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中,課堂總結作為一節(jié)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沒有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
誤區(qū)1:
課堂總結成為過場戲。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引入很重視,因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對新知識的學習很重視,因為這是教師基本功發(fā)揮出彩的地方;教師對課堂練習的設計很重視,因為它是課堂達標的主要檢測指標……其實,教師對課堂小結也很重視,只是由于前面應該重視的內容太多,最后只好草草收兵,不了了之,結果課堂小結就成了簡單總結的過場戲。
誤區(qū)2:
課堂總結形式單一。由于新課程倡導學生的主體地位,結果課堂小結成了千篇一律的內容,在聽課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類似于“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這樣的話,形成了千人一面的課堂總結模式。教師將課堂總結的形式單一化,學生容易產生聽覺疲勞。
其實,課堂總結是發(fā)現后繼問題及前后知識縱橫聯系的必要階段,它能把學生學到的零散知識進行數學建構,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系統(tǒng)中去。因此,巧妙的設計不但可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而且可以使我們的課堂錦上添花。筆者在實踐過程中有這樣的幾點想法。
一、滲透人文性,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教學要以知識的整合、發(fā)揚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為基點?!睌祵W本身的人文因素應該是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數學教學是再現數學本身人文性的一個媒介,承載著數學思想、數學文化的傳遞。如教學“怎樣安排更合理”中:餐廳里有三位客人,老爺爺、阿姨和叔叔,每人點了兩道菜,餐廳里有兩位廚師。教材的問題是:“如何安排炒菜的順序更合理,使每位客人等的時間最短?”學生小組進行統(tǒng)籌安排,安排兩位廚師給每位客人的上菜順序。最后,在總結安排方法的時候,有學生提出在安排過程中應先安排老爺爺,再安排阿姨,體現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和女士優(yōu)先的傳統(tǒng)美德。教師立即對這一做法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同時啟發(fā)學生在生活中也應當這樣做,還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做到這些的m5KM7KLC+x89HXRrRyW34+6LXkPsFHRG239DF+HQERM=。
二、捕捉生活性,為數學尋找生活的支點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教學時要緊密聯系生活,讓教育與生活“親密接觸”,使抽象的數學具體化、生活化。在課堂總結時,我們可以將抽象的數學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找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如教學“圓的認識”一課,學生在這一節(jié)課中認識了圓,掌握了圓的特征,會用各種方法畫圓。在最后總結時,教師播放了一個學生一天的生活中和圓有關的事物,如餐具、交通工具等有關的圓。同時,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挖掘了很多生活中的圓。這樣的總結比直接回顧課堂知識來得生動有效,讓學生感受到了圓的知識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它還有著很廣泛的應用。同時更讓學生懂得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
三、設置疑問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時,有意設置一個懸念,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chuàng)新,產生一種向往感,這對學生課后自學是一種無形的動力。如教學“長方體表面積”這節(jié)課時,教師總結時可提出:“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老師要你們計算長方體的體積又應該如何計算呢?”課后,學生們紛紛看書、討論、釋疑,興趣盎然,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其實,在總結中設置疑問主要目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認識數學世界。而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興趣是學習動力的重要來源之一,教師在總結時設置疑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使之產生學習的欲望及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的學習。
四、增加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的事物所吸引。設計新穎有趣、耐人尋味的小結,既能消除學生學習造成的疲勞,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爬山奪紅旗”“樹上摘蘋果”“拍手歌”等,都是教師普遍采用的游戲。例如,教學“用4的乘法口訣求商”這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用擺正方形的方法總結本節(jié)課的所學內容。即教師報題“12÷4”,讓學生取出12根小棒迅速擺出3個正方形;教師繼續(xù)報題“20÷4”,讓學生取出20根小棒擺出5個正方形……活動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小學數學課堂的總結對鞏固、強化教學效果至關重要。畫龍點睛的課堂小結,對于幫助學生總結重點、理清脈絡、加深記憶、鞏固知識、活躍思維、發(fā)展興趣具有重要作用。成功的課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