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朱子自然哲學的審視與糾偏

2011-04-01 19:24袁名澤
關鍵詞:格物朱子事物

袁名澤

(1.廈門大學人文學院,福建廈門 361005;2.玉林師范學院社科部,廣西玉林 537000)

朱子自然哲學的審視與糾偏

袁名澤1,2

(1.廈門大學人文學院,福建廈門 361005;2.玉林師范學院社科部,廣西玉林 537000)

朱子的自然哲學既包含“理為本,理為主,理一分殊”、“理氣不離不散”的理本論和理氣關系說這樣一個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也包含“敬”與“靜”的結合,不斷的格物,力求“銖分毫析”,不斷積累以致中和的認識論。這種本體論和認識論以及與此相關的科學精神對朱子本人的思維活動和中國古代哲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其進行合理的審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中國當今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發(fā)展仍具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

朱子自然哲學;自然科學;中國古代哲學

朱熹,江西婺源人,世人尊稱為朱文公,朱子。自幼喜好儒家典籍,少年時期曾從學于胡原仲、劉改中、劉彥沖三人。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教學和讀書著述。一生為官時間只有九年,且在朝為官不足四十天,即使在為官期間,他也總以教學和讀書為念。如朱熹從同安回家途中,曾不遠數百里從學于羅從彥的弟子李侗,成為二程的第四傳弟子。他“以程伊川見解為經,以周濂溪、張橫渠、程明道及程門諸子見解為緯,在參以易經、書經、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以及佛道思想”[1]建立起自己的學術體系。全面繼承二程的思想,集理學之大成,涉及自然哲學、人生哲學、政治、經濟、教育、經書、宗教,號稱中國的“亞里斯多德”和“康德”。其中的自然哲學、人生哲學是其整個體系的核心。

一、朱子自然哲學的內涵

從本體論來說,本體論是研究世界存在的原因、本質和規(guī)律的學問,通常與生成論聯(lián)系在一起,兩者存在時間上和邏輯上的差別。朱子的本體論是在辯證地吸收中國的本體論史中之精華,通過解釋孔、曾、孟、思之書的方式建構而成的。朱子自然哲學的直接根據就是北宋四子的學說。把北宋四子(周敦頤、張載、二程)的思想加以闡釋,配上自己的思想予以折中而成。所以,在朱子的自然哲學中,“道”、“理”、“無極”、“太極”等許多概念,它們的含義是相同的,指的都是形而上的本體,都是天地萬物之理的總和和最高標準。他們都是超越時空的,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都具有動靜之理而無動靜之實。以“月印萬川”和“理一分殊”來說明“道”、“理”、“無極”、“太極”等本體概念與萬物之間的關系。他說:“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2],萬物之理也“不是割成片去,只如月印萬川相似”[3]。因而,在朱子的本體論中,其“理”具有絕對性,這和西方的馬克思論及世界的本體“物質”十分相似。

在其生成論中,朱子認為“理先氣后”;“理為本、理為主”;“理生萬物、理主動靜”。理氣關系是本體與現象的關系?!袄怼睘槭挛锏男问剑鞘挛锏膭恿σ?,是相對穩(wěn)定的;而“氣”是構成事物的質料因,是不斷變化的。他說:“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稟此理然后有性,必稟此氣然后有形?!保?]“理”與“氣”不離不雜。“理”在“氣”的凝結物中,萬物之理無區(qū)別,它是某類事務的共同本質、規(guī)律、法則和原理。事物之間因稟不同的“氣”而生區(qū)別。

就其自然哲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而言,朱子認為“理”可分為“在物之理”和“在己之理”,它們既對立又統(tǒng)一,統(tǒng)一于人心,它們都是可知的,所知、能覺包含在能知能覺之中。他說:“萬理居于一心”、“心與理一、心主性情”。因為他認為心之質體與本體有關,心能認識世界和主宰世界是因為心有虛靈知覺之性。只要剔除雜念就可以認識事物。所以他的認識事物的方法論可概括為:“居敬立己”、“格物窮理”、“力行首在致知”。所謂“居敬”就是外在行為端莊嚴肅公正,向內看則收斂身心,不放縱自己,專注一事一物而不分心?!傲⒓骸本褪亲约褐髟鬃约旱乃季S,不受外界和已有見解的干擾?!案裎铩本褪怯^察和分析每一個具體的事物,透過事物表面而認識到規(guī)限此事物之理,其哲學基礎在于“理氣一體”、“道器不離”?!案F理”就是要完全認識事物之中的客觀規(guī)律,其內容包含兩個方面,就象《大學·或問》中所說的“至于天下之物,則必各有所以然之故與其所當然之則,所謂理也”。所以窮理就是要窮盡事物的“所以然之故”和“所當然之則”。在具體的“格物”過程中,朱子他一方面強調“格者,極至之謂,如格于文祖之格,言窮之而至其極也”[5]。既要盡可能窮盡所能窮盡的觀察對象,又要對每一個觀察對象“格物者,格,盡也。須是窮盡事物之理。若是窮得三兩分,便未是格物。須是窮盡到得十分,方是格物”、“格盡,物理則知盡”、“要見盡十分方是格物,既見盡十分便是知止”[6]。同時也強調“致中和”的方法,他認為“致中和是一個下學而上達的漸進過程,工夫主要在下學環(huán)節(jié),上達是下學工夫積累到一定地步后,自然而然的結果,不得勉強也勉強不來。認識過程總體上是一個從即物窮理、理會分殊上達一貫的天理和從一理下貫分殊之萬理的循環(huán)遞進、雙向推致的過程。這個過程具有‘合內外’和由積累而貫通兩個主要特征”[7]。

二、朱子的自然科學活動及其自然哲學的現代價值

朱子不僅是理論家,而且是實踐家。不僅提出了“理為本,理為主,理一分殊”、“理氣不離不散”、“格物致知”,而且親自付之于實踐。因此朱子在履施格物致知時,涉及了天文學、地學、經濟學、政治學、農學、生命科學與醫(yī)學等科學領域。雖然沒有建立起非常深刻的科學理論體系,不能稱之為自然科學家,但至少均有自己的思考。在天文學上,他通過自己的哲學思辨和仔細觀察,提出以下觀點:“氣”是宇宙的起點,這與18世紀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的宇宙起源論極為相似。他說:“天地初間只是陰陽之氣。這一個氣運行,磨來磨去,磨得急了便摻許多渣滓;里面無處出,便結成地在中央。氣之清者便為天,為日月,為星辰,只在外,常周環(huán)運轉。地便只在中央不動。不是在下。清剛者為天?!保?];還根據《渾天說》和靜止產生浮力到高速運動的氣產生支持力的認識提出天地無高下之分,地球被“氣”所組成的天所包圍。他認為:“天以氣而依地之形,地以形而附天之氣。天包乎地,地持天中一物爾。天以氣而運乎外,故地搉在中間,隤然不動?!保?]還提出天有九重的宇宙時空無限性和天體運行的軌道理論。他說:“自地之外,氣之旋轉,益遠益大,益清則剛,究陽之數,而至于九,則極清極剛,而天復有涯矣?!保?]在地學方面,主要是接受沈括的思想,結合自己的常年觀察,修訂《禹貢》,制作渾天儀和膠泥立體地圖模型,思考地表的升降變化,他說:“常見高山有螺蚌殼,或生石中,此石即舊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卻變而為高,柔者變而為剛,此事思之至深,有可驗者?!保?0]其農學思想表現在他的《勸農文》中。在文中具體論述了農業(yè)的基礎地位、農業(yè)需守農時、農作物的布局和農業(yè)技術。他認為:“民生之本在食,足食之本在農,此自然之理也。今來春氣已中土膏脈起,正是耕農時節(jié),不可遲緩。仰諸父老教訓子弟,遞相勸率,浸種下秧,深耕成淺種,趨時早者,所得亦早,用力多者,所收亦多。禾苗既長,稈草亦生,須是放干水田,仔細辨認,逐一拔出,踏在泥里,以培禾根,其塍畔斜生茅草之屬,亦須節(jié)次芟削,取令凈盡,免得分耗土力,侵害田苗,將來谷實必繁盛堅好?!保?1]在生命科學與醫(yī)學方面,對生命的認識雖然缺乏科學性,但依據其陰陽五行之氣的哲學理論來解釋有一定道理,至少批判了生命是由造物主創(chuàng)造的觀點。注重醫(yī)理和藥性,結合自己的醫(yī)學養(yǎng)生經驗著有專門的《傷寒補忘論跋》,留有名言:“夜飯減一口,活到九十九?!?/p>

朱子作為宋明理學的集大成者,是中國繼孔孟之后儒學的代表性人物,以他為代表的新儒學體系成為宋元時期占主流意識形態(tài)地位的顯學,其思想對后人和整個中華民族學風與人格的培養(yǎng)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所建立的龐大而嚴密的哲學體系,蘊涵著極為豐富的思想寶藏。從當今社會的角度看,朱子自然哲學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求知方法和學術精神值得借鑒

“他把我國當時所有的學說加以攻研與取舍,并加以綜合與擴充,樹立了一個具有完整組織的理氣論。它對于宇宙、心性、倫理、知識、教育、政治諸問題,都給了一貫的說明。它的研究范圍是在包括哲學、文學、史學各方面”[1]。朱子建立起這樣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與其博覽群書和學術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他后來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地為其學生透露出自己不斷總結出來的求知方法,具體來講有如下幾種:(1)讀書講究循序漸進,勿求貪多。他說:“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可也。量力所至,約其程課而謹守之,自求其訓,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則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則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漸進焉,則意定理明而無疏易凌躐之患矣?!保?2]他還說:“若務貪多,則反不曾讀得。一日只看得幾段,作得的多少工夫亦有限,不可袞去都要了。”[13]這種讀書方法使朱子受益終生,在當今知識日益爆炸的時代,這種讀書方法日益重要,我們必須在確定學習方向之后,擇其優(yōu)者而習之。否則,可能會是事倍功半或者是事倍功無。(2)虛心涵泳,切己體察。所謂虛心就是先學習人家觀點,不輕易說出自己的看法。另外還要注意“收拾此心”、“專心致志”。所以他說:“虛心則見道理明,切己自然體認得出。今日學者不長進,只是心不在焉?!保?4](3)溫故而知新。這主要是詮釋和發(fā)揮孔子的思想。(4)“學”與“思”相結合。學不僅要在讀書中學,而且要在做事中去學。思就是要弄明白字里行間的隱義,邏輯關系,事物之所以然。以上幾種學習方法后經其學生總結為“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15]。

從朱子的話語以及朱子弟子的總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朱子所具有的嚴謹求學,辯證吸收前人思想,思辨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精神。在朱子求學過程中,以上學習方法是他自己不斷地總結經驗所得出的結果。并且能學以致用,把自己的心得體會運用到學習和工作生活中,例如,他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所以在學習上主張“讀書要著緊用力。大抵為學,雖有聰明之資,必須做遲鈍工夫始得”[16]。這也是他所主張“敬”與“靜”相結合的產物。這種精神使他博學,使他虛心,使他具有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靈感。除此之外,他還能大膽地突破前人的束縛,突破學術上的諸多禁忌,本著批判的精神,運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縝密方法“匡正了來自許多大學問家的謬見,解決了不少自來聚訟的問題”[1]。他這種精神和方法對后來的考據學和義理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當然他這種精神的取得,與他所受的教育和所處的社會背景密切相關,可以說是儒家文化所具有的“重視教育,尊重知識;自強不息,積極有為;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合理內核;嚴格的育人、選人、用人標準;誠實經商,義利合一”[17]精神在他身上的集中體現。

(二)教育方式和重視科學教育的精神仍具現實意義

科學的發(fā)展離不開教育的支持。教育不僅決定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快慢,而且決定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前途,這與教育培養(yǎng)的人才素質密切相關。朱子的教育思想在中國教育史上占有極其重要地位。首先,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圣賢,使人氣質之性變化為本然之性。讓一般的人以圣賢為己任,塑造良好的人格。要求教師促使或誘導青年實踐下列五個步驟:立志、堅毅、用敬、求知;踐實。這正是一個科學家所必須具備的良好素質,朱子本人可能沒有發(fā)現這個問題,實際上后來很多事實證明了朱子這一教育理念與科學家培養(yǎng)之間的暗合。

同時,朱子還要求教育必須以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基礎,根據學生的身心年齡階段設置不同的教學任務。所以他把學校教育分為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小學階段以“事”為主,重在感性能力的培養(yǎng)和德育教育。使學生在“事”中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和較強的個人能力。在大學階段,人的思維能力已明顯增強,應該注重抽象能力的培養(yǎng),力圖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理論探討者。教學內容由“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改為“禮、樂、射、御、書、數、藝”等內容。朱子說:“小學之事,知之淺而行之小者也。大學之道,知之深而行之大者也?!保?8]他看到了人的個體在不同時期的智力發(fā)展規(guī)律,看到了人生發(fā)展的幾個關鍵階段。所以他把大學教育看作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培養(yǎng)階段,最難能可貴的是,朱子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具備相當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把自然科學知識視為每一個學生提高自己理論水平必備的條件,所以他十分重視自然科學知識的教育。在課程中開設農、醫(yī)、天文、地學、數學、生物學等課程。要求學生在求學過程中做到《中庸》所講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他說:“欲其習與知長,化與心成”,“日用之間,止教此心常明,而隨事觀望以培養(yǎng)之,自當有進”,“默識而心通焉,為學之根本于是乎立”[19]。他的這些見解十分符合現代教育科學原理,這對當今社會的教育發(fā)展不無啟迪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他認為教師的教育方法十分重要,因此,他不斷地總結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一套教育方法。例如,他往往采取商討式教學法,他強調:“書用你自去讀,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作得引路的人,做得個證明的人,有疑難處同商量而已?!保?0]所以,他在書院講學時,往往是不定時的去書院講授,并非每天坐堂授課,即使坐堂授課也只是起一個引導者的作用。不過他在授課時很努力,因為他會因材施教,會根據不同的學生講授不同的教學內容,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圣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21],所以他培養(yǎng)的學生往往終有所成。

(三)“居敬立己”和“格物致知”的思維意識形態(tài)意義深遠

朱子理本論和理氣關系的提出,把客體世界明確地劃分為本體與現象兩個層次,人們認識世界不僅要認識表層的“氣”這一質料因,而且要透過“氣”這個構成具體事物的特殊性的現象去認識其背后的理,這一認識任務本身就有很高的難度,所以,我們在認識事物時不可不引起高度重視,達到所謂的“居敬”境界,做到“敬”與“靜”相結合,向內看則收斂身心,不放縱自己,專注一事一物而不分心,外在行為端莊嚴肅公正,小心翼翼。同時,又由于人本身的因素,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和其他人的觀點的影響。阻礙自己認識能力的發(fā)揮,這不有利于深刻認識事物,所以朱子提出認識過程中的“立己”說,強調在認識過程中不僅要排除已有思想和觀點的干預,而且要盡量做到人們的耳目等感覺器官不被外物所誘惑,使心復明,而無所不照。他說:“該人心至靈,有什么事不知,有什么事不曉,有什么道理不具在這里。何緣不明?為是氣稟之偏,又為物欲所亂,……所以不明。然而其德本是至明物事,終是遮不得,必有時發(fā)現?!保?2]所以朱子的本體論是一種典型的可知論,并且是一種分層次的可知論。

“格物致知”提出了系統(tǒng)的認識論及其方法,有格具體的自然之物,對自然之物進行分類研究,把握具體自然事物之理的含義,在朱熹的“格物致知”中含有“歸納、類推、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科學方法以及懷疑、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23]。首先,格物致知是分析與綜合的關系,就像朱子說的:“格物是零細說,致知是全體說。”要想致知,必先格物,即分析是基礎,綜合建立在分析基礎上。朱子的這種“格物”觀、“銖分毫析”思想類似于現代西方的實證分析法,這對當時占主導地位的強調整體性的有機自然觀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他開始了中國科技史上的由重“術”轉向重“理”的新局面,是中國實證分析科學思想的萌芽。同時,朱子所強調的不是“格物”而是“致知”。既要認識客觀事物的普遍規(guī)律。但要達到“致知”則必須有綜合,要在格物所積累的大量材料基礎上進行歸納、類推,當然這種理性精神之能徹底而可行,也在于其“理一分殊”觀。朱熹認識論的一個認識周期及其主要內容可以概括如下:經驗→歸納十頓悟分析+(格物)十綜合(致知)→理論演繹(物格)→經驗(力行)。這種“銖分毫析”與“審堂前之陰,而只日月之行”相結合的求學和科研方法正是科學技術之所以能高速發(fā)展的基本方法。更加值得稱贊的是,如果真的能做到格物致知,就能走出書齋,擺脫中國傳統(tǒng)社會歷來輕視技術活動的陰影,真正地走向實用技術的層面。后來諸如沈括、徐光啟、李時珍之類的科學家,就是在這種思想影響下成長起來的。所以朱子的這種“格物致知”為中國的科技發(fā)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朱子自然哲學的失誤與糾偏

朱子是哲學家,也只能是哲學家,雖然他憑著自己高超的思辯能力和敏銳的觀察能力涉足到很多自然科學領域,但不可能是科學家,不可能在某一自然科學領域有很高的造詣。因為它的自然哲學包含有許多阻礙他成為科學家的思想。

其一,諸子的理本論有唯心之嫌。朱子說:“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然亦但有其理而已,未嘗有是物也?!保?4]由此看來,理是先于事物而存在的,是一種神秘的、非物質的抽象性。也就是說,在現象界是先有概念,再有概念之實物。例如,磚舟瓦車這些實物只是磚舟瓦車概念的顯現。但按照現在認識論的觀點,概念是同類事物共同特征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應該是先有物質,后有該物質的概念。所以,朱子的“理”具有先驗性,這就是當今人們普遍認為朱子的自然哲學是客觀唯心主義的原因。這種具有先驗性的理本論一旦被社會普遍接受就會導致后世那種粗略觀察與思辯性推理、不務實的學風。成為中國宋元以后科學技術發(fā)展呈衰退趨勢的理論起點。

其二,在學理上來說,自然的法則與當然的法則是根本不同的,一個是關于實施的法則,一個是關于價值的法則。朱子似乎根本不明白這一點,他把當然之則和自然的法則均視為處于自然的安排,絲毫不出于人為的安排,這樣就把自然的現實看作盡善盡美,把天道流行職位和理想的道理諉為不可知之數。尤其是他又將天理與人理結合,視天理人理為一理,并且強調人理,使理與禮相通。使人過多地拘泥于世俗之禮,這不免會約束人的靈性與智力、潛能的開發(fā)。同時把他的禮論推及到人際關系上,要求人與人之間盡禮,就必然會導致個人崇拜,導致馬太效應的產生和壓制后學的行為。朱子和陸九淵鵝湖之會的結果就因此而產生。

其三,朱子在處理格物與致知的關系方面還存在分析與綜合脫節(jié)之處,他要求盡量多的格物,注重積累。他說:“一物格爾萬理通,雖顏子亦未至此,為今日格一物焉,明日又格一物焉,積習即多,然后脫然有貫通之處?!保?5]他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格物”功夫多,不必歸納綜合就脫然(自然)而然會得出“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的認識能力既受到外在因素的限制,又受到人本身因素的限制,不可能無限制的“格物”,即使是同樣“格物”,也因所格的遠近、深淺、精粗不同而不同,個人會得到不同的理,這與同類事物的理只有一個是不相符的。

朱子自然哲學的失誤有其具體的歷史背景,過去的損失不可挽回,關鍵是避免以后出現類似的失誤。針對其失誤的原因,應該做如下糾偏。

一是正確處理物質與認識的關系,避免其先有理(概念),后有實物的錯誤觀念。

對于物質與意識的關系的認識,一般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思維方式,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堅持此觀點就導致人心向外索求事物本質,并且堅持以借助物質的手段去感知、認識事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獲得事物的本質認識。如果堅持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那么就出現類似朱子那種先有理(概念),后有實物的錯誤,在認識事物時出現以心向內,以心觀心,完全脫離實踐活動,力圖通過自己的思維去獲取事物的本質。其結果只能是循環(huán)認識論,即由概念到概念,使整個認識過程毫無意義。朱子的客觀唯心主義思想能在各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這是他博覽群書,結合時代觀察發(fā)現那個時代所提出的課題而已,能在實踐活動中不自覺地應用“物質第一性”思想所產生的結果。但由于他的天理與人理的混合,導致他只是憑自己的思維和觀察對某一領域的現象層面的“理”有所認識,甚至在認識事物的現象層面的“理”時會主動拋棄它。所以不可能在任何一個自然科學領域中取得很高的成就。

二是真正做到求同存異、“敬”與“靜”結合,避免“鵝湖之會”的結局。

朱子認識到求理之艱難,又深刻地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所以他提出對人要“敬”,遇事要“敬”與“靜”結合。這種思想本來是學者或科研工作者必備的素質,可是,朱子本人并未很好地履約它,它的思想深受儒家“禮”的影響,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只要求別人敬他,而他卻看不慣具有個性的年輕人,并不非常冷靜地對待他們,所以產生鵝湖之會的僵局。不要說科研工作由于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各科研工作者具有寬鴻大度的精神,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誠實合作,求同存異,不為私利的思想。就是一般的人也不要因為一丁點小事而大動肝火。所以朱子的“敬”“靜”思想只是停留在意念之間,并未在實踐中得到很好的表現。這種在正常的學術爭論之間摻進非學術因素,必將正常的學術之爭變成門戶之爭,只求同不求異的思想極不利于科學的發(fā)展。

三是正確處理各種認識方法,力求快速全面了解事物本質。

在人類理性水平遠不如今天發(fā)達的朱子時代,朱子能提出并實施“今日格一物焉,明日格一物焉,積習即多,然后脫然有貫通之處”。對自然物不斷進行觀察積累的思想是難能可貴的。但他那種純粹依靠觀察積累的思想在今天就顯得遠遠不夠??茖W技術積累到今天,人們可以利用的物質工具和理性工具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日新月異,人們認識事物的層次不斷深化,難度不斷提升,所以今天科研工作者普遍應用觀察與實驗、歸納與演繹、數學的經驗與邏輯方法,除此之外,還應該將邏輯與歷史統(tǒng)一、從抽象到具體的辯證思維方法,以及系統(tǒng)分析方法、模型方法、信息方法、反饋與系統(tǒng)動力學方法等系統(tǒng)思維方法結合。所以我們既要吸收朱子的方法,又要緊跟形勢。只有這樣,才能快速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才能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社會需要。

[1]范壽康.朱子及其哲學(第一版)[M].北京:中華書局,1983:09.

[2]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朱子全書(卷四十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3]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九十四)[M].北京:中華書局,1986:2409.

[4]答黃道夫.朱子文集(卷五十八,第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5:35.

[5]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大學或問(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27.

[6]黎靖德.朱子語類(卷十五)[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99.

[7]程梅花.論朱熹“致中和”的方法論[J].中國哲學史,2003 (2):23-29.

[8]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一)[M].北京:中華書局,1986: 75.

[9]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51.

[10]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九十四)[M].北京:中華書局,1986:2367.

[11]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九)[M].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出版時間不詳,296.

[12]朱熹.讀書之要[M]//朱子文集(卷十四,第七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439.

[13]黎靖德.朱子語類(卷十)[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42.

[14]黎靖德.朱子語類(卷十一)[M].北京:中華書局,1986:263.

[15]張立文.朱熹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09.

[16]黎靖德.朱子語類(卷八)[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65.

[17]袁名澤.論儒家文化對我國古代科技發(fā)展的推動作用[J].廣西社會科學,2003(12):121-126.

[18]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七)[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99.

[19]朱熹.朱子文集(卷十四,第八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5:497.

[20]黎靖德.朱子語類(卷十三)[M].北京:中華書局,1986:273.

[21]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盡心章句上[M]//孟子集注(卷十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25.

[22]黎靖德.朱子語類(卷十四)[M].北京:中華書局,1986:290.

[23]廖伯琴.從“格物致知”中獲得的啟示[J].物理教學探討,2008(3)(上半月):29-31.

[24]郭齊,尹波.朱熹集(卷四十六)[M]//答劉叔文.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2243.

[25]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朱子四書或問(卷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27.

On the Review and Correction to ZhuXi’s Natural Philosophy

YUAN Ming-ze1,2
(1.School of Humanities,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P.R.China; 2.Department of Social-science Yulin Teachers’College,Yulin 537000,P.R.China)

ZhuXi's natural philosophy incorporates such a objective and idealist philosophical system as the“Li-centered,Li-mained,Li-yi for a special”,“Li-Qi always Combine”and a theory as the relationship to li-Qi.It also incorporates the epistemology as“teachers”and“static”,contacts analyzing things continued to“nothing baht analysis”and accumulate to result in the counteraction.This ontology and epistemology,as well as related scientific spirit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ZhuXi's own scientific activ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ncient China's development.Making a reasonable look,getting the essence,discarding the dross still have a very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esent-day scientific research.

ZhuXi's natural philosophy;review;correction

B21

A

1008-5831(2011)02-0130-06

(責任編輯 彭建國)

2010-11-07

袁名澤(1967-),男,湖南邵陽人,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博士研究生,玉林師范學院社科部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哲學與古代科學技術研究。

猜你喜歡
格物朱子事物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多肉
美好的事物
朱子對《詩經》學舊說的自我完善
從道德“格物”到政治“格物”——荀子“義”論的新進展
王申勇:“格物”的精神與“動情”的演繹
奇妙事物用心看
人格物繼承法律問題研究
“朱子深衣”與朱熹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筠连县| 精河县| 肇州县| 弋阳县| 渝中区| 姜堰市| 沙田区| 象州县| 孙吴县| 会同县| 石渠县| 乌兰察布市| 广汉市| 迁西县| 同江市| 内丘县| 镇沅| 鸡西市| 忻州市| 平泉县| 广河县| 阿拉尔市| 泾川县| 旺苍县| 枣强县| 新和县| 江口县| 乐平市| 二连浩特市| 绵竹市| 密云县| 城固县| 连云港市| 梁河县| 本溪市| 康定县| 米脂县| 山西省| 曲周县| 读书| 堆龙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