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wèi)麗 白樹風 杜敢琴 富奇志 王 剛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洛陽 471003
本研究對血漿中CD62p和hs-CRP檢測,探討它們與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表達變化規(guī)律,為臨床采取有針對性干預治療提供依據(jù),降低卒中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08~2011-06在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所選對象均在發(fā)病24 h內(nèi)入院。選擇標準:(1)符合1995年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2)經(jīng)頭顱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證實為缺血性腦卒中;(3)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失程度,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所的腦卒中量表評分(NIHSS評分)。排除標準:(1)合并腦出血的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2)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器質性病變、炎癥、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嚴重電解質紊亂的患者;(3)入院時出現(xiàn)意識障礙的患者。
根據(jù)NIHSS評分,將入選患者分為進展組(SIP)、非進展組(NSIP)。進展組納入標準:患者入院時和病情進展后神經(jīng)功能評分相差2分或2分以上。SIP組40例,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齡63.2歲。非進展組:神經(jīng)功能評分無變化、好轉或增加未超過2分。NSIP組60例,男29例,女31例,平均年齡62.4歲。對照組為我院50例正常健康體檢者,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齡60.7歲。3組年齡、性別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樣品收集: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入院時采集血液。病情進展后(神經(jīng)功能評分較首診時相差2分或2分以上),一般在第3、7、14天再采集血液。對于神經(jīng)功能評分無變化或逐漸減低的患者,在入院第3、7、14天收集血液。對照組收集一次血液。采集2 mL血液后,以3500 r/min離心,留取血清。
1.2.2 樣品保存:如果樣品不立即檢測,將其分成二份放置在-80℃冰箱中保存。
1.2.3 CD62p測定方法:采用固相夾心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主要儀器設備:酶標儀意大利愛麗斯全自動酶免儀、人CD62p試劑盒由上海亞培生物公司提供。嚴格按照操作步驟進行。
1.2.4 hs-CRP的測定方法:當日測定血清中hs-CRP(mg/L)的濃度。儀器采用日本日立公司7600-020;hs-CRP試劑盒由上海市執(zhí)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照操作步驟進行。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資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2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2。表1結果表明,CD62p陽性表達率和hs-CRP(mg/L)的水平在SIP組進展前和進展后都高與正常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SIP組CD62p陽性表達率在進展后比進展前高,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SIP組患者進展前后血漿中CD62p和hs-CRP(±s)
表1 SIP組患者進展前后血漿中CD62p和hs-CRP(±s)
組別CD62p陽性表達率hs-CRP(mg/L)SIP組進展前17.6±5.95.85±2.14進展后24.29±6.786.76±3.51對照組8.94±5.973.51±1.30
表2 SIP、NSIP及對照組患者發(fā)病3 d、7 d、14 d血漿中CD62p陽性表達率(±s)
表2 SIP、NSIP及對照組患者發(fā)病3 d、7 d、14 d血漿中CD62p陽性表達率(±s)
組別n3 d7 d14 d SIP組4024.29±5.921.12±5.9810.20±5.62 NSIP組6017.6±6.7813.96±6.2410.10±5.43對照組508.94±5.97
表2結果表明,SIP組CD62p陽性表達率進展后比進展前高,SIP組進展后CD62p陽性表達率第3天最高,至第7天、14天逐漸減低。第7天與第3天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第14天與第3天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第3天3組之間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第7天SIP組和NSIP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第14天SIP組和NSIP組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卒中后進展的始動因素究竟是什么迄今尚無一致看法。關于進展性腦卒中的病因、病理及發(fā)病機制等相關因素有許多報道,但未得出一致結論,目前認為卒中后進展的發(fā)生是由多種因素、多種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血小板的活化在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和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在正常情況下與內(nèi)皮細胞不發(fā)生黏附和聚集,在生理和病理刺激下,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血管內(nèi)皮下膠原暴露,流經(jīng)此處的血小板被激活。CD62p是存在于血小板α顆粒膜上的膜糖蛋白,CD62p即血小板α顆粒膜蛋白140,有表面膜型和可溶性兩種,后者較前者分子量小,缺乏跨膜功能區(qū)。血小板活化時CD62p暴露于胞膜表面,使CD62p表達率增高,并釋放血漿內(nèi)。朱海英等[1]和Cha等[2]通過研究認為血小板表達的CD62p參與了腦梗死急性期的不同病理生理過程。正常人血漿內(nèi)CD62p的含量極少。
現(xiàn)已知血小板活化的實驗室指標有多種,其中CD62p測定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目前研究證明,CD62p作為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標記物,反映了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及功能狀態(tài),還而且介導血小板與中性粒細胞及內(nèi)皮細胞的黏附功能,進一步加強腦缺血后再灌注損傷。國內(nèi)外對CD62p與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之間的關系報道較少,但對于缺血性腦卒中報道有以下幾點:Yamazaki等[3]通過對不同亞型腦梗死中P-選擇素含量測定發(fā)現(xiàn),血栓形成的卒中P-選擇素含量比栓塞性卒中高的多,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CD62p表達在缺血性腦卒中表達規(guī)律不一致,Belniak等[4]研究認為CD62p在發(fā)病1周內(nèi)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但Marquardt等[5]研究認為CD62p表達在發(fā)病第1天顯著高于對照組,隨后迅速下降。國內(nèi)一部分學者研究認為,CD62p可作為病情監(jiān)測和判斷預后的指標。目前國內(nèi)和國外都認為CD62p在缺血性腦卒中是升高的。本研究表明,CD62p表達隨著病情進展逐漸升高,又隨著病情逐漸平穩(wěn)而逐漸降低,這種變化可在臨床治療中作為一個參考指標,目前對SIP患者中CD62p的變化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揭開它們之間的關系。
CRP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極微(平均值約3.5 mg/L),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采用超敏感方法檢測到的CRP被稱為超敏CRP。溫昌明等[6]研究結果表明,腦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濃度與神經(jīng)功能缺失程度呈正相關。研究結果表明[7],腦梗死患者hs-CRP濃度的高低與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呈正相關,提示hs-CRP可作為判定患者病情輕重的指標之一。Kaptoge等[8]研究也認為它是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預測因子之一,但Yoshiyuki等[9]通過研究認為,hs-CRP可作為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獨立預測因子。國內(nèi)學者也認為[10]它是判斷腦梗死病情輕重和預后的特異指標。hs-CRP的應用已從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拓展到心腦血管疾病的預報和監(jiān)測等多方面,隨著測技術的發(fā)展,臨床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本研究證明hs-CRP在SIP患者進展后比進展前高,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種變化提示hs-CRP可作為判斷患者缺血性腦卒中病情變化的一個指標,有助于更好地服務于臨床。
綜上所述,CD62p和hs-CRP與SIP患者的病情發(fā)展密切相關,檢測這些指標能更好地預測病情的發(fā)展和危險性,及早干預對減少進展性腦梗死帶來的致殘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1] 朱海英,冷振璞龐在英,等.急性腦梗死患者活化血小板表達、血小板內(nèi)皮細胞黏附分子-1和P-選擇素的動態(tài)變化[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06,39(10):684-686.
[2] Cha JK,Jeong MH,Kim EK,et al.Surface expression of P-selection on platelets is related with clinical worsening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J Korean M ed Sci,2002,17(6):811-816.
[3] Yamazaki M,Uchiyama S,Iwata M.Measurement of platelet fibrinogen binding and P-selection expression by flow cytometr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T hromb Res,2001,104(3):197-205.
[4] Belniak-Legiec E,Stelmasiak Z.Blood platelet activation markers in patient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during the earliest stage of the disease-evaluation using flow cytometry methods[J].Neurol Neurochir Pol,2000,34(5):853-864.
[5] M arquardt L,Ruf A,M ansmann U,et al.Course of platelet activation markers after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2,33:2 570-2 574.
[6] 溫昌明,張保朝.超敏C-反應蛋白與腦梗死關系的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9,12(9):11-13.
[7] 潘莉,謝朝歡.急性腦梗塞、ICH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2008,6(3):960-961.
[8] Kaptoge S,Di Angelantonio E,Lowe G,et al.C-reactive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stroke and mortality: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meta-analysis[J].Lancet,2010,375(9709):132-140.
[9] Yoshiyuki W,Yutaka K,Yumihiro T,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risk of first-ever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stroke in a general Japanese population.T he Hisayama Study[J].Stroke,2006,37(1):27-32.
[10] 張風菊,翟春璽,王克俊.Hs-CRP在急性腦梗死患者動態(tài)水平及預后的臨床意義[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8,21(3):26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