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祥,展 康,徐發(fā)海,徐尤先
(云南省宣威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云南 宣威 655400)
宣薯4號是宣威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近年育成的馬鈴薯新品種,2009年通過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但缺乏綜合農藝栽培技術的系統研究與運用。為探索綜合農藝栽培技術,提高產量,優(yōu)化品質,節(jié)本增效,農民增收,進一步提高科技對農業(yè)的貢獻率[1],進行該試驗,目的是提出馬鈴薯新品種宣薯4號高產栽培綜合農藝措施定量化技術指標,以指導生產與推廣。
馬鈴薯新品種宣薯4號。
肥料為宣農牌馬鈴薯區(qū)域專用肥(N:P2O5:K2O為10:9:8),以下簡稱馬鈴薯專用肥。
該試驗于2010年在宣威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東山馬鈴薯基地進行,土壤為紅壤,耕作層0~20 cm,土壤有機質5.56%,全氮0.247%,全磷0.22%,全鉀0.93%,速效氮209 ppm,速效磷12.2 ppm,速效鉀148 ppm,pH為7.02。
試驗選用密度(X1)、施馬鈴薯專用肥量(X2)、種薯單薯重量(X3)為決策因子,因子編碼水平及其實際值(表1)。
以產量為目標函數,采用三元二次回歸通用旋轉組合設計1/2實施方案(表2)。共20個處理組合,隨機排列,每小區(qū)種4行,行距0.70 m,小區(qū)面積13.2 m2,株(塘)距按設計密度計算實施,馬鈴薯專用肥在播種時按設計用量秤到小區(qū),一次性作底肥施用,種薯按設計要求備用。
表1 3因素編碼水平實際值Table 1 The actual value for each level of three factors
表2 三元二次回歸通用旋轉組合設計實施方案結構矩陣Table 2 Structure matrix in the design of ordinary second order rotational regression of three factors
試驗地前茬是玉米,冬前機耕,冬后機耙。3月22日播種,6月12日中耕除草,6月22日培土,7月12日、7月22日、8月1日連續(xù)3次用80%大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防治馬鈴薯晚疫病,9月20日收獲。
經過田間試驗,根據設計原理,應用微機分析得到馬鈴薯宣薯4號種植密度(X1)、施馬鈴薯專用肥量(X2)、種薯單薯重量(X3)與產量的數學模型符合:
F檢驗F=4.01>3.02(F0.05)達顯著水平,結果表明:二次方程與實際情況擬合較好,說明模型有效,可進行優(yōu)化分析。常數項基本揭示宣薯4號形態(tài)指標的遺傳特征值,回歸系數值(一次項、二次項及互作項)可以反映出種植密度、施馬鈴薯專用肥量、種薯單薯重量3項農藝栽培措施對塊莖產量的正負效應及影響程度。
經判別模型為非典型性方程,為尋求實現可行的優(yōu)化農藝栽培措施,采用產量決策頻數分析,求得95%置信限范圍內馬鈴薯品種,宣薯4號單產3 000 kg/667 m2以上的優(yōu)化農藝栽培措施如表3,種植密度(X1)為:3734~4623株/667m2,施宣農牌馬鈴薯區(qū)域專用肥量(X2)為:67.5~85.9 kg/667 m2,種薯單薯重量(X3)為:83.3~125.9 g/個。
2.3.1 單因素效應分析
采用“降維法”,把回歸模型中除Xi以外的其余二因子Xj(i≠j)固定在0水平上,求得各因子對產量(Y)的回歸子模型如下:
從表4看出:馬鈴薯宣薯4號種植密度(X1)和施馬鈴薯專用肥量(X2)存在峰值,超過1水平產量開始下降,而種薯單薯重量(X3)雖繼續(xù)增長,但是速度減慢。
表3 馬鈴薯品種宣薯4號栽培試驗的頻率分析Table 3 Frequency analysis for cultivation experiment of cv.Xuanwei 4
表4 其余二因子Xj(i≠j)固定在0水平上各因子Xi的產量(Y)變化(kg/667 m2)Table 4 Yield(Y)as Xichanges when other two independent variables Xj(i≠j)are fixed at zero
2.3.2 不同處理間互作效應分析
(1)種植密度(X1)和施馬鈴薯專用肥量(X2)間互作效應分析
采用“降維法”,把回歸模型中種薯單薯重量(X3)固定在0水平上,求得各因子對產量(Y)的回歸子模型如下:
利用模型計算產量如表5。
從模型和表5看出:密度(X1)效應>互作效應>施肥量(X2)效應,互作為正效應,最高產量3742.0 kg/667 m2在兩因素的1.682水平。
表5 密度(X1)和施肥量(X2)互作效應Table 5 Interaction of plant density(X1)by fertilization rate(X2)
(2)種植密度(X1)和種薯單薯重量(X3)間互作效應分析
采用“降維法”,把回歸模型中施馬鈴薯專用肥量(X2)固定在0水平上,求得各因子對產量(Y)的回歸子模型如下:
利用模型計算產量如表6。
從模型和表6看出:種薯單薯重量(X3)效應>種植密度(X1)效應>互作效應,互作為正效應,最高產量3979.2 kg/667 m2在種植密度(X1)的1水平與種薯單薯重量(X3)的1.682水平。
(3)種薯單薯重(X3)和施馬鈴薯專用肥量(X2)間互作效應分析
采用“降維法”,把回歸模型中種植密度(X1)固定在0水平上,求得各因子對產量(Y)的回歸子模型如下:
利用模型計算產量如表7。
從模型和表7可以看出:種薯單薯重量(X3)效應 >互作效應 >施肥量(X2)效應,互作為正效應,最高產量4 019.7kg/667 m2在兩因素的1.682水平。
表6 密度(X1)和種薯單薯重量(X3)互作效應Table 6 Interaction of plant density(X1)by seed tuber size(X3)
表7 種薯單薯重量(X3)和施肥量(X2)互作效應Table 7 Interaction of seed tuber size(X3)by fertilization rate(X2)
通過對馬鈴薯宣薯4號種植密度(X1)、施馬鈴薯專用肥量(X2)和種薯單薯重量(X3)與產量關系的數學模型分析[2-4],提出了馬鈴薯宣薯4號單產 3 000 kg/667 m2以上的優(yōu)化農藝栽培措施為:種植密度(X1)為3 734~4 623株/667 m2,施馬鈴薯專用肥量(X2)為67.5~85.9kg/667 m2,種薯單薯重量(X3)為83.3~125.9 g/個。
馬鈴薯宣薯4號優(yōu)化高產栽培的種植密度(X1)和施馬鈴薯專用肥量(X2)的單產呈現單峰值,種薯單薯重量(X3)未呈現單峰值,但從-1.682至1.682水平的單產變化看,峰值即將呈現。
馬鈴薯宣薯4號優(yōu)化高產栽培的栽培密度(X1)、施馬鈴薯專用肥量(X2)和種薯單薯重量(X3)對產量影響表現為:種薯單薯重量(X3)>密度(X1)>施馬鈴薯專用肥量(X2),3因素互作都呈現正效應。
[1] 王興仁,張福鎖.現代肥料試驗設計[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6:1-81.
[2]張永成,謝連美,劉滿倉,等.馬鈴薯豐產栽培綜合農藝措施數學模型的研究[J].馬鈴薯雜志,1989,3(2):79-86,96.
[3]龔學臣,楊立廷.旱地馬鈴薯豐產栽培農藝措施數學模型的研究[J].馬鈴薯雜志,1995,9(1):28-30.
[4]高聚林,劉克禮,張寶林,等.馬鈴薯高產優(yōu)化栽培措施與產量關系模型的研究[J].中國馬鈴薯,2003,17(3):1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