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杰
(鄭州市第九人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藥品是用于防病治病、康復保健的特殊商品。確保用藥安全是關系人民健康的一件大事。任何藥品都具有兩重性,藥品能夠治療疾病,也可能引起不良反應,對人體造成危害。在我國5000萬住院病人中,約有10%~30%的病人用藥后發(fā)生各種ADR,至少有250萬病人出現較為嚴重的ADR,其中因此造成死亡的人數達20萬。前幾年的“龍膽瀉肝丸”和“息斯敏”事件又給我國的ADR監(jiān)測敲響了警鐘[1]。
目前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作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及時發(fā)現ADR的發(fā)生,為藥品的安全性評價提供依據。而且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是藥品再評價工作的一部分,主要是監(jiān)測藥品上市后的ADR事件,并及時做出評價和制定控制措施,保障公眾用藥的安全合理[2]。
為了解我院不良反應監(jiān)測工作,我們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運用計算機輔助工具,對整理匯總的2009年網上呈報的ADR資料,進行資料完整性和準確性考察,篩選出可用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期望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找到安全、有效、經濟、規(guī)范化的給藥方案,減輕病人的精神負擔及經濟負擔,為藥物的合理應用提供依據。
所有資料均來自鄭州市第九人民醫(yī)院2009年度上報的藥品不良反應。
1.2.1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顧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分別對204例ADR患者的一般項目(年齡、性別、家族病史等)、原患疾病、用藥情況和ADR進行調查,并對上述結果進行分類統(tǒng)計分析。
1.2.2 數據處理方法
利用AcecsS2003建立數據庫,應用 Excd2003對資料進行匯總、分類、篩選。
204例報告中,男性患者 114例,女性患者90例。發(fā)生ADR患者的最小年齡14歲,最大年齡105歲。204例中有明確過敏史的54例。報告中出現嚴重 ADR 0例,一般 ADR 144例。新的一般的ADR60例。ADR治愈168例,好轉36例。
數據資料按致ADR藥物的給藥途徑進行分類統(tǒng)計,結果如表一所示。其中以靜脈給藥(122例)的ADR發(fā)生率列第一位,其次為口服給藥(44例),兩者占與ADR相關給藥途徑的81.37%。
表一 ADR與給藥途徑因果關系評價
在14個藥物類別中,抗感染藥物引起的ADR例次最多,達到62例,占總ADR的 30.39%,中藥、中成藥ADR為24例,排第4位(見表二)。
表二 藥物種類與ADR
進一步分析62例涉及抗感染用藥的病例,其中頭孢菌素類藥物最容易發(fā)生ADR約占38.7%,名列第一位。其次是喹諾酮類和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見表三)。
表三 抗感染藥物與ADR
3.1.1 ADR報告填寫缺項
ADR報告中的每一項都有其意義所在,然而存在缺項情況的報告占有相當比例,給上報該報告帶來了一定困難,也給ADR的后續(xù)研究工作帶來了不便。
3.1.2 藥品通用名與商品名填寫混亂
ADR報告人員不正確填寫,影響ADR情況的分析和反饋,給統(tǒng)計工作造成不便。
3.1.3 ADR過程描述過于簡單
ADR報告單中“不良反應過程和處理的描述”對于以后的分析討論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一些嚴重的不良反應,ADR出現后的癥狀以及處理是一項重要內容,作為監(jiān)測人員應認真填寫和詳細描述。
3.1.4 字跡潦草、不清
有些報告字跡潦草模糊,而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內容和統(tǒng)計資料是加強藥品監(jiān)督管理、指導合理用藥的依據。關于這一點應加強宣傳,相關知識的培訓有待繼續(xù)深入和加強。
絕大部分ADR由靜脈滴注給藥引起,在ADR報告中的構成比達59.8%。說明靜脈給藥相對其它途徑給藥,更易發(fā)生ADR。這是因為靜脈給藥,藥物直接進入血液,無肝臟首過效應,故其藥理作用以及不良反應較口服給藥迅速而強烈。另外,由于藥物直接進入人體,對制劑的質量要求比其他制劑要高許多,而某些注射藥品質量不高,雜質過多,也是引起各種不良反應的因素之一。
在藥物引起的ADR中,抗感染藥物的ADR發(fā)生率遠遠高于其他藥物。一是因為抗感染藥物在臨床應用廣泛,使用率高;二是由于抗感染藥物的應用不當及耐藥菌增加,使劑量不斷提高,使得ADR增加。
中藥及中成藥ADR日益突出,在204份ADR報告中,中藥及中成藥ADR發(fā)生率排第四位,主要原因分析為以下幾點:①中藥注射劑多為復方制劑,成分復雜,其中的動植物蛋白、鞣質等隊時,對項目指導教師是最大的考驗,指導教師應事先與相關基礎課教師和專業(yè)基礎課教師取得充分溝通,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長有充分的了解,并結合項目本身的教學目標加以綜合考慮。評判項目學習成敗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通過這個項目的學習是否充分調動起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即使他在這個項目中扮演的不是核心角色,但只要讓他充分認識和享受了自我價值的體現,并學會企業(yè)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思維方式就是最大的成功。
如何培養(yǎng)出適應市場要求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是我們必須解決的一個課題。這就要求高職教育尤其是專業(yè)課程設計必須緊密跟蹤相關行業(yè)、企業(yè)的發(fā)展和對核心技能的實際要求,學會充分挖掘出企業(yè)精神文化和工作模式中的精華并吸收、融入我們的高職教育,指導、改革和創(chuàng)新我們的教學方法、課程體系,最終繁榮我們的職業(yè)教育,我想這也正是我們高職院校提高課程改革和教學質量的生命之源。
[1]葉瀾.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02.
[2]楊進.中國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挑戰(zhàn)與對策[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4,(4).
[3]郎群秀.高技能人才內涵解析[J].職業(yè)技術教育(教科版),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