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慕華
(貴州省人民醫(yī)院藥劑科,貴州 貴陽 550002)
隨著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合理用藥的呼聲日益高漲,評價一家醫(yī)院或一個地區(qū)的合理用藥狀況并進行量化,對于促進和提高我國合理用藥水平尤為重要[1]。我院為貴州省三級甲等綜合性醫(yī)院,每年門診量為80多萬人次。筆者參照《How to Investigate Drug Use in Health Facilities》的調研方法及《處方管理辦法》,對我院門診片區(qū)的患者處方指標和患者關懷指標進行現場調研,以了解我院門診患者合理用藥現狀及與國內外已有調研指標間的差距,促進醫(yī)院合理用藥水平,使患者用藥安全、有效、經濟、合理,并為制訂合理用藥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依據《How to Investigate Drug Use in Health Facilities》及《處方管理辦法》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處方指標:藥品種數,通用名藥品種數,使用抗生素種數,使用注射劑種數,基本藥物種數,處方藥物種數;患者關懷指標:就診時間,按處方實際調配藥物種數,標示完整的藥物種數,患者是否了解正確用藥的方法,就診藥費,患者是否知道閱讀藥品說明書。
隨機調查我院2009年6月600例門診患者的用藥情況,按照調查問卷內容采取面對面的現場調查,并將調查結果填寫在調查表上。調查對象分為老年組(50歲以上)、中年組(35~50歲)、青年組(20~35歲),各200例。
將完整的調查內容輸入Excel電子表格進行相關統計分析。統計內容包括:每次就診平均用藥品種數(處方用藥總品種數/處方總張數),就診使用抗菌藥物百分率(應用抗菌藥物病例數/處方總張數×100%),就診使用注射劑的百分率(應用注射劑病例數/處方總張數×100%),基本藥物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 (處方中基本藥物品種數/處方用藥總品種數×100%),平均就診時間(患者就診時間總和/患者總人數,單位min),實際調配藥物百分率(實際調配給患者的藥品品種數之和/處方藥物種數之和×100%),藥品標示完整的百分率 (每位患者得到的標示完整的藥品數/調配藥品總數×100%),患者對正確劑量了解的百分率(能夠正確說出其全部藥品劑量的患者數/總的患者人數×100%),患者是否知道閱讀說明書(能夠知道閱讀藥品說明書的患者數/總的患者人數×100%)。
各年齡組患者處方綜合指標相關統計結果見表1,患者關懷指標相關統計結果見表2,調研指標平均值匯總見表3。
表1 患者處方綜合指標
表2 患者關懷指標
表3 調研指標平均值
此次調研結果平均用藥2.6種。由表1可見,年齡不小于50歲的老人用藥品種數較多,這是由于老年人本身患各種疾病的比例較其他年齡組人群比例高,所需藥品種類也較多。但是藥品品種的增多,致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會增加,因此應盡量減少聯合用藥品種數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此次調查發(fā)現抗生素使用率為26%,且以單用和二聯用為多?!短幏焦芾磙k法》要求,醫(yī)師應按診療規(guī)范開具處方,藥師調劑處方時應查其用藥合理性?!短幏焦芾磙k法》執(zhí)行后,醫(yī)師和藥師依據《抗生素使用原則》不開或拒收不合理的抗生素處方,減少了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使用更規(guī)范。大處方(超過5種藥品處方)也大大減少,用藥基本合理,但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大量的非必要注射增加了不安全用藥的可能性,造成了醫(yī)源性感染和血源性疾病的傳播。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標準,發(fā)展中國家平均處方注射使用率應為13.4% ~24.1%[2]。我院注射劑的平均使用率為11.17%,低于此標準且低于國內已有的調研數據,這可能與實施《處方管理辦法》有一定關系?!短幏焦芾磙k法》中關于針劑皮膚過敏試驗等方面的諸多要求,使醫(yī)生放棄了不必要的針劑。頻繁使用注射劑,使機體處于開放狀態(tài),易引起感染等不良反應,因此應積極加強宣傳,正確認識大量使用非必要注射劑的危害,采取適當干預措施降低其使用率。
此次調查發(fā)現,基本藥物平均使用率為81.82%,與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86% ~88%相差不大[3]。由于醫(yī)藥科技的發(fā)展,新藥大量涌現,且醫(yī)藥市場不完全規(guī)范,非《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品種進入醫(yī)院,也給醫(yī)院帶來經濟利益,使基本藥物使用率偏低。因此,應加大宣傳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品種。
該指標屬于國際指標中補充指標類,對其進行研究可了解患者經濟情況,強化藥物經濟學的研究[4]。調查發(fā)現,人均每次就診藥費為134.23元,大部分患者認為藥費過高。
調查顯示,我院平均就診時間為13.24 min,這比世界衛(wèi)生組織等國際單位制定公布的發(fā)展中國家及國內報道的[5]相比稍長,但與瑞士(22.5 min)相比[6]則較短。這與門診量有關,由于我院是三甲綜合性醫(yī)院,門診量較大,使就診時間相應減少。當然,這也與服務意識有關。醫(yī)患接觸時間長,醫(yī)生可仔細了解患者病情,使診斷和用藥更確切,能減少不必要的錯誤,也是對患者負責。
我院實際調配藥物率為94.38%,說明藥品供應貨源基本充足,能夠滿足患者用藥需求。
調查結果表明,我院患者正確用藥知曉率為88.5%,比北京市調查的醫(yī)院平均值低[7]。原因可能有兩方面,一是在用藥交待上還不詳細;二是與門診調劑工作人員職稱和年齡結構有關。因此,應進一步加強藥師專業(yè)素質及與患者交流溝通能力的培訓;另外,藥師為患者發(fā)藥時,不但應口頭交代,還應根據醫(yī)師處方貼上標簽,標示清楚,讓患者能夠明確了解藥物用法。
[1]唐鏡波,陳香譜,譚 軍,等.合理用藥調研的國際指標[J].中國藥房,1995,6(4):51.
[2]李 洋,顏 虹.處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J].中國醫(yī)院統計,2005,12(1):79-81.
[3]19300049,How to Investigate Drug Use in Health Facilities[S].WHO,1993:87.
[4]季 波,韓麗萍,張延軍,等.我院門診處方調查及用藥情況分析[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2,18(2):121.
[5]曾 穎,楊 敏,劉曉琦,等.我院門診合理用藥國際指標調研及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6,26(6):737 -739.
[6]Tomson G.Pilot Study of Drug Use Indicators in Sweden[J].Inrud News,1992,3(1):3.
[7]陳蓮珍,王淑潔,王 青,等.合理用藥國際指標現場調查[J].中國藥房,2003,14(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