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昭君出塞看興山音樂與蒙古長調的淵源

2011-08-15 00:45羅雪嬌
大家 2011年18期
關鍵詞:內蒙長調王昭君

羅雪嬌

筆者在湖北省興山境內采風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興山民歌體系中除了已為世人所知的興山三音歌之外,還有一種唱腔非常特別,首先它的骨干音是La,Do,Re。其次它在長音處采用了一種悠長的呼喊腔唱法,非常類似于蒙古族的長調唱法。興山位于湖北境內,地處山區(qū),四面環(huán)山,交通極為不便。內蒙與之相隔萬里,且地處草原,地勢開闊。二者間有這樣一種音樂雷同,讓人驚訝。本文從漢朝時的昭君出塞著手,探討興山音樂與蒙古長調的淵源。

一、關于昭君出塞的史料記載

據(jù)柯沁夫的《根深葉茂的草原長調牧歌》記載,公元前51年(漢甘露三年),呼韓邪單于又親至長安朝覲漢宣帝劉詢。昭君于公元前33年出塞。當時秭歸未立縣,興山秭歸一帶屬南郡,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置秭歸縣,興山屬秭歸,所以《漢書》僅記王昭君“南郡秭歸人”。由此看來,昭君出塞是興山與內蒙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二、探尋興山與內蒙古交往的考證

殷代,秭歸興山一帶名為夔國,1997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秭歸縣志》記載,殷代有從都城安陽(今河南安陽)經(jīng)河南過湖北房縣沿香溪河到達夔國都城香溪口的官道。傳說王昭君出塞以后,漢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她的父母兄弟一齊接到長安,賜宅賜田,妥善安置。而呼韓邪自得漢廷絕色美人之后,心中大為高興,整天置酒作樂,并遣使致送大批玉器,珠寶及駿馬,以報答漢天子的特別恩遇,甚至上書愿保境安民,請罷邊卒,以休天子之民。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后。目前關于興山和內蒙交往的考證極少,這些傳說為興山與內蒙的交流提供了第二種可能。

三、興山音樂與內蒙長調形成時期音樂特點分析

自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自稱漢王,公元前202年稱皇帝,建立漢朝。昭君出塞發(fā)生在公元前33年,也就是西漢末期。興山音樂乃至當時楚國的音樂已從先秦時期就形成自己的風格和雛形。興山人現(xiàn)在的音樂、語言、禮儀中,仍然有先秦文化的遺存,如“五句子”歌,同《詩經(jīng)》中由周公,召公采自于楚國的《周南》、《召南》中的五句子就是一致的。據(jù)學者考證,當時周朝派專人對楚國民歌的采風,南達宜昌地區(qū)的江南江北。

“興山體系民歌”在音律構架上與曾侯乙編鐘相一致,被稱為荊楚古音活化石。湖北民歌的調式色彩骨干音以So,La,Do為主。La,Do,Re的音律組合也頗為常見,旋律具有很強的地域代表性,尤其與湖北方言腔調相融合,“引商刻羽,雜以流徵”是宋玉對楚王問時,對楚國音樂的描述。

漢朝時期出現(xiàn)的與王昭君有關系的興山音樂有王昭君的五句子歌《嘆四季》。

楚聲今曲是對湖北民歌音樂特質的繼承性的描述。在興山,不僅包括五句子歌傳承至今,興山三音歌體系也是對歷史音樂的傳承。那么,以La,Do,Re為骨干音的類似內蒙長調的呼喊腔也極有可能是對歷史音樂的傳承。

最早見著于漢文古籍中的北方游牧民歌,是匈奴人創(chuàng)造的。《匈奴歌》是唯一幸存的兩首匈奴民歌之一,公元121年(漢武元狩年),匈奴被漢擊敗,退居漠北。悲慟之余,作歌一首:失我祁連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 使我嫁婦無顏色。(《史記?匈奴列傳》)

這首匈奴歌,兩行為一段、兩段內容相同或相似的分節(jié)歌形式。這一結構特征恰好與蒙古族至今傳唱的古老長調牧歌的結構特征相符,這首匈奴歌也正是漢朝時期的蒙古歌曲。收入《樂府詩集》中的敕勒族民歌《敕勒歌》在音樂學界,被確認為”北方游牧民族歷史上第一首真正意義的草原牧歌”。這首歌也具備長調牧歌的典型特征。 蒙古族進入草原之后。蒙古長調吸取其它部落的優(yōu)點,將草原長調進一步的發(fā)展。其中《游牧歌》為《蒙古秘史》所載,是迄今為止所發(fā)現(xiàn)最早的一首蒙古族草原牧歌。由此看來,有記錄的蒙古音樂是從公元121年開始的, 它已經(jīng)具備初步的蒙古長調雛形。但這個時間,即公元121年,已經(jīng)是昭君出塞后的一百多年。

四、昭君出塞對興山地區(qū)與內蒙地區(qū)的音樂所起到的橋梁作用

不可否認,昭君出塞不僅對漢朝時期漢匈兩國的和平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當今社會,對漢蒙兩族人民的友誼和團結也有著積極的意義。1998年以來,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研究會就在呼和浩特市委的支持下積極籌備,首倡“昭君文化”,組織專家深入研究,搞了多次有影響的活動,包括在湖北興山、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分別召開昭君文化研討會;1999年首倡并舉辦昭君文化節(jié);組織專家編寫《王昭君研究文獻資料目錄》和《昭君文化叢書》。而昭君出塞對興山地區(qū)與內蒙地區(qū)的音樂所起到的橋梁作用,也應引起人們的關注。

五、結束語

無論是漢朝時期的興山音樂,還是漢朝時期的蒙古音樂,出現(xiàn)如此相似的腔調,必定不是偶然,目前無法證實是蒙古音樂影響了興山音樂還是興山音樂影響了蒙古音樂,但可以肯定的是,昭君出塞對蒙族和漢族間的音樂交流起到了橋梁作用,中國民族音樂的交融很可能從很早就開始了,這對漢族和蒙族的交流是一個很好的證據(jù)。但是這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考證,爭取找到更有說服力的證據(jù)。這一研究對中國民族音樂的交融具有價值。

[1]詹子慶.中國古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夏野.中國古代音樂史簡編[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1989.

[3]仁欽.淺談蒙古族長調的起源,分布及特點[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8.6.

猜你喜歡
內蒙長調王昭君
試論肅北蒙古族長調的傳承現(xiàn)狀
淺論王昭君詩詞中“怨”的藝術特征
馬背長調
內蒙古地區(qū)鄉(xiāng)風文明建設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長調歌王
內蒙農(nóng)網(wǎng)配電線路改造研究
內蒙赤峰祈雨祭祀文化探析
《漢宮秋》中王昭君的形象解讀
馬致遠《漢宮秋》中王昭君的愛情與婚姻
論蒙古族長調的地區(qū)性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