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心平, 田 華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50014)
建筑外墻長久暴露在外,持續(xù)地受到風雨、日曬、溫差、干濕等四季氣候的影響,墻體材料使用不當或施工工藝不夠嚴格導致潮濕、霉變、裂縫、變形等事故是可以預見的。從一些建筑理論和相關研究文章中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施工經(jīng)驗總結或分析人士指出了兩個重要方面:①墻體和砂漿材料問題;②施工工藝問題。事實上,外墻設計,在建筑物建造前就考慮地理、氣候等因素,對于選擇因地制宜的材料至關重要;還有時間的長短對不同地區(qū)外墻材料的影響而采取的施工工藝不同,同樣需要高度重視。從近期的一些完工建筑外墻案例可以總結出經(jīng)驗,即外墻滲漏應當綜合治理。
設計人員死套規(guī)范、千篇一律,對不同地區(qū)、不同氣候溫差、不同建筑沒有采取適當?shù)姆懒逊缆┐胧?。如底層墻體、頂層墻體、帶孔洞墻體、外窗框邊、溫度伸縮縫等,設計圖送達施工方手上即完成任務未能采取針對性的具體措施。
1)施工管理人員的原因。例如,設計圖對構造柱與填充墻砌體的洞眼密實施工工藝問題,外墻腳手架洞眼填充砂漿標號問題,外墻上凸出構建和設備處理問題等,都是造成滲漏的薄弱部位,施工方極少研究出實用有效的根治方法。2)施工制作不細致。對外墻窗框邊兩側墻體的縫隙,施工人員一般不填嵌密封材料,或打膠不到位或應達到的尺寸不夠,對有裝飾貼面的外墻制作不細致,雨水沿飾面的縫隙中滲入內部,雨水沿窗側面與墻體接觸部分的縫隙滲入室內,造成滲漏。3)由于外墻涂料和膩子產(chǎn)品質量低劣及操作不當?shù)脑颍瑫r間長久后涂料面層開裂、起殼,存留墻面的雨水滲入墻體內。
1)設計在構造上應針對不同的建筑采取防裂防漏的具體措施。如砌塊墻體、帶孔洞墻體、外窗與墻體連接、預埋空洞密閉處及溫度伸縮縫等應注明具體的構造措施。2)針對混凝土砌塊的收縮特性,窗間墻長大于4m應設置構造柱。3)外墻與梁柱交接處的填充應采用寬度大于300mm的雙層耐堿玻璃纖維網(wǎng)格布加強。4)外墻門窗洞口周邊240mm范圍內的砌塊內應用細石混凝土或砂漿灌實并在四角加設耐堿玻璃纖維網(wǎng)格布。5)針對預埋管線密集的墻體,在砌筑時應預留線槽,不得在砌筑后鑿打墻體。
1)對于異型砌塊或小砌塊,在搬運時應倍加小心,因堆放或搬運損壞的砌塊應杜絕使用,不可用砂漿填充的方式彌補砌塊的缺口。部分干縮后的小砌塊受潮后仍會產(chǎn)生第二次收縮,在一般氣溫情況下混凝土小砌塊不得澆水;當天氣干燥炎熱時,可在砌塊上稍加噴水潤濕,待砌塊表面水干后方可上墻砌筑,嚴禁使用過濕的砌塊砌筑。2)對于水電、強弱電等預埋線管處,應采用切割機進行切割線槽處理。3)外墻門窗框的固定部位,應砌放混凝土實心預制塊。外墻內側一般不宜設腳手眼,發(fā)現(xiàn)一些施工人員已經(jīng)設置的,應用小砌塊側砌,利用孔洞作為腳手眼進行補救。4)對于敞開式陽臺、伸出墻外的雨篷、空調機擱臺板、窗套、室外樓梯底部及凹凸部位的裝飾線腳等處,容易滲入水,需采取有效的防滲水措施。5)粉刷外墻是防止?jié)B漏的關鍵工序,必須嚴格施工程序。首先,應嚴格控制砂漿配合比達到試驗或規(guī)范的要求;其次,分隔條不得直接固定在毛墻上面,應在安裝分隔條之前澆水濕潤,確保坐漿飽滿;最后,施工時以分格縫為粉刷單元,粉刷層不得接槎,應連續(xù)不間斷完成。
1)設計方的重視。針對滲漏容易忽視的事件,在外墻施工圖中將相關措施、施工要點、具體工藝、監(jiān)管手段等闡述清楚,在施工前做好準備,設計交底時形成可操作手冊,使施工人員從項目經(jīng)理、施工員到具體操作人員掌握于心,監(jiān)理人員層層把關,杜絕外墻滲漏的事故發(fā)生。2)施工是杜絕滲漏的最后一關,施工方應針對滲漏產(chǎn)生的所有可能途徑,制定詳盡的預防制度,將責任落實到班組和參與外墻施工的每一個人,從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合同措施到經(jīng)濟措施,真正消除輕視的念頭,做到讓滲漏不再發(fā)生。
雖然規(guī)范是統(tǒng)一的,但是由于地區(qū)氣候、溫差的不同,外墻選用的砌塊、砂漿配合比等材料應有所不同,因此,應以試驗數(shù)據(jù)為標準選用適用于本地區(qū)外墻的材料,包括砌塊本身各成分材料的組成和含量、強度和穩(wěn)定性能等,尤其是鋪砌用的砂漿。
外墻滲漏的防治技術措施,在規(guī)范及施工工藝中有許多方法可以借鑒,如外墻飾面磚鑲貼、基層處理、刷底膠、局部補膩子、滿刮膩子、外墻涂料、刷底涂料、刷面涂料等,施工單位可以根據(jù)設計和相關資料進行借鑒對比應用,科學嚴謹安排,從細節(jié)著手,抓住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綜合治理,外墻滲漏即可根治。
[1]田文慧.住宅工程外墻滲漏的原因及防治[J].山西建筑,2009,35(7):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