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032 中國煤礦工人臨沂溫泉療養(yǎng)院 王夫花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臨床上多傾向手術治療。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無論采用傳統(tǒng)或非傳統(tǒng)手術方法治療,均難以避免再復發(fā)。有關資料統(tǒng)計,再手術成功率為60%[1],可能出現(xiàn)較嚴重的并發(fā)癥。我院采用快速三維牽引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后復發(fā)患者,風險小,安全可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2-05—2006-09共收治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癥狀復發(fā)患者140例,其中男89例,女51例;年齡最小22歲,最大56歲,平均年齡47歲;職業(yè):體力勞動者82例,非體力勞動者(干部、教師)58例;術后復發(fā)時間3個月~12年,平均3年1.6個月;6個月以內(nèi)8例,6~12個月28例,1~3年34例,3~5年52例,5年以上18例。140例患者均拍攝X線腰椎正、側位片,并經(jīng)CT或MRI檢查確診定位,L4-574例,L5-S152例,L4-5、L5-S114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70例)和觀察組(70例),兩組年齡、性別、職業(yè)、復發(fā)時間、突出部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骨盆牽引加傳統(tǒng)推拿按摩?;颊呷「┡P位于牽引床上,分別固定胸背部和骨盆,裸露腰部。牽引重量根據(jù)病人的體質(zhì)而定,一般15~30 kg。在腰部病變部位采用傳統(tǒng)推拿手法,每次治療30 min,1次/d,1周為1個療程,治療1~2個療程。觀察組:應用濟南產(chǎn)的SWQ-3型三維多功能牽引床?;颊呷「┡P位于牽引床上,分別固定胸背部和骨盆,裸露腰部病變部位。根據(jù)患者的病變部位、突出方向及程度、首次手術的術式、身高、性別、年齡、腰椎側彎曲度等情況,結合醫(yī)師的臨床經(jīng)驗,通過微機選擇相應的牽引距離、上下成角角度、骨盆旋轉方向及角度。以上數(shù)據(jù)確定并輸出后,利用腳踏開關控制啟動,醫(yī)者雙手拇指重疊于病變部位患側棘突旁,在屈曲、旋轉、快速水平牽引同時,靈活運用推頂、顫腰、按壓和側推等手法。每次牽引持續(xù)時間1 s~3 min,一次治療可連續(xù)快速牽引3~8次。數(shù)據(jù)設定:牽引距離50~70 mm,屈曲角度-14°~0°~8°,旋轉角度0°~14°。旋轉方向為腰椎間盤左突左旋,右突右旋,雙側突出者左右交替旋轉。1次療效欠佳者,可行2次或3次牽引,治療間隔時間3~5 d。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癥狀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實驗可達85°左右,能恢復原工作;顯著進步:癥狀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實驗超過70°,可恢復原工作;好轉:癥狀部分消失,直腿抬高實驗較治療前顯著改善,可從事較輕工作;無效:癥狀無明顯減輕,不能參加工作[2]。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3.1 牽引前護理 該病病程長,易反復發(fā)作?;颊邠臓恳^程損傷神經(jīng)或治療效果不佳,產(chǎn)生恐懼、焦慮情緒。術前責任護士要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牽引術中的配合方法,請手術成功者現(xiàn)身說法。講明情緒與疾病的關系,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使患者身心處于最佳接受手術的狀態(tài)。術前練習俯臥位及腹式呼吸;練習床上大小便;戒煙酒,進食清淡易消化軟食,勿過飽。注意保暖,術前排空大小便。
3.2 牽引術后的護理 ①牽引術后要求病人初期平臥位腰部制動6~8 h,此間禁止用力咳嗽或自行翻身,可在陪人協(xié)助下側臥。如有排尿困難,可平臥屈髖屈膝位解除→側臥屈髖屈膝位解除。臥床3 d后方可離床行走,指導病人進行體位轉移:下床時體位為平臥位→俯臥位→倒爬行下床→床邊站立;上床時體位與下床時體位相反。下床3 d后可遠距離行走。行走或翻身時佩戴康復腰圍,佩戴時間為1~3個月。②牽引后部分病人出現(xiàn)腰痛、腹痛、腹脹、小便困難等癥狀,一般屬牽引后的正常反應。輕者無需處理,可自行緩解,較重者可以對癥治療。指導陪人行平臥位小劑量人工水平牽引,每次持續(xù)3~5 min,5~6次/d。方法:坐于床尾,雙手握住病人足踝部,水平逐漸加力至病人感到舒適為止后持續(xù)該力量,最大力量以不能拖動病人為準。③臥床期間應指導病人進行主動踝關節(jié)的背伸和拓屈運動。指導病人家屬按摩病人雙下肢,注意腓腸肌的按摩。④牽引3 d后盡早介入腰背肌功能鍛煉。原則是因人而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住院期間可行虎躍式、龍騰式、倒行式鍛煉;出院后可循序加行拱橋式、飛燕式鍛煉。虎躍式:俯臥位,胸部以軟枕墊高20~30 cm,雙上肢肘與前臂支撐,每次保持體位15~30 min,3~4次/d;龍騰式:站立位昂頭挺腹,雙上肢后伸,保持幾秒鐘后正常站立位,5~10下/次,3~4次/d;倒行式:站立挺胸,倒退行走,步速均勻,每次持續(xù)15~45 min,2~3次/d;拱橋式:俯臥位收腹,停頓幾分鐘,5~10下/次,2~3次/d;飛燕式:俯臥位,昂頭挺胸,以腹部為支點,四肢盡量后伸離開床面,停頓幾秒鐘,5~10下/次,2~3次/d。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常見病、多發(fā)病,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眾多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并獲得治愈,但亦有少數(shù)患者出現(xiàn)術后復發(fā),復發(fā)率國外文獻報道為2%~19%,國內(nèi)文獻報道為2%~9%[3]。再手術治療可能出現(xiàn)較嚴重的并發(fā)癥,傳統(tǒng)的牽引方法屬于一維直線牽引,無法根據(jù)患者的體質(zhì)、病程、突出部位等因素改變牽引的距離和角度,而且治療時間長、見效慢。而快速三維牽引技術基于生物力學,與中醫(yī)傳統(tǒng)推拿手法完美結合,風險小,安全可靠。觀察組70例治療1~2周后行CT或MRI檢查,有66例證實突出物部分還納或/和發(fā)生位移。牽引后佩戴康復腰圍,可防止腰部扭傷。腰背肌功能鍛煉的盡早介入,可有效地預防腰背肌萎縮,防止引發(fā)腰背肌衰弱綜合征的形成,增強腰背肌和腹肌的力量,減輕對脊柱負重的壓力,活動量以訓練后不感到疲勞和背痛加重為宜[4],是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癥再復發(fā)的最好方法。
總之,快速三維牽引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復發(fā),配合正確的牽引術后護理和有效的功能鍛煉,具有良好的療效,減少了再手術的風險,使病人的安全性有很大的提高,是一種病人易于接受的、良好的保守治療方法。
[1]張斌,戴閩.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復發(fā)的臨床研究[J].頸腰痛雜志,2006,27(2):153-155.
[2]胡有谷.腰椎間盤突出癥[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255-256.
[3]馮燕翔.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復發(fā)的再手術治療[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02,20(4):275,278.
[4]朱大梅.慢性腰腿痛的運動處方[J].中國臨床康復,2002,6(6):775-776,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