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_ 騰訊圖片/吳家翔(騰訊圖片獨家供圖)
鋪設在戈壁荒漠腹地的這條鐵路線,長年遭受風沙、高溫、嚴寒、鹽堿的襲擊和侵蝕,自然條件非常惡劣。鐵路全線有41個哨所,駐扎著不為人知的戰(zhàn)士們。他們的使命,是守護這條曾保密了30多年的軍用鐵路線,確保定時的列車和不定時的“特運”能夠安全運行。這條地圖上沒有標注的鐵路建于1958年,全長271公里。它南與蘭新鐵路相連接,北至內蒙古自治區(qū)額濟納旗的賽汗桃萊,主要運送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科研試驗任務的物資和人員。沙漠中綠色集中的地方就是70公里點號的所在地。戰(zhàn)士們駐扎在這樣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用自己的青春維護著無名鐵路。
早晨5點,戰(zhàn)士們已經集合出操了。夏季日照時間長,白天溫度高,為了不讓戰(zhàn)士們中暑,維護鐵路的工作時間定為上午6點到11點,下午5點到晚上9點。
早飯。主食是米飯和饅頭。4個菜中有3個是素菜,另外1個是雞蛋。由于交通不便,戰(zhàn)士們不能經常吃到新鮮的蔬菜。
早飯結束后,不到6點,戰(zhàn)士們準備開始上午的工作。
晨光中,一個戰(zhàn)士在線路上進行清沙作業(yè)。鐵路的61公里至70公里路段有7個急彎,而且風沙大、坡道陡,司機們將此稱為“虎口”。這里稍微有點風沙就會掩埋道路。
晚上的工作開始了,戰(zhàn)士們在進行撥道作業(yè)。撥道作業(yè)可由人工配以簡單機具進行,也可用大型起撥道搗固車進行撥道。目前,由于我國大型起撥道搗固車數量有限,撥道作業(yè)多數由人工使用撬棍進行。
連隊的外墻上書寫著對聯:“狂風可卷千堆雪,壯士能抵萬頃沙。”
連隊地處巴丹吉林沙漠邊緣,一年四季風沙不斷。當地有句俗話:“人在樹在,人走樹死?!睘榱瞬蛔屗亮魇В瑧?zhàn)士們用酒瓶在樹的四周圍起了一個“籬笆”。
一場雨后,鐵路上冒出星星點點的綠色,但是由于降雨量極小,這些生命也會很快枯萎。定時的列車即將到達,戰(zhàn)士們說這是最高興的事兒,因為能看到新鮮的面孔。
在這人跡罕至的茫茫沙漠之中,正是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保障著“生命線”的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