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從慳吝人形象看中西方宗教、倫理差異
■劉鵬
在中西方文學史上,有眾多的人物形象閃耀著光芒。其中慳吝人形象以其生動、獨特的性格特點成為社會現(xiàn)實問題專職諷刺的焦點。在小說、戲劇領域有著深遠而重大的意義。主要的慳吝人形象有:《儒林外史》中的嚴監(jiān)生,《看錢奴》中的賈仁,《一文錢》中的盧至?!锻崴股倘恕分邢穆蹇耍稇a吝人》中的阿巴貢,《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這些慳吝人形象與他們塑造的時代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反映了各自社會的時代特征,是中西方宗教觀和倫理觀的寫照。
鄭廷玉的雜劇《一文錢》中,塑造了賈仁這個慳吝人形象。他前世不敬天地,不孝父母,殺生害命,作踐五谷,導致今生受凍挨餓。后來他不勞而獲擁有周榮祖家財二十年。這二十年,他吝嗇狠毒,敲詐勒索,無惡不作,最終卻沒有逃過因果報應的輪回:他死后,其家財又回到了周榮祖的兒子手中。賈仁這一形象,是佛家因果報應思想的典型體現(xiàn)。因果報應思想可以概括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因果關系。一個人的善惡行為一定會給自身命運帶來影響,產生相應的善惡報應,引起人們在前世、今世、來生的輪回。
佛教因果報應與中國傳統(tǒng)天命論有相似的地方,因此這一思想在中國社會中有極廣泛的群眾基礎。正因為如此,中國文學歷史上有許多的作家將這一思想不自覺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當中去。徐復祚的雜劇《一文錢》故事的來源就是佛教典籍《盧至長者因緣經》?!兑蚓壗洝烽_篇即強調因果報應之說:“由其往昔于勝福田修布施,故獲其報”這說明盧至現(xiàn)實的巨富之因,是前世修善行的結果。這正應了羅雎羅的話:“所施因不同,受果各有異。行施至誠濃,獲報恣心意。若不懷殷重,徒施天凈報,盧至雖巨富,輕賤致嗤笑?!?/p>
有人認為在基督教中不存在因果報應的思想。這一觀點的提出者忘記了《圣經》中亞當?shù)墓适隆!妒ソ洝分杏涊d:“人類窮苦、死亡的緣由,是因為人類的祖先亞當沒有服從上帝的旨意。得到了離開有生命的伊甸園的結果,從此過著窮苦的日子。”《圣經》中又有“我們真愿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好種結好果子?,F(xiàn)實生活中的人的聰明才智無法判定,相信心有神的公義”所以,由此可以證實基督教的教義中是存在因果報應思想的。但基督教中并沒有將因果報應關系歸結到前世、來世中去,也沒有輪回轉世的觀點,則是信奉“今世善之果是入天堂,惡之果是入地獄”。的現(xiàn)世現(xiàn)報。
不論是中國還是西方,作家塑造慳吝人形象的目的無非是對世人以警醒。惡人不得善終,善人必得善報的因果報應思想融入作品中,通過人物命運的變化教化世人一心向善,才能有好報,才會上天堂。
文學作品不僅可以反映一個時代的的宗教觀念,也可以通過其中的一個人物形象展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倫理道德觀念。因為中西方在經濟發(fā)展、文化觀念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因此反映在文學作品中的倫理關系也有較大的區(qū)別。
嚴監(jiān)生的形象在作品中極為吝嗇。盡管家財萬貫,即使他病入膏肓、骨瘦如柴,也不舍得吃補品。平時豬肉也舍不得買一斤;每當小兒子要吃時,在熟切店內買四個錢的哄他。通過這個小細節(jié)看出,他在自己不舍得吃豬肉的時候卻仍然舍得給小兒子買。雖然很少,但是對于非常吝嗇的人來說,確實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護之心。《看錢奴》中的賈仁同樣也是把宗法制看的極為重要。他沒有子嗣,卻仍然希望有兒子來繼承他的家財,因此他買了周榮祖的兒子為繼子。他的潛意識里受到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思想的影響。他希望通過過繼別人的兒子來完善自己的家庭倫理體系。
這正體現(xiàn)了中國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宗法制社會。在中國,最初的的國家是由一個個具有血緣關系的部落組成的。這種組成方式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家”成為“國”維系的基礎,而“國”的強大又使“家”不斷繁榮。以至形成了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封建宗法制社會。而在這個社會中,家庭倫理的規(guī)范成為社會的重要原則?!爸摇迸c“孝”成為中國倫理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父為子綱”、“父慈子孝”也成為中國親子關系的典范。
與中國宗法制不同,西方的倫理觀是以地區(qū)和財產為基礎的,人作為一個個體,更為獨立與自由。隨著西方國家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資產階級的倫理關系主要以個人利益與個人享受為基礎,家庭的利益居于了次要的地位。在這種變化的影響之下,西方的親子關系非常的松散,家庭對于父母與子女來說已經沒有很大的約束力。在他們親子關系中,父母子女之間是以個人為主的,是平等的,子女成年之后與父母之間的責任意識已經不強。
西方的慳吝人形象身上就體現(xiàn)了這種倫理關系。莫里哀《慳吝人》中的慳吝人阿巴貢與其子女之間的關系就非常的淡漠。他克扣子女的花費,吞沒他們所繼承的母親的遺產。他愛上了兒子的情人,還要剝奪兒子的繼承權。在他的思想里面,沒有如同中國家庭中父母對子女的愛護之情。如果子女的利益觸及了他的利益,他一定會以面對敵人的方法予以回擊。再如《歐也妮·葛朗臺》中葛朗臺,作為富甲一方的大資本家,家產萬貫,田屋千頃。但是當他的妻子病重的時候,卻不舍得出錢為妻子治病。這種淡漠的家庭關系致使人與人的關系也變得非常疏遠,即使是相處了多年的至親之人也難以逃脫這種以金錢為基礎的殘忍現(xiàn)實。
總之,不同的文化背景、時代特征烘焙了中西方文學作品中不同的慳吝人形象。這些人物形象在塑造的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中西方宗教法度及道德倫理的差異,為我們透視中西方文化與藝術的差異有重要意義。
[1]姚衛(wèi)群.佛學概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劉 鵬(1986-),女,漢族,山東省淄博市人,碩士,福建師范大學,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戲曲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