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全球氣候變化對中國森林影響的研究進展

2011-02-20 23:16:35時明芝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1年7期
關鍵詞:氣候變化氣候物種

時明芝

(山東財政學院,山東濟南250014)

全球氣候在變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并且已經(jīng)對社會經(jīng)濟和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了重大影響,更將威脅到人類的生存,是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面臨的長期、嚴峻的挑戰(zhàn)。作為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體,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所提供的產品和生態(tài)服務也受到氣候變化的重要影響。國際林業(yè)研究機構聯(lián)合會(IUFRO,簡稱國際林聯(lián))在2009年得出一個基本結論:氣候變化將顯著地改變森林生態(tài)服務的供給水平和質量[1]。在我國,雖然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研究全球氣候變化下中國森林的脆弱性問題,但到目前為止,氣候變化對森林影響的科學研究主要集中在氣象部門,林業(yè)部門對相關的基礎性科學、社會經(jīng)濟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相對滯后,有可能延誤相關的重要決策和行動,所以應加速推進。

1 氣候變化對中國森林的影響

1.1 歷史上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2]

結束于1.1萬-1.5萬年前的上個冰期,世界曾非常干燥,熱帶雨林變干并碎化,一些森林變?yōu)槭枇?,目前屬于北溫帶森林的地區(qū)在那一時期不是被冰雪覆蓋就是凍土地帶或寒帶草原。當冰期結束時,氣候開始變得濕潤,森林在地球所有適合樹木生長的區(qū)域都快速擴展。

在目前的間冰期,自然氣候變化從各個方面對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巨大影響。在過去的6 000年,非洲的干旱,使樹木稀少的大草原在長期氣候變化的影響下變成了撒哈拉大沙漠,氣候變化在加速中亞咸海干旱中起了主要作用。即長期持續(xù)的降水減少造成了大面積的荒漠化;而在長期氣候變化不劇烈的地區(qū),許多樹種具有的長生命周期和高的生態(tài)耐受性,使它們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相對遲緩。

1.2 氣候變化對森林分布的影響

物種向更高緯度和海拔分布的變化與氣候變暖相關。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全球多個系統(tǒng)和地區(qū)80%的物種變化(增加、減少或遷移)與氣候變化預測的結果一致[3];在氣候變化加劇的情況下,2020年興安落葉松適宜分布區(qū)域將減少58.1% ,2050年將減少99.7%,即至2100年興安落葉松適宜分布區(qū)將從我國消失。全球氣候變化將造成東北地區(qū)濕潤森林界線北移,面積明顯縮小,寒溫帶濕潤森林將北移出我國東北地區(qū)[4];未來氣候若呈“暖干化”(氣溫升高5℃,降水減少30%)趨勢,興安落葉松將向西北方退縮100 km左右,長白落葉松將向西北方擴展100 km左右,華北落葉松將向東北方擴展800 km左右;若呈“暖濕化”趨勢(氣溫升高5℃,降水增加30%),興安落葉松將向西北退縮400 km左右,長白落葉松將向西北方擴展550 km左右,華北落葉松將向東北方擴展320 km左右[5]。

1.3 氣候變化對森林演替的作用

陸地表面的植被類型、分布格局是長期適應氣候的結果。氣候變化與高二氧化碳水平的相互作用,將改變物種集合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演替[6]。在暖干化氣候變化條件下,植被將遵循逆行演替的規(guī)律,從高級類型向低級類型退化。據(jù)預測,到2050年中國干旱區(qū)面積將增加84萬km2,荒漠化面積增加 70 萬 km2[7]。

森林群落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十分敏感,新的氣候條件下,氣候因素、土壤過程、樹木個體的響應等諸多因素的結合,可以導致森林演替過程偏離目前的軌道。大興安嶺地區(qū)森林結構將發(fā)生很大變化,該地區(qū)的優(yōu)勢種興安落葉松生物量下降,蒙古櫟、樺樹、椴樹等闊葉樹在森林中占的比重將加大;如果考慮降水增加的作用,群落中將出現(xiàn)紅松樹種;從森林群落對這些可能氣候變化的響應來推測,東北森林分布帶將有北移的趨勢,大興安嶺將可能以溫帶針闊混交林為主[8]。

1.4 氣候變化對森林生產力的影響

氣候變化對森林生產力的影響由于其他同時影響的因素而變得復雜。這些因素主要是指氮沉積和大氣CO2濃度變化。一些研究證實,CO2濃度倍增后,中國森林生產力將增加12% -35%,增加的幅度因地區(qū)不同而異[9];氣候變化將使興安落葉松的生長加快8% -10%,大興安嶺地區(qū)森林生產力將增加10%[10]。但是,另一些研究結果也證實,氣候變暖與干旱、火災和生物干擾相互作用,造成了森林生產力的下降[11]。

1.5 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氣候變化與生態(tài)系統(tǒng)演進的非線性可以對森林物種的組成產生不可預期的結果,并最終對森林產品和服務產生影響。氣候惡化會使地表穩(wěn)定性變差、風蝕現(xiàn)象顯著而促進土地的沙漠化進程,并導致新的沙漠化發(fā)生,造成沙漠化土地面積不斷擴展,從而使物種的有效生境及其種群數(shù)量減少,甚至造成熱點地區(qū)的物種滅絕,溫帶的高緯度和北溫帶森林受影響最大。氣候的有些變化是預期不到的,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將產生較大影響。甄江紅等[12]系統(tǒng)分析了四合木分布區(qū)35年來的氣候變化特點及其對四合木生境與其種群動態(tài)的影響,指出氣候因素是導致起源古老、抗逆性強、并為生物多樣性起源和環(huán)境演變研究的理想對象——四合木種群變化的最重要的因素和動力之一。

氣候變化可以造成熱點地區(qū)的物種滅絕。溫帶的高緯度和北溫帶森林受影響最大,許多物種60%以上的棲息地將受到影響,據(jù)估計,森林系統(tǒng)物種滅絕比例的范圍從北方地區(qū)的小于1%到一些溫帶地區(qū)的超過24%[13]。

1.6 氣候變化對森林火災的影響

當前的氣候變化主要特征是變暖。氣候變暖不僅導致火險期提前到來,還使火險期推遲結束,最終是延長整個火險期。氣候變暖使很多區(qū)域呈現(xiàn)暖干化趨勢,導致林火頻率、林火強度和過火面積增加。氣候變暖使極端氣候事件(強降水、颶風、干旱和冰凍災害等)發(fā)生頻率增大、強度增加,會導致大量植被受損和死亡,地表易燃可燃物猛增,林火發(fā)生的危險性增大。如,2008年初發(fā)生在我國長江流域至江南地區(qū)百年一遇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導致林木大批折斷,地表可燃物猛增2-10倍,平均地表可燃物載量超過50 t/hm2,部分嚴重地段達到100 t/hm2以上,已超過可發(fā)生高強度林火和大火的標準(30 t/hm2)[14]。預期氣候變暖情景下的模擬結果顯示,未來全球大部分區(qū)域的林火天氣狀況會更加嚴峻,林火數(shù)量將比當前狀況更多,林火強度更大[15]。

1.7 氣候變化對森林水文調節(jié)和水質的影響

氣候變化將影響陸地淡水系統(tǒng)的有用水量,加大不同土地利用之間的用水矛盾,影響森林的水文調節(jié)作用。極端干旱和極端濕潤條件下的有用水量對人類福利和土地利用變化都有重要影響(如農業(yè)、城鎮(zhèn)活動、廢水排放等),這些影響又會通過毀林開荒、林地退化等,對森林產生更大的壓力,從而對森林的調節(jié)功能產生負面影響[16]。

在發(fā)展中國家占主導地位的雨養(yǎng)農業(yè)系統(tǒng)下,干旱地區(qū)水量的減少會進一步降低農業(yè)生產力,引起土地利用變化(如農地擴張和毀林開荒)[17]。

1.8 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未來的影響

從全球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足夠的恢復力,能適應一定限度的氣候變化,特別是在半濕潤或濕潤氣候區(qū)。但在發(fā)生劇烈氣候變化的情況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將難以適應,特別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據(jù)預測,在北方森林區(qū),氣候變化將使森林生產力增加,但同時,這些地方的森林將受到日益增加的火災和病蟲害的影響;在氣候穩(wěn)定的情景下,溫帶森林的生產力在向南北兩極的區(qū)域增長,而在赤道地區(qū)則將下降;各種氣候變化模擬的結果都顯示,絕大多數(shù)亞熱帶地區(qū)的森林生產力趨于下降;只要水資源充足,熱帶森林的生產力將趨于增加。但是,在干季或更干旱的氣候下,熱帶森林的生產力就會下降。

森林支持了地球最大的生物多樣性,約3/4的陸地生物在森林中。許多研究表明,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物種和基因水平都存在顯著的生物多樣性的損失,其中物種消失率由劇烈的氣候變化所引起,因為氣候變化影響物種的分布與組成。許多森林在氣候變化面前是高度脆弱的,而且如果受氣候變化壓力或其它影響,森林還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劇氣候變化,除非這種反饋變慢。氣候變化將加劇我國森林的脆弱性,改變森林結構與分布[16-17]。

1.9 氣候變化將顯著改變森林生態(tài)服務的水平和質量

森林不僅為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以及人類的生活提供豐富的資源;還在維護區(qū)域性氣候和保護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如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做出很大的貢獻,所以,森林在維系地球生命系統(tǒng)的平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不僅提供給社會廣泛的支持、供給、調節(jié)和文化服務功能,同時,一些重要的社會經(jīng)濟過程:毀林、森林碎化、棲息地喪失、人口增長、收入增加以及城市化等,也伴隨著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利用、保護或破壞,其中氣候變化將會顯著地改變森林生態(tài)服務的供給。在人類的漫長歷史中,全球森林分布的區(qū)域及狀況主要由毀林開荒和毀林進行其他建設的狀況來決定。

掌握近期氣候變化與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任務。盡管非常復雜,但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影響的機理研究已經(jīng)取得大量進展。總體來講,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取決于具體生態(tài)因子及其相互作用,一個或多個尺度的氣候變化(如溫度和降水)將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過程(如光合作用等);生態(tài)系統(tǒng)過程的改變將影響生物多樣性和服務功能的發(fā)揮[18]。森林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程度不僅取決于受氣候變化及其他生態(tài)系統(tǒng)因子影響的森林面積,而且與適應力相關。森林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是動態(tài)的,受多種因素的影響[13]。

2 現(xiàn)有氣候變化對森林影響的研究的不足

2.1 忽略了其它環(huán)境因子的作用

目前大多數(shù)有關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潛在影響的預測都是根據(jù)一個假設,即氣候(溫度和水分)對樹木物種的分布、森林類型以及生物群區(qū)和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過程發(fā)揮最主要的限制作用,是控制樹木物種和森林類型分布的惟一因素?;谶@一假設的預測是:樹木物種及森林的分布將發(fā)生很大的變化。然而,制約樹木和森林分布的氣候因子間的相關性及其它環(huán)境因子都可能隨氣候變化而改變。所以,盡管這些模型對當前氣候-植被間關系的模擬與實際相當吻合,但對未來氣候變化情形下物種與森林的預測則不一定適用,即僅僅從氣候因素的變化來預測未來樹木和森林的分布有其局限性和主觀性。

2.2 忽略了不同物種之間的競爭機制

自然界不同的物種都是互相影響互相依存的,每一個物種通過對資源的競爭占據(jù)著生態(tài)系統(tǒng)內相關的時間和空間位置。當一個物種暴露在新的氣候條件下,往往可能改變其原有的競爭組合,而與其他物種形成新的競爭關系。因此隨著氣候的變化,實際生態(tài)位也將隨著不同物種競爭組合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演替和發(fā)展正是這種不同物種間相互競爭的結果。由此可見,物種間的競爭在生態(tài)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現(xiàn)有氣候變化模擬的預測缺乏對物種競爭的了解,很難真實地反映未來樹木和森林的分布狀況。

2.3 缺乏對極端氣候事件的考慮

目前所采用的氣候指標都是年平均變化,而很少或沒有考慮其季節(jié)變化和極端氣候事件。但是,未來全球氣候變暖卻可能會使極端高溫和寒冷的頻度和強度加大以及氣候的季節(jié)波動更為明顯,而極端高溫或低溫對很多物種來說可能是致命的?;馂暮拖x災的頻繁發(fā)生將對溫帶森林景觀的演替和發(fā)展造成嚴重的干擾和破壞,導致出現(xiàn)一些偏途演替群落,甚至造成森林景觀的消失;而颶風和熱帶風暴對于熱帶雨林來說其破壞力是巨大的,它們對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的改變往往起著決定性作用。然而,現(xiàn)在模型預測的研究卻很難對這些極端氣候事件作出評估。

2.4 缺乏森林自身變化對氣候變化的反饋

森林與氣候之間通過陸地表面與大氣間的物質、能量和水分的相互交換而互為影響。森林的變化可能對氣候產生反饋:首先,森林碳循環(huán)的改變,可能使森林成為大氣中CO2的源或匯,造成大氣中CO2濃度升高或降低,從而進一步加強或削弱全球變暖趨勢;其次,森林結構和分布的變化將改變地表原有的反射率和全球的水循環(huán)模式。因此,森林的變化將對氣候的變化產生一定的影響,而氣候的變化又進一步影響到森林的結構和功能,這種相互作用非常復雜。

2.5 缺乏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對全球氣候變化反應機制的認識

溫度對光合和呼吸的即時、短期和直接的影響已被相對深入的了解,并被大部分所謂的經(jīng)驗預測模型所采用。但越來越多的實驗表明,不同植物種、功能群和同一植物在不同生源環(huán)境下對溫度升高表現(xiàn)出不同的適應模式。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光合和呼吸兩個組分均涉及一系列化學、生理和物理過程,并通過系統(tǒng)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耦合在一起。由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組分過程各自的特點以及過程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和反饋,導致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對氣候變暖響應的時空變異和在估價碳平衡上的不確定性。

2.6 模型及數(shù)據(jù)的不完善性

對未來的預測,多是在模擬狀況下進行的,因為模型是自然的近似,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很準確地表達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真實變化過程,所以模型模擬的結果也就不可能完全與實際狀況相符合,總有一定的誤差。同時,在調查氣象數(shù)據(jù)的差值過程中,沒有考慮或很少考慮觀察臺的空間分布不均及海拔高度對數(shù)據(jù)的影響等問題,也會使模擬結果有失客觀。此外,生態(tài)系統(tǒng)本身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研究CO2濃度升高對森林系統(tǒng)的影響中,還很難區(qū)分氣候變暖的影響到底占多大比重,不同群落、樹種對溫度變化反饋的差異還不能定量的區(qū)別,當前的預測模擬很少或者很難界定物種的耐性、遷移能力、遷移速率以及遷移障礙等因素對物種的影響等。

3 思考與建議

(1)利用森林資源清查系統(tǒng)、重點工程社會經(jīng)濟效益監(jiān)測系統(tǒng)等監(jiān)測平臺,開展森林氣候影響綜合監(jiān)測,為制定森林適應氣候變化相關政策提供堅實的信息基礎。我國已有的森林資源清查系統(tǒng)可以成為很好的觀測氣候變化對森林影響的重要平臺,林班和林分水平的監(jiān)測可以確定一項具體的經(jīng)營措施是否有效,國家層面的監(jiān)測可以實現(xiàn)許多目標,如碳核算;重點工程社會經(jīng)濟效益監(jiān)測則可以通過分布在不同重點工程的企業(yè)、職工和農戶監(jiān)測點,觀測森林和林區(qū)人口適應氣候變化的過程及需要的政策支持等。

(2)增加基礎設施投資,提高森林抵御暴風雨、火災、病蟲害的能力。根據(jù)目前的氣候模擬,全球范圍內所有氣候帶、所有地區(qū)遭受暴風雨、火災和病蟲害襲擊的頻率和強度都會增強。要防范這些災害,就需要在地區(qū)和國家層面上建立廣泛的通訊和監(jiān)測網(wǎng)絡,在地方層面上加強具體的管理措施(如控制性林火燃燒、衛(wèi)生伐等),加強基礎設施(通訊網(wǎng)絡、瞭望塔、道路網(wǎng))培訓和設備方面的投資。

(3)加強森林適應氣候變化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綜合研究,較好地把握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更好地為決策服務。氣候與森林的作用是雙向的,氣候變化影響著森林,森林對氣候也產生一定的反饋作用,所以要做好雙向研究。在社會科學方面,重點研究領域包括氣候變化敏感地區(qū)森林資源與生態(tài)服務變化及其對區(qū)域經(jīng)濟的影響,森林生產力變化對農戶生計的影響,氣候變化對林業(yè)重點生態(tài)工程的綜合影響,氣候變化對木材及林產品供給的市場影響等。

(4)加強森林經(jīng)營水平,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首先是保持森林面積。即呼吁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大力植樹造林,減少生物多樣性長期持續(xù)的損失;其次是促進生物多樣性的自然適應。通過設計適當?shù)纳纸?jīng)營方案支持生物多樣性適應氣候變化,可以采取景觀層面的森林經(jīng)營措施使物種自然遷移到更適合的氣候中,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使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在沒有人為管理和增加景觀連接的情況下,自然地適應氣候變化;第三是保持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產力。要加強森林基因研究,加快研究人工林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科學制定森林采伐限額等;第四,發(fā)展碳匯造林項目。減少森林排放和森林碳匯都可以降低大氣CO2增長的速度。建議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qū)集中進行碳匯造林,而在北溫帶由于造林和再造林將減少光的反照率進而造成大氣變暖使得碳匯效果降低,需要慎重。

(5)組織力量總結研究我國林業(yè)重點工程建設對應對氣候變化的定量貢獻,并向國際宣傳,進一步增強我國氣候談判的林業(yè)影響力。

(編輯:溫武軍)

References)

[1]IUFRO.Adaptation of Forests and People to Climate Change-a Global Assessment report[C].NCCARE,2009.

[2]劉國華,傅伯杰.全球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J].自然資源學報,2001,16(1):71-78.[Liu Guohua,F(xiàn)u Bojie.The Influenc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s on the Forest Ecosystem [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1,16(1):71 - 78.]

[3]謝晨,趙萱,王賽,等.氣候變化威脅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N].中國綠色時報,2010-06 -23(3).[Xie Chen,Zhao Xuan,Wang Sai,et al.The Climate Changes Are Threatening the Forest Ecosystem[N].China Green Times,2010 -06 -23(3).]

[4]李峰,周廣勝,曹銘昌.興安落葉松地理分布對氣候變化響應的模擬[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6,17(12):2255 -2260.[Li Feng,Zhou Guangsheng,Cao Mingchang.The Influence of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Larix Gmelinii on the Climate Change[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6,17(12):2255 -2260.]

[5]趙鳳君,王明玉,舒立福,等.氣候變化對林火動態(tài)的影響研究進展[J].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9,5(1):50 -55.[Zhao Fengjun,Wan Mingyu,Shu Lifu,et al.The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s on Forest Fires[J].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2009,5(1):50 - 55.]

[6]王宇,周廣勝,賈丙瑞,等.1954-2005年中國北方針葉林分布區(qū)的氣候變化特征[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8,19(5):942-948.[Wang Yu,Zhou Guangsheng,Jia Bingrui,et al.The Features of the Climate Change in 1954-2005 in the Distribution Areas of Coniferous Forest in Norther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8,19(5):942 - 948.]

[7]姜鳳岐,于占源,曾德慧,等.氣候變化對三北防護林的影響與應對策略[J].生態(tài)學雜志,2009,28(9):1702-1705.[Jiang Fengqi,Yu Zhanyuan,Zeng Dehui,et al.The Influence of the Climate Change on the“Three Norths”Forest Belt and The Countermeasures[J].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08,19(5):942 -948.]

[8]程肖俠,延曉冬.氣候變化對中國大興安嶺森林演替動態(tài)的影響[J]. 生態(tài)學雜志,2007,26(8):1277 -1284.[Cheng Xiaoxia,Yan Xiaodong.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s on the Forest Succession in Greater Higgnan Mountains In China [J].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07,26(8):1277 -1284.]

[9]方精云.中國森林生產力及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00,24(5):513 -517.[Fang Jingyun.The Productivity of Chinese Forests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J].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2000,24(5):513 -517.]

[10]徐德應.大氣CO2增長和氣候變化對森林的影響研究進展[J].世界林業(yè)研究,1994,(2):98.[Xu Deying.The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ncrease of CO2in the Atmosphere and the Climate Change on the Forest[J].World Forestry Research,1994,(2):98.]

[11]郝建鋒,金森,馬欽彥,等.氣候變化對暖溫帶典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生產力的影響[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08,22(3):63 -69.[Hao Jianfeng,Jin Sen,Ma Qinyan,et al.The Impact of the Climate Change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Typical Forest Ecosysestem in the Warm Temperate Zone [J].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8,22(3):63 -69.]

[12]甄江紅,李艷玲,劉果厚,等.20世紀后期以來四合木分布區(qū)氣候變化及其影響[J].自然資源學報,2009,24(9):1593-1603.[Zhen Jianghong,Li Yanling,Liu Guohou,et al.The Climate Change in the Distribution Areas of Tetraena Maxim and Its Impacts Since the Late 20th Century [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9,24(9):1593 -1603.]

[13]王葉,延曉冬.全球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J].大氣科學,2006,30(5):1009 - 1021.[Wang Ye,Yan Xiaodong.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s on the Forest Ecosystem[J].Atmosphere Science,2006,30(5):1009 -1021.]

[14]顧雷,魏科,黃榮輝.2008年1月我國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與東亞季風系統(tǒng)異常的關系[J].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2008,13(4):405 -418.[Gu Lei,Wei Ke,Huang Ronghui.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rious Snow and Ice Storms in January 2008 and the Abnormal East Asian Monsoon[J].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08,13(4):405 -418.]

[15]賴敏.氣候變暖助虐森林之“火”[N].中國氣象報,2009-02-19(3).[Lai Min.Global Warming Contributes to Forest Fires[N].Chinese Meteorological Telegram,2009-02-19(3).]

[16]於琍,曹明奎,李克讓.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脆弱性評價[J]. 地理科學進展,2005,24(1):61 -69.[Yu Li,Cao Mingkui,Li Kerang.An Evaluating of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J].Progress in th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5,24(1):61 -69.]

[17]於琍,曹明奎,陶波,等.基于潛在植被的中國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定量評價[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08,32(3):521 - 530.[Yu Li,Cao Mingkui,Tao Bo,et al.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Vulnerability of Chinese Terrestrial Ecosystem in Response to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Based on the Potential Vegetation[J].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2008,32(3):521 -530.]

[18]欒兆平.氣候變化與中國北方森林恢復和經(jīng)營[J].內蒙古林業(yè)調查設計,2007,30(5):47 -50.[Luan Zhaoping.The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ehabili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Forests in Northern China[J].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2007,30(5):47 -50.]

猜你喜歡
氣候變化氣候物種
吃光入侵物種真的是解決之道嗎?
英語世界(2023年10期)2023-11-17 09:18:18
《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2)》發(fā)布
回首2018,這些新物種值得關注
電咖再造新物種
汽車觀察(2018年10期)2018-11-06 07:05:26
氣候變化與環(huán)保法官
氣候變化:法官的作用
瞧,氣候大不同
氣候變暖會怎樣?
瘋狂的外來入侵物種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打通“網(wǎng)關”
太陽能(2015年7期)2015-04-12 06:49:50
嵊泗县| 锡林浩特市| 贺兰县| 句容市| 阿坝| 南宁市| 商河县| 朝阳区| 罗平县| 长海县| 都匀市| 靖远县| 固始县| 澄城县| 岢岚县| 句容市| 蚌埠市| 德清县| 竹溪县| 蓬莱市| 兴宁市| 景德镇市| 武义县| 久治县| 大渡口区| 海淀区| 兴海县| 龙口市| 安达市| 黄浦区| 沐川县| 海晏县| 洪洞县| 和平县| 汽车| 苍南县| 永顺县| 永昌县| 科技| 黎城县|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