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同中有異:英漢修辭美學言語規(guī)律對比

2011-03-20 04:51:15唐健禾
外國語文 2011年4期
關鍵詞:英漢言語規(guī)律

陳 琪 唐健禾

(四川理工學院 外語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

1.引言

人類為什么終生追求各種“美”的形式?人類為什么總是力圖選擇“美”的言語?諾貝爾獎得主伊里亞·普里戈金教授于1969年提出的“耗散結構”理論揭示了人類的心理結構是一個不斷與外界交換、變化著的耗散結構,追求安靜、恒定不符合人的本性。人對于美、對于快樂的追求,在追求到的那一刻得到了滿足,但這種滿足感會隨著刺激的停止而消失,使得人又開始新的追求,以獲得新的滿足。具體到言語行為中,人類同樣“有一種永無止境地追求創(chuàng)造的快樂、美的享受的本能,為了追求美,他會在言語活動中,做永無休止的審美選擇”(葉南,2004:38)?!懊馈笔侵饔^意識、情感與客觀對象的統(tǒng)一,是對象的客觀自然性質,是人類實踐的產(chǎn)物,是自然的人化,因此是客觀的、社會的。(李厚澤,2007:213)經(jīng)過不斷發(fā)展與變化,作為科學的美學逐漸滲透到眾多研究領域,翻譯學就是其中的重要領域,二者相結合產(chǎn)生了翻譯美學。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的邊緣學科——翻譯美學,對翻譯研究的方方面面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已有不少學者就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比如:劉宓慶(2005)、姜秋霞(2002)、奚永吉(2004)、毛榮貴(2005)等,其形成的研究成果有利地支持了翻譯研究的深化和多元化。人們試圖運用美學眼光和美學原理去看待和闡釋翻譯領域中的各種問題。目前,這個進程還在不斷深化和擴展。

“修辭”的定義在修辭學界是個被反復探討但仍然眾說紛紜的問題。為此,胡范鑄(2002:2)撰文指出,修辭是“人類的一種語言交際行為”,而且是“追求語言交際有效性的行為”??梢钥吹剑靶揶o”是種特殊的交際行為,它必須使語言具有可交際性,能夠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正常、有用的溝通。“有效性”是修辭極其重要的特征。那么,為了實現(xiàn)有效性交際,人們又應該遵循什么樣的標準,即修辭原則呢?自現(xiàn)代修辭學誕生以來,遠有陳望道提出的“適應題旨”和“適應情境”原則(曹德和,2007)、呂叔湘(1983)提出的“適度”原則等,近有王占福(2001)提出的“真”和“美”原則(2001)、孫汝建(2003)提出的“適切”、“審美”和“比較”原則等,林林總總不下20余種。曹德和(2007:59)認為,出現(xiàn)修辭原則的不同表述是為了滿足不同的需要,各種表述都是“長短互見”,并且將這些表述歸結為修辭的“操作原則”、“效應原則”和“操作原則與效應原則的結合”三類。不管是哪種修辭原則,其核心內(nèi)容都是要強調交際表達的“有效”和“成功”。修辭的根本屬性應是一種表達的藝術,是同語言學、邏輯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密切相關的。

最早為西方修辭學奠定理論基礎的是亞里士多德所著的《修辭學》,而中國最早提到我們今天所指的“修辭”是劉勰的《文心雕龍》。修辭學的研究歷史悠久,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對它的研究局限于語言修辭學,主要研究的是語法手段的構成、句子的修辭特征以及修辭格等。隨著修辭學的不斷發(fā)展,其研究也逐漸擴展到了以研究文風、語體、言語修養(yǎng)等為主要研究對象的言語修辭學上。不僅如此,修辭學還不斷與其他相關學科融合,形成了心理修辭學、美學修辭學、文藝修辭學等各種新的邊緣學科。20世紀后半期的西方修辭學新理論,分別將修辭作為論辯、作為對社會現(xiàn)實的構建、作為表演、作為敘述和作為認知。(鞠玉梅,2003:63-66)這些理論有各自獨立的理論體系,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它們都從言語修辭學的角度反映了“修辭”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對它的研究不可避免。正因為“修辭”是普遍現(xiàn)象,因此在連接不同語言和文化的翻譯活動中,對修辭的研究、對如何更好地在翻譯中處理修辭現(xiàn)象的研究,也就成為必然。將修辭與前文所述的翻譯美學結合起來,運用美學的眼光和原理去看待修辭,已成為一個新的研究著眼點。目前,中西修辭學方面的美學對比研究已經(jīng)在進行,比較常見的還是對各自修辭學古典美學思想的比較,詞、句或語篇修辭的美學屬性,修辭格與審美等具體的研究;而對于總體性、一般性的研究,比如對修辭言語規(guī)律的研究和總結,還比較缺乏。此文試圖從翻譯美學角度,通過英漢兩種語言的對比,對修辭言語的普遍規(guī)律進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2.英漢修辭美學對比對修辭言語規(guī)律的三點啟示

前文提到了語言修辭學和言語修辭學,這里我們需要就“語言規(guī)律”與“言語規(guī)律”作個說明。王德春、陳晨(2005:26-36)指出,“語言規(guī)律是語言體系本身的規(guī)律,言語規(guī)律是人們使用語言的規(guī)律”,并認為除了語言修辭的手段和方法之外,言語規(guī)律成為了現(xiàn)代修辭學的主要對象。語言規(guī)律重點在于對語言自身結構體系的研究。言語規(guī)律強調的是,在特定環(huán)境中選擇適應交際的話語。此處,我們探討的是言語規(guī)律,將言語的“特定環(huán)境”置于整個語言之中,從不同語言的總體環(huán)境層面上來考慮其中規(guī)律性的東西。修辭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表達的藝術,是以實現(xiàn)交際的有效性為目的的表達藝術。對修辭的選擇,不管是從語言規(guī)律還是從言語規(guī)律來看,“有效性交際”都應是其最終目標。因此,讓交際“有效”是我們對比英漢兩種不同語言修辭的基礎。從翻譯美學角度來看,英漢兩種語言修辭的美學言語規(guī)律既有共同點也有相異之處。形成這種情況的根源在于兩種語言各自的文化和社會發(fā)展歷程有同有異、使用語言的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也有異同,在于人類認知活動中相同或相異的體驗和經(jīng)驗。概括而言,二者的修辭美學言語規(guī)律可以說是“同中有異”,這一點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窺見一斑。

2.1 邏輯美

“邏輯”存在于一切思維形式和過程之中,人們在進行思維活動時,只有正確地運用了邏輯,思維才具有正確性,也才具有美感。語言中對于“邏輯美”的探討,經(jīng)常是圍繞語篇布局進行的。其實,除語篇外,語言的各個層次上都脫離不了“邏輯”。沒有“邏輯”的語言是無意義的胡言亂語,是不能為人所理解的,必然喪失交際的有效性,也就必然不是修辭。因此,不管英語還是漢語在這個問題上都是一致的,都要求修辭一定具有邏輯性,擁有邏輯美。不過,在擁有“邏輯美”這一共同言語規(guī)律的基礎上,英漢兩種語言的修辭又存在著差別。從某種程度而言,英語修辭對“邏輯美”的要求更高,漢語修辭的要求則更低。這是因為,漢語修辭在“具有邏輯性”的大前提下,更多地注重個體的直觀體驗,注重個體對所知事實做出的直覺性判斷。這種判斷的過程本身,并不一定遵循嚴格的邏輯程序,其結果自然也不會具有嚴密的邏輯美。不過,需要指出,這種不嚴密通常是微觀層面上的,是不影響使用漢語的人之間的有效交際的;在宏觀層面漢語修辭仍然遵循著嚴密的邏輯。這符合中國人將美直感化,融入日常生活,融入自然的審美規(guī)律,滿足了中國人對漢語修辭的言語需要。有一段關于山東蓬萊閣景區(qū)的簡介是這樣的:蓬萊仙閣,層崖千仞,重溟萬里,浮波涌金,扶桑日出,霽河橫銀,陰靈生月,煙浮霧橫,碧山遠列,沙渾潮落,白鷺交舞,游魚浮上,釣歌和應。聽覽之間,恍不知神仙之蓬萊也,乃人世之蓬萊也。(曹佩升,2007:351)從語體學角度來講,這段介紹是詩歌體的,具有韻律和節(jié)奏美,選詞也非常華麗、雅致,有歷史的縱深感。宏觀層面上,文字的邏輯感比較強,層次鮮明。但是,在微觀層面上,眾多“四字格”當中的用詞,比如“千仞”、“萬里”等,卻并無嚴密的邏輯推理,不具備嚴密的邏輯美。漢語修辭中,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人們也能夠充分領會文中的意境。而英語,不管是語言本身還是人們對語言的使用,都強調嚴密的邏輯美,注重形式邏輯和形式論證。與漢語修辭相比,英語修辭在微觀層面上也十分重視嚴密的邏輯美。單從英語修辭的外在形式來說,就比漢語修辭顯得更完整,不同層次間的連接也更精確。與漢語長句的松散結構不同,英語長句總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連續(xù)地展開,句子內(nèi)部各部分的關系是十分清晰的,有很強的邏輯性。比如句子“All this was cut off by the fatal shears of that abstract word Fascism,and the little old lady next door was the Atropos who cut the threat of my actual life this afternoon.”(李鑫華,2006:81)這個長句把隔壁房間的矮小老年女士稱為命運女神Atropos,使用了隱喻修辭;句子各分句間及分句內(nèi)部的連接非常明確,體現(xiàn)了英語修辭嚴密的邏輯美。翻譯過程中處理英漢兩種語言的修辭時,要依據(jù)各自的言語規(guī)律,在宏觀層面上把握好邏輯性和嚴密性,而在微觀層面則可按照“英語形式邏輯更嚴密,漢語更注重直觀體驗”的特點,靈活處理翻譯中遇到的修辭邏輯問題。

2.2 模糊美

從語言發(fā)生學角度看,語言是模糊的,因為模糊性的根源在于客觀世界的無限性和人類大腦在信息處理方面的局限性。(李文戈、武柏珍,2004:84)認識客體的無限性和認識主體的局限性,使模糊性成為語言的固有屬性,大量存在于各種語言之中,英語和漢語也不例外。這一點從兩種語言中都存在著一個句子有多種解釋的情況就可看出。比如:漢語句子“她鞋做得好”,若不在具體的語境中去考察,句子的意義就是模糊的,可能有多重含義。既可以理解為“她做鞋做得好”,也可以理解為“她的鞋做得好”。這類表達在英語中也很常見。英語句子“They are boring teacher”,如果沒有特定的語境,對句意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既可能是指“他們打擾老師”,也可能指“他們是乏味的老師”,句子的意義取決于對“boring”這個詞的理解。模糊美是語言的絕對屬性,是英漢兩種語言修辭的共同屬性,正因為模糊性的存在,才使得語言可以用有限的字詞,表達出無限的意義。但是英漢兩種語言中的修辭在“模糊美”的程度上,卻存在著差別。中國人注重主體意識,提倡人通過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獲得了悟,特別重視人的“悟性”;在修辭的行文與理解上強調“意合”、“神似”,重視整體表達的意境,而不追究細節(jié)是否絕對精確。但是,比起中國人,西方人由于強調修辭在宏觀和微觀層面的邏輯美,相應地也就更重視形式上的準確表達,要求精確表達下的有效性交際,言語表達講究清晰、嚴密、條理分明、精確度高。就一個“大”的概念而言,英漢兩種語言在修辭方面的差異是很明顯的。在中國,人們經(jīng)常能聽到介紹某地或某種東西是“世界最大”、“亞洲最大”、“東南地區(qū)最大”等等。西方人的言語中也會出現(xiàn)“the biggest”的類似表達,但如果沒有在之前加上“one of”,通常就是有確切的權威統(tǒng)計或可靠的引證作為佐證,換言之,就的確是“最大”的。其實,漢語修辭中用到的“最”、“第一”這類概念,人們一般不會詳細研究是否真的屬實,而只會將它們理解成是“好”、“大”等的泛化表達,如果真要認真理解幾乎可以等同于“很/較好”、“很/較大”。英語修辭中,人們更多地不是將其理解為泛化的概念,而是精確的數(shù)字表達,因而通常會慎重處理,除確有需要,一般都盡量做到表達嚴密、精確,不僅在說“最”的時候一定要用范圍加以限定,而且還常常有所引證??梢?,盡管模糊美是英語和漢語修辭中共有的美學言語規(guī)律,但二者在“模糊”的程度上是有區(qū)別的。相對而言,英語修辭更強調精確美,更強調精確下的有效性交際,而漢語修辭的模糊性更強。因此,需要在翻譯活動中對英漢兩種語言修辭的模糊程度有所區(qū)別。目標語為漢語時,可以使用模糊性更強的言語,而目標語為英語時,則要慎用模糊的語句。

2.3 和諧美

“和諧”二字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8年版)中被解釋為“配合得適當和勻稱”。從哲學的觀點來看,和諧產(chǎn)生于對立事物之間,是在承認矛盾、承認不同的基礎上求得的和順與恰當,是世界的本質。英語和漢語的修辭都講究和諧美,講究不僅修辭本身的搭配應是適當?shù)?、勻稱的,而且修辭的使用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也應是恰如其分的。比如在形容“紅色”的時候,“像花兒一樣紅”與“像血一樣紅得刺目”二者本身的修辭搭配都是適當?shù)?,但是考慮到使用修辭的特定環(huán)境,形容美好、艷麗的事物時可能多用前者,而形容讓人驚悸、害怕的事物時使用后者的幾率要大得多。英語當中也同樣如此。比如形容“一個人看起來老”時,如果句子是“It appears that she is older than she really is”,那么表達尚屬中性;倘若表達為“She looks like an old witch”,則明顯只能用在對對方十分不滿的語境中才和諧。雖然英漢兩種語言的修辭在講究“和諧美”這一點上是相同的,但是二者在不同事物之間以修辭結成的“和諧美”上,還是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漢語修辭更多地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諧美”,而英語修辭則更多地體現(xiàn)了“科學的和諧美”?!兑捉?jīng)·文言》中就曾寫道“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和其序”?!痘茨献印ゃ嵴撚枴分幸灿小昂驼?,陰陽調、日月分而生物”??梢娬J為“和諧”是世界的本源,追求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相和諧,人是自然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倡導認識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是中國古已有之的審美情懷。在西方,盡管人們也認為“和諧”是世間萬事萬物的本源,但是普遍而言,西方人更注重科學的和諧美,對于“和諧”的研究更多是從宇宙學、數(shù)學、邏輯學等開始的,比如畢達哥拉斯就認為“整個天就是一個和諧,一個數(shù)目”(高寧、李歷紅,2008:97)。前文提到的在對“紅色”的修辭中,使用到的“花兒”、“血”都是日常生活中人類在自然界隨處可見的、與紅色相關的事物。這樣的表達在英語和漢語中都存在,但是由于漢語修辭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諧美”,使用此類自然界中常見之物來進行修辭的情況就更多;英語修辭中除了使用這些日常之物外,人們還追求“科學的和諧美”,因此會在修辭中用到很多跟科學相關的內(nèi)容。比如句子“His statement sparked off a quarrel between them”,漢語意義是“他的發(fā)言在他們之間激起紛爭”(馬洵,1995:15)。句子中的“sparked off”就是個科技術語,指的是發(fā)動機起動,這里用來替代了日常表示“導致”含義的“l(fā)ed to”、“caused”等詞匯。要把源語翻譯成目標語,“和諧”的修辭搭配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既要認清不同語言間有不同的“和諧美”偏向,又要根據(jù)不同的文章風格確定翻譯過程中對源語修辭的字面忠實度。

3.結語

從翻譯美學的角度來看,英漢兩種語言的修辭是有其美學言語規(guī)律可循的,人類所處的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共同的日常生活體驗和思維基礎,為這些美學言語規(guī)律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而周圍環(huán)境的差異、思維方式的不同以及不同的社會歷史和生活差異,又造成了兩種語言修辭的美學言語規(guī)律必然存在差異。正是這種“同中有異”的修辭美學言語規(guī)律,使得英漢兩種語言的修辭既有差別又有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因而存在可譯性。在翻譯活動中,對修辭的處理是不可回避的問題,要求修辭的轉換努力實現(xiàn)表達準確、恰當、生動、鮮明,符合目標語的審美標準,符合不同語言自身的修辭言語規(guī)律,以實現(xiàn)翻譯結果的可交際性。從翻譯美學角度研究英漢兩種語言修辭的美學言語規(guī)律,對比英漢兩種語言具有普遍性的修辭審美標準,有助于提高翻譯活動的質量,有助于翻譯研究的不斷深化和擴展,也有助于翻譯活動的成功進行。

[1]曹德和.如何看待關于修辭原則的不同表述——兼談建立修辭原則時需要注意的問題[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

[2]曹佩升.中西旅游審美心理差異與旅游資料的英譯[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7(3).

[3]高寧,李歷紅.中西傳統(tǒng)和諧觀之比較[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4]胡范鑄.“修辭”是什么?“修辭學”是什么?[J].修辭學習,2002(2):2 -3.

[5]姜秋霞.文學翻譯中的審美過程:格式塔意向再造[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6]鞠玉梅.從西方修辭學的新理論看修辭學的發(fā)展趨勢[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1):63 -66.

[7]李厚澤.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

[8]李文戈,武柏珍.翻譯學視野中的語言模糊性[J].外語學刊,2004(3):84-87.

[9]李鑫華.英語修辭格詳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10]劉宓慶.翻譯美學導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11]呂叔湘.漢語修辭學·序[M]//王希杰.漢語修辭學.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1 -2.

[12]馬洵.簡論EST新詞匯的構成和譯名[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1995(4).

[13]毛榮貴.翻譯美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14]孫汝建.現(xiàn)代漢語[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420-423.

[15]王占福.古代漢語修辭學[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3 -37.

[16]王德春,陳晨.現(xiàn)代修辭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26 -36.

[16]奚永吉.文學翻譯比較美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17]葉南.漢語修辭的美學思考[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38.

猜你喜歡
英漢言語規(guī)律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呂魁:難以用言語表述的特定感受
都市(2022年12期)2022-03-04 09:11:46
規(guī)律睡眠中醫(yī)有妙招
找規(guī)律 畫一畫 填一填
找排列規(guī)律
巧解規(guī)律
商務英語翻譯中英漢褒貶義詞的應用探討
淺談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方法
英漢文化中的委婉語應用對比分析
關于冬天
中國詩歌(2013年3期)2013-08-15 00:54:22
阿尔山市| 综艺| 花莲市| 黄石市| 垫江县| 独山县| 进贤县| 吉林市| 花莲市| 子长县| 宝兴县| 沭阳县| 嘉鱼县| 柳江县| 甘南县| 新闻| 霍林郭勒市| 遵义市| 碌曲县| 江达县| 屯留县| 青浦区| 四平市| 巩留县| 祁连县| 融水| 金川县| 洛阳市| 沧源| 南宁市| 扶余县| 丁青县| 汤原县| 南汇区| 蕲春县| 东乡族自治县| 肥城市| 彭山县| 聂荣县| 年辖:市辖区| 尉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