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盈之,余贈振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
在我國,與服飾有關的詞語不知其數(shù),表現(xiàn)形式豐富多彩,而在服飾語海里,數(shù)量最多、應用范圍最廣的當數(shù)成語。“這些服飾成語兼有歷史和文物的雙重價值,其源頭大多是中國古代歷史著作,也有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文學作品。”①
在眾多的服飾成語中,有一類成語描繪和記錄了古代婦女的美妝畫面。文章將以這些成語為線索,梳理和分析古代婦女美妝演變、發(fā)展的特點及其文化意蘊。
人們常用“眉清目秀”、“眉目如畫”作為評價美女的基本標準,說的就是眉毛在五官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畫眉”是面部妝飾較為獨立的一個部分,所以本文將對其作單獨考察。
“縱觀歷代女子畫眉樣式,主要集中在長短、粗細、曲直和濃淡等方面。”②
成語“粉白黛黑”出自屈原《楚辭·大招》中的“粉白黛黑,施芳澤只”。意思說白施于面,黛為黑施于眉,反映出古代畫眉的歷史,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經出現(xiàn)了。此時婦女畫眉,以深黑色為主。其眉型則以長為標準,同時將“蛾眉”作為審美標準之一?!对姟ばl(wèi)風·碩人》贊美美好的女子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币馑际牵菏种副劝酌┭窟€嫩,皮膚比脂膏還細膩,美麗的脖子像蝤蠐,牙齒齊白像瓜籽,方正的額頭眉細長,一笑百媚若人愛,眼波流轉有靈氣。這是成語“蛾眉螓首”的出處。蛾眉,細長而彎?!俄崟份d“蛾似黃蝶而小,其眉勾曲如畫”③。于是,蛾眉成為各代女子眉式的基本樣式,后代詩人多用“蛾眉”來稱呼美女。如高適《塞下曲》詩云:“蕩子從軍事征戰(zhàn),蛾眉蟬娟守空閨?!鼻叭肆粝隆岸昝悸F”(語出《招魂》)、“娥眉皓齒”(語出漢代司馬相如《美人賦》)等成語。
漢時興描眉,形成眉妝史上第一個高潮。“張敞畫眉”典故可見時風。《漢書·張敞傳》記載:“(敞)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上愛其能,弗備責也。”由此留下成語“京兆眉嫵”、“京兆畫眉”、“畫眉舉案”等。這一高潮的形成“與漢代禮制的形成、統(tǒng)治者的重視有關,與姬妾盛行、男尊女卑進一步強化也有密切關系”④。女子的妝扮,往往以男子喜怒為轉移,更以取悅男子、媚惑男子為目的,典型的妝扮如“愁眉啼妝”?!逗鬂h書·五行志一》記載:“桓帝元嘉中,京都婦女作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所謂愁眉者細而曲折。啼妝者,薄飾目下,若啼處?!背蠲歼@種眉式,據(jù)說出自東漢孫壽之手。愁眉,眉細而曲折。這種纖細而曲折的愁眉,與西漢時期的八字眉類似,也是眉頭朝上,眉梢向下,給人啼泣之感。
唐朝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妝飾文化進一步發(fā)展,畫眉之風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風流天子李隆基甚至命人作了“十眉圖”,鴛鴦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月棱眉、分梢眉、涵煙眉、拂云眉、倒暈眉,是為“十眉”。即便是美貌又自信的虢國夫人(楊玉環(huán)的姐姐),可以“素面朝天”,但眉還是要畫的,因為玄宗如上述癡迷“美眉”。張祜就此寫了一首詩:“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這首詩就成了成語“淡掃蛾眉”的出處。有才華的女子被稱為“掃眉才子”,出自唐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睊呙迹串嬅?。唐李商隱《代贈二首》詩“總把春山掃眉黛,不知供得幾多愁”,溫庭筠《南歌子》詞“倭墮低梳髻,連絹細掃眉”,都是吟誦“掃眉”的詩句。
唐代婦女的畫眉樣式,比起從前要顯得寬闊和濃重一些。唐人給這些不同的眉式賦予了不同的名稱,比較著名的有柳葉眉、卻月眉、八字眉等。柳葉眉簡稱“柳眉”,這是一種眉頭粗圓、眉梢尖銳、眉身寬闊的眉式,因形狀與柳葉相似故名。柳眉是唐代婦女所推崇的,如韋莊《女冠子》詞“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詠的就是這種眉式。柳葉眉在后代繼續(xù)盛行,成語“楊柳宮眉”、“柳眉剔豎”、“柳眉倒豎”等都出自元明清三代,如元劉時中《同文子方鄧永年泛洞庭湖宿鳳凰臺下》:“楊柳宮眉,桃花人面,是平生未了緣?!笨梢娏~眉為后世婦女所認同。
另外,眉在目上,眉目一體,是面部最生動的部分,并成為古代婦女表達情感的主要表征與手段之一,于是就有“擠眉弄眼”、“眉目傳情”等成語。
人之美丑主要重顏面,所以面妝成為女性人體裝飾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除了畫眉,古代婦女面部化妝,一般有敷鉛粉、抹胭脂、涂鵝黃、點口脂、描面靨、貼花鈿。這些內容大都在成語中有具體的記錄。
用粉搽敷臉上,是古代婦女化妝的重要手段。一般認為這一手段始于戰(zhàn)國時期。上述“粉白黛黑”說的是我國古代婦女最早的敷粉妝法?!稇?zhàn)國策·楚策》也有記載,張儀謂楚王曰:“彼鄭、周之女,粉白墨黑,立于衢閭,非知而見之者,以為神?!奔茨青崌椭車?韓國屬國)的女子,打扮得十分漂亮,站在大街巷口,如果不知道,初次見她的還以為是仙女下凡。古代把敷面的粉統(tǒng)稱為“妝粉”。妝粉從成分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以米粒研碎制成,所以,粉字從“米”,從“分”。另一種為化鉛而成的糊狀面脂,即為“鉛粉”。最初,大多未經脫水處理。以糊狀為主,也被稱作“胡粉”,大約在漢代以后,鉛粉被吸干了水分,制成粉末或固體狀,使用時候加水調研,就可以涂抹。鉛粉(鉛華),夏商時已經出現(xiàn),為我國古老的化妝品。現(xiàn)在能見到的鉛粉,以秦代為早,是文物工作者在對秦兵馬俑進行研究時發(fā)現(xiàn)的。后代把鉛粉稱為“金粉”,并成為女子的代稱之一,有成語“六朝金粉”。
先秦、兩漢時期,女性的美尚未取得獨立的價值,人們雖然欣賞女性之美,但更強調道德,表現(xiàn)出了以德壓美的傾向。先秦時期人們的審美觀,重人工修飾,講究質樸。但這時期的女子已經知道一白可以遮百丑,開始使用妝粉,臉色敷粉以“白”為主。后來由于胭脂的推廣流行,漢代以后,婦女作“紅妝”者與日俱增,且經久不衰。胭脂是一種紅色面脂。漢以前胭脂主要產于河西走廊焉支山,主要原料為紅藍花,漢武帝擊敗匈奴后,紅藍花在內地大量種植。而胭脂從匈奴地區(qū)傳入中原,成為漢族婦女的妝飾品,與張騫出使西域有關。公元前138年,張騫等人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引進了葡萄、石榴、芝麻等植物,同時也引進了胭脂。
成語“紅粉青蛾”出自唐代杜審言《戲贈趙使君美人》詩:“紅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馬上石榴裙?!背烧Z“勻紅點翠”出自北宋詩人陳師道《木蘭花減字》:“勻紅點翠,取次梳妝誰得似?!睔v代詩文中也有不少描寫,如“誰堪覽明鏡,持許照紅妝”,“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紅妝束素腰”等。有關唐代婦女飾紅妝的記載就更多,如“青娥紅粉妝”(李白《浣紗石上女》),“對君洗紅妝”(杜甫《新婚別》),“射生宮女宿紅妝”(王建《宮詞》)等等。
除了“紅妝”,歷代女性對美的追求,還在“紅唇”上下功夫,于是有了成語“傅粉施朱”(語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朱唇皓齒”(語出屈原《楚辭·大招》)、“朱唇粉面”、“朱唇榴齒”等等。妝唇以紅,在中國起源很早,楚宋玉的名篇《神女賦》中就有“眉聯(lián)娟以娥揚兮,朱唇的若其丹”?!暗ぁ奔粗焐?,它是古代婦女妝唇所用紅脂的主要原料,“朱”的色彩為紅,故古人常稱女性的口唇為“朱唇”。漢劉熙《釋名》定義曰:“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以朱砂研磨后得出的紅色顏料可以飾頰,人們又將顏料拌入動物的油脂,使之凝結成脂類物,既滋潤口唇,又增添紅色,且不易脫落,深受先秦至漢時期婦女的歡迎。紅脂的原料在漢代以后,北地的紅藍花在內地得到廣泛的種植,便取代了朱砂,原因是紅藍花汁色鮮,質地均勻細致,不似朱砂總帶著粉粒,而且紅藍花汁附著力強,不會輕易褪色。明人的《正字通》云:“燕脂,以紅藍花汁凝脂為之……后人用為口脂。”清時統(tǒng)稱為胭脂,既抹唇又妝臉?!都t樓夢》第四十四回里,寶玉拿出一個盛了上好胭脂的白玉盒子,給平兒妝唇,就是一個例子。當然也有特例,如唐元和末年,由于受吐蕃服飾、化妝的影響,唇以烏膏點染。白居易的《時世妝》詩記錄下了當時的怪異面妝:“……烏膏注唇唇似泥?!?/p>
唐代婦女美妝的蓬勃發(fā)展,歸根結底離不開唐代炫麗多彩的城市生活,隨著唐朝繁榮的商品生產發(fā)展以及城市經濟的進步,美妝生活成為城市居民生活方式豐富多彩的典型代表。
成語“蝶粉蜂黃”則記錄了“額黃”化妝習俗?!邦~黃”是指婦女在額上涂黃粉的妝式,是隋唐婦女妝式之一。在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詩中有描繪:“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涂額藉蜂黃。”這就是此成語的出處。李商隱在《蝶三首》還寫到:“壽陽公主嫁時妝,八字宮眉捧額黃?!迸杜谧印芬灿小邦~黃侵膩發(fā),臂釧透紅紗”的記載。在額上涂黃粉風俗的產生,與佛教的盛行有一定關系。這種化妝方式起源于南北朝,當時全國大興寺院,塑佛身、開石窟蔚然成風。婦女們從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啟發(fā),也將自己的額頭染成黃色,久之便形成了染額黃的風習。南朝梁簡文帝蕭綱《美女篇》云:“約黃能效月,裁金巧作星?!本褪侵割~黃。到唐朝時額黃更加盛行。到宋代額黃還在流行,如宋代彭汝勵詩:“有女夭夭稱細娘,珍珠落鬢面涂黃。”
在男權社會,女性特殊的地位與價值觀念,使得她們的妝飾行為既有愉悅又有悲酸,既有健康的美,又產生非常態(tài)的現(xiàn)象,如上述“愁眉啼妝”,顧名思義,就是把妝化得像哭泣一樣,完全是乞憐于男性的一種妝飾。啼妝是出現(xiàn)于東漢末年的一種時妝,相傳由漢桓帝大將軍梁冀之妻孫壽所創(chuàng),具體作法:以白粉敷面,然后以油膏薄拭目下,如啼泣狀,使人產生憐憫之情。隋唐時期仍有此妝,唐韋莊《閨怨》詩:“啼妝曉不干,素面凝香雪?!?/p>
成語記錄了古代女性美妝文化,反映了女性面妝的發(fā)展和演變受時代、制度、審美觀念等因素的影響。歷代女性美妝反映了東方女性溫柔、含蓄、細膩、嬌弱的心理情感特征,反映了依附于男權、缺乏獨立人格的古代女性生活狀態(tài);同時也體現(xiàn)了歷代女性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自我完善的期盼。內外兼修是女性美妝的最高境界,是美化社會生活的積極力量。
注釋:
①馮盈之:《成語與漢民族服飾文化》,《寧波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第39頁。
②霍仲濱:《洗盡鉛華——服飾文化與成語》,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25頁。
③④盧秀文:《中國古代婦女眉妝與敦煌婦女眉妝——妝飾文化研究之一》,《敦煌研究》,2000年第3期,第90頁,第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