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慶
(國家林業(yè)局職業(yè)教育研究中心,江蘇 南京 210046)
淺析新晉本科警察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
李運慶
(國家林業(yè)局職業(yè)教育研究中心,江蘇 南京 210046)
校園文化作為整個學校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校和全校教職員工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和作用。新晉本科警察院校面臨許多方面的調整和完善,必須從制度建設、規(guī)范建設、精神文化建設以及組織建設等多個層面進行校園文化的建設和完善。
新晉本科;警察院校;校園文化
新晉本科警察院校在升本之初面臨很多方面的調整、重建和完善,其中不僅有物質層面的建設,更需要精神和文化層面的建設和完善。校園文化作為整個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進行人文科學教育的重要潛在課程,[1]而且是整個學校精神風貌和學術、學習氛圍的集中體現(xiàn)。按照維果茨基的看法,人類自出生、成年、直至死亡都生活在人的社會里,社會中諸如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前輩留下的歷史文化、社會制度、行為規(guī)范等文化世界既影響成人的行為,也影響正在成長中的兒童。[2]而學校作為社會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其文化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是難以估量的。因此,各高等院校必須重視自身校園文化的建設和完善。新晉本科警察院校正處于新舊文化的更迭時期,其舊的文化體系已難以滿足當前本科教學的基本需要,而新的本科層次的文化體系尚未建立和成熟,很容易造成學生思想認識和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等的迷茫和困惑,因此,新晉本科警察院校要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在新舊文化的更替之際,狠抓校園文化的建設和完善。
關于“文化”的概念,美國人種學家兼社會學家克拉克洪在他的題為《文化:概念與定義的批判考察》中提出160例定義。其中有三個比較重要的定義: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B.Tylor)在其《原始文化》一書中將文化定義為“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慣以及其他作為人類的成員而獲得的種種能力、習性在內的一種復合的整體?!比祟悓W家米德(M.Mead)認為“文化就是社會或亞群體的習得性行為?!蔽幕芯康牡旎送匪梗≧.Williams)則認為“文化包括了生產的組織、家庭的結構、組織的機構等,他們表達或控制著各種社會關系,構成社會成員間相互交往的特殊形式?!保?]石中英教授認為文化是以價值觀念為核心建立起來的各種觀念、制度與行為方式的整體。[4]也有學者認為,“文化”作為一個概念具有多重的含義和分類,如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將文化分為顯示文化與隱示文化、實體文化與符號文化、價值—規(guī)范文化與知識—技術文化以及不同取向的價值—規(guī)范文化等多種類型。[5]
而校園文化根據不同的標準也有不同的劃分和定義,如有學者將校園文化分為廣義和狹義,其中,廣義的校園文化是指高等學校生活存在方式的總和。它包括以下四個方面:智能文化(學術成果、學科體系、科學研究)、物質文化(教學、生活、文化設施、校園營造)、規(guī)范文化(學校制度、校園校紀、道德規(guī)范)、精神文化(價值體系、教育觀念、精神氛圍、群體心態(tài))。狹義的校園文化是指在各高等院校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反映著人們在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行為規(guī)范上有別于其他社會群體的一種團體意識,精神氛圍。[6]也有學者認為,校園文化是人們?yōu)榱吮WC學校中教育活動順利進行而創(chuàng)立和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形態(tài)。按照不同的層次和標準,可以再細分成學校物質文化、學校組織文化和制度文化、學校精神文化以及學校領導者亞文化、教師亞文化、學生亞文化、學校職工亞文化以及課程亞文化和活動亞文化等等。[7]而本文所指的校園文化則介于狹義校園文化和廣義校園文化之間,即主要指學校的組織文化、規(guī)范文化以及反映學校價值追求、思維習慣和行為規(guī)范等的精神氛圍、學校氣質等非物質層面的文化。
警察院校作為一種特殊的院校類型除了具有一般高校的基本特征外,尚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屬性,因此,其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也具有自身的特色,如其警務化的管理文化、忠誠奉獻的警察職業(yè)文化以及校園文化活動的軍旅化主題等,這都是警察院校區(qū)別于一般院校的特色和亮點。但與此同時,警察院校在構建自身獨特校園文化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其一,校園文化類型較為單一,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其二,校園文化基礎較為薄弱,無法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其三,校園文化較為封閉,既不能擴大校園文化的影響和作用,也不能實現(xiàn)文化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不利于校園文化的豐富。
與一般警察院校相比,新晉本科警察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除了具備以上的缺點和不足外,尚存在以下問題和不足:其一,校園文化建設目標不夠明確、清晰,缺乏對本科辦學階段校園文化建設的深入理解和認識,尤其是對本科階段校園文化建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有待提高。其二,原有校園文化建設理念根深蒂固,容易對本科階段的校園文化建設造成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和阻礙。其三,相對于一般警察本科院校而言,新晉本科警察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基礎更為薄弱,難以滿足本科教育的需要。
新晉本科警察院校在升本之初,面臨許多層面的調整、改革和完善,其中,校園文化建設即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但由于新晉本科警察院校在升本之初面臨的事情較多,因此,部分院校僅僅關注基礎設施、人才培養(yǎng)方案以及本科課程建設等顯性層面的改革和建設,對于諸如校園文化和辦學理念等隱性文化層面的關注和投入相對較少,而且,對于這些隱性文化的作用和意義的認識和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新晉本科警察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首先可通過教研立項、組織討論、主題征文、集中學習、外出考察等多種途徑加強對校園文化的研究,明晰校園文化對學校自身和全校教職員工的作用和意義,在此基礎上,面向全校教職員工進行校園文化作用和意義的宣傳、引導,引起學校各級領導和全校教職員工的重視,使其形成正確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和氛圍的同時,充分調動全校教職員工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主動性。
任何活動都需要堅強的領導和完善的制度作支撐,新晉本科警察院校由于各項工作剛剛起步,缺乏相應的經驗和積淀,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更應充分重視,建立、健全相關組織機構,加強組織和領導,同時,要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相應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制度和規(guī)章。在制度建設過程中,要明晰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以及各級各類機構及相關人員的職責,并形成獎罰分明、科學合理的長效機制,在明確校園文化發(fā)展目標和建設方向的同時,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和支持。
古人云,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即任何行為模式的形成都取決于一定的規(guī)范、制度和內在的價值規(guī)定,而且,這種影響的產生大多不是強制執(zhí)行的結果,而是已經在此基礎上有了新的升華,內化為個體的某種潛在或默認的行為模式,真正做到“隨心所欲而不逾矩”,而且,這種影響將貫徹人的一生。因此,新晉本科警察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之初就要有意識地進行規(guī)范文化體系的構建,并將其滲入到全校的各個角落,使全校師生都能感受到這種內在規(guī)范的影響,并自覺將自己的行為納入到規(guī)范的行動框架。這就需要新晉本科警察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之初要制定科學、規(guī)范、實用、符合自身特點和要求的各種顯性的規(guī)章制度、行為條例和規(guī)范,尤其要注重教風、學風、校風、校訓、校歌、標語、學校傳統(tǒng)、歷史沉淀、名師以及各種建筑布局等隱性規(guī)范的作用和影響,在塑造學校性格的同時也在塑造著全校教職員工的個性和品質,使其具有學校的烙印。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氣質,警察院校同樣要有自己獨特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底蘊。警察文化是警察機關及警察群體在警務活動中所形成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規(guī)范、管理方式和心理活動的總和。它是以警察機關規(guī)范的行為準則和器物裝備為標志,以規(guī)范的警務管理為內容,以警察價值觀為核心而構筑起來的一種社會文化體系。[8]這種文化的建設,不僅需要嚴格的警務化管理作支撐,還需要加強“忠誠、奉獻、團結、服從”等警察內在品質和價值追求的教育和熏陶,還要強化公民責任與服務意識、樹立共同體意識、確立榮譽規(guī)則、追求個人在道德和公民方面品質的完美[9]、形成健康、向上的價值追求和人生、職業(yè)理念。這種理念的傳播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和途徑,如可以以塑造傳統(tǒng)活動和儀式的形式體現(xiàn)學校的精神價值;以傳遞學校故事的形式,傳承學校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內在價值理念。
宿舍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區(qū)域,其對學生的影響更大、更直接。在宿舍里,“無論窮人家的孩子或富家子弟,無論來自普通高中或私立中學,無論是銀行家的兒子或農民的兒子,都被安排在一塊住宿。來自不同中學、不同地區(qū)的學生有機會與新鮮體接觸,這打破了學生間的社會差異,并建立起民主的班級精神。”[10]警察院校其特殊的教學、管理體制,更使得宿舍文化在整個校園文化建設中發(fā)揮更加直接和關鍵的作用和影響,因此,新晉本科警察院校必須努力搞好宿舍文化建設,將其作為一項文化活動進行管理和建設,如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動、建立聯(lián)誼宿舍、開展宿舍聯(lián)歡會、進行文明宿舍評比等多種活動,為學生枯燥的警校生活增添更多的樂趣和底蘊。
警察院校特殊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使得很多警察院校相對封閉,校園文化類型相對單一,尤其是新晉本科警察院校,由于其剛剛起步進行本科建設,其文化底蘊更顯薄弱,因此,新晉本科警察院校一方面要積極采取多種舉措,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另一方面,要加強學生社團建設,注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此外,新晉本科警察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加強與外校的聯(lián)系和交流,不斷引進、借鑒校外好的活動形式和主題,不斷豐富、完善自身的活動體系。
著名教育學家紐曼在談到其所在的牛津大學時曾指出,“按照通常的設計,一座大學是一個母校,認識她的每一個孩子,而不是一個鑄造廠、一個造幣廠或者一個踏車”。[11]因此,很多學者十分重視大學生活的“非正式”一面,不是將其視為大學的附屬物,而是將其視為大學的主要特征。因此,“有一流的氛圍,大學就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什么樣的環(huán)境出什么樣的人,如果把大學比作一個發(fā)酵池,文化就是酵母,學生受到酵母的熏陶,必然要帶有學校的風格。”[12]由此,新晉本科警察院??梢岳米陨砥婆f立新的關鍵時期,營造和諧溫馨的校園文化,使全校教職員工能夠真正融入校園、融入學校,真正做到以校為家。
有指出“一個優(yōu)秀的大學,它的文化應該是不斷的反思和創(chuàng)新。任何一個組織,有再偉大的理念,在操作過程中都可能有偏離。所以你要不斷地去檢查你是不是偏離了這個方向,大學尤其如此。”[13]而新晉本科警察院校由于以往辦學層次較低,本科辦學經驗相對不足,因此,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更要不斷反思,及時總結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優(yōu)劣得失,并針對具體問題和不足進行及時改正,以此確保自身文化建設和發(fā)展的健康進行。
[1]顧明遠.人文科學教育在高等學校中的地位和作用[A].節(jié)選自:南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面向新紀元的思考與展望--第二次教育與社會進步中外學者研討會論文集[C].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306.
[2]張春興.教育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13.
[3]石中英.教育哲學的責任與追求[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1):157.
[4]石中英.教育哲學的責任與追求[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1):157.
[5]陳桂生.教育原理(第二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3):21-24.
[6]潘懋元,王偉廉.高等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298-299.
[7]袁振國.當代教育學(修訂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7):473.
[8]蘇法堯.試論文化育警[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06(5):113-117.
[9]唐克軍,文小莉.美國高校的價值追求與校園文化建設[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9(1):57-61.
[10][美]哈瑞·劉易斯.失去靈魂的卓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64.
[11][美]雅羅斯拉夫·帕利坎.大學理念重審——與紐曼對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0):193.
[12]徐顯明 .我的大學理念[A].節(jié)選自:劉瑯,桂苓.大學的精神[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4:177.
[13]張維迎.大學的邏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3):44.
D631.15
A
1673 2391(2011)04 011303
20110414
李運慶(1980),男,山東淄博人,國家林業(yè)局職業(yè)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高等教育學碩士。
【責任編校:周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