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青,肖曉華,王俊
(1.九江市中醫(yī)院針灸科,江西 332000;2.九江市中醫(yī)院五官科,江西 332000)
針刺加穴位注射治療常年性變應性鼻炎45例
于青1,肖曉華1,王俊2
(1.九江市中醫(yī)院針灸科,江西 332000;2.九江市中醫(yī)院五官科,江西 332000)
【關鍵詞】鼻炎,變應性,常年性;針刺療法;水針
變應性鼻炎是發(fā)生在鼻黏膜的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以鼻癢、噴嚏、鼻分泌亢進、鼻黏膜腫脹等為主要特點。筆者自2007年3月以來采用針刺加穴位注射治療常年性變應性鼻炎45例,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45例患者均為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期間于九江市中醫(yī)院門診部針灸科、五官科就診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10~52歲,平均30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37年。
1.2 診斷標準
符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第5版《耳鼻咽喉科學》[1]中的診斷標準。
2.1 針刺
取風池(雙側)、印堂、迎香(雙側)、鼻通(雙側)、合谷(雙側)。選用0.25 mm×25~40 mm針灸針?;颊呷扰P位或坐位,穴位皮膚用0.5%碘伏消毒后進針。針刺風池穴時針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稍做提插捻轉,得氣后則停止行針;余穴用針灸針行直刺或斜刺,行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 min,留針期間行針2次。每日針刺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1 d。
2.2 穴位注射
取雙側肺俞、腎俞、脾俞。每次輪流選取1組穴位(雙側同名穴)進行治療。選用針頭型號為0.5 mm× 19.7 mm TW LB2.5 mL一次性注射器行穴位注射治療;穴位皮膚用0.5%碘伏消毒,用注射器抽吸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1 mL(小兒用量根據(jù)體重酌減),分2個穴注射藥液,注射深度為10~18 mm。每星期注射2次,18次為1個療程。本療法與針刺治療同時開始施治。
3.1 療效標準[1]
根據(jù)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計分的總和計算療效指數(shù),公式為[(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100%。療效指數(shù)≥51%為顯效,50%~21%為有效,≤20%為無效。近期療效在治療結束時評定,遠期療效在治療結束后1年評定。
3.2 治療結果
全部病例均進行2個療程針灸治療及1個療程穴位注射治療。近期療效為顯效31例,占68.9%;有效12例,占26.7%;無效2例,占4.4%;總有效率為95.6%。遠期療效為顯效18例,占40.0%;有效20例,占44.4%;無效7例,占15.6%;總有效率為84.4%。
常年性變應性鼻炎屬中醫(yī)學“鼻鼽”、“鼽嚏”等病范疇,其致病內因多為稟賦不足、體質虛弱,或因久病、飲食、勞欲所傷,致臟腑功能失調;外因多為風寒等外邪侵襲鼻竅而致肺氣不利;本病病位主要在肺,與脾腎密切相關;治療當以益氣固表、疏風通絡、宣降肺氣為主。筆者選用針刺穴位遠近配合,其中風池穴屬足少陽經,為祛風要穴,擅治鼻疾;印堂為經外奇穴,位于督脈循行線上,督脈有統(tǒng)攝全身陽氣和維系人身元氣的功能;迎香位居鼻旁,屬局部取穴,能宣通鼻竅、疏通肺氣,主治鼻塞不通、不聞香臭;鼻通穴亦稱“上迎香”,為治鼻疾之要穴,其通竅之功顯著;合谷穴為手陽明經原穴,鼻部為陽明經分布區(qū)域,且大腸與肺互為表里,針刺該穴可驅邪外出、開通鼻竅。
卡介苗多糖核酸能提高免疫機能,增強抗感染能力。肺俞、脾俞、腎俞屬足太陽膀胱經穴位,為人體重要的三個背俞穴,具有補肺健脾益腎、固本驅邪之功。于此三穴進行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治療,可較好地發(fā)揮藥物及穴位的雙重治療效果,起到扶正固本之功,故其遠期療效尤為顯著。
參考文獻
[1]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57.
【中圖分類號】R246.81
【文獻標志碼】B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1.04.260
文章編號:1005-0957(2011)04-0260-01
收稿日期2010-11-18
作者簡介:于青(1960 - ),女,主治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