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榮
(福建省晉江市中醫(yī)院,福建 晉江 362200)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消化科常見疑難病,筆者應用中醫(yī)藥抗萎協定方治療200例患者,現報道如下。
慢性萎縮性胃炎診斷標準[1]:西醫(yī)診斷依據2000年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的內鏡診斷標準,黏膜呈顆粒狀,血管顯露,色澤灰暗,皺襞細小。病理診斷有5種形態(tài)學變量要分級,即HP、慢性炎癥、活動性、萎縮和腸化生,分成無、輕度、中度、重度4級。同時參考2003年大連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制訂的內鏡分級診斷標準,Ⅰ級為細顆粒,血管部分透見,單發(fā)灰色腸上皮化生結節(jié);Ⅱ級為中等顆粒,血管連續(xù)均勻透見,多發(fā)灰色腸上皮化生結節(jié);Ⅲ級為粗大顆粒,皺襞消失,血管達表層,彌漫灰色腸上皮化生結節(jié)。中醫(yī)臨床辨證依據慢性胃炎分型相關辨證要點[2],脾胃虛弱為胃脘脹滿,舌邊齒印,脈弱無力;胃絡瘀阻為胃脘刺痛,舌晦暗或瘀斑,脈弦澀。中醫(yī)臨床胃鏡辨證執(zhí)行標準,脾胃虛弱為胃脘脹滿,舌邊齒印,舌苔膩,脈弱無力,胃黏膜相以白相為主,胃黏膜粗糙,顆粒狀或結節(jié)狀;胃絡瘀阻為胃脘刺痛,舌晦暗或瘀斑,脈弦澀,胃黏膜相血管透見,色澤灰暗。
選取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400例,隨機均分為兩組,均經胃鏡及病理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治療組200例,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齡最小26歲,最大78歲,平均38歲;慢性萎縮性胃炎Ⅰ級14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Ⅱ級55例,慢性萎縮性胃炎Ⅲ級5例;病理診斷為輕度慢性萎縮性胃炎140例,中度慢性萎縮性胃炎59例,重度慢性萎縮性胃炎1例;伴有輕度腸腺化生44例,中度腸腺化生16例,重度腸腺化生1例;輕度不典型增生40例,中度不典型增生2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對照組200例,其中男119例,女81例;年齡最小26歲,最大77歲,平均37歲;慢性萎縮性胃炎Ⅰ級139例,慢性萎縮性胃炎Ⅱ級56例,慢性萎縮性胃炎Ⅲ級5例;病理診斷為輕度慢性萎縮性胃炎141例,中度慢性萎縮性胃炎58例,重度慢性萎縮性胃炎1例;伴有輕度腸腺化生43例,中度腸腺化生15例,重度腸腺化生1例;輕度不典型增生41例,中度不典型增生2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以中醫(yī)辨證診治,脾胃虛弱者,予抗萎健胃湯,組方為白花蛇舌草 6 g、生黃芪 10 g、佛手 10 g、枳實 10 g、黨參 10 g、茯苓 10 g、麥芽10 g、生白術10 g;胃絡瘀阻予抗萎活胃湯,組方為白花蛇舌草6 g、生黃芪 10 g、佛手 10 g、枳實 10 g、丹參 10 g、郁金 10 g、莪術 10 g、當歸10 g。以上處方經本院制劑室制成本院協處方,每日1劑,連服90 d。對照組予嗎丁啉10 mg口服,每天3次,連服90 d。
治療3個月后進行療效評定。顯效:胃脘脹痛消失,胃鏡病理示萎縮性胃炎由重度轉中度,或中度轉輕度,或輕度萎縮性胃炎轉為淺表性胃炎,重度不典型增生、腸化轉為中度,中度不典型增生、腸化轉為輕度,輕度不典型增生、腸化轉為消失,有貧血者血紅蛋白上升2 g/g以上,肝功能、腎功能正常;有效:胃脘脹痛明顯好轉,胃鏡病理示無明顯改變,有貧血者血紅蛋白上升1~2 g/g,肝功能、腎功能正常;無效:胃脘脹痛無變化,甚至加劇,胃黏膜病灶比原來范圍擴大,胃鏡病理示與原來比較程度加重,有貧血者貧血加重,無貧血者出現貧血,肝功能或腎功能出現異常改變。以前兩者合計為總有效。
采用χ2檢驗。
中醫(yī)辨證標準化結果,治療組脾胃虛弱120例(60.00%),胃絡瘀阻80例(40.00%)。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本研究以西醫(yī)內鏡、病理的最新診斷標準為依據,將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的慢性萎縮性胃炎作為研究對象,通過中醫(yī)臨床特征辨證以及胃鏡黏膜相的微觀辨證,探索慢性萎縮性胃炎更加客觀、更加深入、更加科學的辨證執(zhí)行標準,這樣的結果有利于慢性萎縮性胃炎辨證的標準化執(zhí)行,有利于中醫(yī)辨證研究更加統一,從而促進治療方法的統一與規(guī)范,對于提高中醫(yī)研究成果的價值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文中胃鏡黏膜相的辨證是以中醫(yī)的傳統理論為依據,結合胃黏膜相的研究成果[3-4],得出胃黏膜粗糙,有顆?;蚪Y節(jié)化生,白相為主,是脾胃虛弱的基本特征,多因脾胃虛弱、氣血不充而失榮顯白相,氣虛濕結而顯黏膜粗糙有結節(jié)化生或顆粒狀;胃黏膜血管透見或色澤灰暗是胃絡瘀阻的基本特征,多因氣血瘀阻而血管顯露或瘀滯不行而呈灰暗??刮∥笢越∥秆a氣、解毒抗萎為治法,選用黨參、茯苓、白術、黃芪健胃補氣,黃芪還有抗腫瘤、促進癌前細胞凋亡的作用;白花蛇舌草也有抗腫瘤作用;佛手、枳實能調理胃氣,改善胃腸功。全方合用,有恢復胃腸功能、抗萎縮、抗腫瘤之功效??刮钗笢曰钛須?、養(yǎng)血抗萎為治法,選用黃芪、佛手、枳實、當歸、丹參、郁金,活血理氣,改善胃循環(huán)為基礎,合用蛇舌草、莪術,有助修復胃腸功能,并能抑制、殺傷腫瘤細胞,誘導細胞凋亡。本研究結果顯示,二方在改善臨床癥狀、逆轉胃黏膜癌前病變的腸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促進萎縮腺體向好的方向轉變具有明顯優(yōu)勢。
綜上,采用中醫(yī)臨床辨證及胃鏡辨證相結合,選擇應用中醫(yī)藥自制抗萎協定方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1]孟憲鏞.實用消化病診療學[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社,2001:73.
[2]羅云堅,余紹源.消化科專病中醫(yī)臨床診治[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63-64.
[3]王永炎.中醫(yī)內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163-167.
[4]黃偉榮.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現代辨證新思路[J].福建中醫(yī)藥,2004,3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