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莉
(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天津 300072)
民眾對再造文化空間的認同和選擇
——廿八都鎮(zhèn)大王廟修繕后的文化傳統(tǒng)變遷
馮 莉
(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天津 300072)
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鎮(zhèn)是一個地緣性社會,其廟宇群落反映出不同于血緣社會的秩序世界。文章通過對廿八都鎮(zhèn)大王廟文化變遷的案例調查,探討了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歷史名村名鎮(zhèn)保護政策執(zhí)行的過程中,由于對“文化空間”概念和含義缺乏深刻認識和理解,造成保護行為同傳承主體之認同的偏差或沖突。對古村落進行旅游化改造時,有必要對民眾信仰規(guī)律進行了解和調查,尊重民眾對信仰文化空間的認同和選擇。
古村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空間;傳承主體
1989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民間創(chuàng)作建議案》?!拔幕臻g”一詞出現在《宣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條例》中,條例特別指出,“文化空間”的概念指的是“人類學”的概念。此后“文化空間”被指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形態(tài)。而文化空間不僅僅是物質的空間,它還是一個文化場,有人在場的空間才是“人類學”意義的文化空間。①向云駒:《論文化空間》,《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當前隨著城鎮(zhèn)化速度在中國大地加快,我國的古村落正在急速消失。正如馮驥才所言:“古村落現在空前地進入一個消亡加速期。要不是發(fā)現一個開發(fā)一個;要不就是根本不遵從文化規(guī)律,而是從眼前的功利出發(fā),改得面目全非,把真的古村落搞成了假的古村落?!雹凇稖丶覍毻T驥才對話古村落保護》,《中國藝術報》2011年9月9日第1版。從馮驥才先生的思考不難看出,對古村落的保護不僅是物質層面的修繕和維護,更重要的是古村落中傳統(tǒng)文化空間的保護。古村落中的文化正因開發(fā)被肢解得面目全非,如何保護古村落和古村落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已經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從2007年4月至2011年3月,由中國民協(xié)與日本神奈川大學組成的中日民俗聯(lián)合調查組對中國歷史名鎮(zhèn)——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鎮(zhèn)進行了為期4年的田野調查,旨在對當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進行動態(tài)性研究。本文通過對廿八都鎮(zhèn)大王廟文化變遷的案例調查,探討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和歷史名村名鎮(zhèn)保護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一些主管部門由于對“文化空間”概念和含義缺乏深刻認識和理解,造成保護行為同傳承主體之認同發(fā)生了偏差或沖突;二、由于傳承主體的被動性適應與主動性選擇,導致了文化傳統(tǒng)的變遷。
廿八都鎮(zhèn),位于浙江省江山市西南端,浙、閩、贛三省交界處,地處東經 118°26'~118°36'、北緯 28°14'~28°20'。東西長21公里,南北寬9.8公里,總面積183.3693平方公里。宋熙寧四年(1071年),王安石推行新法,以10戶為保,5保為大保,10大保為都。江山縣從縣境東北(今一都江)開始,按順時針方向分設44個都,因廿八都排行第28位而得此名。2005年,全鎮(zhèn)管轄16個行政村,147個村民小組,居民3574戶,12614人。③蔡恭、祝龍光主編:《廿八都鎮(zhèn)志》,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41-45頁。2007年6月,廿八都進入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名單。
與血緣同姓聚族而居的村落不同,廿八都是一個地緣性社會,興起于駐軍,興盛于商業(yè),鎮(zhèn)內村落中主要人口都來自浙、閩、贛三省的江山、浦城和廣豐。在這里,仙霞古道從全鎮(zhèn)穿街而過,明清時期就已成為繁盛的商路。特殊的地理位置、商業(yè)地位和早年的經濟實力,使得廿八都廟宇群落與一般鄉(xiāng)鎮(zhèn)相比,規(guī)模更大,建筑質量也更為上乘。廿八都曾建有二閣、三宮、三社、四祠、六寺、八廟,過去每一年,各宮閣廟社都要定期舉辦各種廟會活動。來自三省邊界各鄉(xiāng)鎮(zhèn)的男女老少會云集鎮(zhèn)內,從各地趕來的商號,則在大街兩旁搭棚設攤展示商品,小商販更是肩挑貨品沿街叫賣。此時的廿八都幾乎成為朝圣之地,民眾從四面八方趕來赴會,許愿,還愿,看戲,售買商品,交流生活物資。1949年后,鎮(zhèn)內眾多廟宇或改為民房或遭損毀,香火不存。目前鎮(zhèn)內唯有東岳廟建筑完好,其廟會活動也在“文革”后得以恢復,迄今香火興旺。
廿八都東岳廟又稱大王廟,位于205國道以東灰山嶺華塢口。大王廟是廿八都13座廟宇中面積和規(guī)模僅次于文昌宮的第二大公共廟宇建筑,始建于明萬歷甲戌年(1574年),清咸豐戊午年(1858年)被毀,重造于清同治乙丑年(1865年)。目前保留的建筑,是民國12年(1923年)由鄉(xiāng)紳楊秀東根據原來建筑的結構和樣式設計重建的,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25平方米,坐東北朝西南。院內建筑兩進七開間,共一大四小五個天井。大王廟正殿內供奉東岳大帝,兩旁為哼哈二將;兩側偏殿塑有四大公曹、十二司,兩側廂房有財神、五谷神、三圣、四社司殿。各殿內的神像均在“文革”期間被毀。東岳大帝是道教因襲民間信仰崇奉的泰山神。一般認為,泰山是人死后靈魂歸宿之地,泰山之神是掌管陰間鬼魂的最高神靈。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士農工商都十分重視對泰山神的祭拜。舊時各地皆有東岳廟,大多都以道士奉祀香火。傳說三月二十八日為東岳大帝神誕辰日,當日各地都會在東岳宮內舉行慶典活動。據《廿八都鎮(zhèn)志》記載:舊時該鎮(zhèn)東岳廟廟會每年三次,分別在正月初一、三月二十八和十一月初一。但從2005年以來,每年舉辦的廟會增加到了四次,具體時間也與以往有較大不同(詳見下文)。
據當地的老人說,大王廟的原址并不在現在的位置,而是在現址處向東北方向大概2公里的地方。那里有一座石灰山,過去村民長年以挖石灰為生,由于開挖的地方形成了許多坑,雨季時會發(fā)生塌方和泥石流,人們認為是有白馬精①《廿八都鎮(zhèn)志》中有關于“白馬精”的民間故事。白馬精原是宋朝大將韓世忠的座騎,渾身雪白無雜毛,人稱“千里雪”,死后葬在廿八都東北的灰山腳下。多年過去,千里雪成了白馬精,它伸伸腰,探探頭,廿八都便地動山搖、山頭開裂?!鞍遵R精”怕大王廟中的東岳大帝就沒有作怪。后來,地方首腦請來陰陽先生,宰數條黑狗,將血滴入裂縫中,白馬精被鎮(zhèn)。至今,在廿八都灰山一帶仍可見山頭開裂、裂縫縱橫。見《廿八都鎮(zhèn)志》,第492頁。作怪,因此在此修建了大王廟,以威震白馬精保一方平安。后來廟被洪水沖毀,才復建于現在的位置。②羅德胤:《廿八都古鎮(zhèn)》,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9年版,第231頁。
新中國成立后,在長達四五十年的時間里,大王廟失去了宗教功能,廟會活動全部停止,廟宇在不同時期先后被改為不同的公用場所。廟里管理人員T先生告訴我,1949后大王廟成為政府的公產,1952年被供銷社用做收購和存放木炭的倉庫,1958年改為酒廠,1963年改為木器廠,1967年人們用寧波運來的海水造鹽,大王廟曾作為造鹽的場所和鹽倉,1970年作為竹篾生產車間,1975年改作酒廠,一直到2005年酒廠遷走。近年來,經過一批信徒集資重修神像,恢復祭祀和廟會活動,這里又逐漸重新成為香火興旺的宗教廟宇。
用桑高仁(Sangren,1987)的民間宗教理論③民 間宗教與區(qū)域制度的關系主要體現在民間小廟是大的區(qū)域的“根廟”的分化,民間小廟到大的“根廟”的朝圣行為是把地方廟與中心廟宇鏈接在一起的媒介。引自王銘銘:《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54頁??簇グ硕嫉耐恋貜R、社公廟、大王廟之間的聯(lián)系,大王廟的角色就相當于“根廟”。廿八都有潯里、花橋、楓溪三個村,這三個村各有一個社(黃壇社、隆興社、新興社)。各社均建有社廟,社廟的管理范圍相當于一個自然村的村域,而在社下面每個村內的弄、巷中還設有土地廟,以保這一小區(qū)域家戶平安。“社”既管陰間也管陽間,而大王廟的東岳大帝是管理陰間的總管,換句話說,大王廟相當于三個社之上管陰間的“根廟”。大王廟中碑文《東岳宮記》記載了1923年最后一次重修,對此進行記錄的人正是“黃壇社”一個叫左謹的人。這一信息說明區(qū)域性的“社”對中心性質的“根廟”的復興和重建責任在身。
大王廟廟會的復興,同楓溪村新興社的影響有直接關系。徐氏的口述,為我們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經過:“當時廟里還是酒廠在里面,沒有地方擺。那些人壞得很,我們剛擺了兩個凳子他們就給踢開了,盤和碗都打掉了。從2001年開始我就給大王廟做佛龕了,做佛龕是我起的頭兒,我們楓溪(村)人干的。后來廟會興起后,每次有四五十桌呢?!雹茉L談時間:2008年8月27日;訪談人:徐氏;訪談地點: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鎮(zhèn)楓溪村。
2009年,我們對大王廟管理者的訪談證實了徐氏所講的情況,即大王廟的活動最初是由楓溪村新興社管理者開始做的。他說,最初是一些信徒將大王廟內清掃干凈,并在民間籌集一部分善款制作了神像,之后就有信徒(大多是老年婦女)輪流清掃維護。接著有更多的人開始陸續(xù)到大王廟進香,這幾年香火逐漸旺盛起來。
廿八都鎮(zhèn)三個社廟中,黃壇社、隆興社在1950年土改后已經失去社廟功能,唯有新興社香火仍在,正是由于楓溪村新興社管理者發(fā)起組織信眾籌款制作神像、神龕,大王廟信仰空間才得以復興。在民間,這種規(guī)模較小的村廟對中心性的“大廟”有著周期性的進香義務,那么大王廟的復興也是一些有組織的民間信徒向“大廟”尋找組織認同的一種行為。
“復興”后的大王廟會都是依靠民間援助自發(fā)組織的,在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八(東岳公壽誕日)、七月二十九(地藏王壽誕日)、八月十一(李老真君)、十月初一(東岳公會)都有活動。屆時,廿八都附近的五佛村、花橋村、楓溪村、上峰村,甚至福建、江西、浙江都有人來祈愿祭拜。廟會時,組織者會請大約二三十人幫忙,有專門分工:管香火的,管火的,管香的,管紙錢的,管做飯的,管買菜的,管記賬的。做廟會的錢是大家援助的,要登記,用毛筆在紅紙上寫出來貼到廟外公布具體金額。2008年我們來這里調查的那天,正好是農歷七月二十八日。據大王廟當時的組織者介紹,廟里的主殿正中供奉的是東岳公,左邊是地藏王菩薩、右邊是李老真君。他們說,明天(農歷七月二十九)是地藏王的生日,會有一個很大的廟會,可能要有21桌。我們看到主殿內有一些老人,正在主殿下的廟堂中準備廟會用的東西,有的在擦桌,有的在整理香燭、冥紙,場面很熱鬧。
從整個廿八都公共建筑使用情況來看,由于多數公共祭祀空間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宗教功能,民眾不能從小的土地廟、社廟來完成更高層次的祭拜。而很多公共建筑功能的改變已造成民眾祭拜行為和信仰心理的缺失。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大王廟的復興實際上填補了地方小廟所不能完成的公共儀式空白,整合了其他廟宇的公共祭祀活動。我在2008年調查時,發(fā)現廟堂四邊塑了幾尊小的神像,包括四大金剛、太陽神、觀音菩薩和月亮神、財神、五谷神等,可以看出,這個空間中雜糅了許多祭祀內容。
由此可知,大王廟宗教活動的復興一方面體現了人們對其歷史感的一種延續(xù)和再創(chuàng)造,另一方面,從中也可以體會到信眾對大王廟這樣一種具有區(qū)域整合性質的信仰空間的認同。
1.消失的廟會
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大王廟由政府出資進行修繕,廟會活動暫停了一段。修繕后的大王廟建筑外觀變得整潔美觀,倒塌的照壁不僅得到恢復,墻壁也粉刷一新,廟內神像也更換成了新的。但是仔細觀察,卻發(fā)現上一年還香火旺盛的大王廟,明顯變得冷清了許多,與2008年籌備地藏王壽誕日廟會的熱鬧場景形成鮮明對比。已經復興的廟會活動,在廟宇被修繕后卻發(fā)生了改變:來燒香的信眾少了,廟會期間也沒有人來祭拜、敬香,廟會似乎突然消失了。據說,這可能與政府更換新的神像有關。原來的神像是民間籌集資金并找人用樟木雕刻、請宗教人士進行開光的神像,這些神像已經在廟里安放了幾年,信眾對它們已經有較多的認同。唐先生說:“新的神像是旅游局做的?,F在老菩薩沒有回來,這個廟會提不起,很冷清。老菩薩是2003年用樟木雕的,2006年從江西請來師公開光放在大王廟,開光花了好幾千塊。平常老百姓初一、十五都會來拜的,很多人的,現在沒人了?!?/p>
從對徐氏的訪談中筆者獲得了另一些信息:大王廟的廟會其實并沒有消失,而是隨著神像的搬遷到了位于西邊村的地母廟。以前地母廟廟會每年兩次:三月初一日,十月十八日。去年七月、十月和十一月,原本在東岳廟的廟會在地母廟進行了:“大王廟每年廟會四五十桌呢,現在搬走了,沒人去了?,F在搬到地母廟了,今天八月十二、十月初一、七月二十九都是在地母廟做的廟會。菩薩搬到地母廟就有人拜了,大王廟就沒有人來了。我們的菩薩去了哪里,大家就到哪里拜。”①訪談時間:2009年12月28日;訪談人:徐氏;訪談地點: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鎮(zhèn)楓溪村。
2.地母廟紛爭——老神像的爭奪
2008年至2009年,政府對大王廟進行修繕,重塑神像不僅導致了該廟廟會主體的消失,還因此帶來了一場爭奪民間信仰資源的紛爭。
東岳宮由政府進行修繕時,旅游局要重新雕塑菩薩,老的神像因地方不夠不讓放在殿內。原來管理廟的人想辦法,到處去租房子,后來就跟西邊村地母廟的人商量,暫時存放,以后假如租得到房子,想重新弄一個廟。地母廟的人同意了,舊神像搬過來的時候,都寫有清單,雙方簽字。但一年后,當大王廟的人想要回神像時卻與地母廟的人發(fā)生紛爭。當時大王廟來取神像的人找了旱塘村的五六十人,騎著摩托,砸了地母廟的鎖,損毀了3扇門。此事件在當地造成很大影響,村民們認為這是雙方利益之爭,誰有老神像誰就能夠把廟會的“人氣”拉回來。但是當事人對此的說法卻不一樣。?
A(地母廟的當事人):“當時來取佛像的人說好3天之后來拿,但是提前了,負責人沒有在場,來取的人就誤以為要和他們爭神像。因為有清單,我們要求雙方負責人都在場當面點清,也算有始有終。他們說不行的,今天非得把菩薩拿回去。隨后,拿石頭把鎖磨開砸了,3扇門都砸了。他們都這樣做了,我們肯定也不客氣的。本來想義務讓他放在這里一段時間,也沒說要多少錢,但是既然這樣,也沒有什么必要客氣了。我們也是農民,也不是很講究那個的。后來,還是大家坐下來商量。反正今天是他們的不對,不是說菩薩不讓拉回去,他們砸了3扇門,還有鑰匙錢,算起來可能是3000多塊錢。所以,拖拉機當天沒有把神像拉回去,我們說好了要罰款,罰多少錢說好了,下次來拉東西的時候把錢帶上,我們把東西全部還給他。就是這樣,我們那天就把條件談妥了,他們也同意了?!雹谠L談時間:2010年8月24日;訪談人:饒氏;訪談地點: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鎮(zhèn)花橋村地母廟。
B(存放神像的原大王廟管理人員):“地母廟那邊說不可以弄回來,要給他們錢。本來是兩個人準備講和,準備把菩薩拿回來,他們去了跟地母廟的人好好商量,那邊不同意。原來他們是要3000的功夫錢,搬來搬去也要錢的,反正你不同意,華塢口和旱塘頭村的年輕人就開車去搶了,結果花了4500塊錢。其實事情的起因是某人的女兒生病,病得很厲害。有人跟她講,你要把這個弄回來,不弄回來你女兒的病不會好的,意思是把大王廟的菩薩請回來,這個毛病會好。她就想出辦法,叫他們村莊的人把菩薩拿回來,擺起來,起頭才會使用科學證據。所以,就證據使用順序而言,科學證據是排在第二位的,是常識證據的補充。另外,科學證據也并非完美無缺。一是,它有時會與效率、公正等訴訟價值目標產生沖突。聘請專業(yè)人員就案件中的專門問題進行檢驗、分析、判段,需要有時間、資金的保障,無疑會造成訴訟的拖延,會使貧窮的當事人無力承受。①二是,審查科學證據對事實認定者來講是件力所不能及的工作?!耙环矫?,事實裁判者因為缺乏必要的知識和技能而被迫使用專家證言,而另一方面,他們還得對專家證人的證言進行批判性評價,甚至需要他們對專家證言之間的矛盾作出決斷。但是,一個連該學科的基本概念都尚未掌握的人,又怎么能夠洞悉其中的復雜性,或者對這些‘高級傳教士’之間的爭議進行裁決呢?”②優(yōu)先使用常識證據也是很多國家的做法,如澳大利亞在專家證據的可采性方面明確規(guī)定的普通知識規(guī)則:“只有在專門知識超出陪審團的知識和經驗范圍時,才有必要聘請專家提供專家證據。也就是說,如果證據所涉及的知識和經驗,在陪審團完全有能力作出判斷的范圍之內,就沒有必要聘請專家?!雹邸睹绹?lián)邦證據規(guī)則》702條規(guī)定了專家證言的輔助規(guī)則:“如果科學、技術或其他專業(yè)知識,將輔助事實裁判者理解證據或裁判有爭議的事實,因其知識、技能、經驗、培訓或教育而具備專家資格的證人,可以意見或其他形式對此作證?!睋Q言之,并非所有的主題都適于專家證言,“只有承審法官被說服,在一主題上提出專家證言對陪審員(或法官自己,在沒有陪審團的審判中)有所幫助時,當事人才準許提出。”④與此類似,英國規(guī)定了專家證言的有用性規(guī)則,即只有專家證據能為法庭提供實質性幫助時,該專家證言才具備可采性。
漢斯·波塞爾先生在其名著《科學:什么是科學》的“引言”中寫到:科學,“已以空前未有的程度與速度控制與決定著我們的生活,滲透與貫穿了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拌F面無私的法庭上,起決定作用的不再是《圣經》中的上帝提出的律條,亦不是傳統(tǒng)力量的約束,而是‘專家們’的一紙鑒定”。同時,他在該書的“結束語”中又指出,“批判是科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設性部分。批判即是對科學中所提出的每一個答案的批判,是圍繞著科學所追求的每一個答案的客觀性的批判,是科學中對其每一答案的解釋與說明的批判,因而是在科學內部進行的批判”。⑤正是這種“內部批判”才保證了科學中的正確結果。⑥波塞爾先生的論述為我們提供了把握科學作用的基本原則:科學不是萬能的,它有其發(fā)揮作用的邊界。
今天,科學毫無疑問已成為人們把握世界的主要方式,但它絕不是唯一方式,而是與神話、宗教、藝術、哲學等并存的一種方式。所以,達馬斯卡教授的預言有所偏頗,科學證據不可能將常識證據從事實認定中完全排除,正如科學不能完全排除迷信一樣,這與科學的普及、人們教育程度的提高不具有必然聯(lián)系。
K890
A
1003-4145[2011]11-0069-04
2011-09-20
馮 莉(1977—),女,甘肅張掖人,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2009級博士研究生,中國民協(xié)《民間文化論壇》雜志社編輯。
本課題為日本學術振興會科學研究費補助金支持項目“關于中國民俗文化政策的動態(tài)性研究”的成果。
(責任編輯:周文升wszhou6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