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炳勛
(漯河市召陵區(qū)人民醫(yī)院骨科 河南漯河 462000)
在臨床上,固定架在四肢長骨骨折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其中,外固定架是一種介于手術與非手術之間的半侵入性固定方法。外固定架治療伴有嚴重軟組織損傷的四肢開放性粉碎性骨折、骨干多段骨折和全身多發(fā)傷的獨特優(yōu)勢較為明顯,而內固定架則在嚴重四肢長骨骨折伴多種并發(fā)癥,和、或外固定后骨骼畸形愈合的二次手術等應用廣泛。筆者在臨床中發(fā)現(xiàn)兩者各有其優(yōu)勢和局限性,在臨床的應用中外固定架結合有限的內固定能較好的治療各種四肢長骨骨折。以下是筆者在臨床總結數(shù)據(jù)對外固定架與內固定術在四肢長骨骨折治療中的分析。
選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四肢長骨骨折的患者78例。選取的患者已排除伴有其他并發(fā)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患者。即選取常規(guī)的四肢長骨骨折患者,患者的骨骼愈合情況可排除受其他疾病和特殊個人情況的影響。主要評定標準是患者術后拆除固定物,逐步鍛煉恢復生理功能,并且連續(xù)隨訪9~24個月。以患者所能恢復正常生理功能的情況,作為結果評定和比較。年齡從11~68歲,平均年齡37.8歲。共有男性52例,女性26例,其中上肢骨折38例,下肢骨折40例。閉合性骨折57例,開放性骨折21例,按Gustilo分類,Ⅱ型13例,Ⅲa型6例、Ⅲb型2例。致傷原因:車禍傷36例,高處摔落傷29例,重物擊打傷13例。本組收入的患者資料排除伴有其他并發(fā)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情況。
主要評定標準是患者術后拆除固定物,逐步鍛煉恢復生理功能。連續(xù)觀察隨訪9~24個月。以患者所能恢復正常生理功能的情況,作為結果評定和比較。筆者將患者的愈后恢復情況,分為三等:優(yōu):骨折處無腫脹炎癥等,完全恢復解剖位,骨折肢體活動正常,步態(tài)正常或負重較正常。良:傷處無腫痛,傷肢的活動度可達正常肢體的3/4???傷肢活動時疼痛,但基本能生活自理,傷肢的活動度能達正常的1/2,需要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
手術療效評定結果如下:優(yōu)65例,其中39例為使用外固定架的閉合性骨折患者,15例為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的閉合性骨折患者,5例為單純使用內固定術的開放性骨折患者,6例為使用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治療的開放性骨折患者。良12例,其中3例為使用單純外固定架治療的閉合性骨折患者,9例為使用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的開放性骨折患者;可1例,為使用單純內固定術的開放性骨折患者。無骨折不愈或畸形愈合的患者,無肢體縮短患者,無血管神經損傷患者,5例淺表感染,2例內固定術固定骨骼后發(fā)釘?shù)栏腥?均經換藥處理及抗生素治療后痊愈。
外固定架容易造成氣血不循環(huán),肌肉萎縮,容易讓關節(jié)僵硬,尤其開放性的更不適合石膏等外固定架。而手術內固定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非常之大,容易加重骨骼和、或局部組織的創(chuàng)傷,容易損傷周圍軟組織,損傷氣血,可能會造成相關的后遺癥,而且照成后期的愈合時間延長。外固定架對患者的創(chuàng)口損傷小,避免對傷者的二次傷害,對于某些特殊情況的患者,外固定架的遠期恢復效果較為理想。而內固定架對于骨骼的固定作用更為理想,能更好的恢復骨骼及其周圍組織的解剖位,另外對于臥床患者的活動有一定的支撐作用,能減少因長期臥床而引起的并發(fā)癥等。
我們知道,骨折愈合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其基本過程是先形成肉芽組織,再由成骨細胞在肉芽組織上產生新骨,依靠骨痂使骨折斷端連接并固定。骨折后在斷端之間,骨髓腔內和骨膜下形成血腫,約工周后開始經過機化,纖維性及軟骨性骨痂形成以及鈣化而形成硬骨痂,最后骨折部的骨結構可以恢復正常形態(tài)。所以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是為了最終是出現(xiàn)斷裂偏離的骨骼和其周邊組織恢復其正常的解剖位,恢復其正常生理功能。不論是外固定還是內固定都是為了更好的幫助骨骼復位,在這個基礎上,根據(jù)患者不同的傷情和具體的個人情況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架,將傳統(tǒng)方法和現(xiàn)代技術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將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外固定架和內固定術都分別有自己的優(yōu)勢與局限性。有限內固定結合外固定架治療四肢長骨骨折,不僅能較好的保護軟組織,又能穩(wěn)定的固定骨折。對患者的愈后發(fā)展更為理想。
[1]王亦璁.骨與關節(jié)損傷[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25,1061,110,111.
[2]詹偉彥,巫偉東,何開正,等.組合式外固定架治療脛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03,9(5):112.
[3]徐莘香.當前骨折內固定治療中的幾個基本問題[J].中華骨科雜志,1996:204.
[4]侯曉魁.應用骨外固定器的并發(fā)癥及其防治[J].中華骨科雜志,199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