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wèi)英 (浙江嘉興市康慈醫(yī)院 314500)
本文通過對在嘉興市康慈醫(yī)院住院治療的血管性癡呆(VD)患者實施快樂因子刺激療法,使患者感到自豪、滿足、愉快,以改善患者情緒,并與未接受快樂因子刺激療法的VD患者對照比較,以探討快樂因子刺激療法對VD患者療效的影響。
1.1 病例選擇 選擇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在嘉興市康慈醫(yī)院的住院患者8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血管性癡呆的診斷標準,頭顱CT或MRI示腦血管病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 24項)>20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 14項)>14分。
1.2 分組資料 8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51~84歲,平均(65.4±4.2)歲;文化程度:小學5例(12.5%),初中10例(25.0%),高中18例(45.0%),大學7例(17.5%);職業(yè):農民14例(35.0%),工人19例(47.5%),干部7例(17.5%)。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6~87歲,平均(63.7±5.4)歲;文化程度:小學7例(17.5%),初中12例(30.0%),高中15例(37.5%),大學6例(15.0%);職業(yè):農民12例(30.0%),工人18例(45.0%),干部10例(25.0%)。兩組一般情況接近。
1.3 方法 兩組藥物治療方法和劑量無明顯差別。觀察組需要進行以下快樂因子刺激療法。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A、HAMD評分結果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A、HAMD評分結果比較 (分,s)
注:1為兩組HAMA比較,2為兩組HAMD比較
量 表 組 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第1周末 2周末 3周末 4周末HAMA觀察組 40 17.8±5.3 16.1±5.0 15.8±5.4 13.0±4.2 11.9±5.1對照組 40 17.9±4.5 16.5±4.8 16.3±4.3 15.4±4.3 14.5±4.7 HAMD觀察組 40 25.7±4.9 24.3±4.7 24.0±5.3 19.2±5.2 16.2±4.9對照組 40 26.0±5.0 25.1±4.2 24.7±4.8 22.0±4.4 20.3±4.4 t1,P1 0.09,>0.05 0.36,>0.05 0.46,>0.05 2.53,<0.05 2.37,<0.05 t2,P2 0.27,>0.05 0.80,>0.05 0.62,>0.05 2.60,<0.05 3.94,<0.01
1.3.1 確定快樂因子 以患者的文化、職業(yè)、家庭、人生閱歷和心理狀態(tài)為重點,通過交談和觀察,向患者及其家屬、親友收集有關能使患者感到自豪、滿足、快樂、放松的人生經歷,如工作上的成就、子女的生日、家庭的完美、某個紀念日等,制作成快樂因子“小冊子”。
1.3.2 治療步驟 由責任護士以快樂因子作為交流主題,每天早晚兩次刺激患者,每次20~30分鐘。交談時互動,營造高層次的服務理念和人文關懷,指導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康復運動。每周進行評價,4周為1個療程。藥物治療按醫(yī)囑服用。
1.3.3 評價標準 采用HAMA、HAMD評分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第1、2、3、4周末各評定1次。HAMA、HAMD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情緒障礙越明顯。
兩組治療前后HAMA、HAMD評分結果比較見表1。
表1中數(shù)據(jù)縱向比較,兩組的HAMA及HAMD評分均隨治療時間的延長而呈下降趨勢。橫向比較:治療前兩組的HAMA、HAMD評分差別不大,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第1、2周末兩組的HAMA、HAMD評分,組間差別不大,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至治療第3周末觀察組上述兩項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至治療4周末兩組間的差別進一步拉大,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癡呆患者除了認知功能減退外,還常見紊亂的知覺、思維內容、心境或行為等癥狀,而且臨床上有相當比例的癡呆患者伴有情緒癥狀。Aalten等[1]曾報道,焦慮情緒在癡呆患者中較多見。焦慮、激越等癥狀發(fā)生在疾病的后期,認知障礙越嚴重,患者越有可能出現(xiàn)這組癥狀[2]。有資料顯示,VD有情緒癥狀者高達83.3%,主要有抑郁情緒、工作和興趣減退、思維緩慢、焦慮、胃腸道癥狀、激越和情緒不穩(wěn)等。
因為VD患者有上述情緒癥狀的特點,而且VD患者自知力多保存良好,對自己的疾病也有正確的認識,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藥物治療固然重要,但心理治療與心理護理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生理學認為,當機體受到愉快事件刺激時交感神經興奮,釋放興奮性神經遞質,使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此時腦血流增加、代謝增加、神經細胞活性增高,對預防癡呆和腦萎縮有益[3]。人體處于愉快的狀態(tài)下,不僅可使人體免疫系統(tǒng)功能處于正常,而且還會釋放某些有利于人體健康的、抗衰老的因子,因此可稱之為“快樂因子”[4]。
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快樂因子刺激療法治療VD,患者在治療第3周末及治療結束時HAMA、HAMD評分均好于未實施快樂因子刺激的常規(guī)對照組。這說明應用快樂因子刺激療法能改善血管性癡呆患者的情緒癥狀及社會功能。
綜上,筆者認為在對VD患者的護理中,護士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取得患者信任,應用快樂因子刺激療法鼓勵患者多與醫(yī)護人員和家人交談,分散注意力,給予新鮮的、積極向上的言語刺激。
[1]Aalten P,de Vugt ME,Lousberg R,et al.Behavioral problems in dementia:as factor analysis of the 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J].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03,15(20):99-105.
[2]張新凱,張明園,李春波,等.血管性癡呆的可能心理社會危險因素[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1,27(1):22-25.
[3]朱思明.生理學[M].2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183.
[4]孫素俠,王艷.高齡離休患者實施快樂因子刺激療法的效果觀察[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9,34(7):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