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琴
(防化學院 基礎部,北京 102205)
《詩經·采薇》走進古代征人的內心世界,還原他們在戰(zhàn)場上鮮活的生命個體,真實記錄古代征人獨特的人生體驗,把責任擔當和英雄主義從高高在上的神壇回歸到平凡人的坐標上去闡釋,這不但沒有弱化戰(zhàn)爭中的英雄,反而使其變得更加真實和立體。
家是生命的起點,是人們心頭永遠的牽掛。尤其邊塞寒苦,久戍必然思鄉(xiāng)?!稘h書·匈奴傳》記載:“周懿王時,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國。中國被其苦,詩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獫狁之故。’”由此可知,周王室為了應對“邊患”所發(fā)動的頻繁戰(zhàn)爭,催生了無數(shù)在刀光劍影、鼓角爭鳴中保家衛(wèi)國的將卒征夫。他們不僅要直面生死,還要直面家園荒蕪、親情疏離?!恫赊薄芬婚_始就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群長期戍守邊關的征夫對家的思念,唱出了他們在歲月流轉中對個體生命思歸而不能的無奈嘆息: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詩歌首先以“采薇”起興表現(xiàn)軍旅生活的艱苦:“不遑啟居”、“載饑載渴”、“不遑啟處”。如果說連年征戰(zhàn)、居無定所這種物質上的艱苦還可以忍受的話,那么常年戍守邊關,遠離親人,連寫封家書抒發(fā)思念之情都無法做到(靡室靡家、靡使歸聘)的孤獨則是他們難以忍受的。這種心情長時間得不到宣泄,進而發(fā)酵為近乎絕望的吶喊:“憂心孔疚,我行不來?!眳群奥暲雉垭s著感懷父母生養(yǎng)恩德,欲盡孝而不可得的嗟嘆;糅雜著思念愛妻,海誓山盟雖在,歲月蹉跎、夫妻遠隔的哀怨……在歸鄉(xiāng)與戍守的矛盾糾結中,在家與國、忠與孝的徘徊掙扎中,一年又挨到了年終。詩人通過薇菜的變化“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剛止”暗示時間的流逝。隨著時光的流逝,戍守邊關的將士們的思鄉(xiāng)也與日俱增?!霸粴w曰歸,歲亦莫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反復的感嘆,將征夫個體生命的無力與無奈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詩經》軍旅詩中,不乏表現(xiàn)久戍征伐、追憶室家的詩篇?!段猴L·陟岵》被稱為“千古羈旅行役詩之祖”: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上慎旃哉!猶來,無棄!”
陟彼岡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猶來,無死!”
聲聲的呼喚、凄哀的叮囑背后是征夫對家鄉(xiāng)及親人的無限思念。保家衛(wèi)國的行為源于對親人和家的珍愛,因為有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和眷戀,所以才能在戰(zhàn)場上放手一搏。這種樸素的情感,在當代的軍營中依然保持著:“說句心里話,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媽媽已是滿頭白發(fā)。說句實在話,我也有愛,常思念夢中的她?!保ㄊ樍x,《說句心里話》)因此,承認戰(zhàn)爭的殘酷與無情,承認征夫們內心深處最柔軟、最真實的情感,并不妨礙對勇士的謳歌,而是多了一份對生命的珍惜和尊重。
古時出塞戍邊、忠于職守、忠于君王與愛國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保家衛(wèi)國更是軍人的天職,正如《詩經·無衣》唱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薄对娊洝げ赊薄分袑⑹總冸m然思鄉(xiāng)心切,渴望生命有個歸宿,但大敵當前,他們便迸發(fā)出為家國而戰(zhàn)的使命感,并希望通過在戰(zhàn)場上的搏殺獲得英名。這種對建功立業(yè)的向往,反映了征人超越自然生命的短暫獲得精神永恒的價值追求。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詩歌雖沒有正面去描寫戰(zhàn)場的廝殺流血,但是高大的戰(zhàn)車、雄壯的戰(zhàn)馬、嚴整的軍容、精良的裝備無不烘托出戰(zhàn)士們昂揚的戰(zhàn)斗熱情和視死如歸、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氣概?!皹I(yè)業(yè)”、“骙骙”、“翼翼”等疊字的運用,形象地再現(xiàn)了戰(zhàn)馬的威武雄健。戰(zhàn)馬如此,將帥和兵士縱橫疆場的興奮和快意可想而知。由此我們不難想到,為國而戰(zhàn)的理想就像一顆種子早已埋在這群熱血男兒的心底了。與 《詩經》中《幽風·東山》、《鄴風·擊鼓》、《魏風·陟岵》等多描寫久戍思鄉(xiāng)、厭倦連年征戰(zhàn)這樣一批軍旅詩相比,《采薇》對戍邊生活尤其是緊張激烈戰(zhàn)斗生活的描述,呈現(xiàn)了古代軍人慷慨靖國難的生動場面,折射出他們?yōu)閲?、“視死忽如歸”的價值追求?!安诲貑⒕印?、“不遑啟處”、“豈敢定居,一月三捷”、“豈不日戒,獫狁孔棘”和他們內心極度的思鄉(xiāng)形成強烈對比,在對比中升華了戍邊將士的精神境界。他們用澎湃的熱血書寫忠誠,用默默的堅守編織保家衛(wèi)國的榮光。
守邊衛(wèi)國、抗敵御侮是歷代軍人的職業(yè)操守和不懈追求。1942年5月份,戴安瀾將軍率領的中國赴緬參戰(zhàn)遠征軍第200師在撤退途中,遭日軍伏擊,年僅38歲的戴安瀾將軍身負重傷,不幸殉國。戴安瀾將軍在給妻子的遺書中這樣寫道:“現(xiàn)在孤軍奮斗,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yǎng)育!為國戰(zhàn)死,事極光榮。”毛澤東同志曾為戴安瀾將軍撰寫一副挽詩《五律·海鷗將軍千古》: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這首五律即是對中國軍人盡忠履職、保家衛(wèi)國傳統(tǒng)價值追求的贊美和謳歌。
戰(zhàn)場上英勇頑強、奉獻犧牲是軍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戰(zhàn)爭的歷練,離散、安危、生死的抉擇和考驗,使軍人對家庭和親情的渴望較常人更為強烈,對生命的理解更為多元。這種獨特的內心體驗,一旦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受某個人、事、物的觸動,就會外化為對自己生命形態(tài)的無限感喟,這是人的真實?!恫赊薄纷畲蟮奶攸c就是還原了這種真實。
總之,《采薇》一詩既有思親盼歸中對個體生命的嘆息,又有盡忠履職中潑灑生命熱血保家衛(wèi)國的豪情。詩歌還原了征夫們作為“人”而非戰(zhàn)爭機器對于自身生命形態(tài)的感喟,讓我們近距離地觸摸到古代征人勇武剛強的外表下心靈的脈動,感受他們的生命氣息,從而把他們生命價值中持久的堅韌和英雄本色表現(xiàn)得真實而質感。
[1]鄭穎.凝眸.“軍人”和“詩人”的雙重目光.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1,(3).
[2]李曉風.《詩經·采薇》的生命意識解讀.鄭州大學學報,2006.9,(5).
[3]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M].北京:中華書局,1991.
[4]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