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戴禮記·曾子》分篇問題新探

2011-04-12 11:52劉光勝
關(guān)鍵詞:曾子弟子君子

劉光勝

(上海師范大學(xué)人文與傳播學(xué)院古籍所,上海200234)

《大戴禮記·曾子》分篇問題新探

劉光勝

(上海師范大學(xué)人文與傳播學(xué)院古籍所,上海200234)

學(xué)界以孝道作為曾子思想的核心,統(tǒng)率諸德,構(gòu)建曾子的思想體系,卻忽視了《曾子》十篇不同篇章之間內(nèi)在的思想歧異,我們從思想核心、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人生境界、道德修養(yǎng)內(nèi)容及目標等方面分析了《曾子》十篇的內(nèi)在思想矛盾,主張《曾子》十篇應(yīng)劃分為內(nèi)外雜篇,《曾子立事》、《曾子制言》(包括上中下三篇)、《曾子疾病》五篇為內(nèi)篇,《曾子大孝》、《曾子立孝》、《曾子本孝》、《曾子事父母》四篇為外篇,《曾子天圓》為雜篇?!对印肥煌轮g內(nèi)在的思想矛盾,可能是成書于不同弟子造成的。

《曾子》十篇;內(nèi)在矛盾;分篇

《漢書·藝文志》著有“《曾子》十八篇”,但其書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已經(jīng)殘缺,后世輯佚的《曾子》書均以《大戴禮記·曾子》十篇(以下簡稱《曾子》十篇)為基礎(chǔ),因此《曾子》十篇是研究曾子思想的主要文本。阮元《曾子十篇注釋序》說:“從事孔子之學(xué)者,當自《曾子》始?!盵1](P40)阮元認為《曾子》十篇切于人倫日用,不尚玄遠,其價值與《論語》同,是研習(xí)儒學(xué)的入門書。學(xué)界以孝道統(tǒng)率諸德,認為曾子思想為孝的一元哲學(xué)[2](P184-185),進而構(gòu)建《曾子》十篇的思想體系,卻忽視《曾子》十篇不同篇章之間的內(nèi)在思想矛盾。我們從《曾子》十篇不同篇章之間思想歧異角度出發(fā),對《曾子》十篇的分篇問題進行重新審視。

一、學(xué)術(shù)史的回顧

我們這里討論《曾子》十篇的分篇問題,與古人分篇稍有不同,古人是將所有文獻中的曾子記載薈萃一書,然后分為內(nèi)外雜篇,而我們只是涉及《大戴禮記》所存《曾子》十篇的分篇問題。古人《曾子》分篇內(nèi)容遠比我們的范圍廣,但他們匯集的內(nèi)容中包含著《曾子》十篇,因此從他們所輯《曾子》書中也可尋覓出他們對《曾子》十篇分篇的看法。

《宋史·儒林傳》說:“《曾子》內(nèi)、外、雜篇七,劉清之編?!蓖鯌?yīng)麟《小學(xué)紺珠》卷四也說:“《曾子》七篇,內(nèi)篇一,外篇、雜篇各三,劉清之子澄集錄?!彼逄浦H,《曾子》十八篇已殘缺,宋儒劉清之輯錄《曾子》七篇,分內(nèi)外雜篇,其書在元代已亡佚,具體分篇內(nèi)容不得而知。朱熹《書劉子澄所編〈曾子〉后》說:“(曾子)言行雜見于《論語》、孟氏書及他傳記者為多,然皆散出不成一家之言,而世傳《曾子》書者,乃獨取《大戴禮》之十篇以充之,其言語氣象視《論》、《孟》、《檀弓》等篇所載相去遠甚,子澄蓋病其然因輯此書?!保ā痘掴旨肪戆耸唬闹祆渌浛闯觯瑒⑶逯嬩浀摹对印?,既有《大戴禮記·曾子》,也有《論語》、《孟子》、《禮記·檀弓》中的曾子語錄,劉清之輯錄《曾子》七篇,而《大戴禮記·曾子》卻有十篇,從篇數(shù)也可證明朱熹之說。

劉清之分《曾子》書為內(nèi)外雜篇的做法有其合理之處,我們下文將《曾子》十篇分內(nèi)外雜篇,實際上是借鑒了這種做法,但元代吳澄對劉清之的做法卻不甚滿意。他說:“劉清之病《曾子》之粹言有非十篇所該,別輯新《曾子》七篇,篇分內(nèi)外雜,朱子識其卷首。予竊玩繹惜其厘析之猶未精也,意欲以《論語》、《大學(xué)》、《孟子》所有為內(nèi)篇,而《小戴記》所采《大孝》一篇則附于內(nèi),以《小戴記·曾子問》與《內(nèi)則》諸篇所載為外篇,而《大戴記》所存《立事》等九篇則附于外,就中擇其言之粗者并諸家群書之言共為雜篇。”(《吳文正集》卷二十)吳澄的意見是把《論語》、《孟子》中的曾子語錄及《大學(xué)》、《曾子大孝》作為內(nèi)篇,《大戴禮記·曾子》剩余九篇為外篇,而《大戴禮記·曾子》剩余九篇言語粗糙者及諸家群書之言為雜篇,他主張把《曾子大孝》從《曾子》十篇剝離,把剩余《曾子》九篇作為一個整體。

宋元所輯《曾子》諸本,多已亡佚,保存至今的有汪晫《曾子全書》和徐達左《曾子》二卷本。汪晫《曾子全書》是現(xiàn)存最早的輯本,共二卷十二篇,《仲尼閑居》第一,《明明德》第二,《養(yǎng)老》第三,《周禮》第四,《有子問》第五,《喪服》第六,中闕第七、第八,《晉楚》第九,《守業(yè)》第十,《三省》第十一,《忠恕》第十二。《仲尼閑居》即《孝經(jīng)》,《明明德》即《大學(xué)》,《明明德》標為“內(nèi)篇”,《養(yǎng)老》以下各篇皆標“外篇”①,汪晫以《大學(xué)》、《孝經(jīng)》為內(nèi)篇,而以《曾子》十篇為外篇,現(xiàn)在看來這種分篇做法是錯誤的。汪晫《養(yǎng)老》取首句“孝子之養(yǎng)老也”兩字為題,合《曾子大孝》、《曾子立孝》、《曾子事父母》、《曾子本孝》四篇為一篇,《周禮》篇以《禮記·曾子問》為主,吸收《孟子》、《孔子家語》等書中曾子問禮的內(nèi)容,《有子問》采《禮記·檀弓》篇,《三省》、《忠恕》內(nèi)容較為駁雜。汪晫以內(nèi)容不同分篇,是可取的,但其書“割裂經(jīng)文,以就門目”(《四庫總目提要》語),打破不同篇章之間的界限,別為篇目,造成了曾子文獻的人為混亂,非常不可取。

徐達左《傳道四子書》內(nèi)收《曾子》二卷十四篇,《曾子》分內(nèi)、外篇,《四庫未收書目續(xù)編》說此書“大致內(nèi)篇載經(jīng)書,附以周、程、張、朱之說,外篇載傅記,附以諸百氏之論述,達左又各加案語”[3](P132),《傳道四子書》全文收入《孝經(jīng)》,將《曾子》十篇歸入外篇。

明代曾承業(yè)輯定《曾子》三卷十一篇,卷一為《王言》篇,卷二包含《修身》、《事父母》、《制言》(上、中、下三篇)、《疾病》、《天圓》,卷三為《本孝》、《立孝》、《大孝》?!端膸炜偰刻嵋氛f:“(其書)與王應(yīng)麟《玉?!匪平袷浴缎奚怼分痢短靾A》皆見于《大戴禮》者,又多出《主言》一篇,而分合迥異。不知其何所依據(jù),殆亦以意為之也。”曾承業(yè)所輯《曾子》,比今本《曾子》十篇多出《主言》一篇,他將《曾子》十篇分為兩部分,其不可理解處是將《曾子事父母》與《本孝》、《立孝》、《大孝》三篇分開,而與《制言》、《疾病》等歸為一類,從思想內(nèi)容上看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只能用“以意為之”來解釋了。

馮云鹓輯《曾子書》八卷,卷一為《年譜》,卷二為《王言》,卷三有《立事》、《本孝》、《立孝》、《大孝》及《事父母》五篇,卷四為《制言》(上中下三篇)、《疾病》、《天圓》五篇,卷五至卷八為曾子軼事補遺,并收其他文獻中的曾子言論。馮云鹓采取中分的辦法,將《曾子》十篇前五篇一卷,后五篇一卷。

王定安輯《曾子家語》六卷十八篇,《大孝》第一,包括《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曾子本孝》、《曾子立孝》四篇,《至德要道》(《孝經(jīng)》)第二,《養(yǎng)老》第三,《慎終》第四,《大學(xué)》第五;《三省》第六,《立事》第七;《制言》(上、中、下三篇)第八,《全節(jié)》第九,《興仁》第十,《王言》第十一,《聞見》第十二;《吊喪》第十三,《禮問》第十四;《天圓》第十五,《吾友》第十六,《有疾》第十七,《雜說》第十八。曾承業(yè)將曾子語錄匯集一起,其分篇的標準是“言以類萃”,即按內(nèi)容分類,基本保留原來的篇章界限,是可取的,其將《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曾子本孝》、《曾子立孝》四篇歸為一卷,甚為有見,但把《曾子》十篇分為五部分,失之過多。

古人看到了曾子文獻材料彼此之間內(nèi)容不同、精粗不一,因此在匯集曾子材料的基礎(chǔ)上,進而對曾子材料適當分篇是非常合理的,但他們沒有專門提出《曾子》十篇的分篇問題,《曾子》十篇有的篇章重仁,有的篇章重孝,不同篇章之間存在思想矛盾,而學(xué)界對這一問題沒有細致梳理,因此《曾子》十篇的分篇問題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

二、《曾子》十篇內(nèi)在的思想矛盾

《曾子大孝》說:“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zhàn)陣無勇,非孝也?!痹诱J為作戰(zhàn)不勇敢是不孝,但英勇作戰(zhàn)難免會帶來身體損傷,周予同認為儒家以毀傷父母所給與的肢體為不孝,就是所謂“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盵2](P184-185)《曾子大孝》說“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可謂全矣”,認為孝子要保全自己的身體不受損傷,于是李炳海認為曾子把孝歸結(jié)為形全身安,在理論上的自相矛盾是無法克服的[4]。對此,劉家和先生說矛盾不矛盾,關(guān)鍵在于父母,當父母是仁者,殺身成仁就與孝不矛盾;當父母是不仁者,殺身成仁就似乎與孝相矛盾了[5]。

實際上,古人的理解與上述學(xué)者的看法并不相同,孔安國《古文孝經(jīng)孔氏傳》說:“人生稟父母之血氣,情性相通,分形異體能自保全而無刑傷,則其所以為孝之始者也。是以君子之道謙約自持,居上不驕,處下不亂,推敵能讓,在眾不爭,故遠于咎悔而無兇禍之災(zāi)也?!雹谌钤f:“不莊、不忠、不敬、不信、無勇皆易致禍害,受刑罰、毀傷身體,辱及其親。”[6](P35)

《曾子大孝》說:“樂自順此生,刑自反此作?!臂`守孝道,身心和樂,違背孝道,刑戮及其身,曾子所說的損傷是指受刑罰損傷身體③。上博簡《內(nèi)禮》說:“故為少必聽長之命,為賤必聽貴之命。從人勸,然則免于戾?!薄稜栄拧め屧b上》:“戾,罪也?!庇凶锿鶗兄滦塘P,我們認為上博簡《內(nèi)禮》“免于戾”是指免于刑罰??装矅⑷钤葘W(xué)者認為戰(zhàn)陣身體受傷不是不孝,而因為不莊、不忠、不敬、不信、無勇招致刑罰,毀傷身體,辱及父母,那才是不孝,以上學(xué)者不加區(qū)分,認為凡是身體受傷就是不孝,由此斷定曾子理論存在矛盾,實際是曾子的孝道存在誤讀。

我們說《曾子》十篇的矛盾,與以上學(xué)者不同,不是指曾子思想體系的的矛盾,而是《曾子》十篇不同篇章之間的思想矛盾?!对印肥獮樵右慌蓪W(xué)者的著作,黃開國先生根據(jù)內(nèi)容將《曾子》十篇分為兩部分,一是《曾子本孝》、《曾子立孝》、《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四篇相連的文章,都有關(guān)于孝道的論述,當出自孝道派弟子之手,可能都與樂正子春有聯(lián)系,其中《曾子大孝》是樂正子春為代表的孝道派的主要理論體現(xiàn),其余篇章沒有關(guān)于孝道的論述,與孝道派沒有關(guān)聯(lián)[7]。我們認為,這種劃分揭示了《曾子》十篇各篇之間的思想矛盾與內(nèi)容的差異,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夠全面,因為《曾子天圓》與其他九篇的內(nèi)容明顯不同,我們主張按思想內(nèi)容將《曾子》十篇分為三部分,一是《曾子立事》、《曾子制言》(包括上中下三篇)、《曾子疾病》五篇,二是《曾子大孝》、《曾子立孝》、《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四篇,三是《曾子天圓》一篇。

我們將前兩部分的思想比較,有以下不同:

第一,是思想核心不同?!对又蒲韵隆贰疤煜掠械溃瑒t君子?然以交同;天下無道,則衡言不革,諸侯不聽,則不干其土;聽而不賢,則不踐其朝?!本尤胧?、出仕,取決于天下是否有道,那判斷是否有道的標準是什么呢?《曾子立事》說:“君子愛日以學(xué),及時以行。難者弗辟,易者弗從,唯義所在。”曾子認為,難事不要躲避,易事不要盲從,事情做與不做,取舍的標準在于是否符合“義”?!对又蒲灾小罚骸笆枪示右匀蕿樽稹L煜轮疄楦?,何為富?則仁為富也;天下之為貴,何為貴?則仁為貴也。”天下什么是富?仁是富,什么是貴?仁是貴?!对又蒲灾小吠ㄟ^對富貴的詮釋,闡發(fā)了仁義的尊貴及其對仁道的推崇,仁義居于《曾子制言》等五篇思想的核心位置。

《曾子立孝》把孝道分為三個層次,說:“孝有三:大孝不匱,中孝用勞,小孝用力。博施備物,可謂不匱矣;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弊鹑拾擦x,對仁義的篤守,僅和“中孝”相當,在仁義與孝的重要性上,仁、義的地位已明顯下降,僅為一般的思想德目?!对哟笮ⅰ罚骸懊裰窘淘恍??!薄秴问洗呵铩ば⑿小氛司?,高誘注:“本,始也?!薄对恿⑿ⅰ氛f:“故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zhàn)陣無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災(zāi)及乎身,敢不敬乎!”這時的孝有仁,有義,有信,有忠,其內(nèi)涵無限擴展,涵蓋了儒家的一切德目。孝不僅是修身的起點,而且是修身的終極目標,成為儒家倫理思想的總綱。《曾子大孝》:“斷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庇终f:“夫孝者,天下之大經(jīng)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諸后世,而無朝夕?!毙⒈緛韮H局限于父子一倫,內(nèi)涵很窄,《曾子大孝》無限擴充孝的外延,以致孝的范圍被推向極至,包容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天地的“大經(jīng)”——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終極法則。

第二,是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不同。《曾子制言上》說:“富以茍不如貧以譽,生以辱不如死以榮。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視死若歸?!薄对又蒲陨稀氛J為與其屈辱地活著,不如壯烈地死去,主張從容面對死亡?!对又蒲灾小氛f:“天下無道,循道而行,衡涂而僨,手足不掩,四支不被?!北R辯注曰:“衡,橫也。僨,僵也?!盵8](P59)戴禮說:“若夷、齊餓死首陽。天下無道,忠臣蹈仁,故尸骨無歸也?!盵9](P559)天下無道也要循道而行,即使犧牲在路邊、尸骨無處掩埋,也在所不惜。追求仁義是其生命的全部意義,與生死聯(lián)系最密切的是仁義,而不是父母。

《曾子本孝》說:“孝子不登高,不履危,庳亦弗憑,不茍笑,不茍訾,隱不命,臨不指,故不在尤之中也?!蓖跗刚渥⒃唬骸案撸?。痹讀曰庳,下也。憑,乘也。弗憑者,不臨深也。”[10](P79)孝子戒慎恐懼,不登高處,不去危險的地方,不茍言笑,唯唯諾諾,以免傷及身體、辱及其親。《曾子大孝》:“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可謂全矣?!弊约旱纳眢w是父母所賜,為了表達對父母的尊敬,以自己的身體不受損傷為孝,對生死的理解與《曾子制言下》等篇有著明顯不同。

第三,人生境界與氣象不同。《曾子制言中》:“昔者,伯夷、叔齊,仁者也,死于溝澮之間,其仁成名于天下。”曾子認為伯夷、叔齊雖死于溝渠之間,但卻是仁者的表率?!对又蒲灾小氛f:“布衣不完,疏食不飽,蓬戶穴牖,日孜孜上仁,知我,吾無??;不知我,吾無悒悒。”王聘珍注曰:“疏食,菜食也。蓬戶,以蓬為戶也。穴牖,鑿?fù)潦覟榇耙?。孜孜,不怠之意。上仁,尊仁也??,喜也?!盵10](P93)曾子思仁義,“晝則忘食,夜則忘寢”,“凍餓而守仁”,這和“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的顏回非常相似?!对蛹膊 罚骸拔釤o夫顏氏之言,吾何以語汝哉!”可見曾子是以顏回作為自己效法的對象。

《曾子制言上》:“君子執(zhí)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為兄弟?!敝灰⒅拘腥剩词惯h隔千里,也可成為兄弟,此時的曾子以仁為己任,崇尚節(jié)操,恢弘剛毅,君子人格得到充分展現(xiàn)。《曾子制言中》:“天下無道,循道而行,衡涂而僨,手足不掩,四支不被?!睘楹葱l(wèi)仁義,曾子“雖千萬人,我往矣”,即使橫尸道路也在所不惜,性格剛健,氣象極為博大。

《曾子大孝》說:“君子之所謂孝者,國人皆稱愿焉,曰:‘幸哉!有子如此!’”人生的目的在于盡孝,作人人稱許的孝子是《曾子立孝》追求的人生境界。《曾子本孝》:“孝子游之,暴人違之,出門而使,不以或為父母憂也。險途隘巷,不求先焉,以愛其身,以不敢忘其親也。”王聘珍注曰:“孝子,謂有孝德之人也。游之,謂與之游也。下陵其上曰暴,謂不孝弟人也。違,去也。”[10](P79)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不與邪惡之人交往,險途小巷要跟在人后走,言談“不茍笑,不茍訾”,戰(zhàn)戰(zhàn)兢兢,氣象猥瑣,與“千里之外,皆為兄弟”的弘毅氣象,差別非常明顯。

《曾子事父母》說:“孝子無私樂,父母所憂憂之,父母所樂樂之。孝子唯巧變,故父母安之?!弊约簩ι顩]有個性化追求,完全以父母的喜樂為轉(zhuǎn)移,此時的曾子,唯父母之命是從,生活在父母的陰影下,一切行為皆是為了父母,“我并不是我,不過是我的父母的兒子”[11](P98),與《曾子制言下》等篇仁為己任的行道者氣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四,道德修養(yǎng)內(nèi)容與目標不同?!对恿⑹隆返绕幼非蟮哪繕耸蔷?,提及君子64次,此時君子談?wù)摰氖亲鹑?、博學(xué)、修身、守道等內(nèi)容,無一談及孝子。而《曾子立孝》等篇追求的人生目標是孝子,提及孝子14次,君子9次,談君子的次數(shù)明顯減少了,而且所談君子都是“君子之孝也”、“君子立孝”、“君子之所謂孝者”等與孝道密切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很少涉及仁義、博學(xué)、修身等內(nèi)容。

第五,對君臣關(guān)系的理解和社會批判精神的不同。郭店簡《魯穆公問子思》中子思“恒稱其君之惡者”的忠臣形象給人印象極為深刻,在君臣關(guān)系中,《中庸》和《緇衣》認為國君對大臣要“敬”,大臣要抗節(jié)守道、不降其志,高揚君子人格。《曾子制言中》篇亦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曾子說:“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君子雖言不受必忠,曰道;雖行不受必忠,曰仁;雖諫不受必忠,曰智?!痹又鲝堉毖赃M諫,不得志不安其位,不因爵祿改變自己的德行和主張。郭店簡《語叢三》:“友,君臣之道也。”君臣如朋友,如不相悅,可以離去?!对又蒲韵隆芬灿蓄愃频谋硎觯骸爸T侯不聽,則不干其土;聽而不賢,則不踐其朝?!弊约旱闹鲝埐槐粐杉{,就不入其國,不在其朝廷中為官。在君臣關(guān)系可以選擇方面,曾子與郭店簡中的子思看不出任何分別。

《曾子事父母》:“父母之行,若中道則從,若不中道則諫,諫而不用,行之如由己。從而不諫,非孝也;諫而不從,亦非孝也?!庇终f:“孝子之諫,達善而不敢爭辯。爭辯者作,亂之所由興也。”對于父母的過錯,子女只有勸諫,如果父母不聽,自己要“行之如由己”,不得爭辯。或許有學(xué)者會說進諫的態(tài)度不同是由對象不同造成的,但《曾子立孝》說:“未有君而忠臣可知者,孝子之謂也。”主張資于事父以事君,把事父的孝道揉入忠君的原則里面,把“尊而無親”的君臣關(guān)系變成了“有尊有親”的父子關(guān)系,士人已成為國君的“忠臣孝子”,怎么可能再有像《曾子制言中》那樣寧可犧牲自己個人利益、放棄權(quán)力富貴,也要直言進諫的士人君子呢?

第六,《曾子立事》與《曾子事父母》對“內(nèi)外是否貫通”存在不同的看法?!对恿⑹隆氛f:“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則播于外也。故曰:以其見者,占其隱者。故曰:聽其言也,可以知其所好矣。觀說之流,可以知其術(shù)也?!蓖跗刚渥⒃唬骸案?,孚也。指,示也?!墩撜Z》曰:‘聽其言而信其行?!?,動也。播,揚也?!盵10](P76)《曾子立事》認為內(nèi)必見于外,人的眼神、外在的言行反映了內(nèi)心真切的感受,可以聽其言觀其行,聽他的學(xué)說,就可以了解他的心術(shù)。

《曾子事父母》說:“孝子無私樂,父母所憂憂之,父母所樂樂之。孝子唯巧變,故父母安之。”王聘珍注曰:“巧,善也,變,猶化也?!盵10](P86)此時孝子外表的喜樂隨著父母態(tài)度的變化而轉(zhuǎn)移,外在的行為并不是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的直接表現(xiàn)。上博簡《內(nèi)禮》說:“君子曰:孝子不(負),匿在腹中,巧變,故父毋安?!薄扒勺儭本褪乔擅畹丶右宰兓??!靶⒆硬回摗本褪切⒆硬贿`背父母的心意,不與父母爭辯?!澳湓诟怪小本褪恰半[在腹中”的意思。孝子不違背父母的心志(與父母爭辯),把自己的憂樂隱藏起來,(按照父母的心意)巧妙地加以變化,這樣父母就能安心了?!对恿⑹隆放c《曾子事父母》、對人“內(nèi)外是否貫通”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上博簡《內(nèi)禮》與《曾子事父母》同,亦可證明曾子文獻中存在思想歧異。

我們在黃開國先生分類的基礎(chǔ)上,將《曾子》十篇分為內(nèi)、外、雜篇,《曾子立事》、《曾子制言》(上中下三篇)、《曾子疾病》以仁義為核心,講博學(xué)、修身、守仁、行道,與《論語》內(nèi)容相近,受孔子思想影響明顯,我們稱這五篇為內(nèi)篇(以下簡稱《曾子》內(nèi)篇)④?!对颖拘ⅰ贰ⅰ对恿⑿ⅰ?、《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四篇其主旨與《孝經(jīng)》互相發(fā)明,汪晫《曾子全書》、王定安《曾子家語》都曾將這四篇合為一篇,我們認為這四篇以孝道為核心,主張在為父母盡孝的行為中提升自己的品德,其內(nèi)容多與《孝經(jīng)》同,其中記載樂正子春傷足,與門弟子談孝的內(nèi)容,其成書時間相對較晚,估計成書于曾子第二代弟子之手或者更晚,我們稱之為外篇(以下簡稱《曾子》外篇)。

關(guān)于《曾子天圓》篇,汪中說:“此篇疑非《曾子》本書?!蓖粝矊O說:“先君此語必自有說,此篇與《淮南子·天文訓(xùn)》有相同處。”[9](P588)金德建認為《曾子天圓》的作者是淮南王門下的賓客,其成書當然也在西漢時期[12]。他們推測的依據(jù)是《曾子天圓》與《淮南子·天文訓(xùn)》內(nèi)容有相似之處,但《荀子·解蔽》說:“故濁明外景,清明內(nèi)景。圣人縱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明顯是摘引《曾子天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圓曰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內(nèi)景。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內(nèi)景”一句的內(nèi)容?!秴问洗呵铩む鞯馈氛f:“天道圓,地道方,圣人法之,所以立上下?!币彩腔谩对犹靾A》中的語句,兩書都早于《淮南子·天文訓(xùn)》,因此汪中、金德建之說不可信⑤。

在上面的比較中,我們沒有涉及到《曾子天圓》篇的內(nèi)容,阮元說:“此篇言圣人察天地陰陽之道,制禮樂以治民,所言多《周易》、《周髀》、《禮經(jīng)》、《明堂》、《月令》之事。”[6](P69)《曾子天圓》講天地陰陽之道、萬物生成之理,認為天道圓,地道方,萬物由陰陽二氣化生,涉及“天道”、“地道”、“氣”、“陰陽”等概念,與《曾子》書其他九篇明顯不同,因此我們稱《曾子天圓》為雜篇。

陳榮捷認為《曾子天圓》說到天圓地方,更說幽明、陰陽、神明、龍鳳龜火,和第二代儒家的言論絕不相同,恐怕是后起的資料[13](P730)。《曾子立孝》:“天之所生,地之所養(yǎng),人為大矣。”《曾子立孝》認為在世間萬物中,人的地位最為尊貴?!对犹靾A》說:“唯人為倮匈而后生也,陰陽之精也?!北R辯注曰:“人受陰陽純粹之精,有生之貴也?!薄对犹靾A》記錄的是曾子與弟子單居離的問答之言,它認為人尊貴的根源在于人是由天地陰陽精氣生成。郭店簡《語叢一》:“夫天生百物,人為貴?!惫旰喌某蓵鴷r間一般認為不會晚于公元前300年,而《語叢》作為摘抄語錄的匯編,其時間要比郭店簡《五行》、《成之聞之》等文獻更早一些,《曾子天圓》與郭店簡《語叢一》、《曾子立孝》都認為天地萬物中人最為貴,從這一點看,《曾子天圓》的成書時間也不會晚于曾子第三代弟子時期。

三、《曾子》十篇思想矛盾形成的原因

同是曾子學(xué)派的文獻,《曾子》十篇各篇之間為何有思想矛盾呢?思想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漢書·藝文志》、《隋書·經(jīng)籍志》認為《曾子》十篇為曾參所著,但《曾子大孝》記載樂正子春與門弟子的問答之言,明顯是在曾子去世之后的事,高似孫說“《曾子》者,曾參與其弟子公明儀、樂正子春、單居離、曾元、曾華之徒,講論孝行之道,天地事物之原”(《子略》卷一),他認為《曾子》十篇是由曾子弟子記錄曾子言論編輯而成。鐘肇鵬檢索歷史上引用《曾子》的情況,推測《曾子》是由曾子第二、三代弟子綴輯他的遺言、遺文而成,時間在戰(zhàn)國前期[14],董治安、黃開國都贊成這種意見[15][7],可以說《曾子》十篇成書于曾子弟子或后學(xué)之手,是學(xué)界較為一致的看法。

對于《曾子》十篇與《大學(xué)》的思想不同之處,朱熹說:“從之游者所聞雖或甚淺,亦不失為謹厚修潔之人所記,雖或甚疏,亦必有以切于日用躬行之實,蓋雖或附而益之,要亦必為如是之言,然后得以自托于其間也。”(《晦庵集》卷八十一)朱熹認為《曾子》十篇之所以不純,是因為有曾子弟子或后學(xué)附益的內(nèi)容在里面。方孝孺則解釋說:“《曾子》十篇一卷,其詞見《大戴禮》,雖非曾子所著,然格言至論雜陳其間,而于言孝尤備。意者岀于門人弟子所傳聞而成于漢儒之手者也,故其間有不純。”(《遜志齋集》卷四)方孝孺認為《曾子》十篇成書于曾門弟子之手,后又經(jīng)過漢儒的改編,故精粗不一,間有不純。

上博簡《內(nèi)禮》面世以后,羅新慧先生注意到《內(nèi)禮》與今本《曾子立孝》、《曾子事父母》之間文字的差異,對于這些文字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她說從《曾子》諸篇多有師徒之間問答的記載看,《曾子》的成書很可能與弟子有關(guān),各位弟子及其門弟子在記述老師之語、選錄老師之言以成卷時,因選編旨趣、見解各異,很有可能各記所言,各選所好,而出現(xiàn)選本的不同,甚或有各位弟子才質(zhì)高下不同,其岀于有才華者所錄固醇,但亦有不盡出于其手者,因此所錄精粗不一、深淺不同,亦在所難免。所以,記錄者、選編者的不同,有可能是上博簡《內(nèi)禮》與《曾子立孝》、《曾子事父母》文字有所差異的原因[16]。

先秦時期,弟子對老師講授的內(nèi)容會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禮記·檀弓上》記載:

有子問于曾子曰:“問(聞)喪于夫子乎?”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痹釉唬骸皡⒁猜勚T夫子也?!庇凶佑衷唬骸笆欠蔷又砸病!痹釉唬骸皡⒁才c子游聞之?!庇凶釉唬骸叭弧H粍t夫子有為言之也。”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見桓司馬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乐傩啵瑸榛杆抉R言之也。南宮敬叔反,必載寶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貨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瘑手儇殻瑸榫词逖灾?。”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p>

有子問曾子:“你聽夫子說過去世、失官之后該怎么辦嗎?”曾子說:“我聽夫子說:‘失官后就希望盡快貧窮,去世后就希望盡快腐爛?!庇凶诱f這不是夫子所言,曾子說我和子游一起聽夫子說的。后來曾子將有子的話告訴子游,子游告訴曾子,夫子說“死欲速朽”是針對制作石槨的宋貴族桓司馬,夫子說“喪欲速貧”是針對喪失官位而賄賂求官的魯大夫南宮敬叔,曾子才不得不服膺有子之言。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說:“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庇捎谥R背景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弟子對老師的同一句話,會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史記》的這一說法證明不同弟子之間,對老師學(xué)術(shù)理解的歧異是當時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

曾子門弟子眾多,據(jù)《孟子·離婁下》記載,曾子設(shè)教于武城時,弟子多達70人。在曾子弟子中,子思重“誠”,重心性之學(xué),樂正子春重孝,二者的學(xué)術(shù)趨向明顯不同。羅新慧認為上博簡《內(nèi)禮》與《曾子立孝》、《曾子事父母》文字有所差異的原因與曾子弟子有關(guān)。這種說法是可信的,我們借用她的意見來解釋《曾子》書內(nèi)外雜篇之間的思想矛盾:曾子弟子及后學(xué)在記錄、選編曾子之言以成篇時,因選編旨趣、見解各異,很可能各記所言,各選所好,而造成《曾子》傳本內(nèi)容的不同,這是《曾子》十篇內(nèi)外雜篇之間思想歧異的重要原因。但問題是我們并不清楚《曾子》十篇內(nèi)、外、雜篇的作者是誰,以上方孝孺、羅新慧等學(xué)者也只是大體上籠統(tǒng)地推測,并沒有列出明確的證據(jù),如何從曾子文獻中找到證據(jù)證明這一點?

《曾子制言下》:“奉相仁義,則吾與之聚群向爾;寇盜,則吾與慮。”王聘珍注曰:“慮,謀也。言君子所聚群向爾之人,若遇寇盜之事,則當與其謀?!盵10](P95)曾子主張和仁義之人居住在一起,如果仁者遇寇盜,是不逃避退縮的?!睹献印るx婁下》記載:“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諸?’曰:‘無寓人于我室,毀傷其薪木?!芡耍瑒t曰:‘修我墻屋,我將反?!芡耍臃??!痹泳游涑?,越寇來襲,曾子棄城而逃。同樣是面對盜賊入侵,《曾子制言下》和《孟子·離婁下》中的記載截然相反?!睹献印返淖髡呤敲献优c萬章等人,而《曾子》十篇出于曾子后學(xué)之手,二者明確可以肯定屬于不同的作者,正是由于《孟子》和《曾子制言下》選取曾子言論的不同,才造成了二者之間的內(nèi)容沖突。

曾子作為孔門著名弟子,一生對自己的學(xué)說有很多闡發(fā),從早年與晚年,其思想不可能不有所變化,曾子弟子,甚至是曾子后學(xué),如孟子,他們在選編曾子言論成書時,因選編旨趣各異,往往各取所好,很可能正是由于他們選編曾子言論的不同,才造成《曾子》內(nèi)外雜篇之間的思想矛盾。徐傳武先生說《莊子》、《戰(zhàn)國策》、《韓非子》有關(guān)曾子的記載有些不可信,是講述者為闡述自己的觀點,借古人以自重,讓曾子穿上了講述者編織的外衣[17](P1235-1236)。徐先生注意到《莊子》、《戰(zhàn)國策》、《韓非子》曾子記載的矛盾之處,是非常可貴的,實際上,正是由于《莊子》、《戰(zhàn)國策》、《韓非子》的作者不同,他們出于自己主觀目的的需要,選擇、編輯曾子的相關(guān)材料,才造成了這些典籍中曾子形象的不同,而這完全能夠補證我們的上述觀點。

總之,學(xué)界以孝道作為曾子思想的核心,統(tǒng)率諸德,構(gòu)建曾子的思想體系,卻忽視了《曾子》十篇不同篇章之間內(nèi)在的思想歧異,我們從思想核心、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人生境界、道德修養(yǎng)內(nèi)容與目標等方面分析了《曾子》十篇的內(nèi)在思想矛盾,主張《曾子》十篇應(yīng)劃分為內(nèi)外雜篇,《曾子立事》、《曾子制言》(包括上中下三篇)、《曾子疾病》五篇為內(nèi)篇,《曾子大孝》、《曾子立孝》、《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四篇為外篇,《曾子天圓》為雜篇,《曾子》十篇不同篇章之間內(nèi)在思想矛盾,可能是成書于不同弟子造成的。

注:

①《仲尼閑居》未標“內(nèi)”或“外”,《四庫全書總目》說“本有‘內(nèi)篇’字樣,而傳寫佚之也?!笨址?。

②汪照也曾引用孔安國之說,參見方向東:《大戴禮記匯校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501頁。

③《曾子大孝》說:“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傷瘳,數(shù)月不出,猶有憂色?!睒氛哟喊严绿脗阋怖斫獬刹恍ⅲ赡苁窃谠拥幕A(chǔ)上有所發(fā)展。

④《曾子疾病》篇內(nèi)容駁雜,有少量講孝道的內(nèi)容,但總體以守義、慎行為主,所以我們將它歸入內(nèi)篇。

⑤《禮記·月令》五蟲為鱗、羽、倮、毛、介,倮蟲以人為首,《禮記·禮運》以龍鳳麟龜為鱗、羽、毛、介四靈的代表,其內(nèi)容皆與《曾子天圓》同,可證《曾子天圓》并非晚出。

[1]阮元.揅經(jīng)室集[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7.

[2]周予同.“孝”與“生殖器崇拜”[A].顧頡剛主編.古史辨:第二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胡玉縉.續(xù)四庫提要三種[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4]李炳海.身病而神清的孔門師徒——孔子、曾子患病時的理性精神和生命意識[J].孔子研究,2006,(2).

[5]劉家和.孝與仁在原理上矛盾嗎?[J].中國哲學(xué)史,2004,(1).

[6]阮元.曾子十篇[M].北京:中華書局,1985.

[7]黃開國.論儒家的孝道學(xué)派——兼論儒家孝道派與孝治派的區(qū)別[J].哲學(xué)研究,2003,(3).

[8]孔廣森.大戴禮記補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5.

[9]方向東.大戴禮記匯校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2008.

[10]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1]胡適.中國哲學(xué)史大綱[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12]金德建.曾子天圓的述作考[J].中國哲學(xué)史研究,1986,(3).

[13]陳榮捷.初期儒家[A].史語所集刊[C].1976.47本4分.

[14]鐘肇鵬.曾子學(xué)派的孝治思想[J].孔子研究,1987,(2).

[15]董志安.論曾子——關(guān)于歷史上的曾子和曾子的歷史評價[J].文史哲,1993,(1).

[16]羅新慧.上博楚簡內(nèi)禮與曾子十篇[J].齊魯學(xué)刊,2009,(4).

[17]徐傳武.古代文學(xué)與古代文化:下冊[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

【責(zé)任編輯:陳紅】

A New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Ten Chapters ofDa Dai Li Ji·Zengzi

LIU Guang-she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s,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34,China)

The scholastic circles consider filial piety to be the core idea ofZengzi’s thought,which constructed the ideological system of his to lead all the other virtues,but they ignore the internal discrepancies in the 10 different chapters.We have analyzed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ten chapters ofZengziin terms of the core ideology,attitude towards life and death,life plane,morality and cultivation and thereupon advocate that the ten chapters should be divided into internal,external and miscellaneous chapters.“Zengzi Lishi”,“Zengzi Zhiyan”(including sections I,II and III)and“Zengzi Jibing”belong to the Inner chapters,“Zengzi Benxiao”,“Zengzi Lixiao”,“Zengzi Shi Fumu”and“Zengzi Daxiao”to the external chapters and“Zengzi Tianyuan”to the miscellaneous chapter.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different chapters in“the ten chapters ofZengzi”might be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disciples who wrote the different chapters.

ten chapters ofZengzi;internal contradiction;divided into different parts

K 207

A

1000-260X(2011)01-0132-07

2010-05-21

劉光勝(1973—),男,山東濰坊人,上海師范大學(xué)講師,歷史學(xué)博士,從事出土文獻和儒家思想研究。

猜你喜歡
曾子弟子君子
玉、水、蘭:君子的三種譬喻
曾子殺豬
君子無所爭
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
有君子之道四焉
曾子殺豬
風(fēng)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曾子殺人
掃凈心塵
三河市| 乳山市| 望谟县| 独山县| 三门峡市| 保康县| 德惠市| 托克逊县| 汉中市| 齐河县| 潞西市| 崇明县| 建阳市| 普宁市| 玛多县| 沭阳县| 兴化市| 登封市| 和平县| 平利县| 陕西省| 蒙山县| 雷波县| 广南县| 阳新县| 灵璧县| 乌苏市| 阿合奇县| 中江县| 虹口区| 江安县| 漠河县| 阿坝县| 磴口县| 石屏县| 沂源县| 乐山市| 昭平县| 德安县| 耒阳市| 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