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鋒
(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聊齋文化研究中心,山東 淄博 255130)
《俊夜叉》是蒲松齡聊齋俚曲中的早期作品,據盛偉先生考證其創(chuàng)作時間為康熙十四年(1675)[1]。其主要依據是蒲松齡紀念館藏聊齋遺著整理稿本抄本和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所藏之三畏堂本《聊齋遺集》中曲詞:“康熙爺,乙卯年。宗亓人,四十三。”而康熙乙卯年就是康熙十四年(1675)。
張三姐的丈夫是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人宗亓人。作為丈夫,他絲毫沒有家庭的責任感,整日游手好閑,嗜賭成性,結果因賭博而輸得地無一壟,家徒四壁,家里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了促使已“走火入魔”的丈夫徹底改掉賭博惡習,張三姐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使出了鄉(xiāng)間村婦特有的“潑性”,于是一場夫妻“爭斗”的好戲在“你賭我恨”的鑼鼓聲中開場了:“罵強人賊囚徒,一星活路全不做。用急才賣堂前地,回家一個渣也無,你說你是個什么物?你看看南莊北院,哪有你這樣丈夫?!盵2](P2727)張三姐首先開言,給自己的丈夫來了一個狠狠的“下馬威”試圖立馬“鎮(zhèn)”住其夫;但宗亓人也不甘示弱,對老婆也是惡語相向:“罵一聲潑賤人,我受氣受到何時盡?我賣的原非你嫁妝地,也沒輸了你首飾銀,幾留哈啰瞎撐棍。我輸的自家東西,累著你哪條彎彎筋?”[3](P2727)面對丈夫的無理狡辯,張三姐更是怒氣沖天:“罵一聲強人殺,白黑的不來家,你在外邊做什么?只管擲你那額髏骨,不管家里吃什么,這樣漢子要你咋?一窩落紅蟲相似,難道說你就眼瞎?”[4](P2728)這時已經理屈的丈夫揚言要休掉張三姐,而張三姐卻毫無懼色,更加理直氣壯:“罵聲強人你瞎了眼!這番勸你是好意,你倒反把粗氣喘?!薄澳昵肮偌襾砟觅€,舍死逃命爬墻頭,掉下來幾乎跌壞了前槽子肉。我還嫌你辱沒祖宗,待要休即時就休!”[5](P2728)大膽揭露丈夫的舊瘡疤,直罵得丈夫宗亓人惱羞成怒:“瞪著眼攢著捶:你到肯合人家漢子睡,我偏不肯休了你!不如撈頭一棒槌,殺老婆破上個充軍罪。彎腰來抹起石頭一塊?!盵6](P2728)黔驢技窮的宗亓人最后竟然口出狂言,要對張三姐動用武力。面對丈夫的威脅,張三姐針鋒相對,“早抹起個秤錘”,要跟宗亓人拼個死活:“罵強人少逞兇,活到百歲成何用?你無三頭合六臂,看你能做什么梗!滾崖跳井擠你弄,看著你沒什么仗勢,不如死了干凈!”[7](P2729)張三姐真是罵不怕、休不怕、打不怕、死都不怕。因為張三姐知道,再不抗爭,全家就只能等著餓死,于是只能破釜沉舟,跟丈夫最后一“拼”了。宗亓人則是良知未泯,自知理虧,逐漸敗下陣來,這場夫妻對罵的大戲最后完全被張三姐把握了主動權,掌控了整個局勢的走向。宗亓人最終回頭,全家過上了幸福生活,受到了鄉(xiāng)民的交口稱贊。
細品張三姐罵夫的全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張三姐并非一味地撒潑斗狠,似鄉(xiāng)野潑婦般無理取鬧。她以暴制暴,罵得有理有節(jié),罵得有情有義,對賭徒丈夫的管教與訓導可謂仁至義盡:“你看我到如今,襖沒袖鞋沒底,飽飯何曾吃一頓?拾了根繩子扎著腿,上下一堆破鋪襯,你扎裹的老婆好不俊! 不看我千補百衲,倆媽媽露出來見人?!盵8](P2730)這番苦訴足以能打動宗亓人的良知,喚醒他作為丈夫的自尊。接著張三姐又分析了賭博的利害關系:“賭博場上似賊奸,哪有你贏得錢?”看到見宗亓人已有悔改之意時,張三姐更是趁熱打鐵,乘勝追擊:“去年的皇歷看不的,別人蹭蹬盼不的,蒺藜塊子咽不的,三日不吃干不的,早晨不吃算不的,一日兩頓欠不的,今日你也怨不的,從今成人彖不的,再不成人勸不的?!盵9](P2732)這對于宗亓人又無疑于當頭棒喝,醍醐灌頂,最后只好徹底繳械投降,立誓金盆洗手,痛改前非,重振家業(yè)。果然,此后的宗亓人踏踏實實做起了生意,年年家道興旺,衣錦鄉(xiāng)鄰,鄉(xiāng)鄰“說道三姐委是好,當初虧了那一吵”。
張三姐這一場痛罵,好生痛快!對宗亓人來說,無疑為 “再造之罵”,她不僅打造出了一個全新的丈夫,也挽救了自己苦無生計、瀕臨解體的家庭。這樣的潑悍,不僅不可恨,而且可愛又可敬。“《俊夜叉》以俚人的視角評價了張三姐”[10](P49)蒲松齡“對潑婦、悍婦自無好感,但只要潑得有理,潑得有益,蒲松齡不但不予抹殺,反而給予肯定?!盵11](P261)因此,一個“俊”字表明了蒲松齡的態(tài)度:“謂女子‘夜叉’,自是不大敬語,但前面冠以‘俊’字,又表明贊許之意,顯示了作者態(tài)度的靈活和辯證。”[12](P262)因此,對于這樣一個執(zhí)迷不悟、頑固不化的丈夫惟有像夜叉般的“潑”方能解救家庭的危機。一個“潑”字,就是一劑讓浪子回頭的猛藥,也是蒲松齡提供的另一種“賢婦”的范本。同時我們看到,在這對失衡的夫妻中,“宗亓人與張三姐不僅不具有探討夫婦倫理關系的意味,而且客觀上還是對夫婦倫理關系的顛覆。”[13](P80)勸賭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并不少見,但家庭內部妻勸夫成功的并不多(如《歧路燈》),張三姐無疑是一個鮮明的形象,這是她對夫權社會的一種反叛。
可以這樣說,張三姐形象的成功塑造,“體現了蒲松齡體察社會人生的辯證觀點”[14](P400),是蒲松齡對中國文學的巨大貢獻;豐富了說唱文學、戲曲文學乃至整個文學史上人物形象畫廊,也是蒲松齡個人正直性格的具體體現。同時,對于當代人處理家庭關系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1] 盛偉.蒲氏碑陰俚曲十四種順序考[J].蒲松齡研究,1997,(4).
[2] [3][4][5][6][7][8][9] (清)蒲松齡.蒲松齡全集[M] .盛偉(編).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
[10] [11][13] 邵吉志.從《志異》到“俚曲”[M].濟南:齊魯書社,2008.
[12] 袁世碩,徐仲偉.蒲松齡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14] 蒲先明(整理),鄒宗良(校注).聊齋俚曲集[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