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佳
黑龍江省八五四農(nóng)場職工醫(yī)院,黑龍江 虎林 158403
老年消化性潰瘍系指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上的消化性潰瘍,該病的發(fā)病率正逐漸上升。筆者對53例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了臨床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53例老年消性潰瘍患者,男28例、女25例,年齡60~78歲,其中<70歲38例,≥70歲15例,包括胃潰瘍33例,十二指腸潰瘍15例,復合性潰瘍5例。28例表現(xiàn)為上腹痛,其中規(guī)律痛9例,無規(guī)律性疼痛19例。本組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8例,高血壓19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10例,慢性支氣管炎6例,肝硬化9例。
1.2 治療方法 給予H2受體阻滯劑或質(zhì)子泵抑制劑及保胃粘膜等治療,對HP陽性者常規(guī)作根除治療,療程4周。本組使用主要藥物為奧美拉唑、雷尼替丁、枸櫞酸鉍鉀加用阿莫西林、替硝唑、克拉霉素等抗生素3聯(lián)或4聯(lián)療法。停藥4周后,觀察潰瘍愈合情況及幽門螺旋菌 (Hp)根除情況。治療前后檢查肝腎功能和血、尿常規(guī)。
1.3 療效判定[1]①潰瘍愈合情況:治愈:潰瘍完全愈合,瘢痕形成,周圍炎癥消退;有效:潰瘍縮小>50% 以上或者潰瘍數(shù)量減少;無效:潰瘍縮?。?0%。②Hp根除判斷:胃鏡下夾取胃竇部黏膜進行快速尿素酶試驗和14C—尿素呼氣試驗,結果陰性者為根除。
治愈10例,有效39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2.5%,Hp根除率92.5%。有4例有出現(xiàn)惡心、嘔吐,停藥后不良反應消失。
由于生理機能退化等原因,老年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特點與青壯年消化性潰瘍不同,容易誤診和漏診。本組僅28例表現(xiàn)為上腹痛,其中19例為無規(guī)律性疼痛,說明老年消化性潰瘍癥狀常不典型,可能與老年人反應能力低下、神經(jīng)末梢遲鈍有關。有報道稱老年消化道潰瘍以胃潰瘍居多,而且發(fā)病率隨年齡的增高而增加,老年胃潰瘍占總數(shù)60.4%[2]。本組有胃潰瘍33例,占62.3%,明顯多于十二指腸潰瘍,可能與老年人黏膜防御因子削弱,胃腸道功能低下或紊亂有關。本組資料顯示老年人胃潰瘍的好發(fā)部位隨年齡的增高由幽門向賁門移動,可能是因為胃潰瘍大多發(fā)生在幽門腺區(qū) (胃竇)與泌酸腺區(qū) (胃體)交界處的幽門腺區(qū)一側(cè),而幽門腺區(qū)粘膜隨年齡增長而擴大,使其與泌酸腺區(qū)之交界線上移。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潰瘍的常見并發(fā)癥,約30%~50%由消化性潰瘍引起,約10%~20%的消化性潰瘍以出血為首發(fā)癥狀[3]。本組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8例,占71.7%。本組患者合并高血壓19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10例,慢性支氣管炎6例,肝硬化9例。由于需長期服用抗凝、解熱鎮(zhèn)痛或擴張血管藥物,這些藥物可通過對粘膜的直接刺激、抑制內(nèi)源性前列腺素、降低胃十二指腸粘膜血流等機制,不僅削弱了粘膜屏障,而且直接損傷粘膜,使粘膜的損傷和防御機制失衡,從而導致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生。老年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原則和一般性的消化性潰瘍患者大致相同,但應該結合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生理,注意以下問題:首先老年人胃粘膜血管有扭轉(zhuǎn),血管壁增厚硬化,導致胃粘膜供血減少,損傷后胃粘膜修復能力差;老年人胃粘膜分泌少,“粘液屏障”減弱,胃粘膜也容易受損;其次老年患者合并較多臟器的疾病,有潛在的臟器功能不全,用藥容易發(fā)生毒副作用。
總之,老年消化性潰瘍具有特有臨床特點,上腹痛尤其是規(guī)律痛較少見。在臨床診斷時,應注意不典型癥狀,及時做胃鏡檢查。胃鏡檢查時應全面觀察,除胃角、胃竇小彎外,對其他部位也應仔細觀察,盡量避免漏診。老年人多并發(fā)其他慢性疾病,消化性潰瘍時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故應結合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生理特點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
[1]郟建臣.三聯(lián)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觀察.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30):7361-7362.
[2]劉厚鈺,石虹.老年消化性潰瘍的治療.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07,13(1):5-7.
[3]屈天生,朱金照,翁忠.注射用蘭索拉唑、立止血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臨床觀察.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2):5368-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