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瓊華
四川省遂寧市中醫(yī)院骨科,四川 遂寧 629000
隨著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車禍、跌傷等因素導致骨折,特別是四肢長骨干骨折者越來越多,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健康,增加了經(jīng)濟負擔。自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發(fā)揮中醫(yī)特色,充分發(fā)揚“筋骨并重、動靜結合、內外兼治、醫(yī)患合作”的骨折治療的四大原則,辨證施護與健康指導,醫(yī)護本病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F(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00例,其中:男128例,女72例;年齡最小3歲,最大90歲,平均45歲。其中上肢骨折65例,下肢骨折135例,其中伴粉碎性骨折110例。手術治療148例,保守治療52例。其中老年患者有60%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慢支炎、肺心病、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靜脈曲張、下肢深靜脈血栓等。
1.2 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根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骨折診斷標準及全國中醫(yī)藥高等院校教材《中醫(yī)正骨學》中相關診斷依據(jù)擬訂。①明確的外傷史;②傷處疼痛、腫脹、功能障礙、畸形;③局部假關節(jié)活動、骨擦感、骨擦音;④正側位CR片提示有骨折。
2.1 骨折早期 (傷后~2周):局部經(jīng)脈受損,血溢脈外,積于肌膚腠理,形成局部氣滯血瘀,瘀阻經(jīng)脈。故復位骨折之前,對于筋傷腫脹給予局部冷敷,消腫止痛。復位后24小時,外敷骨傷粉+骨傷酒 (乳香10g、沒藥10g、土鱉蟲15g、當歸15g)活血化瘀。局部疼痛劇烈、腫脹、納呆、苔薄白、脈弦緊者。辨證論證:氣滯血瘀,治則:行氣活血、消腫止痛,內服骨折一號方 (三七、紅花、桃仁、赤芍、蘇木、當歸、地黃、桂枝、大黃、柴胡、穿山甲、甘草),兼腫脹甚者,加澤瀉20g、車前仁 (包)20g、茵陳20g,利水消腫;兼腹?jié)M脹痛、大便秘結、加厚樸15g、枳實15g。
2.2 骨折中期 (3周~6周):骨折中后期及手術損傷氣血,致氣血失和,元氣虛弱,肝腎虧虛。故治以健脾補腎為主,給予內服骨折二號方 (土鱉蟲15g、三七粉10g、赤芍10g、黃芪30g、人參15g(另煎)、骨碎補15g、續(xù)斷15g、陳皮15g、枳殼15g、白及12g),上肢加桑枝15g,下肢加牛膝15g引經(jīng)報使;湯劑依從性差者,給予痹蟲除痹膠囊 (院內制劑)。外用磁療,活血健骨,外敷通絡活血熱敷散 (院內制劑)溫通筋脈,外熏中期外洗方 (保守治療者取去外固定后,手術治療者傷口拆線后)(紅花10g、乳香10g、當歸10g、木瓜20g、川牛膝20g、骨碎補30g、花椒12g、沒藥10g、劉寄奴10g、蘇木15g、澤蘭15g、水蛭12g、蜈蚣2條)。
2.3 骨折晚期 (7周~12周):以補腎壯骨為主。此期患者多腰酸腿軟、肢體無力、活動后局部隱痛、色淡苔白、脈虛細無力者,辨證為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治則:補益肝腎、調養(yǎng)氣血,方用骨折三號方 (熟地黃30g、鹿角霜30g、山茱萸 25g、人參 15g(另煎)、山藥15g、補骨脂15g、當歸15g、茯苓15g、黃芪30g),兼有畏寒肢冷者加制附片 (先煎)10g、肉桂10g,外用晚期外洗方 (桂枝15g、烏梢蛇15g、蜈蚣2條、威靈仙15g、細辛10g、羌活12g、獨活12g、乳香6g、沒藥6g、防風15g、海桐皮15g、川芎12g、當歸15g、制川烏10g、制草烏10g、冰片10g)熏洗溫經(jīng)通絡。外敷通絡活血熱敷散溫筋通絡。
3.1 情志護理
骨折患者多由于車禍、跌傷等因素導致,傷后常表現(xiàn)為恐懼、惱怒、焦慮??謧I,七情惱怒郁思而結,加重病情,此時主動接近病人,與病人交談,態(tài)度熱情耐心,取得病人的信任,從而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安慰、疏導,鼓勵其表達心里感受,使病人的負性情緒得以發(fā)泄,減輕其心理壓力,從而消除心理消極因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3.2 飲食護理
飲食護理應根據(jù)病情辨證施食。骨折早期,氣滯血瘀因瘀血內停,飲食宜進清淡可口、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如:蔬菜、米粥、面條等,忌食辛辣、刺激、油膩等阻滯氣機之品。我科按骨折分期,中醫(yī)辨證施膳,常用方如下:1、補氣生血藥膳,適應癥:傷后、術后、骨折早期、氣血虧虛者;主治:補益氣血;組成:三七10g、人參10g、黃芪30g、大棗10g、當歸10g、龍眼肉10g;用法:上方加母雞500g、蔥、姜適量,鹽、味精等佐料少許。2、開胃健脾粥,適應癥:傷后、術后脾胃虛弱者;主治:開胃健脾益氣;組成:人參10g、山藥30g、蓮子20g、薏苡仁30g;用法:上方加粳米250g,蔥、姜適量,鹽、味精少許。3、續(xù)筋接骨豬骨藥膳,適應癥:骨折中期;主治:續(xù)筋接骨;組成:骨碎補10g、續(xù)斷15g、三七10g、杜仲15g、黃芪60g;用法:上方加豬骨250g、白醋1兩、蔥、姜適量,鹽、味精少許。4、滋肝補腎豬腎藥膳,適應癥:骨折后期,項痹,腰痹肝腎虧虛者;主治:滋肝補腎;組成:枸杞子20g、龍眼肉20g、山藥20g、山茱萸30g、黃精20g;用法:上方加豬腎雙對,蔥、姜適量,鹽、味精少許。
3.3 并發(fā)癥的中醫(yī)防治與護理
由于運動量少,胃腸活動減弱,長期臥床壓迫等原因導致墜積性肺炎、尿路感染、便秘等并發(fā)癥。⑴褥瘡:患者長期臥床,局部組織受壓,血液循環(huán)差,若護理不當,最易引起褥瘡。治療以預防為主。未發(fā)生者,定期整體翻身,注意衛(wèi)生,骨突處棉圈保護,護理上應不時用紅花酒按摩、定期翻身。已發(fā)生者,告知上級護士及主管醫(yī)生,可給予局部TDP照射,內服五味消毒飲 (金銀花15g、連翹15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12g、天葵子10g)清熱解毒,成膿者加強局部引流換藥,內服透膿散 (當歸12g、穿山甲10g、川芎12g、皂角刺12g、牛蒡子10g、金銀花10g、白芷12g)以解毒排膿,膿液清稀者,內服托里透膿散(人參10g(另包)、白術15g、黃芪60g、當歸12g、穿山甲10g、川芎12g、皂角刺12g、白芷12g)以扶正排膿。⑵淋證:未發(fā)生者,囑患者多飲水,保持尿路通暢,留植尿管者,保持會陰部清潔,夾閉尿管,每4小時開放1次,每周換尿管1次。已發(fā)生尿路感染者,中藥給以利尿通淋,選用八正散 (生大黃10g、川木通10g、滑石30g、車前仁20g(另包)、萹蓄15g、瞿麥15g、淡竹葉15g、梔子10g)⑶便秘:囑患者多吃粗纖維食物或者香蕉等潤腸作用的水果。養(yǎng)成每日排便的習慣。已便秘者給予番瀉葉20g開水泡服以通為度,必要時給予開塞露40ml塞肛或者肥皂水灌腸。無效者;以大承氣湯 (生大黃10g、枳實10g、厚樸12g、芒硝10g)。加味治療。⑷咳嗽:囑患者有痰必排,護理人員必要時給予幫助,可經(jīng)常給患者叩背,并教會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排痰。中藥給予止咳嗽化痰,方用二陳湯+三子養(yǎng)親湯加味 (半夏15g、陳皮15g、茯苓15g、蘇子10g、萊菔子10g、炙甘草6g、白芥子10g),痰多者百部10g、紫菀15g、款冬花15g治療。⑸深靜脈血栓:囑患者適當活動下肢,護理人員必要時幫助活動,給予下肢按摩,若出現(xiàn)腫脹者,給予丹參注射液或紅花注射液等活血化瘀之品靜滴1個療程,給以中藥桃紅四物湯 (當歸15g、桃仁10g、紅花10g、生地黃30g、赤芍15g、川芎12g)加味,腫脹嚴重者加全蝎6g、蜈蚣2條、水蛭10g。
3.4 康復治療與功能鍛煉護理
給予術后病人心理疏導,消除怕站不起來,不能行走的顧慮,取得病人配合,使其主動堅持鍛煉。加強防病知識的了解,增強防護意識,防止意外跌倒致傷和再骨折,尤其是老年人更應特別注意行走安全。手術患者術后3天起傷口局部使用TDP照射進行康復治療。四肢長骨骨干骨折早期:靜力性收縮骨折處肌肉便于校正骨折殘余移位、消腫,除固定斷端外,身體的其他部位主張運動。中期:即適當活動上下關節(jié),循序漸進加大活動范圍,防止關節(jié)攣縮。靜力性收縮骨折處肌肉促進骨痂生長。骨折處穩(wěn)定固定的前提下,適當活動,給于骨折處應力以健骨。晚期:加大斷端縱行刺激應力,上肢縱行扣擊,下肢傷肢在地上作踩踏動作,同時既要鍛煉,又要休息,防止疲勞,在更高層面上動靜結合。
3.5 出院指導
對將出院的患者,將出院后應注意的問題詳細交代給患者或家屬,出院后主動與患者和家屬聯(lián)系,囑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注意補充含鈣食物以促進骨折愈合,保證充分睡眠,合理休息,適度活動,根據(jù)恢復情況逐漸增加運動項目和運動強度,按時服藥,定期到醫(yī)院復查。
療效標準參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骨傷科):治愈:骨折對線對位滿意,骨折有連續(xù)性骨痂形成,完全愈合,功能完全或者基本恢復;好轉:骨折對位在1/2以上,成角在20°以內,骨折基本愈合,功能恢復尚可;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持續(xù)疼痛,功能障礙。在整個護理過程中,筆者以筋骨并重、動靜結合、內外兼治、醫(yī)患合作的原則,給予辨證施護,取得較滿意效果。本組200例均獲6個月以上隨訪,保守或手術骨折患者經(jīng)X線檢查均達骨性愈合,無傷口感染、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及內固定斷裂,各大關節(jié)均無粘連僵硬現(xiàn)象,無褥瘡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根據(jù)上述標準評定,治愈180例(90.0%),好轉18例 (9.0%),未愈2例 (1.0%),治療護理滿意率96.0%。
骨折是臨床中一種常見的多發(fā)病,由于交通意外、建筑意外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發(fā)生,使本病發(fā)病率逐漸上升,骨折后導致的肌體局部瘀腫、疼痛、畸形,活動障礙等,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健康生活。且在施行手術或手法復位治療后,又不同程度地增加組織損傷,使患肢瘀腫加重,疼痛加劇。
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跌打損傷致肢體骨折,傷后必有積瘀,血瘀氣阻,血脈凝澀,經(jīng)絡壅滯,經(jīng)氣運行不暢,經(jīng)氣不通則痛,因此《普濟方·折傷門》中有“若因傷折,血動經(jīng)絡,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積不散,則為腫、為痛”之說,清·陳士鐸《洞天奧旨·跌打損傷瘡》也有“跌打損傷瘡,皆瘀血在而不散也,血不活則瘀不能去,瘀不去則折不能續(xù)”見解,由此可見,骨折以及骨折術后,均因血離經(jīng)脈,瘀積不散導致經(jīng)絡受阻,氣血不通,才有肢體瘀、腫、痛,因此治療上宜予活血祛瘀,行氣通絡,使瘀祛新生,氣行絡通,則瘀、腫、痛可除,骨折可續(xù)。
通過對200例四肢骨折病人的辨證施護,骨折病人病程長,心理負擔重,因此要密切觀察病人情況,減輕病人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使病人積極的配合治療和護理,進行積極正確的早期功能鍛煉可以促進骨折愈合,減少和避免肌肉萎縮,骨質疏松、關節(jié)僵硬等多種并發(fā)癥[3],使病人能夠早日康復出院,并可以節(jié)省費用,減輕家庭和社會的經(jīng)濟負擔??傊?,對四肢骨折患者的護理,既要注重心理護理,又要根據(jù)骨折的特點采取良好的護理措施。結合中醫(yī)辨證施護可減輕患者疼痛,預防畸形、減少并發(fā)癥、促進康復。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杜克,王守志。骨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