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校“五情”教育實踐教學改革模式探析

2011-04-11 07:36:30祝全永
湖北社會科學 2011年6期
關鍵詞:民情政治思想

祝全永

(華南理工大學思想政治學院,廣東廣州510640)

高?!拔迩椤苯逃龑嵺`教學改革模式探析

祝全永

(華南理工大學思想政治學院,廣東廣州510640)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應該是高層次的教育,著眼于教育和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政治品格和政治能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應該從培養(yǎng)和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意識和政治能力入手,促使大學生密切關注當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學會分析和處理身邊的問題,適時適當地引領大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融入社會,積極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從中獲得社會實踐磨練和積累社會經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模式要凸顯“五情”教育——世情、國情、黨情、民情和學情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五情”教育;實踐教學;改革模式

對于當代中國中小學生來說,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可以說是傳統教育的一個典型范例。眾所周知,他們所經歷的小學思想品德課程,初中、高中的政治理論課程都是一種機械“灌輸”的教學方式,師生關系被禁錮在輸入與輸出的簡單系統里,缺乏信息反饋,學生思維僵化,實踐能力差,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能力意識薄弱。課堂上存在“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說教式”的弊病,鮮有老師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塑造完整人格、培養(yǎng)國家需要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而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卻毀滅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了一批批機械、呆板的“知識”型人才。

高校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地方,高等教育的職能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即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教學中心,作為從事科學研究的學術中心和作為服務社會的服務中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應該是高層次的教育,要著眼于教育和培養(yǎng)好大學生的政治品格和政治能力。青年代表未來,青年創(chuàng)造未來,大學生是一群思想活躍的青年群體,關系著祖國的前途命運?,F在有些大學生,在金錢的驅動和各種宣傳引誘下,見利忘義,做出亂倫亂紀違法的事情來。譬如,近幾年出現像劉海洋、馬加爵的事情,反映出部分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不足、倫理道德意識薄弱、法律意識淺陋、心理素質欠缺。此外,政治鑒別能力不高,盲目的、不理智的愛國行為也是當代大學生存在的問題,沒有處理好愛國和守法的關系,甚至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因此,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社會實踐教學改革應該從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意識和政治能力入手,促使大學生了解當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形勢,學會分析和處理身邊的事情,適當地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融入社會,積極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從中得到社會實踐磨練和積累社會經驗??傊咝K枷胝卫碚撜n程教學改革要凸顯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而反映在高校社會實踐教學改革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模式要凸顯“五情”教育特色——世情、國情、黨情、民情和學情教育特色。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模式要凸顯世情教育特色

所謂世情,就是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深刻變化。世情的深刻變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是和平與發(fā)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二是這個世界并不太平。所謂和平與發(fā)展仍然是主題,主要表現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世界政治多極化曲折發(fā)展;科技進步迅猛發(fā)展。這三種發(fā)展說明世界正處在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情的變化主要包括世界政治和國際關系風云變幻、世界經濟風云變幻、世界文化風云變幻、世界軍事風云變幻和全球安全和種族地區(qū)沖突變幻頻仍等等。世情的變化主要表現為“經濟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生活多樣化、信息網絡化、國際格局多極化”以及“技術數字化、資本股票化、人才市場化、企業(yè)制度化、規(guī)范法律化”。它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它要求我們國家和執(zhí)政黨與時俱進,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否則,就要落后于時代,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被淘汰。尤其要看到,當前我國正面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挑戰(zhàn),只有加強和改進國家建設和黨的建設,才能促使高校廣大青年大學生滿懷信心應對這種沖擊和挑戰(zhàn),從而在危機中抓住機遇,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科學發(fā)展。在新形勢下,廣大青年大學生對和平發(fā)展是主題比較認同,而對世界并不太平還缺乏深入了解。所謂世界并不太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有硝煙的戰(zhàn)爭和恐怖事件不斷;二是無硝煙的戰(zhàn)爭和“顏色革命”已成為西方敵對勢力顛覆社會主義政權的主要手段。所以,深入探索世情變化規(guī)律,加強和改進對當代大學生的世情教育,就是要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的發(fā)展變化中,促使當代大學生能夠時刻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不斷開闊自己的世界視野,恪守“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歷史定律,牢牢把握“和平、發(fā)展、合作”的時代主題,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為致力于構建和諧世界,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聲譽,為實現中國的和平崛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發(fā)憤學習拼搏。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模式要凸顯國情教育特色

所謂國情,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面臨的一系列考驗。我們黨主要面臨四大考驗,即執(zhí)政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考驗和外部環(huán)境的考驗。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一方面,我國國情的最大變化就是實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一切變化的經濟根源,促進了我國歷史變革、社會轉型和體制轉軌。特別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社會正處于改革開放攻堅克難時期和工業(yè)化中期加速發(fā)展的歷史階段。然而,當代大學生并不能全面客觀辯證地了解市場經濟,并不懂得市場經濟的“兩重性”。所謂市場經濟的“兩重性”,就是指它既有積極性又有消極性。積極性很多大學生已經熟悉,比如能合理配置社會資源,能推動物質生產力發(fā)展,能提供大量信息,能促使觀念更新等。但是,很多大學生對其消極性卻不注意,甚至根本不了解。所謂市場經濟的消極性,就是指它具有盲目性、滯后性和自發(fā)性,特別是這種自發(fā)性危害極大。一旦這種自發(fā)性形成習慣勢力,它就會變成一種可怕的勢力。之所以可怕,就在于它能夠把市場經濟重視金錢、重視享受、重視個人利益這些東西推向極端,使其不知不覺地演變成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利己主義。這三種主義是資產階級人生價值觀的核心,如果當代大學生失去黨的領導和思想政治教育,這種人生觀價值觀就會在他們的靈魂深處滋長泛濫,輕者會產生腐敗作風和違紀行為,重者就會違法亂紀。中紀委把新世紀新階段稱為腐敗的易發(fā)期和多發(fā)期,這說明我國的市場經濟還不完善,漏洞、空隙、問題還很多。

另一方面,我國國情的重大變化還表現為“四個多樣化”的變化局勢,即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的多樣化變化、社會組織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變化、分配方式和就業(yè)方式的多樣化變化、意識形態(tài)和人們信仰的多樣化變化等,正如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指出的“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1](p4)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的改革開放正面臨著雙重歷史任務和雙重現實壓力——既要轉換體制、機制,又要加快發(fā)展,在雙重任務和壓力下,改革開放難免遇到挑戰(zhàn)、困難和問題。特別是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還處于社會轉型期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起步階段,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都在發(fā)生深刻變化,多元化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決定了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地位觀、權力觀、利益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的多樣化。同時,由于社會轉型期社會主流文化尚未完全確立,原有的思想觀念和價值體系又適應不了新的社會生活,所以部分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容易產生困惑和迷茫。因此,我們只有加強和凸顯國情教育,堅持不懈地研究這種變動、適應這種變動,才能確保高校黨組織加強和改進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立于不敗之地。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模式要凸顯黨情教育特色

所謂黨情,主要是指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發(fā)生的巨大變化。一方面,黨的隊伍和黨組織不斷發(fā)展壯大;另一方面,我們黨在發(fā)展壯大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包括如何提高執(zhí)政能力和保持先進性的問題;如何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組織制度建設和道德作風建設及其創(chuàng)新問題;如何有效治理和預防腐敗的滋長蔓延問題;如何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問題等。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對存在的問題概括了六個方面,突出強調黨員素質問題、領導班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腐敗滋長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改革創(chuàng)新和與時俱進。具體來說,主要表現為如下三個方面:

黨情的變化,首先表現在中國共產黨已經從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著全國政權并長期執(zhí)政的黨。也就是說,黨的性質雖然沒有變,但是黨的地位發(fā)生了根本變化。正是黨的地位發(fā)生的這種根本變化,向黨提出了在執(zhí)政的條件下如何加強自身建設的問題,并進而提出了黨如何執(zhí)政的問題。

黨情的變化,同時還表現在中國共產黨已經從一個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也就是說,我們黨不僅歷史地位發(fā)生了根本變化,而且自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任務及其歷史條件也發(fā)生了根本變化。

黨情的變化,還表現在黨員和黨的干部隊伍的構成發(fā)生了具有重大特點的變化。正如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新黨員的數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隊伍新老交替不斷進行,一大批年輕干部走上領導崗位。這給黨的發(fā)展帶來了新活力,也提出了新挑戰(zhàn)?!盵2](p164)

鄧小平同志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正在面臨四大長期的嚴峻考驗,即能否跳出歷史周期律的考驗;改革開放與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變革不變質”、“改革不改向”的考驗;發(fā)達國家經濟科技占優(yōu)勢和強權政治的考驗;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和“分化”的考驗。江澤民同志提出要深化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的認識,從外部環(huán)境講,是因為我們黨所面臨的世情、國情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從內部因素講,更直接的,是因為黨情發(fā)生了重大變化。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旗幟鮮明地提出“要認識把握黨的建設基本規(guī)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因此,正如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王長江教授指出,中國共產黨正在實現從革命黨轉變?yōu)閳?zhí)政黨(從延安時期的局部執(zhí)政到新中國的全國執(zhí)政,從開始從事地下非法政治活動的局部執(zhí)政黨發(fā)展轉變到從事公開合法政治活動的全國執(zhí)政黨),甚至有些個別地方黨組織逐步發(fā)展演變?yōu)樾姓h(或者全能黨)。[3](p12)我們要堅持用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加強和完善黨的建設,尤其是高校黨的建設,這是我們黨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質、永不脫離群眾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黨不斷鞏固執(zhí)政地位,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總之,研究黨情的變化,不僅要研究黨的地位、黨所處的歷史條件和所承擔的歷史任務發(fā)生的變化,而且要研究黨員和黨的干部隊伍狀況及其構成發(fā)生的變化。在黨的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搞清楚這個基本情況,不僅是研究如何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依據,也是研究如何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更好地執(zhí)政為民的重要依據。研究黨情的變化決定了不斷加強政黨學學科理論研究和執(zhí)政黨建設理論研究是不斷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各級高校黨組織義不容辭和責無旁貸的歷史任務和歷史責任。政黨學學科理論發(fā)展內涵包括政黨政治學、政黨經濟學、政黨文化學、政黨社會學、政黨歷史學、政黨法學、政黨管理學、政黨倫理學、政黨生態(tài)學等交叉邊緣學科。執(zhí)政黨建設理論發(fā)展內涵包括執(zhí)政黨領導理論、執(zhí)政黨執(zhí)政理論、執(zhí)政黨治理理論和執(zhí)政黨自身建設理論。不斷加強和改進當代大學生黨情教育是新世紀新階段堅持不懈地加強、改進和創(chuàng)新中國共產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和重大永恒課題。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模式要凸顯民情教育特色

所謂“民情”,并不是一個生僻的詞匯。輸入百度,可以搜索到380多萬個相關條目。在黨的正式文件中,它的出現頻率也不算低。黨的十五大曾經明確提出要“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的決策機制”,黨的十六大報告沿用了這一表述,并進一步增加了“切實珍惜民力”的要求。由此可見,民情始終是黨的建設,尤其是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應當積極引導高校大學生更加關注民情。

何謂“民情”?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一是指人民的生產活動、風俗習慣等情況;二是指人民的心情、愿望等。這是從語言學的角度對“民情”所作的基本定義,而作為政治學意義上的“民情”則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十九世紀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認為“民情是一個民族唯一的最堅強耐久的力量?!彼x的民情,“不僅指通常所說的心理習慣方面的東西,而且包括人們擁有的各種見解和社會上流行的不同觀點,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所遵循的全部思想。”托克維爾的“民情論”,對于我們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尤其是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來說,不無借鑒意義,因為民情不僅是一個民族堅強耐久的力量,更是一個政黨發(fā)展壯大的基石。

綜觀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2周年、改革開放33周年的艱苦奮斗歷程,高度關注民情是我們黨的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同時我們更須看到,高度關注民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黨必須進一步強化的執(zhí)政理念。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深刻指出,我們黨正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課題新考驗。按照我個人的深刻理解,由于“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所帶來的民情的日益復雜化,這也是對黨的建設、尤其是高校黨的建設的最大考驗之一。當前,“民生、民意、民風、民主”四個方面構成了當代中國民情的主要內容,而它的內容又主要體現為“當代中國十大社會熱點問題透視”。內容主要包括:一是權力尋租和腐敗問題,二是農業(yè)、農村、農民和農民工問題,三是下崗失業(yè)就業(yè)問題,四是貧富差距擴大問題,五是黑社會勢力囂張、犯罪猖獗、加強民族團結和維護社會穩(wěn)定問題,六是人口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七是教育公平問題,八是倫理道德失范問題,九是婚姻家庭問題,十是社會保障滯后問題。我們應當積極主動引導高校大學生更加關注民情,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民情教育。

(1)民生。民生是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最大的政治。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決定了黨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誠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經濟社會發(fā)展舉世矚目,這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62周年交出的令人滿意的答卷,但還不能說是一份十全十美的答卷。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城鄉(xiāng)之間、區(qū)域之間存在民生落差,特別是2000多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更是民生問題上的一塊短板。二是在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還存在很多薄弱環(huán)節(jié),尤其是教育、醫(yī)療、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的民生壓力比過去加大。三是突如其來的世界金融危機更給民生問題帶來了新的沖擊,保增長、保民生、保穩(wěn)定的任務十分艱巨。譬如,2009年寒假華南理工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調研成果《關注中國農民工返鄉(xiāng)的考察調研報告》就受到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親筆批示和隆重推薦,且溫總理高度贊揚華南理工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走出特色、富有成效,成為當代中國大學生高度關注國事民瘼、社情民意的典范。

解決民生問題,最根本的路徑還是要靠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茖W發(fā)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重點在于改善民生。發(fā)展是改善民生的基礎和前提,這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但是這里的“發(fā)展”決不能狹隘地理解為經濟的發(fā)展。我們看到,諸如教育、醫(yī)療、住房、就業(yè)、社會保障等問題,表面上看都是社會層面、經濟層面的問題,但實質上與黨的領導方式、執(zhí)政方式和執(zhí)政理念、政府的行政管理體制和公共服務水平、社會的利益分配機制和公平正義的保障機制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從根本上解決民生問題,決不止送醫(yī)送藥、蓋房修路那樣簡單,它考驗著黨的政治智慧和政治魄力。

(2)民意。作為一個“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民意是執(zhí)政黨執(zhí)政的航向和標尺。其含義有二:一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要以民意為支撐,二是黨的執(zhí)政成效要靠民意來檢驗。在某種程度上,民意就是民心,而民心向背,關系到執(zhí)政黨的生死存亡。在民主政治中,“民意”是民主政治的一項重要指標。西方國家的一些政黨經常利用民意調查了解民情。近年來,在黨的建設的一些領域,也引入了民意調查的形式,比如,中共中央組織部近年來在全國開展的組織工作和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群眾滿意度調查,給黨的建設注入了活力,也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好評。但是,總的來看,如何更好地積極主動引導當代大學生充分及時了解民意、反映民意仍然是我們亟待加強和改進的工作。再比如,近年來,一些地方大規(guī)模群體性事件呈上升態(tài)勢,其原因可能是錯綜復雜的,但其中共性的一點就是民意表達不暢通,導致一些群眾寄希望于把事情“搞大”,以引起上層的注意和解決;民意表達不暢通,也最終導致一些政府和部門對基層狀況熟視無睹,錯失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這些現象已經對我們的執(zhí)政根基造成了嚴重傷害,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有時,我們習慣于把民意表達不暢歸罪于上層的不作為,不能認真傾聽群眾的呼聲,不能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當然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但目前社會上存在這樣一個現象:同樣一件事情,當你把它納入工作系統去處理,比如進行基層調研或座談討論,會得到一個信息(往往是形勢一派大好);而在私下交談、乃至酒桌的聊天中,得到的卻是另外一個不盡相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信息。當你研究工作、反映問題時,很難將私下場合的信息并入工作系統。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信息傳遞的雙軌制”現象。由于這種現象的存在,給我們的民意采集增加了難度。如何構建起高效、快捷、保真的“民意溝通反映機制”,打破“信息傳遞的雙軌制”,是黨的建設亟需破解的一道難題。

(3)民風。在黨的建設領域,尤其是高校黨的建設領域,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較多的、最感興趣、最敏感的話題和課題是黨風建設,而對于民風似乎并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其實,在現實社會生活當中,黨風和民風相輔相成、密切相關。具體表現有三:一是黨風對民風具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二是民風也在無時不刻地對黨風進行著促進或消解,如果民風日下,黨風不可能獨善其身。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強黨的建設必須“黨風”和“民風”兩手抓;三是我們必須明確,塑造優(yōu)良的民風,也是黨的執(zhí)政使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民族的強大,不僅體現在它的物質力量的雄厚,還應該同時體現在精神力量的強大。民風所體現出的就是一種精神的力量。從國內來看,民風優(yōu)良,則社會和諧;民風乖戾,則社會扭曲。從國際上看,一個國家民風優(yōu)良,才能獲得世界的尊重,進而贏得自身更多的發(fā)展空間。

從廣義上講,民風屬于精神文明建設的范疇。黨的十七大報告關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的一系列部署,也是改善民風的有力舉措。近年來,無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還是“八榮八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踐行,都對我們整個民族的民風建設形成強力的助推力,但總的看,民風建設還是滯后于經濟和社會其他建設,道德的失范、價值觀的扭曲、是非的混淆所帶來的各種社會丑惡現象時常沖擊著我們的視聽。追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恐怕還在于信仰的缺失,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將注定是一個沒有希望沒有未來的民族。因此,加強民風建設是時代賦予中國共產黨的神圣使命,中國共產黨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增強民風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中國共產黨所倡導的優(yōu)良風尚真正內化為全社會人人尊崇的人生坐標,才能大幅度地提升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4)民主??v觀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進程,民主問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引人關注。當前,在思想理論界,最熱門最前沿的課題之一就是對民主的探討。盡管對于民主的研究成果豐碩,但思想認識還遠未統一。伴隨思想理論上的活躍,廣大人民群眾對于民主的訴求日益強烈,基層民主的范圍也在逐步擴大。但與此同時,基層的民主實踐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譬如,農村基層村委會換屆選舉中的賄選以及宗族宗派勢力的干擾、干部民主推薦中的拉票等等,不僅造成了選人用人不準的問題,還在一些地方激化了社會矛盾,損害了干部隊伍風氣。

“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越是情況復雜,越是需要我們黨以冷靜、理智、務實的態(tài)度加以引導。從某種程度上說,能否科學地駕馭中國的民主進程,既堅定不移又循序漸進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對黨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藝術的嚴峻考驗,關系到黨和國家的未來。

總之,民生、民意、民風、民主,構成了當代中國民情的主要內容,是黨的建設需要高度關注的重要領域。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世情、國情、黨情的發(fā)展變化,決定了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緊迫”。[4](p16,28)這是非常深刻和精辟的論斷??陀^地審視黨的十七大之后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筆者認為,在世情、國情、黨情之后,還應該重重地寫上這兩個字——民情。高校黨的建設必須更多地積極主動引導當代大學生高度關注民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社會實踐教學改革要凸顯民情教育。只有深入研究民情、準確把握民情、積極引導民情,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才能真正得到鞏固和加強。

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模式要凸顯學情教育特色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模式內容應當充分體現國家和社會對當代大學生個體的發(fā)展要求,從大學生能否有效地接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內容、理解國家社會對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來看,必須強調以大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即應當充分重視大學生人格的形成與發(fā)展的規(guī)律,充分考慮大學生能否適應紛繁復雜的社會實踐和社會生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本身具有開放性、綜合性、時代性、前瞻性和社會性特點,與時代和社會發(fā)展變遷息息相關,與個人成長成材息息相關,從這個角度上出發(f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組織與教學應該是開放的、發(fā)展的,并且是促使受教育者個體(大學生)融進教學環(huán)境,接觸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過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社會實踐教學改革目標是塑造完整人格,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與社會和國家的利益是一致的。筆者認為當前高校應當積極提倡和實踐大學生“全人”發(fā)展理念,應該致力于構建“高校大學生學生工作體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研究體系和學科理論發(fā)展體系”完整融合的“三位一體”的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社會實踐教學應該上升到與高校大學生學生工作體系、高校整體教學和科研學術事務同等重要地位。當代高校大學生“全人”發(fā)展理念應該全面涵蓋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法制素質、科學技術素質和專業(yè)技術素質、文化藝術素質、生理心理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當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社會實踐教學應該圍繞大學生的“全人”發(fā)展理念來發(fā)揮“養(yǎng)德、啟智、維權、調控、整合”的功能作用,從而實現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目標。[5](p12)而傳統的中小學思想政治課“為考試而學,為考試而教”,教學的基礎性在歪曲目的驅動下徹底毀滅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社會實踐教學改革要適應和呈現八大改革趨勢:一是從傳統教育走向現代創(chuàng)新教育,二是從產學研分離走向產學研一體化,三是從學歷型社會走向學習型社會,四是從教育國家化走向教育國際化,五是從封閉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六是從教師的知識傳承走向引導創(chuàng)新,七是從辦學體制單一化走向多元化,八是從集中統一模式走向非均衡發(fā)展模式。[6](p200)

對于知識經濟時代的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社會實踐教學改革,筆者認為應該把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社會實踐教學改革結合起來?,F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現代網絡技術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為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變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也給高?,F代教育工作者以嶄新的挑戰(zhàn);如何積極適應現代社會信息化的發(fā)展需要,緊跟時代步伐,著力教育改革,成為一個嶄新的時代課題。我們應該探尋一種師生共同探討的“研究性學習”,即以學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學習為基礎,從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的專題,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從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實施研究性學習與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教育教學相結合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社會實踐教學改革的時代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的要求,是切實可行而有效的。[6](p201)

眾所周知,在不少中國人眼中,政治是與階級斗爭劃等號的,這顯然是偏頗的。政治是一群人有組織有目的進行的活動。亞里士多德說過,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政治習性須逐步養(yǎng)成。我們需要通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社會實踐教學改革,促使當代大學生遵守社會生活道德底線和社會倫理底線,成為合格的公民。我們應該處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倫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與知識教育的辨證關系,一方面,高校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是代表一定階級利益和意志,充分反映和體現統治階級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系統的理論灌輸,另一方面,我們應該通過社會實踐教學改革的實踐性和解釋性活動去體驗和領悟。不同時代的青年肩負著不同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當代青年大學生并不缺少為國家和為社會工作的愿望和動機,但是來自社會、家庭和學校的激烈沉重的競爭壓力,促使他們沒有多少空余時間和過剩精力去思考人生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如果說他們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還有欠缺的話,責任不在他們,而在于我們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忽略了這一課。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必須大力深化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實現大、中、小學教育體系“一條龍”設計。高度重視和強調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強調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育,讓當代大學生擔當起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是一項復雜的教育工程,既不能重復我們父輩代付出寶貴的青春、慘痛的代價與磨難才能得到的體驗和醒悟,又要使當代大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把社會實踐教育這一課補上。因此,對于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我認為要切實堅持和踐行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構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接受并重、教學相長,課內課外兩個課堂共建的教學機制。積極加大和深化社會實驗、社會實習、社會實訓和社會實踐的比重,讓當代青年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了解社會,提高能力,在完成學業(yè)的同時,成為有擔當的社會人。如果單純依靠大學校園內課堂來惡補,是樹立不起真正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只有親身的社會實踐體驗才能內化為個體內在的理想信念。因此,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關鍵在于我們如何把能讓當代大學生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社會實踐體驗教學列為我國當前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不可或缺的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

[1]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3]王長江.和諧社會視野下政治文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王國健,劉鳴.我的大學我的夢[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溫惠琴.學子的思索[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G41

A

1003-8477(2011)06-0157-05

祝全永(1974—),男,華南理工大學思想政治學院講師,法學博士。

華南理工大學教務處2011年“學生研究計劃”課題《網絡政治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五情”教育實踐教學改革模式研究》經費資助。

責任編輯 張豫

猜你喜歡
民情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用好“民情診所”解民憂
一顆滾燙心 滿腔為民情
人大建設(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4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西林县| 阳高县| 桐城市| 广昌县| 阿巴嘎旗| 镇原县| 桦南县| 福泉市| 陕西省| 霍城县| 鲜城| 岳普湖县| 横山县| 汉源县| 大英县| 东兰县| 韶山市| 利川市| 南乐县| 喀喇沁旗| 宜兰县| 武功县| 桂东县| 科技| 汝城县| 秦皇岛市| 博白县| 阿尔山市| 商河县| 连平县| 大石桥市| 南川市| 韩城市| 木兰县| 长岛县| 嘉鱼县| 贵港市| 张家界市| 梓潼县| 河南省| 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