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013 沈陽軍區(qū)大連療養(yǎng)院桃源療養(yǎng)區(qū) 趙冬林
抑郁狀態(tài)在老年人群中發(fā)生率較高,可達11.6%~18.3%,其臨床表現主要是情緒低落、興趣缺乏、睡眠障礙等。由于沒有較好的治療措施,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我們在療養(yǎng)康復治療工作中,發(fā)現采取綜合療養(yǎng)因子康復療養(yǎng)的方法能使他們的抑郁癥狀明顯得到好轉。本文旨在觀察多種療養(yǎng)因子對改善患者抑郁狀態(tài)的臨床效果。治療藥物外,均不使用抗抑郁藥物治療,療養(yǎng)康復時間為
1.1 臨床資料 對2007-01—2009-12來院療養(yǎng)的1 562名療養(yǎng)員,用24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進行篩選,采用交談及觀察的方法進行測評,HAMD總得分>20認為存在抑郁狀態(tài)。147名符合標準,其中男92例,女55例;年齡70~84歲,平均(75.8±6.1)歲;發(fā)病時間不詳,83例患者的家人感到其有性情改變。他們意識清楚,無精神病、家族疾病、腦卒中病史。其中28名患者患失眠癥,平均每晚睡眠時間4~6 h,未長期服用鎮(zhèn)靜類藥物;13名患有糖尿病,23名患有高血壓病,病情穩(wěn)定。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2-R)[2]中抑郁發(fā)作診斷標準。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除服用與之相關的慢性疾病30 d。綜合療養(yǎng)因子包括以下方面:①心理和景觀療法。保持患者療養(yǎng)環(huán)境整潔、安靜、舒適;使患者生活規(guī)律化,保證其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食物豐富,每日食用2~3種以上水果,總質量在250 g以上。參加下棋、打牌、書畫等文娛活動,每周參加舞會2次。景點觀光旅游2次/周,3~4 h/次。②運動療法。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氣功等傳統(tǒng)體育活動,30~40 min/次,1次/d。散步,速度量力而行,40~60 min/次,1~2次/d。③自然療養(yǎng)因子療法。夏季07—09月份,每日到海濱進行20~30 min海水浴、日光浴和空氣??;其他季節(jié)由患者本人自行在晾臺或院區(qū)內進行日光浴和空氣浴。據測定海濱附近空氣負離子濃度年平均高達7 680個/cm3,年最高值達10 000個/cm3,明顯超過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的標準 (標準濃度1 000~1 500個/cm3)。以上活動均不應使患者有明顯的疲勞感。④減輕患者機體疼痛等不適的治療。對患者頸椎、腰椎、四肢骨關節(jié)疾病、骨質疏松性疼痛及軟組織性疼痛、慢性炎癥等慢性疾病,給予相應的治療,如按摩、針灸、理療、被動運動和藥物等。20~40 min/次,1次/d。⑤支持性心理干預。通過講座、查房等形式,宣講衛(wèi)生保健知識,讓患者了解該病的基本知識,正確認識自身疾病,端正態(tài)度,進行自我調節(jié)及配合治療。0.5~1 h/次,1次/周。
1.3 療效評定標準 對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進行HAMD測定。按照Davis JM的劃分,HAMD總分>35分示患者處于嚴重的抑郁狀態(tài);總分在20~35分示患者為中或輕度抑郁狀態(tài),總分<20分示患者無抑郁狀態(tài)。測評由專業(yè)人員檢查和評分。HAMD總分及各項指標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總體抑郁狀態(tài)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評分結果采用SPSS 11.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表示。
2.1 抑郁狀態(tài) 147例抑郁狀態(tài)患者中139例完成了為期30 d的綜合療養(yǎng)因子康復治療。治療前37例患者處于嚴重的抑郁狀態(tài),102例患者處于中或輕度抑郁狀態(tài);治療后處于嚴重抑郁狀態(tài)的患者為0例,中或輕度抑郁狀態(tài)的患者為28例,111例轉為無抑郁狀態(tài),抑郁狀態(tài)消失率為79.86%。
2.2 HAMD總分及各項指標評分變化 綜合療養(yǎng)因子康復治療后,患者的HAMD總分及各項指標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其中HAMD總分和軀體化、認知障礙、日夜變化、絕望感4項指標評分較治療前下降明顯,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遲緩和睡眠障礙2項指標也顯著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體質量指標評分雖下降,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139例患者綜合治療前后HAMD總分及各項指標評分變化(±s)
表1 139例患者綜合治療前后HAMD總分及各項指標評分變化(±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P<0.05
項目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HAMD總分 32.93±5.71 11.02±4.86** 11.837軀體化 9.36±2.12 4.17±1.35** 10.148認知障礙 5.78±1.76 2.10±0.65** 12.083日夜變化 2.74±0.53 1.39±0.32** 10.534絕望感 3.14±0.57 1.43±0.46** 12.152遲緩 6.81±2.45 4.93±1.77* 4.346睡眠障礙 4.68±1.92 2.93±0.75* 5.148體質量 1.62±0.61 1.34±0.27 2.135
抑郁狀態(tài)或抑郁癥是一種與情緒障礙有關的精神性疾病,有的學者認為反應性抑郁是其起病原因之一,如多年生活習慣突然改變、疾病的發(fā)生、失去親人好友等,均可導致他們反應性情緒波動、情感障礙,進入抑郁狀態(tài)[3-6]。老年人這一特定的人群,由于社會、心理等因素的干擾更易使他們產生抑郁。
目前國外對抑郁癥的研究較多,近10年來國內也有報道,但有關其產生機制仍未明了,有的學者認為與老年化大腦結構、功能的改變有關[7]。Coppen提出的5-羥色胺假說認為,抑郁癥的發(fā)生是大腦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5-羥色胺釋放減少,突觸間隙含量下降所致[8]。而促進大腦神經組織5-羥色胺的釋放量,增加神經突觸間5-羥色胺的含量,可控制抑郁癥狀的發(fā)生或減輕抑郁癥狀。
療養(yǎng)地美麗、幽雅、寧靜的景觀環(huán)境加上富有大量負離子的清爽空氣,對人們的精神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有著良好的調節(jié)和保健作用;優(yōu)良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對高級神經組織活動,特別是對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發(fā)揮著有益的、積極的作用。娛樂療法具有修身養(yǎng)性的作用,修身即體魄上的錘煉;養(yǎng)性是心理上的鍛煉,是整體健康要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養(yǎng)性對修身具有良好的積極促進作用。文化娛樂活動是養(yǎng)性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改善心理環(huán)境的一個基本面,是以“心療”促進“身療”的有力支撐點。通過娛樂療法使人心曠神怡,充分調動了患者積極的心理因素,增強患者抵抗消極、負性情緒的能力。進行適當的體能鍛煉,通過反射作用,激發(fā)下丘腦“愉快中樞”[9],使聚集在心中的不滿、憤怒得到疏通和發(fā)泄,解除患者對某些問題的敏感和偏激,緩解其焦慮的情緒,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消除心理障礙,緩和其不安情緒,調節(jié)和改善大腦皮層功能,降低交感神經張力。舒適的環(huán)境、規(guī)律的起居生活和合理的膳食,形成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可使人們心情愉快,有益于神經系統(tǒng)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協調和平衡。這些綜合療養(yǎng)因子通過多種途徑引起患者心理反應,使他們心情舒暢、精神振奮,產生一系列的心理生理效應,增強大腦皮層功能活動,促進交感神經遞質的合成和分泌,提高受體敏感性,使產生和釋放5-羥色胺的量增加[10]。Morgan等[11]指出,精神疾患康復治療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氣氛,綜合療養(yǎng)因子的作用也在于此。在HAMD的幾項內容中,如:軀體化、認知障礙、日夜變化、絕望感4項指標,與治療前的評分相比較明顯下降,其結果也支持這一點。
經過1個療程(30 d)的康復療養(yǎng)生活,在空氣新鮮、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療養(yǎng)院,生活規(guī)律、合理飲食、精神飽滿、心情開朗、勤于鍛煉、樂而忘憂,對減少負性精神情緒的干擾和促進身心健康的恢復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是藥物療法所不具備的。同時也為今后高質量的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2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21-126.
[2]姚傳芳.情感性精神障礙[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5-39.
[3]Watson D,SulsJ,Haig J.Globalself-esteem in relationto structural models of personality and affectivity[J].J pers Soc Psychol,2002,83(1):185-197.
[4]劉永珍,于逢春,尹靜,等.北京某二級醫(yī)院卒中后焦慮抑郁狀態(tài)的現狀調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23(7):474-475.
[5]孫玉梅,阮海荷,孟春英,等.老年住院病人抑郁癥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1):16-18.
[6]SattlerDN,Alvarado AM,Castro NB,etal.ElSalvador earthquakes:Relationships among acute stress disorder symptoms,depression,traumatic event exposure,and resource coss[J].J Traumat Stress,2006,19(6):879-893.
[7]張慶臣,吳彩云,徐培錫,等.腦血管意外后抑郁癥狀群與CT定位及軀體、心理、社會變量的相關研究[J].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1992,25(4):203-206.
[8]蔡焯基.抑郁癥基礎與臨床[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32-34.
[9]卓大宏.中國康復醫(yī)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298-299.
[10]王翠英.體育運動對精神疲勞者心理的影響[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1996,5(3):75-77.
[11]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