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商鋪開張,前來恭賀的畫家劉忠信送來了一幅榭意花鳥畫,畫的是枝頭上綴滿了鮮紅的荔枝。這幅畫的含義是“一本萬利”:一根枝條象征“一本”,荔枝的“荔”與利益的“利”同音,密密麻麻的荔枝象征著“萬利”。劉忠信說:“如果在荔枝樹下畫上一只大公雞,那又有了‘大吉(雞)大利’的寓意?!?br/> 花鳥畫在宋元時期就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它被用于裝飾宮廷和貴族府邸,以及文人雅士的扇面?;B畫在現(xiàn)代生活中更是隨處可見,無論是家庭居室或者是酒樓茶室,甚至是生活器皿上都裝飾有花鳥畫。中國的花鳥畫,經(jīng)常利用某些動植物名稱的諧音來蘊含并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幾乎每一種花、鳥都有它的特殊寓意。
雞有五德
劉忠信是當代善于畫雞的畫家,每年他都有上百幅的《大吉圖》或者《大吉大利圖》被收藏。劉忠信說:“雞是中國人特別喜愛的家禽,歷代都有畫雞的名家,如清代畫家任伯年和當代畫家齊白石、王雪濤?!?br/> 中國畫家們非常喜歡畫雞,不僅僅是因為“雞”與“吉”諧音,他們還認為雞有五個方面的美德。
一是頭上有冠。雄雞高聳火紅的雞冠,極為壯觀漂亮?!肮凇迸c“官”諧音,含有升遷騰達的寓意。畫家還經(jīng)常把公雞與雞冠花畫在一起,寓意官上加官。
二是腳后有趾。雞的腳后面有一個腳趾,位置長得很高,很像人稍微翹起腳、抬頭挺胸走路的樣子,給人亭亭玉立、氣宇軒昂的感覺。
三是不畏強敵、英勇善斗。雞對它的兒女們百倍呵護,若遇強敵襲擊小雞,母雞會立即把小雞護在翅膀底下,高聲尖叫;公雞更是羽毛倒豎,嗚叫迎戰(zhàn)。
四是呼朋喚伴,共享美食。公雞在找到蟲子后,會“咯咯咯”地呼喚母雞前來享用,母雞對自己的子女也關懷備至,常是叨著小蟲或米粒送到小雞跟前。這跟中國文化提倡分享的精神不謀而臺。
五是每天報時,絕不失信。幾千年來,雞伴隨著中華民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傳統(tǒng)習俗,寒暑往來,天天報曉,準時喚醒人們起床。畫家常畫雄雞站在石頭上啼叫,寓意“一唱雄雞天下白”,預示新一天的開始和新希望的來臨。
君子“雁”
大雁是工筆花鳥畫的重要題材,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畫大雁的高手。宋代的藝術家皇帝趙佶、明代的呂紀、清代的邊壽民都以畫雁聞名。邊壽民為了觀察大雁的生活習性,住在葦塘邊上,與大雁朝夕相處。當代工筆花鳥畫家陳之佛更是善畫大雁,在他的作品中有十幾幅大雁題材的精品。
畫家們如此青睞大雁,是因為人們已經(jīng)賦予了它一系列的人格化含義。
大雁對愛情極為忠貞。早在春秋時期中國人就有送一只活雁定親的習俗?!秲x禮士婚禮》中規(guī)定:男家請媒人至女家提親,女方若同意議婚,則男方再去女家正式求婚,所送的彩禮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只活雁,可見那時的中國人對大雁的專情之習性就已熟悉,所以會以此來象征男女之間的愛情婚姻生活天長地久,相偕相守。陳之佛的作品《蘆花雙雁》刻畫的是一對夫妻大雁,在蘆花飛舞的秋季相依相伴,秋季是成熟和收獲的季節(jié),表示它們已歷經(jīng)磨難,對愛情無比忠貞。
《漢書·蘇武傳》中有關于“鴻雁傳書”的記載:西漢時期蘇武出使匈奴國,被國王單于流放到荒蕪人煙的北海放羊。19年后,漢朝又派使者詢問蘇武的下落,單于謊稱蘇武早已死了。到了晚上,一個曾經(jīng)跟隨蘇武出使的人偷偷來見漢使,給他出了個好主意,讓漢使跟單于說:“我們漢朝皇帝在打獵時射到一只大雁,雁腿上綁著一封寫在絲綢上的書信,信上說,蘇武等人在一個沼澤地里?!眴斡诼牶蟾械襟@奇,不得已只好承認蘇武他們還在人間,同意放他們回到漢地。在民間,經(jīng)鴻雁傳遞書信,使有情人或離別夫婦團聚的故事在民間數(shù)不勝數(shù)。
北宋時期,水泊梁山的起義軍首領宋江曾經(jīng)阻止他的手下弟兄射雁,他把雁群相互照應的情誼比作他們的兄弟之情。人們認為,大雁的身上很好地體現(xiàn)了君子所應具備的仁、義、禮、智、信五種修養(yǎng)。
離群的孤雁也經(jīng)常成為畫家筆下的表現(xiàn)對象。孤雁也稱“斷雁”,畫面中往往有孤獨漂零的蒼涼和感傷,這種場景有時也用以比喻滿腹才學卻得不到賞識的失意文人?!逗鹿卵恪?、《寒江孤雁》是陳之佛1947年的代表作,這段時期正值新中國建立的前夜,國家的命運與知識分子個人的前途都成了知識分子的苦惱,陳之佛內心感到莫名的孤寂,于是創(chuàng)作孤雁比喻自己的彷徨。
愛情鳥鴛鴦
中國人在結婚時經(jīng)常要在新房掛一幅畫有一對鴛鴦的工筆畫,或者用紅紙剪成鴛鴦貼在窗戶上。畫家張其翼擅畫鴛鴦,他的學生們結婚,只要通知他,他就會畫一幅鴛鴦相贈。很多學生現(xiàn)在已經(jīng)年近古稀,提起來仍然念念不忘。
傳說鴛鴦是一對相愛的青年男女變身而成的。兩千多年前,一位姓洪的退休官員,請來花匠怨哥和他的父親修繕家里的花同。一天,怨哥忽然聽到呼救聲。他急忙扔下手中的工具,飛奔至荷花池邊一看,一個年輕的女子陷在池塘的淤泥里拼命掙扎。怨哥跳進池塘,奮力把這溺水女子托出水面,一看這女子竟是主人家的千金映妹。映妹的父親聞聲趕到,一見怨哥抱著映妹,便破口大罵:“大膽的奴才,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調戲我的女兒!”怨哥被吊到馬棚里遭受了一頓毒打。
小姐向父親說明真相,父親竟然說:“你是我的千金小姐,怎么能讓他一個下賤的花匠玷污你的身體呢?明日一早,我就把他送到官府法辦,不能留下活口,免得再生是非!”映妹趁著天黑,偷偷來到馬棚,把一件親手繡制的衣服披在怨哥的身上,又塞給他一包銀子,讓他快點逃離家中。結果沒等他逃走,就被值班的家奴發(fā)現(xiàn)。主人知道后命家人把怨哥捆在一塊大石頭上,沉入池塘底下。映妹見狀痛不欲生,也縱身跳入池中。從此,池塘里出現(xiàn)了一對奇異的鳥,人們稱它們是“鴛鴦”,雄的身披彩衣,為“鴛”;雌的身上斑斑點點,為“鴦”,它們是怨哥和映妹的化身。
類似這樣的傳說在中國還有很多,相愛的男女最后都化成鳥或化成蝶。中國人把鴛鴦比作伴侶,早已成為固定的符號。女孩子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就親手繡制鴛鴦圖的荷包,這個是送給未婚夫的定情信物。結婚時的床上用品也大多繡有鴛鴦的圖案?,F(xiàn)代生物學家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鴛鴦一般不會為死去的伴侶守節(jié),而是很快尋找新的伴侶。盡管如此,鴛鴦總是成雙成對地生活在一起,把它們比作夫妻再恰當不過了。
人們把生活中的物體的特性與人的行為和理想結合起來,再通過藝術家處理就成了“意象”。這些意象為藝術形象增加了豐富的內涵。在中國的花鳥畫中,這些被畫家賦予了情感和深意的花和鳥早就超越了他們本身的所具有的美,而具有了更加感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