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聯(lián)
(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口腔科,江蘇常州,213000)
2008年至今作者采用碘酊注射治療的85例黏液腺囊腫并將其與71例手術切除病例做比較,現(xiàn)報告如下。
口腔黏液腺囊腫患者156例。其中男68例,女88例;年齡 5~55歲;病變部位:下唇100例,舌腹48例,頰部 8例;病程1個月~1年;囊腫大小2~8 mm。將156例患者按照隨機加個人選擇的原則分為2組,即手術切除組71例,碘酊注射組85例。
碘酊治療組:術區(qū)常規(guī)消毒,用空針從囊腫邊緣正常黏膜刺入囊腔內(nèi),抽盡囊液,然后換備有碘酊的針管,向囊腔內(nèi)注射2%碘酊0.2~0.5 mL,直到囊壁由透明色變成紫黑色。2~3 min后,再將碘酊抽出,用于棉球加壓注射點,抽出針頭,術后酒精黏膜脫碘。如一次注射后囊腫未消失,兩周后再以同法注射。
手術治療組:術區(qū)常規(guī)消毒后,2%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潤麻醉,縱向梭形切開黏膜,在黏膜下囊壁外鈍性分離囊壁,手術同時切除和囊腫相連的腺體,對位縫合黏膜。2組患者均囑其兩周復查1次,后每月復查1次,共復查5次。
療效標準分痊愈、有效、無效。
結(jié)果:平均操作時間:碘酊治療組為為 4 min,手術治療組為9 min。
一般情況觀察:術后1 d,碘酊注射患者自覺有腫脹感,囊腫黏膜表面紫色,基本可以正常飲食,無明顯疼痛;手術切除術后有輕微腫脹、疼痛,流質(zhì)飲食為主,進食疼痛感明顯。術后1周:碘酊注射后可見囊腫表面黏膜發(fā)白,無腫脹感,囊腫形態(tài)消失;手術切除后組織無腫脹,仍有疼痛不適,術區(qū)有疤痕。術后3個月:如無復發(fā),手術切除及碘酊注射均無明顯疼痛及形態(tài)異常,手術切除區(qū)域有輕微瘢痕,但碘酊注射組形態(tài)無異常,無瘢痕。
3個月后比較兩種不同方法治療口腔黏液囊腫的療效:碘酊治療組 85例,其中治愈80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為97.6%;手術治療組71例,治愈67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為98.6%。兩種不同方法的療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黏液腺囊腫[1]是口腔科常見的良性病變,通常是由于黏膜下的黏液腺因外傷或炎癥等原因使腺管阻塞,黏液排出障礙,腺管擴張,或黏液經(jīng)破裂的導管排出于組織問潴留而形成囊腫,好發(fā)于下唇、舌尖腹側(cè)等部位。采用碘酊治療黏液腺囊腫既是利用此原理破壞囊壁上皮細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破壞囊腫[2-3]。
手術治療囊腫創(chuàng)傷較大,術中或術后出血較多,術后需縫合傷口,囊腫如果較大,手術后疤痕形成易導致唇畸形,術后疼痛導致患者進食及言語障礙。而碘酊囊腔注射,其操作簡單,患者畏懼感輕,痛苦相對較小,術后術區(qū)疤痕和外形改變小,臨床上是—種比較理想并值得大力推廣的方法。
作者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注射時需從囊腫邊緣基底部位正常黏膜刺入,這樣可以避免刺破囊壁,因刺破囊壁容易導致復發(fā),同時碘酊易于停留在囊腔內(nèi),作用充分;注射藥物時動作一定要緩慢、輕柔,防止因為用力過猛造成囊壁破裂;盡量避免將碘酊灑落于正常組織,進而引起黏膜組織的纖維化以及變形甚至壞死。
[1]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300.
[2]周 毅,劉學麗,閆世霞,等.E1腔黏液囊腫保守治療的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學研究雜志,2004,10(3):449.
[3]陳俊良,何 蕓,夏德林.碘酊治療黏液腺囊腫98例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0,21(1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