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倩
(山東大學(xué)文藝美學(xué)研究中心,山東濟南 250100)
從潘岳的哀挽之作看其“文人無行”①
楊 倩
(山東大學(xué)文藝美學(xué)研究中心,山東濟南 250100)
“文人無行”是中國古代文論中較具特色的一個命題,它反映的是文人對操守品德的重視。西晉文人潘岳因拜塵賈氏、依附豪門成為“文人無行”的代表,但后人對其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及他與賈門的特殊關(guān)系卻多有忽略。透視其哀挽作品中的應(yīng)酬文字,可以洞察其內(nèi)心情感和微妙復(fù)雜的心理活動,從而發(fā)現(xiàn)其“無行”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潘岳;文人無行;哀挽
“文人無行”是歷來的潘岳研究所無法回避的話題,人們在懷想他的容姿、感嘆他的悼亡情深時,又總會論及他熱衷名利的拜塵之舉,甚至對其作品也連帶否定。面對這樣一個充滿矛盾的人格個體,如何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是研究潘岳乃至西晉文學(xué)需要嚴(yán)肅對待的問題。
一
作為中國古代文論傳統(tǒng)命題的“文如其人”說,除了要求作者情志與文章思想相符之外,更強調(diào)文品和人品的一致??鬃幼钤缭凇墩撜Z·憲問》中涉及這一命題,提出“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①,但同時他又強調(diào)德的首要性:“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jǐn)而信,泛眾愛,而親仁。行有馀力,則以學(xué)文”②朱熹:《論語集注 》,齊魯書社 1992年版 ,第 139、4、78頁。,認(rèn)為即便“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馀不足觀也已”③朱熹:《論語集注 》,齊魯書社 1992年版 ,第 139、4、78頁。??鬃舆@種“文如其人”、“人文同一”的觀點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此后,對文人品行高下的評價逐漸成為中國文論的重要部分。明確提出“文人無行”的是曹丕,他在《與吳質(zhì)書》中說:“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xì)行,鮮能以名節(jié)自立”④張溥輯、宋校永編:《三曹集》,岳麓書社 1992年版,第 162頁。,將“文人無行”作為一種現(xiàn)象提了出來,但并沒詳加闡述。至《顏氏家訓(xùn)》,“無行”之舉被具體展現(xiàn):“自古文人多陷輕薄:屈原露才揚己,顯暴君過;宋玉體貌容冶,見遇俳優(yōu);東方曼倩,滑稽不雅;司馬長卿,竊貲無操……陸機犯順履險,潘岳乾沒取危?!雹萃趵?《顏氏家訓(xùn)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第 222頁?!盁o行”的標(biāo)準(zhǔn)不僅涉及文人的德行,還對不合儒家觀念的作家個性也一概否定,不合理之處顯而易見。就潘岳而言,有關(guān)其人文不一之說并非自始就有。六朝人關(guān)注其文學(xué)成就,贊美之辭在《文心雕龍》的“祝盟 ”、“誄碑 ”、“哀吊 ”、“書記 ”、“才略 ”等篇章中多處可見;《詩品 》認(rèn)為:“陸機為太康之英 ,安仁、景陽為輔”,將潘岳列入上品。唐代房玄齡雖批評潘岳“挾彈盈果,拜塵趨貴,蔑棄倚門之訓(xùn),乾沒不逞之間,斯才也而有斯行也,天之所賦,何其駁歟”⑥房玄齡:《晉書 》,中華書局 1974年版,卷 55。,但這并不影響唐人對他的欣賞。唐詩中多處可見與潘岳有關(guān)的典故,除贊嘆他的文才和容貌之外,對其仕途坎坷也表示理解和同情。孟浩然在《晩春臥疾寄張八子容》中說:“賈誼才空逸,安仁鬢欲絲”;李益的《蘭陵僻居聯(lián)句》中說:“潘岳閑居賦,陶潛獨酌謠,二賢成往事,三徑是今朝”,將其與陶潛并提,俱視為賢士。至宋元,伴隨著理學(xué)的興盛,人們對潘岳的關(guān)注由詩文和容貌轉(zhuǎn)入人品。宋代張九成《孟子傳》卷二十一載:“掃門若魏勃,望拜若潘岳,嘗糞若郭熙,奉溺器若宋之問者,類多尚可言乎?嗚呼,士風(fēng)凋喪乃至于此,熟誦齊人之說使人撫幾而嘆?!雹佟端膸烊珪っ献觽鳌肪?21。文中已將潘岳與郭、宋并舉。葛立方結(jié)合《閑居賦》等作品批評潘岳渴求富貴、熱衷仕進的心態(tài),其《韻語陽秋》卷十一載:“潘岳急于進取,乾沒不休。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輒望塵而拜。其為人何如也?!雹诟鹆⒎?《韻語陽秋》,中華書局 1985年版,第 85頁。劉克莊《后村詩話》卷一載:“潘岳云:‘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若能卻顧長慮者。然身游金谷,以賈謐、石崇為托歲寒之地,悲夫?!雹蹌⒖饲f:《后村詩話》,中華書局 1983年版,第 5頁。認(rèn)為潘岳為文言不由衷,文品、人品不相一致。至金人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其六中講:“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fù)見為人。高情千古《閑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边@影響極大,幾乎坐定了后人對潘岳的認(rèn)識。建國前,劉師培的《潘陸與兩晉文士》和王瑤的《論希企隱逸之風(fēng)》也都談到潘岳的人品。綜上所述,潘岳被歸入“無行”文人的最主要依據(jù)是其望車拜塵、構(gòu)陷愍懷太子,以求仕途通達之舉。但我們也應(yīng)該看到,潘岳的“無行”之舉是在其容姿和才情的映襯下被無限放大了,其行為上的瑕疵實際是西晉文人對亂世政權(quán)的無奈屈從。如果我們看一下唐代那位相貌、才情可與潘岳相媲美的文人崔湜所演繹的“文人無行”,就會理解為什么在今天仍有諸多的學(xué)者試圖從不同的角度為潘岳辯解、正名。崔氏“諂事張易之與韋皇后,及韋誅,復(fù)附太平公主。有馮子都、董偃之寵。妻美,并二女并進儲闈,湜是得為中書侍郎平章事。有謗之曰:‘托庸才于主第,進艷婦于春宮?!雹芾顣P:《太平廣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版,卷 240。為求名利,甘為面首;為謀官職,將妻女作為進身階梯。品德、人格可謂喪失殆盡。再如詩人崔顥“有文無行,好博嗜酒,娶妻唯擇美者,俄又棄之,凡四五娶”⑤歐陽修:《新唐書 》,中華書局 1975年版,卷 203。,此種例子不勝枚舉,然而他們的“無行”卻少被提及。潘岳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很大程度上是被其美容姿和“善為哀誄之文”的才名所累。潘岳擅為哀挽之文,其哀挽作品根據(jù)不同的對象,可分為悼亡之作、哀子女之作、哀親友之作和應(yīng)酬之作四大類。應(yīng)酬一類具有特定的功用,需要作者根據(jù)哀主的身份進行創(chuàng)作,這就決定了詩人所抒情感既有真實的一面,也有不實之處,夾雜著世俗之情和功利之心。通過對這些作品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對現(xiàn)實有清醒認(rèn)識的亂世文人雖不光彩但卻無奈的心路歷程,而這卻與那些自甘沉淪的“無行”文人有著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
二
潘岳一生的仕途興衰與賈氏一門休戚相關(guān)。他曾為賈門中人作《太宰魯武公誄》、《賈充誄》、《宜城宣君誄》,透過這些哀挽之文,可以了解當(dāng)時的政治環(huán)境以及潘岳行為的必然之處。
賈充,曹魏時任大將軍司馬、廷尉,為司馬氏親信;西晉初年任司空、侍中、尚書令。晉太康三年 (282年)四月薨,潘岳作《太宰魯武公誄》。在該文上半部分,潘岳用駢體概括了賈充一生的重大事件:“揜討逆節(jié),折沖江湖。走欽擒儉,梟誕弊吳。公于出征,爰整其旅。壘未越郊,麾不及舉。秦涼獲乂,西戎即敘?!雹薅緩V:《潘岳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5年版。全文潘岳作品引文均來自于此,不一一注釋。據(jù)現(xiàn)存史料,就“功”而言,賈充一生弒殺魏主、輔佐二主、蕩平巴蜀,確稱得上是西晉的輔國之臣?!稌x書》載充少“居喪以孝聞”,在平定諸葛誕叛亂、輔助司馬炎繼位等重大事件中也顯示出了過人的見識和眼光。此外,他還主持修訂了《泰始律》,此法刑寬禁簡,將漢律令及說解由 773萬字壓縮為 12萬字,不僅在編纂上是一大進步,而且其所定新律實施后得到了民眾的普遍認(rèn)可??v觀賈充對西晉王朝的貢獻,將其比作趙之樂毅、秦之蹇叔,認(rèn)為他的功德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并不是完全鑿空之論。
然就“德”而言,頌充“德之休明,沒能彌彰”并化用“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⑦朱熹:《論語集注》,齊魯書社 1992年版,第 197頁。;贊充“他人之賢,譬彼丘陵,邈矣公侯,如日之升”,認(rèn)為他猶如“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卻與史不符。史載“(充)無公方之操,不能正身率下,專以諂媚取容”,當(dāng)時“侍中任愷,中書令庾純等剛直守正,咸共疾之”,其亡“及下禮官議充謚,博士秦秀議謚曰荒,帝不納。博士段暢希旨,建議謚曰武,帝乃從之?!雹喾啃g:《晉書 》,中華書局 1974年版,卷 40?!兑葜軙ぶu法》云:“外內(nèi)從亂曰荒,好樂怠政曰荒?!雹狳S懷信:《逸周書校補注釋》,三秦出版社 1996年版,第 297頁。且弒殺魏主雖為輔晉之功,但也是為人臣的大逆之舉,將賈充比附孔子顯然是夸大其詞。
晉惠帝元康六年 (296年),賈充妻郭氏死,潘岳作《宜城宣君誄》。文中贊其“行成于己,名生于人”,對此,人們也認(rèn)為是潘岳的溢美之辭。因為史載:“充婦廣城君郭槐,性妬忌。初,黎民年三歲,乳母抱之當(dāng)合。黎民見充入,喜笑,充就而拊之。槐望見,謂充私乳母,即鞭殺之。黎民戀念發(fā)病而死。后又生男,過期復(fù)為乳母所抱,充以手摩其頭。郭疑乳母,又殺之,兒亦思慕而死。充遂無嗣。”①房玄齡:《晉書》,中華書局 1974年版,卷 40。這樣一個使夫無嗣的妒婦自然無什么德行可言。然而,面對惠賈皇后的“暴戾”和“專制天下”及廢黜太子的奸謀,身為生母的郭槐卻“甚敬重愍懷,每勸厲后,使加慈愛”,并且“賈謐恃貴驕縱,不能推崇太子,廣城君恒切責(zé)之”,“宜城臨終執(zhí)后手,令盡意于太子,言甚切至,又曰:‘趙粲及午必亂汝事,我死后,勿復(fù)聽入,深憶吾言?!雹诜啃g:《晉書 》,中華書局 1974年版,卷 31。這又不得不令人對其政治眼光刮目相看,由此來看,潘岳對她的褒贊也并非都是妄言。當(dāng)然,也不能否認(rèn)潘岳作此誄有借機向賈謐顯示文采和忠心的企圖。此時的潘岳剛幸免于楊駿事件之難,賈謐既承襲賈充之爵,又是皇后椒房之親,無疑成為潘岳最為可靠的依附,為郭槐作文正是其拜塵之舉的延伸,這也微妙地詮釋了包括潘岳在內(nèi)的西晉士人渴求進仕的立身處世態(tài)度——以柔順的人格來迎合統(tǒng)治者的需要。
綜上所述,潘岳在誄中對賈氏一門的褒贊之辭基本上有史可據(jù),并非全是子虛烏有,其中雖含有諂媚依附之心,但卻不能將其簡單化。事實上,身為賈門入幕之賓,他對賈氏一門確有感恩之心,在將此化之為文時雖有溢美之辭,卻也有真情的流露。
首先,從潘岳的仕途經(jīng)歷來看,他“夙以才穎發(fā)名”,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使其自幼確立了以儒家“三立”為標(biāo)準(zhǔn)的價值觀。其《楊荊州誄》云:“學(xué)優(yōu)則仕,乃從王政。散璞發(fā)輝,臨軹作令。”這是潘岳對自己人生的具體規(guī)劃。同時期的張華和傅玄以學(xué)業(yè)優(yōu)博、德行著稱的入仕途徑為庶族子弟樹立了成功的典范,“他們以自己的成功為西晉一代文士指出了一條發(fā)展的道路”③錢志熙:《魏晉詩歌藝術(shù)原論》,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 2005年版,第 166頁。。以文章為獲取功名的途徑也是潘岳的理想和目標(biāo)。然從西晉初期到太康時期,朝廷中就充滿了以賈充為代表的西晉立國功臣和以山濤為代表的當(dāng)時名士的政治爭斗。潘岳在經(jīng)歷八徙官而一進階后,又遭遇了再免、除名等宦途波折,從中他深刻地意識到,寒門士人想要僅僅憑借文才游刃于仕途、博取功名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尋求政治勢力為依靠的過程中他自愿又自覺地選擇了賈氏。潘岳做賈充屬官約有 10年左右。他 20歲入仕,辟司空太尉府,舉秀才,“就實際職務(wù)言,潘岳始入賈充府,應(yīng)當(dāng)是任車騎將軍掾?qū)佟F浜箅S著主官賈充的官位調(diào)轉(zhuǎn)升遷,他才陸續(xù)轉(zhuǎn)為司空掾,太尉掾,直到‘舉秀才為郎’”④徐公持:《潘岳早期任職及徙官考辨》,《文學(xué)遺產(chǎn)》2001年第 5期。。賈充死后,潘岳被外調(diào)任河陽令、懷縣令;而后又附從賈謐,任著作郎、黃門侍郎等職。從初入仕途到身首異處,潘岳的命運始終是與賈門糾結(jié)在一起的。就連潘岳的從子潘尼也與賈謐頗有交往,曾參與賈謐主持的晉史編纂,元康八年潘尼入補尚書郎一職時,賈謐也曾給以扶持。
其次,除上文已經(jīng)概述的賈充的“功”和“德”外,他本人也有較高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史載“充有筆力”,對于文人他善以待之,“頗好進士,每有所薦達必始終經(jīng)緯之,是以士多歸焉。帝舅王恂嘗毀充,而充更進恂。或有背充以要權(quán)貴者,充皆陽以素意待之”⑤房玄齡:《晉書》,中華書局 1974年版,卷 40。??梢?賈充對待文士是懷柔友善的。賈謐自賈后專擅之后歷任散騎常侍、后軍將軍、秘書監(jiān)、侍中,雖年少,卻以外戚之寵權(quán)過人主。他招攬文士,開幕迎賓,“貴游豪戚及浮競之徒莫不盡禮事之?;蛑恼路Q美謐以方賈誼,渤海石崇、歐陽建、滎陽潘岳……皆傅會于謐,號曰二十四友 ”⑥房玄齡:《晉書》,中華書局 1974年版,卷 40。。
第三,從潘岳的性情來看,他在仕途中確有“性輕躁,趨世利”的一面,也實有明哲保身之舉,楊駿被誅,閻纘曾邀潘岳一起葬之,然“岳畏罪”不敢為。但他對親友以及與己有恩的人卻情深義重,堅信“情固萬端,于何不有”。其作品中的哀主既有長輩、晚輩,也有他的同輩友人,這些人或被潘岳視為知己至交,或?qū)ε嗽烙兄鲋骱拖嘞е?對此詩人都極為珍視,將其落于筆端,顯示了他對友情與親情的珍視。依此類推,在與賈門的關(guān)系中,賈充對其有提攜之恩,賈謐視其為“二十四友”之首,且信任有加,“謐晉書限段,亦岳之辭也”。對于這種信任,潘岳同樣也會遵循儒家“士為知己者死”的信條對其全力回報。因此,將潘岳對其拜塵、作誄完全解釋為諂媚之心并不客觀,其中應(yīng)含有“知伯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的感激。
三
除上述之外,潘岳還有《庾尚書誄》留世,庾尚書即庾純,他與賈充分屬于不同的政治集團。史載:“純以賈充奸佞,與任愷共舉充西鎮(zhèn)關(guān)中,充由是不平”,兩人的矛盾既有公開化的辱罵:“賈充!天下兇兇,由爾一人”;更有黨同伐異之舉,賈充集團的荀凱等人“以純父老不求供養(yǎng)”①房玄齡:《晉書 》,中華書局 1974年版,卷 50。為由要求將庾純譏貶。然而,作為賈門幕僚的潘岳卻為其作誄,其原因頗耐人尋味。這究竟是潘岳狡兔三窟之舉,還是與庾純也有相交之誼,尚有待考據(jù)。但基于西晉的社會風(fēng)氣如潘尼所言:“棄本要末之徒,知進忘退之士……握權(quán)則赴者鱗集;失寵則散者瓦解;求利則托刎頸之歡;爭路則構(gòu)刻骨之隙。于是浮偽波騰,曲辨云沸,寒暑殊聲,朝夕異價,駑蹇希奔放之跡,鉛刀競一割之用?!迸嗽罏槠渥髡C似乎也可理解,畢竟在當(dāng)時“幾乎沒有一個文人不卷入貴族、豪門、權(quán)貴、悍將紛繁而殘酷的斗爭中,這些斗爭當(dāng)然不僅影響文人的生活,也影響他們的創(chuàng)作”②傅璇琮:《潘岳系年考證》,《文史哲》1982年第 14期。。但就在這樣一個社會中,潘岳卻為素昧平生的汧城之督馬敦作了《馬汧督誄》。元康六年五月,關(guān)中氐羌起兵反晉,壓抑已久的潘岳憤然為因遭妒被讒含冤而死的馬敦作誄。在文中他鞭撻嫉賢妒能、陷害忠良的州司,“然潔士之聞穢,其庸致思乎!若乃下吏之肆其噤害,則皆妒之徒也。嗟乎!妒之欺善,抑亦貿(mào)首之仇乎”,并以魯莊公與縣賁父之典故諷刺統(tǒng)治者“或戒其子,慎無為善”。寫出“然則忠孝義烈之流,慷慨非命而死者,綴辭之士未之或遺也”的悲慟之辭。事實上,潘岳仗義執(zhí)言并非基于一時一事的義憤,此文作于晉元康七年 (297年),當(dāng)時的潘岳正依附于賈謐,仕途也逐漸順達,旁人只見他的拜塵之舉,卻無視其內(nèi)心深處的翻江倒海。作此誄是為馬敦鳴不平,更是抒發(fā)對當(dāng)時政治境況的憤懣和不滿,其情如宋玉《風(fēng)賦》所講“風(fēng)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遇到事件激發(fā),必然“蹶石伐木,梢殺林莽”,于是乎“觸目興嘆,奪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訴心中之不平,感數(shù)奇于千載”③李贄:《焚書續(xù)焚書》,中華書局 1975年版,第 97頁。。張溥在《漢魏百三名家集題辭》中極贊此文,認(rèn)為可與“班孟堅之傳蘇子卿”比美??梢?潘岳并沒有泯滅一名儒家知識分子應(yīng)有的良知,面對不平,他也會置自身利益于不顧,以不墜“正道直言”的公心,以浩然之氣抗拒不公,這亦是“無行文人”的大義之舉。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看到在潘岳的“無行”背后是他的無可奈何又無從選擇,而個中滋味在《吊孟嘗君文》中或許可見一斑。吊文的最大特點是“自致傷悼之意”,為文者或與亡者有相同的經(jīng)歷,或有相似的心境,在傷悼別人時也在慰藉自己。潘岳在文中對孟嘗君禮賢下士的品格和“出握秦機,入專齊政”的政治才干給予了肯定,然后又指出他為求名利卻也得“畏首畏尾、東奔西囚”。但孟嘗君的處境不也正是潘岳《西征賦》中所說的:“危素卵之累殼,甚玄燕之巢幕。心戰(zhàn)俱以兢悚,如臨深而履薄。夕獲歸于都外,宵未中而難作。匪擇木以棲集,鮮林焚而鳥存”嗎?出于相同的感受,潘岳在《夏侯常侍誄》中贊賞夏侯湛的美德時卻又勸他“無謂爾高,恥居物下”,這既是詩人對摯友的肺腑之言,也是對自己現(xiàn)實處境的有感而發(fā)。
憑心而論,后人在指責(zé)潘岳“文人無行”的同時更應(yīng)體會其行為背后的無奈之心。儒家的思想政治性、御用性和功利性讓士人篤信只有積極入世、依附于國家,個體才能完成自身價值的不朽。因此,他們只能以柔順的人格完成個體的人生目標(biāo)。這既是潘岳的無奈,亦是西晉亂世文人的縮影。無論他們對現(xiàn)實有多么清醒和準(zhǔn)確的認(rèn)識,無論其憑借自己的才學(xué)還是依附士族大戶的權(quán)勢,無論其拜塵趨貴、代筆構(gòu)陷還是激憤為文、仗義執(zhí)言,在當(dāng)時的政治環(huán)境中,其理想終歸不能實現(xiàn)。
(責(zé)任編輯:陸曉芳 sdluxiaofang806@sohu.com)
A
1003—4145[2011]02—0146—04
朱熹:《論語集注 》,齊魯書社 1992年版 ,第 139、4、78頁。
2010-11-10
楊 倩(1979-),女,山東泰安人,山東大學(xué)文藝美學(xué)研究中心文藝?yán)碚摬┦垦芯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