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景云
(湖南師范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論馬克思的學風觀
韓景云
(湖南師范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馬克思的學風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進行理論學習和研究的思想指南。馬克思的學風觀內(nèi)容豐富,主要包括:科學研究要樹立“為人類服務”的崇高目標;必須堅持與實際斗爭相結合的方法;科學研究絕無“捷徑”和“坦途”,必須堅持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必須“根絕一切猶豫”和“怯懦”,具有堅韌不撥的毅力;堅持批判、繼承與創(chuàng)新緊密結合的原則。
馬克思;學風;學風觀;理論研究
學風問題是治學的思想方法問題,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問題。所以,“學風問題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馬克思在他一生的理論創(chuàng)造和革命實踐中,以驚人的刻苦鉆研精神、巨大的理論勇氣、科學態(tài)度和獻身精神,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理論,也為我們樹立了崇高的學風,形成了系統(tǒng)的學風觀??疾旌脱芯狂R克思的學風思想,對于貫徹落實我們黨提出的建設學習型政黨的戰(zhàn)略任務具有十分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馬克思認為,“科學研究絕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于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保?](P86)為人類服務是馬克思為自己確定的人生目標,也是他進行科學研究的根本宗旨。馬克思的一生努力學習,孜孜不倦地從事科學研究,他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給一直還徘徊在空想的迷霧中的社會主義運動奠定科學基礎。早在中學時代,馬克思就樹立起為人民謀福利的崇高理想。他在中學畢業(yè)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中寫道:一個人在選擇自己的職業(yè)時,不能把自己局限于狹隘的利己主義的框子里。如果一個人只是為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賢人或優(yōu)秀的詩人,但他永遠不能成為一個真正完美的偉人。相反,如果一個人選擇了最能為人類服務的職業(yè),那他所感到的就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他的幸福屬于千千萬萬人。在大學讀書期間,他并沒有按照父親的要求,把精力放在法律專業(yè)上,他為了尋求人類解放的真理,著重鉆研哲學和歷史。他在《(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序言》中回憶說:“我學的專業(yè)本來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學和歷史之次當做輔助學科來研究。”[2](P31)大學畢業(yè)后,馬克思放棄了在大學任職和當律師的機會,以一個激進的革命民主主義者的姿態(tài),投入到批判普魯士君主專制制度的斗爭中去。
馬克思總是把自己的理論研究和無產(chǎn)階級的解放事業(yè)聯(lián)系在一起并服務于這一事業(yè)。他在1842年至1843年擔任《萊茵報》主編時,經(jīng)常接觸到人們所迫切關心的社會問題和經(jīng)濟問題。當時萊茵省議會對所謂的林木盜竊法和地產(chǎn)問題開展了激烈的爭論,引起了社會上極大的關注。馬克思在評論這場爭論中,還只能從法學和倫理學的角度去維護貧困農(nóng)民的利益,而不能從經(jīng)濟的觀點來解釋物質(zhì)利益問題。這場爭論,使他深感自己政治經(jīng)濟學方面知識的不足,并認識到正是這些經(jīng)濟利益問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起著頭等重要的作用,從而推動了他為勞動人民的解放事業(yè)而鉆研政治經(jīng)濟學。恩格斯后來回憶說,他曾“不止一次地聽到馬克思說,正是對林木盜竊法和摩爾地區(qū)農(nóng)民處境的研究,推動他由純政治轉向研究經(jīng)濟關系,并從而走向社會主義”[3](P446)。
馬克思寫作《資本論》就是要為無產(chǎn)階級摧毀資本主義世界的斗爭提供炮彈。他在《資本論》第一版序言中明確指出:“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chǎn)關系”,而“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xiàn)代社會的經(jīng)濟運動規(guī)律”[4](P11)。馬克思把資本主義社會的經(jīng)濟制度作為自己的科學研究對象,通過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生產(chǎn)關系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滅亡的規(guī)律,給無產(chǎn)階級指明尋求解放的正確道路,從理論上武裝無產(chǎn)階級政黨。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也多次提到《資本論》寫作的目的是“把黨提到盡可能高的水平,并通過敘述方式本身使庸俗觀點無計可施”,“在理論方面給資產(chǎn)階級一個使它永遠翻不了身的打擊”[5](P189)。所以,當《資本論》即將出版問世時,馬克思毫不掩飾地指出:“這無疑是向資產(chǎn)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內(nèi))腦袋發(fā)射的最厲害的炮彈?!保?](P542-543)可見,馬克思寫作資本論的目的是何等明確。
馬克思深知金錢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地位。但在馬克思的心中有比金錢更為寶貴的東西,他研究商品不是為了獲得商品,他研究貨幣不是為了獲得貨幣,研究資本不是要積攢資本,而只是為了揭示資本主義經(jīng)濟關系的奧秘。馬克思早就說過:“作者當然必須掙錢才能生活,寫作,但是他決不應該為了掙錢而生活,寫作?!保?](P192)為了寫《資本論》,他舍棄了一切生財之道、斷絕了一切發(fā)財之路,寧愿過清貧的生活。馬克思的母親就曾抱怨:“小卡爾要是積攢一筆資本,而不是寫一本什么資本的書,該多好??!”盡管用40年的心血寫成的《資本論》所換得的稿費還比不上當時德國工資最低的工人40年所得的工資,甚至還不夠抵償為寫《資本論》抽煙的錢,但馬克思毫不在意。所以當《資本論》第一卷交付出版并廣為流傳時,馬克思滿懷喜悅地指出:“《資本論》在德國工人階級廣大范圍內(nèi)迅速得到理解,是對我的勞動最好的報酬?!保?](P105)馬克思以這種忘我的精神進行科學研究,結果適應時代的要求創(chuàng)立了科學共產(chǎn)主義理論,以科學理論武裝了在斗爭中摸索的無產(chǎn)階級,為人類的解放事業(yè)做出了偉大貢獻。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馬克思一貫倡導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馬克思深刻理解革命理論的重要性。他說:“理論一經(jīng)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zhì)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瘪R克思認為,要做好革命工作,不能單憑熱情和主觀愿望,而必須認真學習和研究理論,掌握知識。他指出:“不學無術,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無所幫助,也不會帶來利益?!保?](P168)在 1848 年革命失敗后,德、法等國許多革命者流亡倫敦,不少人迷戀于革命空談,幻想革命馬上勝利。與此相反,馬克思認為,為了迎接新的革命高潮,需要做長期的艱苦的準備工作,他帶領自己的戰(zhàn)友每天坐在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里,努力積累知識,進行理論研究,為未來的戰(zhàn)斗準備思想理論武器。1852年初恩格斯來到倫敦,馬克思對他說:我要利用時間,與某些小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的流亡者們的空談相反,我的經(jīng)濟學研究是為革命的實際目的服務的??梢?,馬克思厭惡那些頭腦簡單的空談家、盲目蠻干的冒險家,主張革命者努力學習理論知識,保持清醒的頭腦。
馬克思不僅重視理論,而且很重視實踐的偉大作用。他在從事理論活動的早期,就明確地指出,舊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缺點,是不善于理解和評價革命實踐活動的條件和意義,并且還指出,唯物主義如果缺少這一方面,就是不徹底,就是片面的毫無生氣的東西。他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8](P19)。這既指明了一切舊哲學的根本欠缺,也表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目的和實踐導向。馬克思認為:“一個有學問的人不愿意自己墮落,就決不應該不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不應該整年整月地把自己關在書齋或?qū)嶒炇依?,像一條藏在乳酪里的蛆蟲一樣,逃避生活,逃避同時代人的社會斗爭和政治斗爭?!保?](P68)他一向堅持聯(lián)系客觀實際來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理論,反對脫離實際的抽象議論。他在致威廉·白拉克的信中說:“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他崇尚和堅持的一個重要觀點是:只有對客觀實際作細致、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才能從理論上談論它們。他曾經(jīng)毫不客氣地批判那些所謂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要求他們:“少發(fā)些不著邊際的空論,少說些漂亮話,少來些自我欣賞,多說些明確的意見,多注意一些具體的現(xiàn)實,多提供一些實際的知識?!保?](P62)馬克思之所以如此重視實踐,這是因為,理論來源于實踐,理論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并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如果理論脫離實踐,理論就會失去生命力。因此,馬克思和恩格斯總是說:“我們的學說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薄罢_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并根據(jù)現(xiàn)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fā)揮。”[10](P433)這就充分肯定了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也明確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極端重要性。
總之,馬克思一方面要求思想家面向?qū)嶋H,把自己的理論工作同實際斗爭結合起來;另一方面要求革命家學習革命理論,用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實際行動。馬克思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光輝典范。他把讀書作為最大的嗜好,總是孜孜不倦地學習,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研究無產(chǎn)階級革命理論,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同時又滿腔熱情地投身于革命斗爭。無論在巴黎、布魯塞爾還是倫敦,馬克思總是作為一個“世界公民”經(jīng)常深入工人,參加社會主義者的各種集會;他參加了19世紀歐洲兩次最偉大的革命運動——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親自組織和領導了共產(chǎn)主義者同盟和國際工人協(xié)會。馬克思首先是而且主要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同時又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梅林在《馬克思傳》中指出:“馬克思之所以無比偉大,主要是因為思想的人和實踐的人在他身上是密切結合著的,而且是相輔相成的?!保?](P4)因為馬克思深入鉆研了各個方面的革命理論,所以他在革命斗爭中是那樣自覺頑強、得心應手和卓有成效;因為馬克思始終站在革命斗爭的前列,所以他的革命理論就能不斷得到檢驗和發(fā)展,充滿了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性。
馬克思認為理論研究必須采取極其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任何圖省事,走“捷徑”的做法都是要失敗的,他在《資本論》法文版的序言中寫下了發(fā)人深省的著名格言:“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彼€指出:“研究必須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fā)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只有這項工作完成以后,現(xiàn)實的運動才能適當?shù)臄⑹龀鰜?。”?1](P217)這正是馬克思從事科學研究的深刻體會。馬克思持續(xù)40年寫成的《資本論》,可以說是嚴謹學風的典范。
為寫作《資本論》,馬克思從1844年起單單搜集資料就花了13年時間。到1857年才動筆寫作,1865年底基本寫完《資本論》第一卷,恩格斯非常希望盡快出版,但是馬克思解釋說:“我不能下決心在一個完整的東西還沒有擺在我面前時,就送出任何一部分。”[12](P135)一直到1867年在掌握了全部寫作資料,并基本完成了《資本論》的全部草稿以后,才出版了第一卷,中間經(jīng)歷了24年。為了寫這部書,他曾仔細閱讀了一千五百多本書籍,寫的筆記至少有一百多本,光是1843~1847年寫的24本筆記就超出《資本論》第一卷原文一倍。凡是同他研究的問題有關的學科和專題,馬克思都做了認真的鉆研。除了對政治經(jīng)濟學、政治經(jīng)濟學說史和經(jīng)濟史進行深刻的全面研究外,他還研究了數(shù)學、自然科學在生產(chǎn)上的應用和技術發(fā)展史。為了在《資本論》第三卷中最完善地寫出關于地租的章節(jié),他研究了原始時代的歷史,研究了農(nóng)學、農(nóng)業(yè)化學、生物學、地質(zhì)學、俄國和美國的土地關系等等。為了寫英國勞工法的二十多頁文章,竟翻遍和研究了博物館里收藏的全部載有英格蘭和蘇格蘭調(diào)查委員會和工廠視察員報告的藍皮書。為了查閱資料,在許多年月里,幾乎每天早上9點直到下午5點,他都在大英博物館閱覽室的一個固定的座位上讀書,成了大英博物館最勤奮的讀者,留下了令人敬佩的“馬克思腳跡”。為了能看懂第一手材料,馬克思在精通德語、法語、英語和拉丁文的基礎上,在倫敦又學會了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在50歲以后,又掌握了俄語。僅在俄國統(tǒng)計學方面,他所閱讀的書籍,恩格斯給他開列出一大堆,其體積超過二立方米?!顿Y本論》的許多篇章,馬克思寫了一稿又一稿,有的部分反復修改,精益求精,寫了八、九遍才滿意。正是由于馬克思的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精雕細刻,使《資本論》成為一部從內(nèi)容、邏輯結構到文字筆調(diào)都無懈可擊的完美珍品,可以說書中的一字一句、一章一節(jié),每一個論點,任何一個材料或注釋,都經(jīng)過了馬克思的深思熟慮、反復推敲。拉法格在回憶中說:馬克思一向是,沒有充分把握的事實和數(shù)字,從來不引用;沒有事先徹底研究過的東西,他完全不談論;沒有經(jīng)過仔細加工或一再修改的作品,他決不愿意拿出出版;沒有做過最后校正的稿件,他決不給別人看。恩格斯對馬克思的這種認真的治學態(tài)度作了這樣的評價:“這種極其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使他在自己對自己的結論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尚未滿意之前,在自己尚未確信已經(jīng)沒有一本書他未曾讀過,沒有一個反對意見未被他考慮過,每一個問題他都完全解釋清楚之前,決不以系統(tǒng)的形式發(fā)表自己的結論?!保?3](P412)
馬克思在《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序言的最后,深刻地指出:“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里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里任何怯懦都無濟于事?!保?](P35)這是馬克思長期而艱苦的科學研究的經(jīng)驗總結,馬克思正是由于以頑強的毅力,不畏勞苦,努力學習,勤奮攻讀,克服重重困難,才在科學上做出顯著的成績。
馬克思的學習和工作并不是在平靜的書齋和優(yōu)裕的條件下進行的,而是經(jīng)歷了不少艱難險阻和曲折,其中遇到的困難是難以想象的。首先,他并沒有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由于馬克思的學說是對資本主義舊世界的公開挑戰(zhàn),無疑要遭到舊勢力的瘋狂反對。當時德、法等各國資產(chǎn)階級和一切反動勢力都把馬克思視為仇敵,想盡各種辦法迫害他,資產(chǎn)階級及其御用的文人攻擊他、誹謗他。他曾多次被驅(qū)逐出境、拘留逮捕、提交法庭審判,被造謠中傷,過著顛沛流離、動蕩不安的生活。正如恩格斯所說的:“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蔑的人。各國政府——無論是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qū)逐他;資產(chǎn)者——無論是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爭先恐后地誹謗他,詛咒他。”[14](P575)
不僅如此,貧窮也經(jīng)常困擾著他的生活。有時竟因交不起房租而被迫離開自己的住房;有時不得不典當上衣來買稿紙;甚至有時稿件寫出后無錢郵寄。更使人寒心的是,他有四個小孩先后死于貧病交加之中,其中一個死后連埋葬的錢都沒有。列寧說:“貧困簡直要置馬克思和他一家于死地,如果不是恩格斯經(jīng)常在經(jīng)濟上舍己援助,馬克思不但不能寫成《資本論》,而且會死于貧困?!保?5](P578)
貧困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嚴重損害了馬克思的健康。馬克思身患多種疾病,特別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中,病情越來越嚴重,肝病反復發(fā)作,還患有腦病、眼病、腸胃病、肋膜炎、氣喘、疔瘡以及長期不愈的失眠癥。病痛的折磨有時使馬克思每天堅持幾小時的工作也十分困難。
政治上的壓迫、經(jīng)濟上的困難和疾病的折磨,絲毫沒有使馬克思屈服,他總是以高度忘我和不畏勞苦的精神,排除一切干擾,始終頑強地堅持斗爭和學習。面對經(jīng)濟上的困難和政治上的壓迫,馬克思說:“不管遇到什么障礙,我都要朝著我的目標前進,而不讓資產(chǎn)階級社會把我變成一架賺錢的機器。”[9](P291)面對疾病的折磨,他擔心不能完成他的著作而加倍珍惜時間,即使在疾病纏身、體質(zhì)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學習和寫作,他說:“因為我一直在墳墓的邊緣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還能工作的每時每刻來完成我的著作。為了它,我已經(jīng)犧牲了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6](P543)而對待各種誹謗和詛咒,他毫不在意,把它們當做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只是在萬分必要時才予以答復。在歷盡艱險之后,《資本論》第一卷終于在1867年9月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是在病痛的折磨和債主們不斷登門逼債的情況下寫成的。這部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經(jīng)濟運動規(guī)律的巨著,是馬克思不畏勞苦,艱難探索,獻身科學的結晶。
批判、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是馬克思學風思想的重要特點。在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以一個革命活動家和理論戰(zhàn)士出現(xiàn)在社會上的時候,他就宣布對現(xiàn)存的一切東西都要進行無情的批判,并公開宣布自己的任務并不是教條式的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fā)現(xiàn)新世界。1843年,馬克思在給盧格的信中就提出了“對現(xiàn)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16](P64)的觀點。1848 年,馬克思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就曾提出了“共產(chǎn)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tǒng)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8](P293)的結論。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他對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思想進行了徹底的批判,并指出其要害在于其法哲學、國家等一切都不過是其邏輯學的運用和補充。在《神圣的家族》中,他對青年黑格爾派超越現(xiàn)實、否定一切實際活動、否定無產(chǎn)階級作用的錯誤思想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他對費爾巴哈等所代表的現(xiàn)代德國哲學及各種先知所代表的德國社會主義進行了批判。他還寫了《貧困的哲學》批判普魯東的無政府主義和改良主義。在《資本論》及其手稿中,馬克思以批判的眼光考察資本主義經(jīng)濟制度及經(jīng)濟理論。凡是人類社會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他都用批判的態(tài)度加以審查;凡是人類所建樹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討過,批判過,在工人運動中檢驗過。
但是,這種批判并不是簡單的拋棄,它是同科學地繼承結合在一起的,比如,馬克思對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但是,他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卻予以充分肯定。馬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黑格爾的《現(xiàn)象學》及其最后成果——作為推動原則和創(chuàng)造原則的否定性的辯證法——的偉大之處首先在于,黑格爾把人的自我產(chǎn)生看作一個過程……因而,他抓住了勞動的本質(zhì),把對象性的人、現(xiàn)實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為他自己的勞動的結果。”[17](P163)馬克思對待西方思想史上許多其他思想家也是采取這種批判與繼承相結合的態(tài)度的。例如他對伊壁鳩魯哲學的贊揚、對法國啟蒙運動的高度評價、對英國唯物主義的充分肯定、對費爾巴哈歷史地位的維護,等等。正如列寧所說:“馬克思主義這一革命無產(chǎn)階級思想體系贏得了世界性的意義,是因為它并沒有拋棄資產(chǎn)階級時代最寶貴的成就,相反卻吸收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fā)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保?8](P299)
馬克思不僅敢于批判舊的觀念,而且善于吸收舊觀念中的合理成分,創(chuàng)立新的理論體系。他在研究德國古典哲學中,對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采取了批判與改造的科學方法,從黑格爾哲學的唯心主義外殼中摘取了辯證法的合理內(nèi)核,從費爾巴哈哲學中吸收其唯物主義的合理成分,加以充實和改造,創(chuàng)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研究英國古典政治經(jīng)濟學中,對其進行批判和繼承,發(fā)現(xiàn)了剩余價值規(guī)律,創(chuàng)立了真正科學的政治經(jīng)濟學;在研究法國和英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中,創(chuàng)立了科學社會主義。正是由于這種批判和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使他能夠克服前人的一切弱點,創(chuàng)立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科學——馬克思主義。
總之,馬克思的學風思想內(nèi)容豐富,他所倡導的為人類服務的崇高的學習目的,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學習方法,嚴謹認真的治學態(tài)度,堅韌不撥的頑強毅力,批判、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原則,永遠是我們進行學習和理論研究必須遵循的思想指南。
[1]蘇共中央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院.回憶馬克思恩格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資本論》書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人民出版社,1972.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梅 林:馬克思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5]列 寧.列寧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8]列 寧.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On Marx’s Views on Style of Study
HAN Jing-yun
(College of Pulic Administrat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China)
Outlook of Style of Marx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xism theory and it is our ideas guide of theoretical study and research.Its content is rich,which includes:establish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ofty goals of“service of humanity”;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actual struggle;scientific research is never easy without any“shortcut”and must adhere to rigorous scientific attitude;exterminating all the hesitation and cowardice with perseverance and determination;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criticism,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lose integration.
Marx;style of study;conception of style of study;theoretical research
A16
A
1000-2529(2011)06-0033-04
2011-03-10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項課題“馬克思政黨思想的時代價值研究”(10W04)
韓景云(1964-),女,湖南寧鄉(xiāng)人,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校:彭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