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武
(隆安縣人民醫(yī)院口腔科,廣西 隆安 532700)
利多卡因作為口腔科常用的局部麻醉藥物,其麻醉效果與患者的疼痛、手術是否能順利進行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一直是口腔科醫(yī)生關注的問題。筆者通過單盲法分組對照,比較利多卡因腎上腺素和利多卡因在口腔局部麻醉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8-2010年,在我院口腔科門診拔牙的患者200例,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齡25~70歲,均無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及藥物過敏史,對疼痛具有完全的判斷能力。將200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實驗組:患者第一次拔牙為實驗組;對照組:同一患者第二次拔牙為對照組。
1.2 麻醉藥物和器械 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規(guī)格為5 ml:100 mg,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生產;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規(guī)格為1 ml:1 mg,天津藥業(yè)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利多卡因腎上腺素:每支5 ml(2%利多卡因)加入微量的腎上腺素(1:200 000)。一次性5 ml注射器,5#注射針頭。
1.3 方法 采用單盲法對照,患者第一次拔牙時用利多卡因腎上腺素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和神經(jīng)阻滯麻醉,作為實驗組;第二次拔牙時用鹽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和神經(jīng)阻滯麻醉,作為對照組;每次使用麻醉藥物量不超過5 ml,注射完畢后5~10 min麻醉藥起效后由筆者進行拔牙操作和觀察。
1.4 療效評價 麻醉效果根據(jù)患者主觀感受為主,醫(yī)生觀察為輔,分為4級。1級:完全麻醉,患者無自覺疼痛,無痛苦表情;2級:良好麻醉,患者稍有疼痛,但能順利進行操作;3級:有效麻醉,患者感到疼痛,需忍耐才能完成操作;4級:無效麻醉,患者感覺疼痛明顯,難以進行操作。1、2級:麻醉成功;3、4級:麻醉失敗。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χ2檢驗比較兩組療效。
實驗組麻醉成功率(完全麻醉+良好麻醉)為91.5%,對照組麻醉成功率(完全麻醉+良好麻醉)為62.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證明利多卡因腎上腺素的麻醉效果明顯優(yōu)于利多卡因。見表1。
表1 利多卡因腎上腺素、利多卡因麻醉效果比較[例(%)]
在拔牙中常用的局麻藥物有普魯卡因、利多卡因、阿替卡因等。普魯卡因偶能產生過敏反應,且需要皮試,已逐步淘汰。阿替卡因雖然麻醉效果好,不需要皮試,但價格昂貴,且需要專門的器械,難以在基層醫(yī)院常規(guī)應用。而利多卡因,麻醉作用較強,安全性高,不需要皮試,價格低,在我國仍是最為常用的局部麻醉藥。
臨床發(fā)現(xiàn),單純使用利多卡因進行口腔局部麻醉,術中牙齦及牙槽窩出血較明顯,部分患者麻醉效果差,致使手術難以進行。而在局麻藥中加入微量的腎上腺素(1:200 000)可以加強麻醉效果,延緩麻醉藥的吸收,降低毒性反應;還可以使手術區(qū)的小血管收縮,減少術區(qū)出血,使手術野更加清晰。在本組病例中,單純使用利多卡因進行口腔局部麻醉,成功率僅為62.0%,而加入微量的腎上腺素后,成功率為91.5%。采用單盲法試驗,實驗組與對照組均為同一患者,避免了個體差異帶來的感覺差異。
由于腎上腺素可引起心悸、頭痛、緊張、顫抖等,如果注射用量過大或誤入血管,可使血壓驟升引起腦出血,或因心臟過度興奮而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房纖顫等不良反應。以往對高血壓、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糖尿病等患者,臨床上限制使用含腎上腺素的局麻藥已成常規(guī)。但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臨床上患者血壓的升高主要是因恐懼、疼痛等引起,微量的腎上腺素(1∶200 000~400 000)不會引起血壓明顯變化,對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患者一般也不會導致不良反應。相反由于良好的鎮(zhèn)痛效果,消除了患者恐懼不安情緒,避免了因疼痛而引起的血壓急劇波動[1]。
利多卡因屬于酰胺類麻醉藥,在局部麻醉中引起的過敏反應極少見,臨床上不要求皮試,但對過敏體質的患者,用藥前應做皮膚敏感試驗,并做好搶救準備。而局麻藥中加入微量的腎上腺素,在加強麻醉效果的同時,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過敏作用[2]。
綜上所述,利多卡因腎上腺素麻醉效果顯著,價格低,不良反應少,患者容易接受,適合在基層醫(yī)院廣泛使用。
[1] 許德華.淺談口腔局部麻醉藥物[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6,10(8):767-768.
[2] 周自永,王世祥.新編常用藥物手冊[M].3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