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復(fù)”是英漢口譯中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和得力的翻譯工具,文章從英漢兩種語言的自身差別入手,分析重復(fù)的理論依據(jù),著重闡述如何運用重復(fù)的方法解決順譯中的語義銜接和表達不清等口譯問題。
關(guān)鍵詞:重復(fù);口譯;順譯;語義翻譯策略;功能對等翻譯策略
一、引言
口譯(“Interpret”一詞來自拉丁語,表示to explain)作為翻譯的一種重要形式,是“人類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動中所依賴的一種基本的語言交際工具”[1],在各種交際場合屢見不鮮。它是指用口頭表達的形式,即時、準確地在不同語言間實現(xiàn)意義轉(zhuǎn)換和重新表達的交際行為??谧g現(xiàn)場的即時性特點十分突出,且等待翻譯的信息源源不斷地涌來,譯員要邊聽、邊記、邊說,其中同聲傳譯則要求譯員聽和說幾乎同步進行??谧g時,譯員為節(jié)省時間和緩解翻譯壓力,會盡量不變動原句的語序,用順句驅(qū)動的方法(簡稱順譯:syntactic linearity),把聽到的信息按意群進行句子分切。順譯在“及時儲存信息和實際調(diào)整語序上最省時省力,也是在詞序差異較大的語言組合間傳譯的顯著策略”[2]。原信息被斷成若干意群或概念單位,這樣做是為了方便理解和記憶,然后再連接起來,進行翻譯處理。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筆譯的斷句一般比較自然,口譯斷句往往不夠自然,需要進行一些修補才能比較自然地銜接,才能準確傳達原文的思想和情感”[3]。原因是口譯由于受制于時間和聽到話語的順序,斷句后往往會產(chǎn)生許多語義銜接問題。
常用的口譯銜接方法有轉(zhuǎn)換、重復(fù)、增補、省略、反說和歸納等,本文認為重復(fù)作為口譯的一種重要手段,除了處理信息及時和緩解譯員壓力方面外,更能較好地解決口譯采用順譯后出現(xiàn)的語言連貫問題和表達不清問題,并探討其理論依據(jù)和實際運用策略。
二、口譯中運用重復(fù)的理論依據(jù)
修辭“重復(fù)”(repetition)存在于英漢兩種語言,但結(jié)構(gòu)上,英語和漢語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性。具體表現(xiàn)在英語注重外在形式銜接的形合(hypotaxis);漢語注重內(nèi)在意義連貫的意合(parataxis)[4]。這種語言表達方式的不同是由不同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民族人的不同性格決定的,正如德國語言學(xué)家W.von Hunbolt認為語言是民族的最大特點,民族的語言即民族的精神[5]。中國人性格文雅,漢語中常有詞或短語在一句中反復(fù)出現(xiàn),以示表達之周密和準確之意;西方英語國家人則普遍性格率直,做事簡練,其語言也盡量避免同詞重復(fù),所以產(chǎn)生了各式各樣的聯(lián)接句子各部分的表現(xiàn)手段,比方說指代詞、關(guān)系連詞、詞形變化或直接省略掉不說出來等等簡化省略方法。
英語與漢語對待“重復(fù)”的態(tài)度不同。英語單句較長,比漢語更具包容性,一個句子包含的意群較多,每個意群通過外顯形態(tài)標記連接在同一長句內(nèi),表現(xiàn)為有邏輯關(guān)聯(lián)的各部分處在同一邏輯概念下或有內(nèi)部關(guān)聯(lián)的兩部分或幾部分共用某一部分意群,而且不會出現(xiàn)語義連貫和表達不清等問題。
例如:Capacity-building is an issue that is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global development agenda.“an issue”作為本句中共用部分,分別出現(xiàn)在意群1即“capacity-building is an issue”和意群2即“that is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global development agenda”中,英語在本句中使用了關(guān)系代詞的形式,重復(fù)了“an issue”這個部分,保證了語義上的連貫。
在一般情況下,除表示強調(diào)等特殊語氣外,為了使句子結(jié)構(gòu)正確和語義連貫,英語常采用替換法或干脆省略的方法,即指代替換、同義替換、上義替換和省略、半省略等手段來隱性重復(fù)某一部分[7],但回避同詞重復(fù),這個特點在英語中很普遍。
漢語則短句較多,簡潔明快,更耐重復(fù)。在用詞上,漢語保持有一定量的、合理的重復(fù),連續(xù)重復(fù)使用同一實詞,如同一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現(xiàn)象很普遍,而且漢語多采用原詞復(fù)現(xiàn)的形式以取得節(jié)奏感強、表達清晰、語義連貫的效果[7]。修辭“重復(fù)”的使用確實可以彌補漢語由于短句過多帶來的語義不清和語義連貫等問題。如果在英漢口譯中完全按照英語長句的順序進行翻譯,就會出現(xiàn)一句有著特別長的定語或狀語的漢語譯文,這不符合漢語多用短句和簡潔明快的固有特點和表達習(xí)慣,而且也產(chǎn)生了語義連貫的問題。
上面那句英文如口譯成漢語,就要求同詞重復(fù)“an issue”這個部分:能力建設(shè)是一個首要問題,一個全球發(fā)展進程的首要問題。
又如:Ignorance is the mother of fear as well as of admiration.
無知是羨慕的根源,也是恐懼的根源。
漢語短句較多,每個短句又要求語義完整、清晰,無法像英語那樣兩個部分共用一部分內(nèi)容,所以口譯時重復(fù)了“the mother”這一共用部分,這樣漢語譯文顯得清晰和有節(jié)奏感。
實際上,漢語短句多和耐重復(fù)這兩個特點,為口譯提供了極為有用的手段,使英漢口譯有了充分的回旋余地。
三、英漢口譯中修辭“重復(fù)”的應(yīng)用策略
?。ㄒ唬┱Z義翻譯策略
就其結(jié)構(gòu)形式而言,英語中的重復(fù)違反了“會話合作原則”中的語言簡練這一基本原則。美國哲學(xué)家格賴斯提出的會話含意理論認為,在言語交際的過程中,參與交際的雙方必須遵守一些基本原則,若一方故意違反某項準則,另一方則可根據(jù)實際語境推斷其傳遞的言外之意[8]。從語用學(xué)的角度看,英漢兩種語言都存在修辭重復(fù),而且都有重復(fù)在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上要表達特定的語用意義這一情況,如傳遞強調(diào)、突出重點、形成特殊語言節(jié)奏等。在英漢兩種語言中若因為相同的表達目的而采用重復(fù)這一修辭時,英漢口譯時應(yīng)本著“語義翻譯策略”(Semantic Translation),盡量忠實原文。在“語義翻譯策略”中,保留原文的重復(fù)結(jié)構(gòu)也就是保留了內(nèi)在含義和原文的風格。
例如:【溫總理記者招待會】我們之所以反對“入聯(lián)公投”,就是因為如果這樣一些主張得逞的話,它將改變臺灣和大陸同屬于一個中國的現(xiàn)狀,勢必沖擊兩岸關(guān)系,勢必危害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勢必造成臺海局勢的緊張,破壞臺海和平以至亞太地區(qū)的和平。
【費勝潮口譯】We are opposed to the so-called referendum scheme for Taiwan’s membership in the United Nations because we believe that if such scheme should succeed,it would deny the reality that both Taiwan and mainland belong to one and the same china.And that will deal a serious blow to cross-straits relations.That will harm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people on both sides.That will cause tension in the Taiwan Straits and that will threaten the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s and peac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t large.
溫總理在這一段中談到入聯(lián)公投時,連續(xù)使用同一個詞“勢必”,句子短、節(jié)奏強,把這一問題的危害性說的入木三分,連續(xù)給人一種危險將至的感覺;口譯中便可以采用語義翻譯策略,譯文中重復(fù)了四次“that will”,英語中這種修辭也用來突出重點和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形成優(yōu)美的節(jié)奏,使句子段落顯得均衡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
又如:We shall fight him by land,we shall fight him by sea,we shall fight him in the air,until,with Gods help,we have rid the earth of his shadow and liberated its peoples from his yoke.(Winston S.Churchill The Second World War).
【口譯】我們將對他實施地面打擊,我們將對他實施海上打擊,我們將對他實施空中打擊,直到在主的幫助下,將他的魔影從地球上消除,將納粹統(tǒng)治下的人們從他所設(shè)的枷鎖中解放出來。
在這一段中,英首相丘吉爾重復(fù)了三次“we shall fight him”,反復(fù)強調(diào)了從海陸空全面打擊希特勒的決心,極大地鼓舞了軍民??谧g譯文也根據(jù)語義翻譯策略,保留了重復(fù)。但如把“by land”、“by sea”和“in the air”合譯為一句話,雖然簡潔,但效果會平淡、遜色許多。
?。ǘ┕δ軐Φ确g策略
奈達在對翻譯的定義中強調(diào)語義上最切近的自然對等語,其次是語體。如果語義與語體之間發(fā)生矛盾,則棄形取義。奈達認為:“好的翻譯會讓讀者完全忘記它是翻譯作品。換句話說,真正好的翻譯應(yīng)該讀上去不像翻譯?!保?]原語的表達形式在原語文化背景下是利于信息表達的,但不同民族之間的語言表達習(xí)慣、生活習(xí)慣、文化傳統(tǒng)和心理等方面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若將原語表達形式植入譯入語的語境下就往往不倫不類。換言之,完全保留原語的形式往往會使口譯譯文生硬難懂。英語多變化,漢語多重復(fù)。在結(jié)構(gòu)形式和會話含義不可兼顧的情況下,一般遵循功能對等翻譯策略(Functional Equivalence),對譯文做適當?shù)恼{(diào)整,保留原文意義,舍棄原文形式。
1.重復(fù)英語會話中的“共用”部分
(1)It is our duty to rebuild and defend our homeland.
我們的職責就是重建家園和保衛(wèi)家園。
?。?)We welcome its new efforts to improve it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 with its northern neighbors.
我們歡迎該國新的努力,改善同其他北方鄰國經(jīng)濟政治關(guān)系的努力。
(3)This requires care and,for difficult problems,great experience.
這就需要細心,而且對許多難題來說,還需要豐富的經(jīng)驗。
?。?)Liberalization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has been influenced by the expansion and intensification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efforts.
貿(mào)易和投資的自由化已受到了影響,由于區(qū)域一體化努力的普遍和加強而受到影響。
?。?)Chinese economy has been growing very fast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中國經(jīng)濟增長很快,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增長很快。
2.明確英語會話中的各種省略部分
英漢口譯時,要重復(fù)英語中的各種代詞;漢英口譯時,要把漢語中的重復(fù)詞盡量譯為相應(yīng)的代詞。英語多代詞,漢語多名詞。英文常用代詞替代前文所述的人或物,是一種英語省略的方法,因此代詞在英文句子里出現(xiàn)頻繁。漢語口語則不然,漢語代詞的使用不像英文那么多。英語中用代詞的地方,口譯時往往可按漢語習(xí)慣重復(fù)其所代替的實詞,這樣使得口語中的短句表達更清楚。
1)英漢口譯例句
?。?)This has been our position—but not theirs.
這一直是我們的立場——而不是他們的立場。
?。?)The little apprentice in particular lived in terror of his boss,who had born down on him so often and so hard that there was little left.
小學(xué)徒對老板怕的要死,老板經(jīng)常整他,而且整的很嚴重,可把他整壞了。
(3)When her eyes looked up,they were very large,odd,and attractive.
她抬起眼晴的時候,眼睛顯得很大,很特別,很動人。
2)漢英口譯例句
?。?)有個地方叫張家莊,張家莊有個張木匠。張木匠有個好老婆,外號叫“小飛蛾”。小飛蛾生了個女兒叫艾艾。[10]
There was a village called Zhangjia Village,where lived Carpenter Zhang,who had a good wife,nicknamed Little Moth,who gave birth to a girl called Ai’ai.
漢語原文用了三處頂針重復(fù),以原詞復(fù)現(xiàn)的方式連接這一段,語氣流暢,結(jié)構(gòu)嚴謹,讀起來一氣呵成。英語沒有這種頂針修辭,所以不可硬譯。譯文符合英語表達習(xí)慣,采用關(guān)系副詞“where”和關(guān)系代詞“who”,不僅譯出了原文信息,而且用英語的形式保持住了原文的流暢風格。如硬譯成三個英語分句,則連貫性和說話效果差了很多。
3.歸納英語句子中的同義或近義詞,在漢語中用同詞重復(fù)來表示
英語在同一句甚至一段中需多次表達同一概念時,使用同義詞或近義詞,避免同詞重復(fù)。而漢語不習(xí)慣用同義詞來銜接上下文,這樣做會使精神分散。[11]
例如:Mr.Bennet was among the earliest of those who waited on Mr.Bingley.He had always intended to visit him,though to the last always assuring his wife that he should not go;and till the evening after the visit was paid,she has no knowledge of it.
【口譯】班納特先生盡管在自己太太面前自始至終都說是不想去拜訪彬萊先生,事實上一直都打算去拜訪他,而且還是跟第一批人一起去拜訪他的。等到他去拜訪過以后,當天晚上他太太才知道實情。[12]
在原文中,“waited”,“visit”,“go”和“the visit was paid”這四個概念是一樣的,都有拜訪之意。漢語譯文則重復(fù)“拜訪”一詞,語義連貫,讀者反而十分明白。
又如:TV Guide is the most popular magazine in the United States.Its weekly sale reaches 18,870,730 copies.Readers Digest is second with a circulation of 18,193,255.National Geographic,a popular travel and nature magazine distributes 10,560,885 copies.Better Homes Gardens has a circulation of 8,057,386 copies.Women’s Day is a popular women’s magazine selling 7,574,478 copies each month.Family Circle has a monthly sale of 7,366,482.
【口譯】《電視周刊》是美國最受歡迎的雜志,每期銷售量18,870,730份。《讀者文摘》居第二,銷售量達18,193,255份?!秶业乩怼肥潜臼軞g迎的旅游和自然雜志,銷售量為10,560,885份?!睹利惣覉@》銷售量為8,057,386份。《健康之友》是本受歡迎的婦女雜志,銷售量為7,574,478份。《家庭》銷售量為7,366,482份。
在這段話中,英語用了六種不同形式來表示銷售量這個含義,這符合英語的語言習(xí)慣,很有美感;漢語都譯成銷售量,重復(fù)六遍,卻不顯拖沓,而且語義清晰連貫,因為這符合漢語口語表達習(xí)慣。若要譯成六個不同的詞,即使是近義詞,也會讓讀者誤認為這幾種雜志對比的不是一回事,這就削弱了原文的表達效果。
四、結(jié)語
修辭重復(fù)為英漢口譯提供了一種重要的處理方式,能有效地解決英漢口譯中因順譯而產(chǎn)生的句子銜接問題。鑒于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習(xí)慣,應(yīng)成功運用語義翻譯策略和功能對等翻譯策略,使譯文表達連貫,語義通順易懂??傊g員只要多加練習(xí),既可以利用重復(fù)來贏得寶貴的口譯思考時間,還可以使口譯的句子快速形成譯入語風格,使譯文朗朗上口,語義連貫。
參考文獻:
?。?] 梅德明.高級口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 張威.英漢同聲傳譯“順句驅(qū)動”操作的理據(jù)透析[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學(xué)報,2006,(2):46-48.
?。?] 張維為.英漢同聲傳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49.
[4] 劉宓慶.新編漢英對比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
?。?] 劉偉.英漢同聲傳譯中順譯和重復(fù)的結(jié)合[J].蘇州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7,(1):52-54.
?。?] 李麗梅.漢英翻譯中重復(fù)的處理[J].忻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7,(4):61-63.
[7] 曹慶艷.漢語重復(fù)的英譯研究[J].鄭州輕工業(yè)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0,(3):76-78.
?。?] 吳軍超,任懷平.反復(fù)的語用分析與翻譯[J].聊城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4,(3):117-118.
[9] Eugene A Nid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10] 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增訂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72.
[11] 邵志洪,岳俊.英漢語篇銜接對比與翻譯策略—TEM(2004)漢英試卷評析[J].中國翻譯,2005,(1):71.
?。?2] 王科一(譯).傲慢與偏見[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