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艷
(黑龍江國光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謹慎性原則是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之一,由于對具體會計核算起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性地位。因此,我們在會計實務中必須認真地貫徹謹慎性原則的要求,真正做到用好用活。但是如何合理地運用謹慎性原則,有時也是我們會計人員十分頭疼的事情。由于目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多端,企業(yè)面臨的客觀環(huán)境和風險的不確定性逐年增多,市場的多變性要求我們會計人員經常會采用會計估計的方法確定特定會計期間的收益。為了減少會計估計的隨意性,降低財務會計報告的風險,重視謹慎性原則的運用成為必然。
為什么作為會計人員一定要提出運用謹慎性原則?
一是因為在企業(yè)的經營活動中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因素,會計人員在處理這些業(yè)務時不得不經常面對它,并根據一定的標準對這些不確定因素進行估計和判斷;
二是因為企業(yè)面臨著一個有風險的市場,企業(yè)必須謹慎的處理一切經濟業(yè)務,提高抵御經營風險和市場競爭能力以保證企業(yè)在市場的動蕩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是使會計信息建立在謹慎性的基礎上,避免夸大利潤和權益、掩蓋不利因素,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
四是可以抵消管理者過于樂觀的負面影響,有利于正確決策。
謹慎性原則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如果會計核算中謹慎性原則運用恰當,即企業(yè)的經營者以審慎的態(tài)度來處理會計業(yè)務,可以收到增強會計信息真實性、客觀性的積極效果;另一方面,在會計核算中,如果謹慎性原則運用得不恰當,不合理,甚至濫用,企業(yè)以謹慎性為借口故意壓低資產和收益,計提秘密準備故意抬高負債和費用,就會破壞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以下談談謹慎性會計原則在具體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1 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客觀性,限制了穩(wěn)健性原則的運用。并且與配比原則、歷史成本原則、真實性原則,權責發(fā)生制原則、可比性原則、一致性原則存在相沖突的方面。由于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較強,使資產和利潤達到客觀性要求的目的不一定能夠完全實現。
2 謹慎性原則在實務操作中帶有極大的主觀臆斷性,受會計人員的業(yè)務素質、職業(yè)判斷能力的影響,從而導致會計信息的不可驗證性。
3 謹慎性原則本身的傾向性使利潤的操縱具有隱蔽性。由于謹慎性原則本身具有較強的傾向性,本期利潤穩(wěn)健了,對后期卻不穩(wěn)健。比如存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使得當期利潤計算偏低,期末存貨價值減少,會導致以后期間銷售成本偏低,從而使利潤反彈。同時可能會產生前期謹慎后期不謹慎,或前期不謹慎后期謹慎自相矛盾的情況
4 不健全的市場價格機制、資產信息不健全制約了謹慎性原則的合理運用。目前除對上市公司股權投資及上市債券投資以及少數商品在市場上和有關部門頒布的價格信息外,絕大多數商品及股權難以確定其公允價格,即難以確定資產的可變現價值,包括應收賬款的回收率及可能性均是會計人員難以把握的,這往往靠他們的職業(yè)判斷力。鑒于目前市場價格機制及價格信息披露狀況和我國廣大會計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均難以使謹慎性原則得到適當落實。加之債務企業(yè)和被投資企業(yè)財務狀況及持續(xù)經營狀況很難認定。實際操作主觀性很強,受會計人員業(yè)務素質、職業(yè)判斷能力影響,會計信息很難驗證。
5 績效評價體系不合理。目前,我國企業(yè)績效評價仍然以利潤為主。企業(yè)主管部門和所有者對企業(yè)經理業(yè)績評價也以利潤為主要指標。一些企業(yè)追求利潤最大化甚至通過不計提準備或部分計提準備的做法達到目標。有的資產按歷史成本計價,有的資產按市價計價,缺乏一致性,當市價高于成本時資產負債表不能反映資產的真實價值,可能會歪曲企業(yè)的年度收益狀況,在短期內延緩國家稅收,而且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管理者不能做出最優(yōu)決策。并且在不同企業(yè)實際運用不均衡,只在上市公司計提減值準備,而占國民經濟主導地位的非上市國有企業(yè)未明確規(guī)定。財務分析中“,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市盈率”等利潤指標,往往對企業(yè)上市、配股產生深遠影響,這些做法無疑為謹慎性原則的應用設置了制度障礙。
6 過度謹慎。謹慎性原則作為一種原則性規(guī)定,是較為抽象的,并帶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對這一原則的確存在著可能對它進行隨意結實和濫用的潛在危險。例如,有時可能會把謹慎性原則理解成“寧可多計損失,不能預計收益”,導致對應當入賬的收入不入賬,對應當按規(guī)定標準集體的成本費用,故意擴大集體的范圍和標準等。
基于以上存在的問題,如何合理運用謹慎性原則是當前必要的問題。
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yè)道德及綜合素質,提高會計人員職業(yè)判斷能力。謹慎性原則存在的基礎是不確定性,對各種可能發(fā)生的事項要做出合理的核算,必須把握好一個度,過度謹慎或不夠謹慎都會使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得不到準確揭示,從而使企業(yè)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在決策等方面受到誤導。因而需要找出一個應用謹慎性原則的平衡點,以使謹慎性原則的優(yōu)點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將其缺陷約束在最小范圍內??陀^、公正,避免主觀隨意性,確保謹慎性原則運用適度。因此,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yè)判斷能力,才能為會計謹慎性原則的適度運用奠定基礎。
企業(yè)外部環(huán)境需要進一步改善。應進一步健全信息、價格等市場機制,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定期公布各種資產的價格、信息資料,為計提各種減值準備的可操作性、公允性和客觀性掃除障礙。另外,應充分發(fā)揮獨立審計的外部監(jiān)督作用,防止濫用和曲解謹慎性原則,避免人為地加劇與其他會計原則的沖突。
就企業(yè)的內部管理者而言,不應過分依賴謹慎性原則運用的潛力而忽視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因為謹慎性原則的運用是會計中對風險加以防范和管理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相對于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而言具有事后性。因此,我們在會計實務中必須認真地貫徹謹慎性原則的要求,真正做到用好用活。
總之,在會計實務中運用謹慎性原則時,并不意味著保守和消極,而是在保持其均衡和穩(wěn)定的同時,使財務管理活動具有合理的彈性,從而有效地規(guī)避各種風險,促進企業(yè)價值最大化。
[1]企業(yè)會計準則.具體準則.2006.
[2]曾繁毅,穆燕軍,夏艷美.試論謹慎性原則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財務與審計,2004(7)
[3]楊萍,饒永華.略論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工作中的運用[J].財經漫筆,2004(5)
[4]張先治,陳友邦.財務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5]梁麗華.談謹慎性原則在新“企業(yè)會計制度”中的體現[J].萊陽農學院學報,2004(6)
[6]初長庚,高陽,蘭國海.中西方財務會計差異比較 [J].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4(5)
[7]關軍.淺析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工作中的運用[J].本溪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04(9)
[8]張紅蕾,周繼文.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J].商業(yè)經濟,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