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杰
(大連理工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3)
馬克思美學的當代中國形態(tài):游戲美學
周文杰
(大連理工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3)
每個時代的美學都是人學,都是對人類生存的關懷,都是由這個時代提出的問題決定的。而一個時代的美學,不僅會塑造這個時代的民族精神,而且會決定這個時代的民族走向。馬克思的實踐美學誕生在人類生存遭受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雙重壓迫的19世紀,今天,面對越來越富裕的中國人的意義失落與精神焦慮,建構有現(xiàn)實內容、民族形式的“游戲美學”為當代人提供意義坐標與精神家園,無疑是馬克思實踐哲學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實現(xiàn)路徑,也是中國哲學的歷史使命。
游戲美學;實踐美學;馬克思;當代形態(tài)
哲學的價值,早已凝結與銘刻在馬克思的墓碑上:“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盵1]那么哲學何以改變世界?馬克思告訴我們,它取決于它的徹底程度:“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jīng)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換言之,徹底的哲學一定是人學,一定是對人類生存的深情摯愛、對現(xiàn)實生活的深刻洞察、對美好未來的深邃建設。馬克思哲學誕生于物質生活并不富裕、民眾飽受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奴役的19世紀,然而這一百多年來世界已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面對越來越富裕的中國人的意義失落與精神危機,建構有當代現(xiàn)實內容、民族形式的“游戲美學”為當代人提供意義坐標與精神家園,無疑是馬克思哲學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實現(xiàn)路徑,也是中國哲學的歷史使命。
哲學不是哲學家之間的“對話”,不是哲學家個人的“獨語”,而是哲學家與現(xiàn)實的深情“交往”和“生成”。哲學就是在這樣的“交往”中不斷自我批判、自我救贖和自我超越,最本真的哲學都是在這樣的檢視和揚棄中“生成”和“躍遷”的,因為正如石里克在《哲學的未來》中所言:“哲學事業(yè)的特征是,它總是被迫在起點重新開始?!?/p>
從本質上說,哲學史都是實踐史,都是人類在反思現(xiàn)實實踐的基礎上探索更美好生活路徑的歷史。只不過在馬克思那里,實踐才成為真正的實踐,因為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而以往的哲學,關注的只是自然實踐、道德實踐、藝術實踐,也就是說只是全部實踐的一個側面而已。
古希臘的哲學從關注自然開始,希臘哲人對大自然有最莊嚴的敬畏,他們深深懂得人是自然的一分子,自然是大宇宙,人就是其中的小宇宙,要認識自己首先就要認識自然。然而人作為有限的、不自由的存在,面對宇宙與蒼天的千古如斯,總會生出走向無限與自由的夢想。無論是泰勒斯、巴門尼德,還是赫拉克利特、畢達哥拉斯,在他們對自然的打量里無不飽含著對人生命運的期盼,都要為無常的悲情人生尋找一個永恒的“始基”,這樣的“天問”其實在希臘悲劇那里也一再得到印證。哲學真正的轉向來自蘇格拉底,他以放棄自然生命的方式啟迪人們:人不僅僅是自然的存在,更是自由的存在!自我小宇宙可以體悟和推動天地大宇宙,因為自由就生長在每個人的心中!此后希臘智慧從外在的“自然命運”轉向內在的“自由境界”,柏拉圖提示人們此境界生成必有理念之光的照耀,而亞里士多德則致力于理念世界的現(xiàn)實生成。尤為難得和深邃的是在對現(xiàn)實困境的審視后,希臘智慧洞見了走向自由生活的唯一路徑:審美!只有詩這樣的審美活動才可以讓遮蔽的理念出場,人才可以走向理想境界。對這樣的一種生活樣態(tài),柏拉圖勸告:“每個男人和女人都應該相應地過生活,都應玩最高尚的游戲并稟有與他們目前不同的另一種精神……生活必須作為游戲來過,玩游戲,唱歌跳舞,這樣人才能撫慰來神靈,才能免于敵人的侵犯并在競爭中獲勝。”令人玩味的是,與老師志趣迥異的亞里士多德也同樣鐘情“游戲”,他說:“休閑是一切事物的中心,是哲學藝術和科學誕生的基本條件之一?!币驗橄ED語中“休閑”為“Skole”,休息的成分很少,而是指必需勞作之余自由時間里的自我發(fā)展,也就是他所言的“休閑”是指在休閑時間所作的事——游戲。師徒二人盡管取向不同但殊途同歸,把他們心靈的智慧之光全都照向了“游戲”,他們認為人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玩高尚的游戲,只有在游戲中人才能獲得一種自由超越的精神?!坝螒颉本褪亲畋菊妗⑸袷サ娜艘宰顕烂C的態(tài)度做的最嚴肅的事,而人也只有在此時才能走近神、走進永恒。
如果說“游戲”在希臘哲人那里只有少量文字存留,那么,它在近代康德那里就完全進入理論思維的視域成了一個重要的哲學話題??档律钤趩⒚蛇\動時期,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帶來了人類理性膨脹和道德淪喪。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困境,康德徹底繼承了古希臘的“認識自己”的傳統(tǒng),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三個命題:1.我可以認識什么?2.我應該做什么?3.我可以希望什么?晚年的康德在這三個命題后又加了一個:人是什么?康德就是在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中度過了表面上最單調但實際上最絢爛的一生。康德的結論是:人是有限的存在,只能認識現(xiàn)象界,但永不能認識物自體,因此要“揚棄知識,為信仰留地盤”,做道德的實踐者。但是道德實踐何以形成?于是康德走進了審美判斷力領域,因為他深知理性規(guī)定的常常不是感性喜歡的,而這正是人難以幸福和自由的根源。但是審美無功利,它可以將感性和理性連接、將自我和他人融合,這種協(xié)調方式康德稱之為“游戲”。換言之只有在審美游戲中才能實踐道德的完善,人才能走向自由和解放。
哲學的歷史就是發(fā)現(xiàn)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的歷史,帶著對前人的思考和對康德的解讀,席勒在懷著對現(xiàn)實的悲情中完成了他的哲學領悟。這是因為和理性的康德面對的道德問題不同,更感性的詩哲席勒看到的是近代理性發(fā)展對人性分裂的生活困境。席勒認為,在人性中有感性沖動和形式?jīng)_動兩種成分,但它們常常對立,這就導致人的不快樂。因為感性沖動來自我們的原始存在感性本性,形式?jīng)_動源于我們的后天存在理性本性。感性沖動提供鮮活的事件,形式?jīng)_動提供邏輯法則。怎樣能夠將感性沖動和形式?jīng)_動連接,讓人同時具有這兩種體驗,就成了席勒的哲學課題,于是席勒以他獨特詩人深情和哲學睿智為我們提供了第三種沖動:游戲沖動?!耙驗樗橛谶@兩者之間,它才避免了規(guī)律和需要的強制”。也就是說只有在審美游戲中,這時人性才會彌合,人才能感到快樂和自由,我們存在的本真才得以實現(xiàn),所以席勒提供了他的策略:用審美實踐即藝術的途徑可以使人性得以完善。他宣稱:“只有當人在充分意義上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是完整的人?!睂徝谰褪侨松娴哪康乃?!
在哲學史上最為深邃的哲人當數(shù)馬克思——這個近代哲學的終結者、現(xiàn)代哲學的奠基者,用他的“實踐”最徹底地涵容和詮釋了古往今來所有哲學的本真品格,也因此被薩特譽為是“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學”。因為,人唯一存在方式就是實踐,只有從實踐出發(fā),才能深化對人的存在意義和境界的領悟。然而,人類的實踐并不只有自然實踐、道德實踐、藝術實踐等單一層面,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而人的歷史就是人在各種實踐中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這樣“實踐”在馬克思那里就是呈階梯狀的,首先是物質實踐,所謂“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然而馬克思之為馬克思,其哲學的光芒在于:物質實踐只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精神實踐才是人類自由的標志!于是馬克思就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分成三個階段:人的依賴關系、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以個人全面發(fā)展為基礎的自由個性。在第一階段“人的依賴關系”的歷史形態(tài)中,人類生活的物質條件極其惡劣,物質實踐就是這時期最主要的實踐形態(tài)。然而當生產(chǎn)力逐漸發(fā)展之后,人擺脫了“最初的社會形態(tài)”即“人的依賴關系”,卻走進了“第二大形態(tài)”即“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此時生產(chǎn)力雖未達到很高水平,人卻跌入了經(jīng)濟與資本的枷鎖中,人在對物的依賴中“再度喪失了自己”,出現(xiàn)了所謂的“異化”,此時物質實踐和精神實踐就擁有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于是馬克思以“現(xiàn)實的、活生生的個人”為旨歸,為人們設想了第三個階段:“建立在個人全面發(fā)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chǎn)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p>
馬克思生活的19世紀,正是人類社會進入第二階段,面對“資本”具有獨立性和個性,而活動的人卻喪失了自由的人類異化處境,馬克思告訴我們,人類真正的解放的條件是首先要擺脫物質與必然的束縛。在著名的《資本論》中,馬克思語重心長地說:“自由王國只有在必需的和外在的目的規(guī)定的勞動終止的地方才開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講,它存在于真正物質生產(chǎn)領域的彼岸?!彼膽?zhàn)友恩格斯也展望:“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眱蓚€偉人都深知只有擺脫了必然王國的物質壓力,才有自由王國里的精神飛翔。拉普洛夫更是一針見血:“人類不僅為生存而斗爭,更為享受而斗爭……準備為取得高級享受而放棄低級的享受。”這才是人類實踐的最高目標。其實這個“自由王國”就是馬克思所說的“共產(chǎn)主義”,這時的“產(chǎn)”已經(jīng)完全不是必然王國物質性的“財產(chǎn)”與“資產(chǎn)”,而是精神因自由而帶來的“生產(chǎn)”和創(chuàng)造。接著馬克思給出了意味深長的策略:“按照美的規(guī)律塑造(實踐)?!逼鋵嵾@個審美實踐就是當年康德和席勒的“游戲”。因為“審美”是“物的尺度”,更是“人的尺度”,它真正“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也使人類真正走向自由與解放。馬克思一生沒有專門的美學著作,沒有系統(tǒng)的美學理論體系,然而馬克思的美學精神卻深深銘刻和滲透在所有的著作中,對美最深刻的領悟成就了馬克思哲學的最終走向:只有通過現(xiàn)實實踐的審美化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人類解放,而人的歷史不過就是人類的審美實踐的歷史。從此以后,西方哲學就沿著馬克思開辟的路徑闡釋著審美實踐的真諦,甚至許多“后現(xiàn)代主義”的代表如馬爾庫塞、??潞偷吕镞_都沒能走出馬克思的視域,而是各自以不同方式去“引申”和“發(fā)揮”馬克思的美學思想。
馬克思曾說,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這是因為每個時代的哲學問題都是由這個時代的生活決定的,是對該時代人類所達到的意義的最高理解。然而哲學作為特定時代的產(chǎn)物,有其歷史的進步性,也必然有其歷史的局限性,換言之它是自己時代的絕對、歷史過程的相對。新哲學都是在批判舊哲學的過程中獲得統(tǒng)治地位的,因此黑格爾把哲學史喻為“廝殺的戰(zhàn)場”。然而意味深長的是:盡管每個時代的哲學都要重新“清理地基”(康德語),都要面對不同的問題,但是在這些問題的解決中哲學家們卻獲得了絕對驚人一致的結論:審美游戲!那么,這個讓古往今來所有偉大的心靈都無比鐘情的游戲到底是什么呢?
游戲是一種最古老的一種實踐,早在文化出現(xiàn)以前就已存在,它比人類歷史更為悠久,因為動物也游戲。動物在進化中序列愈高,就愈能因優(yōu)越的身體或直立而獲得充足的營養(yǎng),當它們的精力不再受生存的物質條件驅迫時,就越容易轉向虛擬的游戲活動。盡管游戲是生物的本能,但它遠不止是一種生理現(xiàn)象,因為在人與動物的游戲中,“有一種東西在起作用,它超越了生活的眼前需要,給行為注入意義,一切游戲都意指著這種東西”[2],這種“東西”就是游戲的深情與樂趣。然而這力量極其巨大,它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把參與者完全席卷而入,游戲使人入迷、使人神魂顛倒,此時心靈的激流沖破了物質的羈絆、宇宙的控制,在與強迫的日常生活相隔離的“夢幻時空”內,游戲者遵守著也創(chuàng)造著游戲規(guī)則,自由自在、物我兩忘,體驗著、創(chuàng)造著,以最大的專注精神和最大的嚴肅態(tài)度來進行游戲,這樣游戲就上升到了審美和神圣層面而把理性遠遠拋在下面,因為游戲就是“和著天堂之舞節(jié)拍的輕輕晃動”。
因為游戲是一切動物的本能,游戲也就與概念邏輯分析等理性無涉??墒怯螒驑啡こ鲎院畏??其實它就來源于所有動物本性中的“美”。用馬克思的話說,“美”既是“物的尺度”,又是“人的尺度”,因為只有它是最本真的。換言之,如果說真善美是人類不懈的追求,那么只有“美”不需要后天的教育和規(guī)范,最為自由,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馬克思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塑造”,這也是許多哲學家將人類自由之路都引向“美”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終究不是動物,擁有一個理性和智慧的大腦皮層,因此理性人眼中的“美”就指向了不同的方向,擁有了不同的深度。游戲就是不同的理性人與不同的世界之美深層交往、相融互生的自由的精神實踐,而人類文化就是在理性人的游戲中產(chǎn)生并發(fā)展起來的。
審美是人性的本能,更是人性和諧完滿的必由路徑,然而這種體驗雖不能思議與名言,但卻極為重要,它不僅伴隨文化的生長,更是文化生發(fā)的根源,于是“尋根”就成為胡塞爾一生的追求,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笛卡兒以來全部近代哲學的神秘渴望”。因為現(xiàn)象學就是通過現(xiàn)象回溯與還原去尋找思想形成的源泉,即“回到事實本身”,胡塞爾的辦法就是把經(jīng)驗的東西“括出去”,然后不斷使理性回撤到“純粹”,胡塞爾——這個“哲學家中的哲學家”,一生辛辛苦苦寫了很多大部頭著作,都在費盡心機去描述這個難以言說、只能體驗和感悟的話題。然而這種“還原”在美學家杜夫海納那里輕而易舉解決掉了,因為他懂得用“美”說話,也就找到了思想生發(fā)的根,他說:“在人類經(jīng)歷的各條道路的起點上,都可以找到審美經(jīng)驗:它開辟通向科學和行動的途徑,原因是:它處在根源部位上,處于人類與萬物混雜中感受自己與世界的親密關系的這個點上;自然向人類顯出真身,人類可以閱讀自然獻給他的這些偉大圖像。在自然所說的這些語言之前,邏各斯的未來已經(jīng)在這相遇中著手準備了。創(chuàng)造的自然產(chǎn)生人并啟發(fā)人達到意識,這就是為什么某些哲學偏重美學的原因,因為這樣可以尋根溯源?!庇谑嵌欧蚝<{下了結論:在最純粹的瞬間,審美經(jīng)驗完成了現(xiàn)象學還原!因為這個瞬間凝鑄的就是胡塞爾的“純粹”,在海德格爾那里叫“Dasein”,中文多譯為“此在”,其實張祥龍譯的“緣在”和尚杰的“異在”更具神韻,因為現(xiàn)象學的本質是“直接呈現(xiàn)”,不借助工具,但須“緣分”,這是一個“異度”的瞬間生成。對此,智慧的老子四個字“為道日損”可謂一語道盡,而莊子接著提供了辦法:逍遙游!
美是文化的母體,它孕育了文化,生成了哲學,因為沒有一顆最懂審美的敏銳心就沒有最偉大的哲學家,其實在源頭上,哲學都是詩,大哲學家與大詩人有著一樣的美麗情懷,他們受同一種力量驅使、受同一種痛苦煎熬,追問同一個答案、尋找同一個永恒。對此席勒解析最精辟:“美是我們的第二個造物主?!痹谒磥?,上帝給了我們的身體,給了我們生命的自然,而“美”則造就我們的心靈,賦予我們精神的自由。換言之,美就是游戲的源泉,人與美深情共舞,其實就是人與上帝共舞的游戲過程。在游戲中人的身體、精神狀態(tài)與日常狀態(tài)完全絕緣,人從理智狀態(tài)走向激情與迷狂,柏拉圖比喻為“像磁石吸引鐵環(huán)一樣——將人吸引到神的世界”,而佛教稱之為“游戲神通”,因為這個“神的世界”就是游戲中走進的那一個“精彩時空”。
游戲是自由生命的實踐形式,古往今來偉大的心靈都在他們自己獨特的游戲中傾注了自己、尋找了自己,也領略了宇宙與人生的真諦。對他們來說,游戲越有挑戰(zhàn)性,就越能深入生命的根底,越能激活生命的光芒,其彰顯的意義也就越深刻。游戲帶來的絕不是膚淺的感性或理性愉悅,而是一種超越的情懷與審美的態(tài)度。在與宇宙人生深情交往的游戲里,人的生命被牽引,沉淀的是理性,迸發(fā)的是深情。這樣的游戲雖發(fā)自個體,但因其自然本真總能與萬物同一、與天地同游,此時游者“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以最專注最神圣的精神高翔在理性所不能企及的洞見高度,創(chuàng)造人類的文化與歷史。游戲作為人的本能,因為審美而本真,能夠創(chuàng)造與超越,它“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馬克思語),將苦難的現(xiàn)實人生轉化為美麗的詩意棲居,使人找到了精神家園,也因此還原了人類實踐的最本真樣態(tài),也使人真正走進了馬克思神往的“自由王國”。
“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xiàn)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需要的程度”。哲學從來不是世界外的遐想,不是理性神壇的供品,而是基于現(xiàn)實卻又高于現(xiàn)實的實踐智慧,是人類苦難生存的引路陽光。這樣的哲學總是與人類命運、民族興衰和個人的幸福息息相關。然而近年關乎生存根本的哲學日益被邊緣化了,其中的緣由除了今天的實用社會對哲學的排擠以外,哲學自身的問題也是不可推卸的。我們沒有給哲學以時代根基,沒有給哲學以民族形式,沒有給哲學以救贖功能,哲學變成了“概念積木”的搭造,成了學術象牙塔的擺設,自然也就失去了哲學應有的品格,丟掉了哲學應有的位置。
作為一個哲學家,馬克思最偉大和激動人心的地方不在于他提出了什么學說,就在于他的“真”:最真摯的情感、最真實的批判、最真切的探索和最真心的建構。他在哲學史上的偉大地位,也不在于他對以往的哲學提供了什么理論解釋,而在于他滿懷摯愛對民族時代現(xiàn)實的關注、批判,“打碎一切束縛人的東西”,用“實踐”為人們指引了一條走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這才是馬克思的真精神!才是“時代精神的精華”的含義。
馬克思的實踐哲學誕生在物質生活并不富裕的19世紀,如果說當年民眾受到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奴役和壓迫,那么在21世紀的今天,對于越來越富裕的中國人來說,信仰荒蕪、意義失落的精神危機其實顯得更為深重。在以市場經(jīng)濟為基礎的當代社會,人們擺脫了馬克思所說的“人的依賴性”,又走進了“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獨立性”,然而這種獨立性既挺立了個人的主體性和獨立性,又造成了人的物化狀態(tài)。當代人的幸福在于可以盡享物質的“按摩”(麥克盧漢語),而當代人的不幸同樣在于在追逐“按摩”的過程中導致了精神異化與截除,相對主義盛行、感官文化泛濫、自由的精神無處安身,詩性燦爛的精神空間被極度擠壓和屏蔽,不再有天真活潑的審美超越與創(chuàng)造品格,不再有美麗的精神家園,人們都變成了馬爾庫塞所說的失去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單面人”。在這種情況下,將當年馬克思把物質和精神實踐并重的“實踐美學”改造成為當代側重精神實踐的“游戲美學”,這不僅是馬克思美學與時俱進的要求,也是中國哲學的必然選擇。因為只有“游戲”審美而本真,能夠破開一切“必然王國”的羈絆。
人類文明史其實就是一部中西方文化游戲的歷史,但奇怪的是“游戲”卻始終沒有真正進入中國學術視域,盡管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極其豐富而深邃的游戲思想,但至今中國學界對“游戲”并沒有深入挖掘和系統(tǒng)梳理,就更沒有相應的理論體系了。然而人的興趣決定了游戲的方向,人的深度決定了游戲的深度,就這樣古往今來這個貌似最不嚴肅的“游戲”一直高翔在智慧的神圣天空,成就了人類最嚴肅的文化,也成就了人類最燦爛的歷史,因為在游戲里面藏有一個最嚴肅的世界:游戲規(guī)則。換言之,規(guī)則一旦破壞,整個游戲世界便馬上蕩然無存。
游戲規(guī)則成就了游戲成果的不同形態(tài),游戲成果的不同形態(tài)又構筑了東西方不同的文化體系。中國游戲規(guī)則融合儒、道、釋思想與中國美學重體驗感悟的思想一脈相承,文化成果常以“美”的形式呈現(xiàn),西方游戲規(guī)則與西方美學重邏輯思辨的思想異曲同工,文化成果多以“理”的形式表達。中西方游者殊途同歸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把握“天地大美”。
中國文化的游戲規(guī)則的主旋律是“天人合一”,游戲方法是“為道日損”后的對內心的尋找即“內省”,因此其文化形態(tài)表現(xiàn)為“美”的呈現(xiàn)。中國人認為“道不遠人”,天人一體,相與化育,在“逍遙游”中通過“損之有損”進入“空”與“無”,此時人滌清了塵垢、摒除了妄見,明心而見性,返回到自己的本真自然,才能夠與天道合一,才能體悟宇宙的真諦而得“神遇”之“至美”。中國智慧絕不剪斷人與自然的臍帶,不過分看重求知,但求一種理想的審美生活。而對這種生活的表達同樣也不以邏輯和概念形式進行,而是呈現(xiàn)為“得意忘言”和“得意忘形”的文化形態(tài),因為這個“意”就是人類情感體驗和心靈體悟的結晶,因此在中國精神的載體詩詞與藝術中,藝術家們用“華貴而簡”(宗白華語)但又意蘊無窮的語言符號來揭示宇宙人生的真意,呈現(xiàn)了生命的軌跡。因此可以說,中國文化發(fā)展的歷史就是一部唯美的“回家”史。
游戲是最本真的審美實踐,更是人的本質的集中體現(xiàn)。游戲不僅筑造了美麗的精神家園,也生成了詩意棲居的本真游者。不會游戲的人是沒有激情與超越精神的無家可歸的人,不會游戲的民族是沒有批判與創(chuàng)造的沒有前途的民族,不同的游戲形態(tài)孕育不同的時代精神,而不同的游戲精神也滋養(yǎng)不同的游戲形態(tài)??墒窃絹碓礁辉5闹袊瞬辉儆杏螒虻臒崆?,“游戲”的“天真”被功利主義所驅使、被工具理性所裹挾,人的異化也導致了游戲的全面異化。因此建構中國“游戲美學”為當代人提供更美好的理想圖景,不僅是對當代人現(xiàn)實存在和終極存在的雙重關懷,也是中國哲學的當代使命。因為今天的中國需要高尚游戲精神的滋養(yǎng),中國游戲也會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哲學是民族精神的精華,更是民族精神的鑄造者,一個時代有什么樣的哲學,就決定了這個時代有什么樣的民族精神和歷史走向。而我們的哲學多年來在滿足于“照著說”、“接著說”的過程中早已喪失了自我,其實中國哲學真正能對世界有所貢獻的東西必定是中國自己的東西,也是從這個意義上黑格爾才說:“教給哲學說德語。”而今天中國哲學“教給馬克思哲學說中國話”的方式就是建構自己的“游戲美學”,因為盡管馬克思實踐美學是人類共同的思想財富,但如果不與中國當代現(xiàn)實相結合,它也決不可能在中國生根、發(fā)芽,真正成長為中華民族自己的哲學。當下中國人的生活困境和精神焦慮,是游戲美學唯一的、永遠的源泉,當下中國人的美好生活和精神家園也是游戲美學的唯一的、永遠的去處。這樣的哲學不會再躲在學術象牙塔中孤芳自賞,它告訴人們:如果“自由王國”作為一種理想,其實現(xiàn)范圍是涵蓋全人類,那么它早已指向了馬克思的未來社會,然而作為一種現(xiàn)實,它完全可以在每個不被“必然”奴役的智者“游戲”創(chuàng)造中生成、在其“游戲”的審美心靈中綻放。這是馬克思哲學的中國化路徑,更是中國哲學的應有本分。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赫伊津哈.游戲的人:文化中游戲成分的研究[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7.
B83
A
1007-905X(2011)04-0075-04
2010-04-09
教育部規(guī)劃基金項目(10YJA720044);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W2010094);大連理工大學自主科研項目“游戲理論的多學科交叉研究”;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DUT10RW315)
周文杰(1968— ),女,江蘇江陰人,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 呂學文
(E-mail:dalishi_sohu@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