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信
(河南省濮陽市中原油田第七社區(qū)第一醫(yī)院 河南濮陽 457164)
膽囊切除術是腹部外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遇有肝外膽管及血管的解剖變異并局部病理改變時,術中發(fā)生膽管損傷的機率增高。本院2000年6月至2010年10月在行開腹膽囊切除術時共發(fā)生膽管損傷8例,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組共8例,男5例、女3例,年齡36~68歲,平均年齡50歲。8例中膽囊結石、慢性膽囊炎4例,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并膽囊積液4例。
8例中6例為擇期手術,2例為急診手術,術中發(fā)現(xiàn)損傷6例,另2例分別于術后第5、7天發(fā)現(xiàn)。膽管損傷類型:橫斷傷4例(50%),膽管壁部分損傷3例(37.5%),誤縫誤扎1例(12.5%)。
所有病例均行手術治療,6例術中發(fā)現(xiàn)立即進行,另2例分別于術后第5、7天再次手術。治愈7例,繼發(fā)膽汁性肝硬化1例,未發(fā)生死亡病例。
膽囊炎癥反復發(fā)作致Calot三角區(qū)組織水腫、增厚、嚴重粘連時手術極易損傷膽管,本組8例中有4例與此有關,其中1例因損傷膽囊血管出血,術中反復縫扎止血致使膽總管被完全縫扎。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并與膽總管粘連,出現(xiàn)Mirizzi綜合征,肝(膽)總管因粘連移位,切除膽囊時將肝(膽)總管誤認為膽囊管切斷,本組2例屬此種情況。解剖變異也是造成膽管損傷的原因之一,本組1例為膽囊管與右肝管平行并以結蹄組織形式并行一段距離后匯入肝總管右臂,1例為膽囊管斜形跨過膽總管的前方匯入肝總管左臂。術者經(jīng)驗不足,追求手術速度及麻醉不滿意均是造成膽管損傷的原因。
在遵循“祛除病灶、解除梗阻、暢通引流”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盡早恢復膽腸通路恒久的完整性和通暢性是膽管損傷處理的通用原則和最終目標[1]。術中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膽管損傷對預后極為重要。方法為:(1)誤扎誤縫時立即拆除縫線,留置T管支撐引流,防止膽管狹窄;(2)膽管壁損傷局限、邊緣整齊,且膽管無狹窄可行膽管單純修補,否則應行膽管修補加T管支撐引流;(3)對于肝外膽管橫斷傷,可行膽管端端吻合加T管支撐引流術,如張力較大可松解周圍組織再作吻合,如松解無效則須行膽總管十二指腸吻合或膽管空腸Roux-en-y內(nèi)引流術。膽管對端吻合時膽管應對好、不能扭曲、不能有張力、膽管壁不能縫合太多,防止內(nèi)翻,針距0.3cm左右。膽腸吻合時應采用前后左右“四針縫合法”,縫線從開口里進外出、線結打在腔外,以達到黏膜對黏膜吻合。
(1)提高醫(yī)師責任心,充分認識到膽道手術潛在的風險及膽管損傷后果的嚴重性。(2)加強醫(yī)師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熟悉膽道的各種解剖變異,重視外科基本功的訓練。(3)嚴格掌握開腹膽囊切除的手術時機及適應證,麻醉選擇適當,切口大小適宜,術野顯露良好。(4)術中正確辯認肝外膽管結構及Calot三角區(qū),特別是膽囊管、肝總管及膽總管之間的關系,吳金術[2]指出膽囊切除應重視前三辯、后三辯,檢查切除膽囊有無“三岔口”。(5)術中組織嚴重炎癥水腫、局部解剖關系不清時可考慮行膽囊造口或順逆結合切除膽囊。(6)術中發(fā)生膽道大出血時應手法控制出血后直視下止血,以免盲目鉗夾損傷膽管。(7)術中懷疑解剖異?;蚰懝軗p傷,可行術中膽道造影、術中超聲或膽道鏡檢查。(8)手術結束前將干紗布墊于術野區(qū)數(shù)分鐘,檢查紗布有無黃染,以提高術中損傷的發(fā)現(xiàn)率。術后常規(guī)放置腹腔引流管,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膽管損傷并及時處理。
[1]張永杰.醫(yī)源性膽道損傷的再手術治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6,26(3):173~176.
[2]吳金術.吳金術肝膽胰外科[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