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英語反語中的語用文體學(xué)分析

2011-02-09 14:05祖大慶劉婷婷
關(guān)鍵詞:反語文學(xué)作品話語

祖大慶,劉婷婷

(中國礦業(yè)大學(xué)外文學(xué)院,江蘇徐州 221116)

英語反語中的語用文體學(xué)分析

祖大慶,劉婷婷

(中國礦業(yè)大學(xué)外文學(xué)院,江蘇徐州 221116)

在英語中,反語是日常生活和文學(xué)作品中一種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從語用的角度分析文學(xué)作品中的反語為賞析文學(xué)作品增添了一個新的視角。從語用文體學(xué)的角度分析反語的目的和意義,在于發(fā)現(xiàn)我們能否運用分析話語中反語現(xiàn)象的語用學(xué)理論去分析文學(xué)作品中的反語現(xiàn)象,本文擬從語用文體學(xué)的角度,著重探討分析評價 Grice,Leech,Sperber&Wilson等英法國家語言學(xué)家提出的反語理論在解讀文學(xué)作品中的反語中的作用,并且討論了第一人稱敘事體中的反語,以期更好地闡釋反語的理解過程。

英語;反語;語用;文體

一、引言

在英語中,反語(irony)是日常生活和文學(xué)作品中一種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然而對它的定義,特別是在漢英雙語中的界定卻不盡相同。一般來講,英語中irony的含義要比漢語反語應(yīng)用范圍廣,不僅指作為辭格的反語(verbal irony),也指作為文學(xué)技巧(a literary device)的反語,包括戲劇性反語 (dramatic irony)、情境性反語 (situational irony)、喜劇性反語(comic irony)和悲劇性反語(tragic irony)等。此外,從認知的角度來看,人們常常用反語來表示一種對世界的認識和對世界的態(tài)度?!俄f伯斯特新世界大辭典》中對反語的定義是“意欲表達之意與詞語通常之意相反”(the intended meaning of the words used is the direct opposite of their usual sense)[1]。反語的理解要依賴于語境,依賴于我們對于說話者與聽話者之間的關(guān)系、所談話題等因素的判斷。語用文體學(xué)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xué)科,將語言學(xué)的研究同文學(xué)研究結(jié)合在一起,對文學(xué)作品中出現(xiàn)的各種修辭從語用學(xué)的角度進行分析和解讀。從語用的角度分析文學(xué)作品中的反語為賞析文學(xué)作品增添了新的視角,從語用文體學(xué)的角度分析反語的目的和意義,在于發(fā)現(xiàn)我們能否運用分析話語中反語現(xiàn)象的語用學(xué)理論去分析文學(xué)作品中的反語現(xiàn)象,在于這樣的分析對整個作品的解讀有何作用。據(jù)筆者陋見,目前國內(nèi)對從文體語用的角度研究反語尚屬空白,沒有人談及為什么以及如何從語用文體的角度分析反語。有鑒于此,本文擬從語用文體學(xué)(pragmatic stylistics)的角度,著重探討分析評價Grice,Leech,Sperber&Wilson等語言學(xué)家提出的反語理論在解讀文學(xué)作品中的作用,以期更好地解釋反語的理解過程。

二、Grice的會話含義理論

美國語言學(xué)家 Grice認為,反語是緣自對質(zhì)量原則(maxim of quality)的違背:如果說話者說了明顯是假的話,聽話人則認定說話人是在暗示相反的含意[2]。

(1)A hospital porter wheeling a patient along a circuitous route to the theatre remarks:“Got to take the scenic route today…Theater lift’s broken,ennit?(Lodge, 1995/1996:9)

在這個例子中,說話人就是違反了質(zhì)量準(zhǔn)則,說了與其真實意愿相反的話,因為明明是繞路(a circuitous route)卻要說成是景觀大道(take the scenic route)。在當(dāng)代英國語言中,take the scenic route已經(jīng)成為一個表示間接達到目的的表述。

Cope創(chuàng)作于1986年的“Engineer’s Corner”也是一首充滿反語的詩歌,其所用詞匯欲表達的意義與這些詞語的通常意義相反。

(2)We make more fuss of ballads than of blueprints-

That’s why so many poets end up rich.

While engineers scrape by in cheerless garrets.

Who needs a bridge or dam?Who needs a ditch?

No wonder small boys dream of writing couplets

And spurn the bike,the lorry and the train.

There’s far too much encouragement for poets-

That’s why this country’s going down the drain.[3]

Cope的這首詩是對工程師組織發(fā)表在 The Times上一則通告的評論,工程師們認為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也應(yīng)有工程師的一席之地,應(yīng)同詩人的待遇一樣。這首詩里的很多陳述是與事實相反的,因此產(chǎn)生了反語現(xiàn)象。例如,一般來說,人們頭腦中的慣有印象是呆在閣樓中(garret)沉思的應(yīng)是詩人,而不是工程師;小男孩們也不會如詩中所言整日夢想著寫什么兩行詩。當(dāng)然讀者會認為工程師協(xié)會很有可能對詩中所表達的情感表示支持,所以這首詩所表達的意義與字面意義是相反的,而且是缺乏足夠證據(jù)的話,符合傳統(tǒng)上對反語的界定,但除此以外這首詩中的反語也巧妙地與工程師協(xié)會的立場做出了呼應(yīng)。

對于文學(xué)作品中反語現(xiàn)象,Grice的合作原則具有一定的解釋力,但是并不能解釋所有的反語。在《傲慢與偏見》中,Bennet先生說:“I admire all my three son-in-law highly.Wickham,perhaps,is my f avorite;but I think I shall like your husband quite as well as J ane’s.”[4]這里表達的是,Wickham使家庭丟了面子而且這段婚姻是被迫的,而另外兩位女婿無論從經(jīng)濟情況還是社會地位都是令人滿意的,所以這里Bennett先生說Wickham是我最喜歡的,其中的隱含之意溢于言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盡管這里Bennett先生的話是反語,但是他意欲表達的意義與詞語的通常意義并不是截然相反的,這個反語并沒有違反合作原則。

Grice的合作原則對于解讀小說中人物間的對話,以及解讀第一人稱的小說是有幫助的,似乎有一些準(zhǔn)則可以用來解讀所有的人際會話,因為如果人物之間是不合作的,會話就變得沒有了意義,但是的確有些小說從本質(zhì)上講就是不合作的。

三、Leech的反語原則

英國語言學(xué)家Leech對 Grice的合作原則進行了補充,提出了禮貌原則,并在禮貌原則之上建立了反語原則:

If you must cause offence,at least do so in a way which doesn’tovertly conflict with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but allow the hearer to arrive at the offensive point of your remarks indirectly,by way of implicature.[5]

Leech認為如果必須冒犯別人的話,起碼要做到不與禮貌原則公然抵觸,讓聽話人通過隱含意義間接地推導(dǎo)出言語的冒犯之處。Leech進而指出,當(dāng)說話人為維護禮貌原則而明顯違反質(zhì)的準(zhǔn)則或量的準(zhǔn)則時(特別是違反質(zhì)的準(zhǔn)則),反語就會產(chǎn)生。反語原則的實質(zhì)是:說話人話語的表層意義對聽話人來說是禮貌的,因而明顯不真實;說話人話語的隱含意義對聽話人來說是不禮貌的,但是真實的。何兆熊也認為“人們使用反語,一般說來,也是出于禮貌,反語雖然仍屬尖刻之語,但不失為說話人為了維護禮貌原則而犧牲質(zhì)量準(zhǔn)則的一個重要例證”[6]。但是Leech的反語原則似乎只局限于一般的日常對話,而事實上反語并不只是被限定于對說話人的粗魯言行的解碼,而是更為常見地被用來表示對于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物的反對和責(zé)難。一個人可能一邊說著對干凈整潔城市道路的贊嘆之詞,心中卻是在拐彎抹角地對當(dāng)?shù)卣淖鳛檫M行諷刺。在例(1)中,那個醫(yī)院門房的反語就不能被理解為是為了避免造成冒犯,他只不過是為了讓病人開心一下。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反語不是出于禮貌,而僅僅是給原本平淡的話語增添一些趣味。

四、關(guān)聯(lián)理論

英國語言學(xué)家Wilson和法國語言學(xué)家Sperber認為,在反語中說話人在回應(yīng)他人的話語或思想,而自己則從所回應(yīng)的思想中分離出去(dissociating herself from it)[7],被回應(yīng)的思想不一定是某一個具體人的思想,它可以是從來沒被表述過的思想,也可能指一種文化模式,一種愿望,也可能就是某一類人或態(tài)度。

(4)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4]

《傲慢與偏見》中這第一句話明顯不為小說作者所贊同,而且讀者也很難接受這個過于夸張和極端的說法。但是我們也并不相信有錢的單身漢都不愿意結(jié)婚,這與話語隱含的意思并不是截然相反的,而是不同的。在小說的語境中,這句話是回應(yīng)Bennet夫人,一位擁有幾個女兒的母親的思想。在小說中Bennet夫人一出場就宣布有一位年輕有錢的單身漢要來,并堅信這對她的女兒們是有極大好處的。同樣在這部小說中,Collins先生談及他可怕的鄰居Lady Catherine時情緒激動,Elizabeth的反應(yīng)是試圖在短短幾句話中把禮貌和真相結(jié)合起來(Elizabeth tried to unite civility and truth in a f ew short sentences)[4]。作者這里就是在回應(yīng)Elizabeth的思想,她對人的態(tài)度以及她所面臨的困難。

Wilson和Sperber[7]認為沒有什么可以保證在交際中反語一定是成功的,這無疑是一種冒風(fēng)險的交際模式。關(guān)聯(lián)理論認為任何話語都具有最大關(guān)聯(lián)性,那么人們使用反語就是因為在某些語境中反語是最迅捷有效的的交際手段。語言交際是一個由認知到推理的明示-推理過程,每一種明示交際行為都應(yīng)設(shè)想為它本身具有最佳關(guān)聯(lián)性。任何話語,其字面意義并不構(gòu)成交際的內(nèi)容,而是交際的推理工具。反語處理過程需付出努力以取得認知效果,這種推理努力和認知效果之間的關(guān)系就是關(guān)聯(lián)。任何言語交際都受關(guān)聯(lián)原則的支配,即交際是以關(guān)聯(lián)為取向的。話語理解,包括對反語的理解,是一個根據(jù)話語所提供的信息或假設(shè)去尋找話語的最佳關(guān)聯(lián)性的推理過程,交際雙方希望的就是說話人的話語與聽話人的認知語境之間的最佳關(guān)聯(lián)[8]。反語的理解需要通過會話含義,因此語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哪些話語是反語而哪些不是。在《傲慢與偏見》中Bennet夫人不會認為例(4)是反語,因為正是她的思想被回應(yīng)了。

Wilson和Sperber認為反語總是表達不贊同的態(tài)度,但事實上有時候反語所表達只是一種冷靜客觀的態(tài)度。例如在《傲慢與偏見》中Bennet先生對他的正在談鋼琴的女兒說“You have delighted us long enough”[4]時,并沒有表達不贊同的態(tài)度。這里傳統(tǒng)的解釋反語的理論似乎遇到了麻煩,因為在很多情況下說反語的人并不一定想要表達與字面意義相反的意義,而很有可能只是對當(dāng)時的情況的一種評論。Wilson和Sperber曾從Candide摘出一句舉例,“Whenallwasoverandtherivalkingswere celebrating their victory with Te Deums in their respective camps.”[7]這里的反語不是用來表達與字面意義相反的意義,而是一種容易引起讀者誤讀的“花園路徑”句子(garden -path utterance),它可以引發(fā)讀者對語境的回應(yīng),進而去思考政客們的不誠實。當(dāng)然讀者的思索是受話語所限制的,如果Voltaire當(dāng)時說這句話所指的是當(dāng)時的一個政治格局,這種關(guān)聯(lián)現(xiàn)在的讀者是想不到的。當(dāng)代讀者讀到這句話,可能會想到第一次海灣戰(zhàn)爭結(jié)束時雙方都歡慶勝利的情景。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在文學(xué)作品中我們總是很難判斷反語究竟存在于哪一個層面。

反語的理解需要話語的語言形式、交際雙方共享的認知環(huán)境(shared cognitive environment)以及與關(guān)聯(lián)原則相一致的準(zhǔn)則(criterion of consistency with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間的互動。Wilson和Sperber的關(guān)聯(lián)原則并不認為說話人說出的話語必定是具有最佳關(guān)聯(lián)性,而是說,說話人必須要使聽話人相信,他所說出的話語具有最佳關(guān)聯(lián)性,因此值得聽話人注意和處理。Wilson和Sperber還指出,“Considerations of relevance lie at the heart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such searches for ever richer interpretations go beyond the domain of communication proper. Though the writer might have wished to communicate more than the first interpretation tested and found consistent with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she cannot have rationally intended to”[7]。但是,問題是很多作家根本不考慮任何關(guān)聯(lián)原則,而是希望讀者遇到反語時多做些思考。也就是說在作家眼中,在交際中,人們并不總是根據(jù)關(guān)聯(lián)性來處理話語、認識事物的,反語的使用和理解只是因為作者喜歡這樣去說,也給讀者留出思考的空間。Pilkington[9]希望讀者反復(fù)閱讀作品并充滿耐心來獲取話語(包括反語)中那種非常弱的會話含義。事實上,正是因為我們喜歡這種語言游戲,才會有那么多修辭思維模式,從夸張到低調(diào),從隱喻到反語到雙關(guān)。

Wilson和Sperber的回應(yīng)理論是基于這樣的一個假定(assumption)——說反語的人意欲表達與字面意義相反的意義。相比其他的理論,回應(yīng)理論的解釋力是比較強的。說話人在回應(yīng)他人的話語或思想,而自己則從所回應(yīng)的思想分離出去,而分離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這種反語觀還可以解釋帶有反諷目的的引語以及低調(diào)話語。在這一點上,反語和其他的回應(yīng)性話語(echoic utterances)或間接語篇(indirect discourse)很相似,都是在回應(yīng)他人的話語或思想。

Wilson和Sperber認為在交際過程中,因為有了回應(yīng)性話語的存在以及解讀回應(yīng)性的話語的可能性(the existence ofechoic utterances,and the possibility of interpreting any utterance as echoic)[10],交際中根本沒有Grice的合作原則。盡管如此,Wilson和Sperber提出的用來解釋反語的回應(yīng)理論也并不是非常完美。Booth曾指出話語的理解實際上涉及兩種聲音、兩種角度,兩者間的互譯是不可能的。這樣看來,反語和隱喻是很相似的,兩者都無法被釋義,因為這需要涉及整個交際的框架,說話人和聽話人對兩種聲音的評價,他們間的關(guān)系以及我們同他們間的關(guān)系。Wilson和Sperber以及言語行為派的語言學(xué)家總是傾向于去研究語境話語(decontextualised utterance)中非常簡單的反語,而事實上不論是口語的還是書面的,反語總是嵌入在一個交際語境中的,涉及一系列的語境因素;反語應(yīng)該是一種語篇現(xiàn)象。從寬泛的角度來看,關(guān)聯(lián)理論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就是社會文化這個大的語境沒有被充分考慮,而正是在這個語境中語言的使用得以確定。

從某種程度上講,Wilson和Sperber提出回應(yīng)論,認為使用反語時說話人在回應(yīng)他人的話語或思想,而自己則從所回應(yīng)的思想分離出去,但是反語是否總是表達不贊同的態(tài)度仍然值得商榷。有一點是明確的,反語依賴于反語使用者從相沖突的兩個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但其中的一個角度需要被徹底否定,這一點并不明確。反語的標(biāo)志應(yīng)該是對兩個角度的客觀評價。一個詞或者一個短語都可以引發(fā)反語。但無論在口語還是書面語中,反語都是一種冒險的策略,因為僅靠識別出某種語言成分來確定反語的存在是很困難的。因此辨識話語的反語屬性落在說話人和聽話人身上,沒有什么理論可以解釋反語的一切。有時候,更多的是我們對語境的敏感性使我們認為我們正在面對反語,但仍然有很多尷尬情況,我們沒有識別出反語或者我們所說的反語沒有被聽話人所識別。Cooper說隱喻的一個效果是當(dāng)你識別了嵌入于隱喻中那種復(fù)雜體系,你會感到自己成為隱喻群體中的一員[11]。反語和隱喻在這方面很相似,當(dāng)我們能夠識別一個反語并且躋身于一小部分能夠欣賞反語的美的人時,我們感到無比愉悅。

五、第一人稱敘事體(First-Person Narrative)中反語

第一人稱敘事作品是否具有反語性給反語的解讀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讀者很難確定某一段文字是否應(yīng)該理解成具有反語特征的。Eco在談到象征(Symbolism)時認為最終應(yīng)該由讀者來決定一段文字是否具有象征意義[12]。反語也是如此。Wilson和Sperber也認為他們的理論對于第一人稱敘事體中反語的識別幫助不大。反語運用于第一人稱敘事作品的確是一種冒險的策略,因為理解上經(jīng)常會有偏差。

文學(xué)作品中敘述人與人物之間語氣的沖突引起反語的出現(xiàn),但在第一人稱敘事作品中,如果有潛在的反語,根源就在于敘述人同幕后的作者(the implied author)間的距離。幕后作者通過作品敘述人與讀者進行交流,敘述人可能無法意識到他的話語中隱藏的反語。馬克·吐溫的小說Huckleberry Finn中的敘述人也是小說的主角是一個小男孩,小說的一開始就暴露出敘事者與他的創(chuàng)造者間的差異。

(5)You don’t know me,without you have read a book by the mane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but that ain’t no matter.That book was made by Mr.Mark Twain,and he told the truth,mainly.There was things which he stretched,but mainly h told the truth.[13]

這里,說反語的人沒有意欲表達與字面意義相反的意義,讀者會認為 Huck意欲表達的就是字面的意義。從表面上看,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基本上是誠實的人,從隱含的層面來看,他在鼓勵讀者信任他。這里的反語是:居然是一個小說中的人物來保證小說作者的誠實。隨著小說的發(fā)展,Huck經(jīng)歷了很多,他了解那個黑暗社會的法律和教會的教條,他一方面蔑視這一切,但又沒有足夠的自信去反抗,他甚至?xí)l責(zé)他自己會有這種想法。作為一個反語使用者,Huck有雙重視角,但卻不能把它們轉(zhuǎn)化為反語。馬克·吐溫對社會的批判是更為猛烈的,因為他是通過一個年輕的沒受過教育的敘述者之口,小說中的反語應(yīng)該不會被讀者忽略。如果我們把我們的價值觀,Huck的價值觀,Huck所處的社會,還有幕后的作者進行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正是他們間的差異成為反語的源頭,而 Huck痛苦于無法擺脫那些同他的本能相違背的社會與教會的教條直接引發(fā)了反語。馬克·吐溫利用 Huck來攻擊那個社會,這里的反語顯然不是停留在詞語與詞組的層面,社會的態(tài)度、規(guī)約和價值觀都隱含于反語之中,如果我們認同幕后作者的觀點,就會看到整篇文字都是反語的,否則,就看不到反語的存在。

六、結(jié)語

說話人之間交際的理解必須基于語用推理,對這些推理的過程的理解有助于理解文本是如何影響讀者的,又是如何作用于文學(xué)批評和文學(xué)作品解讀的。語用學(xué)的理論實質(zhì)上是我們對如何加工語言的種種假設(shè)。上述所有的理論,盡管都不完美,也不能全面的解釋反語,但都有助于提升我們對文本進行解讀的能力,并引導(dǎo)著我們的閱讀,從不同的語用角度闡釋了在閱讀文本時讀者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反應(yīng)。

日常會話中的反語與小說文本中的反語是緊密相連的。對于反語的解釋似乎并不存在任何一種單一的理論和角度,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即反語總是涉及一個話題的兩個側(cè)面。反語是一種復(fù)雜的語言現(xiàn)象,表現(xiàn)在語言的不同層面。如果我們識別出反語并欣賞它,我們就會成為它的組成部分,感到無比的愉悅,并能夠從更深的維度去感知和理解語言。如果我們未能識別出話語中的反語,那反語就成為嚴重的面子威脅行為,甚至?xí)斐蓪ξ谋镜恼`讀。反語的理解存在走火(misfire)的現(xiàn)象,至少在口語交際中較為普遍,因此反語也的確是一種危險的語言策略。言語交際中對反語成功的識別可以促進交際的和諧,對反語的誤讀則會造成交際雙方的相互排斥。然而,反語給我們帶來的愉悅?cè)匀蛔屛覀兠爸L(fēng)險去使用它,畢竟這是一種有助于我們提高言語表達能力和保持良好人際關(guān)系的有效手段。

[1]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and Thesaurus [M].New York:Macmillan,1999.

[2] Grice,H.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Studies in the way ofwords[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9.

[3] Cope,Wendy.Making Coffee for Kingsley Amis [M].London:Faber,1986.

[4] Austen,Jane.Pride and Prejudice[M].Harmondsworth:Penguin,1813/1972.

[5] 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Harlow:Longman,1983.

[6] 何兆熊.新編語用學(xué)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7] Sperber,D.&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BlackwellPublishers, 1986/1995.

[8] 邵新光.反語的語用特征及功能[J].山東外語教學(xué), 2007(2).

[9] Pilkington,A.Poetic effects ,Amsterdam:John Benjamin,2000.

[10] Wilson,D.and D.Sperber.On verbal irony[J]. UCL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1989.

[11] Cooper,D.Metaphor[M].Oxford:Blackwell,1986.

[12] Eoc,U.Semio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Basingstoke;Macmillan,1984.

[13] Twain,Mark.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M].Harmondsworth:Penguin,1884/1985.

Analysis of Irony from Pragmatic Stylistic Approach

ZU Da-qing,LIU Ting-ti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CUMT,Xuzhou 221116,China)

Irony is a common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our daily life and in literature.The study of irony in literary discourse provides a new angle to the appreciation of literature.The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of irony from a pragmatic stylistic approach is to discover whether the pragmatic theories used to interpret irony in ordinar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can be employed in the same way as we interpret it in literary discourse.This paper tend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different theories on irony by Grice,Leech,Sperber&Wilson in literary dis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stylistics and discuss irony in first-person narrative in the hope of better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irony.

English;irony;pragmatic;style

H314

A

1009-105X(2011)02-0141-04

2010-11-12

2011-03-09

中國礦業(yè)大學(xué)社科基金項目(項目編號:OW091203)

祖大慶(1974-),男,碩士,中國礦業(yè)大學(xué)外文學(xué)院副教授;

劉婷婷(1979-),女,碩士,中國中國礦業(yè)大學(xué)外文學(xué)院講師。

猜你喜歡
反語文學(xué)作品話語
當(dāng)文學(xué)作品扎堆影視化
為什么文學(xué)作品里總會出現(xiàn)“雨”
學(xué)前幼兒反語情緒加工特征及促進作用
現(xiàn)代美術(shù)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反語認知加工之主觀語境
印地語反語的構(gòu)成手段及語用功能研究
文學(xué)作品與數(shù)學(xué)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臺灣文學(xué)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