乘以閱讀它的人數(shù)、時間、地點、國度,擴展、延伸開來,你把自己交付給未知的命運,你用詩歌抵御死亡,這是你作為詩人的責任,加入到偉大的前輩詩人中,如果有可能,你也是在創(chuàng)造前輩詩人,用你的胃液讓過去與未來產(chǎn)生奇特的化學反應。
談到現(xiàn)代詩歌的胃,我們自然會想到波德萊爾。當代詩歌也需要像波德萊爾那樣的胃,消化城市、消化丑惡。現(xiàn)代城市也需要以繪畫的方式、音樂的方式來消化它,更主要的是以人的居住和生活來消化水泥、石頭、磚混結(jié)構(gòu)的城市。有消耗就有吸收,維持我們體內(nèi)的平衡,否則我們就會面臨衰竭。詩歌最主要的行為也是居住——在冷漠的現(xiàn)實和人心的建筑中,這也是荷爾德林意義上的棲居。
胃不能消化的也就如結(jié)石,成為肌體內(nèi)痛苦的鉆石——也是突發(fā)性事件的導火索。當我們反觀自身,我說鉆石是人生欲望的痛苦結(jié)晶,也是形而下的不滿足的,而且在泌尿系統(tǒng)的三處狹窄中很難被排出。這個欲望的不滿只能用積攢的痛苦填平,直至發(fā)作,在狹窄和阻塞中——生不如死?;蛘呤嵌爬涠∈降木融H,求助于麻醉、緩解的藝術(shù);或者如膽摘除,成為空虛的自我防御系統(tǒng)和對它的懷念與擔憂。是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肌體內(nèi)的痛苦不少于人間的痛苦,詩歌內(nèi)部的痛苦不小于詩歌外部的痛苦。而承受、放大、收縮,這正是胃自然的功能,也是從遙遠的、晦暗的過去向未來閃爍不停的星空。
詩之胃也是疲憊的,它渴望新鮮的、陌生的語詞的刺激,辛辣、諷喻的刺激,尤其在這個反諷的年代,太容易審美疲勞了。
其實,我們希望的是,中國詩歌有一個強大的野蠻的胃,能夠消化一切的胃。敬文東在《失敗的偶像》之“腸胃的精神分析”中說:“魯迅在許多文字中都曾經(jīng)暗示道:我們必須要有一副野獸一樣的好腸胃。拿來主義需要一副野蠻的胃口。從工具論的意義上說,拿來主義拿來的就是野蠻的腸胃?!?/p>
這個“野蠻的胃”不僅能夠消化路易斯·辛普森在《美國詩歌》中所說的“橡皮、煤、鈾、月亮、詩”。也能消化所有的中國特色,所有的借口,鴉片、文革、李白、杜甫、三峽大壩、礦難、玉樹和汶川。我以為,辛普森詩中所說的“橡皮、煤、鈾”代表著現(xiàn)實利益和利害種種,它既是詩人反胃的對象,又是詩人必須消化的原材料;“月亮”則代表偉大、柔和或陰冷的傳統(tǒng),已經(jīng)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世界觀,它能萌發(fā)既處于當下又如隔世的感受,它更是一種標準(已經(jīng)失效或未失效)、古老的關(guān)懷和參照系統(tǒng)。這里,我認為最應該加以注意的是“詩”——消化詩。是的,只有詩歌能夠消化詩歌,只有詩人才能產(chǎn)生詩人(哈羅德·布羅姆的觀念)。在消化詩這一項上,很重要的又是消化譯詩,自新詩降生以來這一影響是顯著的,這一百年間很難找到一位不讀譯詩的優(yōu)秀詩人,其他的間接影響更多。同時也消化我們本國的古典詩詞和文化,這些是我們早就意識到的,但做得還很不夠,或者說成績還不夠彰顯。
所以說中國詩歌的胃里有兩大重要原料(也同時是消化液和消化模式),一個是本土的古典詩歌、詩學,一個是外來的譯詩(詩觀),它們當然要打架——自胡適以來——一直在折騰中國詩歌的胃。它們當然也要抱緊中國詩歌的胃,并不得不這樣撕扯著相處,除非胃的機能全部改造,但這有可能嗎?
退一步似乎又是海闊天空的,漢語所能表達的、包括譯介的都是中國詩歌(或在漢語中能夠成立的詩歌),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更廣大的空間和時間段上共處。
我們再看看針對中國詩歌消化傾向和消化能力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被要求不要挑食,消化泥沙俱下的時代生活。這是一些懷有詩歌抱負或野心的人,他們認為詩能消化一切。
另一方面則要求保護詩歌的胃,嚴格挑剔入胃的食物,如素食主義和高貴如“不食周黍”的伯夷、叔齊等等。雖然從詩學角度上,他們認為什么都可以入詩,但不見得什么都能夠得到最佳的表達,所以他們的詩學命題是:少即是多。
我們還應該注意到胃的反應——反胃,對假大空、濫情、偽崇高、集體無意識、御用寫作的嘔吐與拒絕,體會胃的痛苦和價值取向。還要體察我們的胃是否民主,它也可能是專制的幫兇。這也是需要我們時刻警覺的,不能給你一點好處,正合你的胃口,或為了維持虛名就以吞噬和制造垃圾為樂。
如果細分一下詩人們的胃口,我們就可以得知哪些是食草動物,哪些是食肉動物,哪些是雜食動物。
如果再對位一下:食草動物——“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或偏愛山水、田園詩,守著孔子詩學的最低本分。
食肉動物——喜愛處理生猛的現(xiàn)實題材。其實,最兇猛的現(xiàn)實是日常,任何奇跡、詩意的沖動都會被日常生活吞沒,而寫作行為即是日常的,也是對日常生活、行為、習俗的抵抗。
雜食動物——以上兩者兼而有之,大詩人應該從這里產(chǎn)生。
可以說多數(shù)詩人都希望自己是食肉動物,或愿意被看作是以食肉為主的動物(偶爾拈花惹草),哪怕青草對他的胃口來說更適合一些。
現(xiàn)在,也有人要求詩人面向底層,消化草根的,似乎更有道德、更具使命感,其實乃一廂情愿。我想,我是不會站在道德或文化的高位上審視他人的不幸和痛苦。我可以與他們聊天,一起抽根煙,但我不會隨意就做他們生活現(xiàn)狀和訴求的代言人。題材上三六九等的劃分無聊至極,但這一說法卻一直比較時興,所以也不絕于耳。這樣巨大的社會訴求有時也會讓詩人厭煩,心跳加速。
理想化的文學的胃,當然是魯迅先生的“孺子?!笔降淖晕颐銊畹慕?jīng)濟學,與梭羅給田野押上韻角有得一比——吃的是草,擠出的卻是奶——低成本、高回報的奉獻性的工作。但我的胃——內(nèi)部的小宇宙,泛上來的卻是卡夫卡借“饑餓藝術(shù)家”之口說出的話:“因為我找不到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假如我找到這樣的食物,請相信,我不會這樣驚動視聽,并像你和大家一樣,吃得飽飽的。”
這是饑餓藝術(shù)家最后的幾句話,他還要繼續(xù)餓下去。
責任編輯⊙育邦
(此文為在臺灣政治大學“詩歌與文學座談會”上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