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對于中國的了解遠遠落后于中國對它們的了解?!?br/> ——2009年10月14日至18日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期間,中國駐德大使吳紅波接受中國《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表示。
回放
中國參加法蘭克福書展已經有20年的歷史,2009年首次以主賓國身份參展,先后有100多名中國知名作家、翻譯家從3月起開始在德國一些重要城市舉辦演講、學術論壇等活動。主賓國活動期間總共有200多家中國出版社攜1萬多種圖書參展,中國還舉辦了600多項活動。這是繼奧運會之后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然而在此次活動期間,德國作家、媒體、政治家對持異見的中國人士更感興趣,德國主辦方甚至還曾計劃邀請7月策劃和煽動新疆暴亂的主謀熱比婭出席會議。不僅如此,一些德國媒體對中國的報道有失偏頗,有的甚至還惡意丑化中國形象。
吳紅波在接受采訪時還表示:“在外國我們中國的聲音還很少,而惡意炒作和抹黑中國的輿論卻大行其道。這里有西方媒體刻意不報(道)我們觀點的因素,也有我們自己發(fā)聲不夠的原因。我認為,中國官員應積極對外發(fā)聲,讓世界更多的人聽到我們的聲音。你可以不同意我們的觀點,但你們不能聽不到我們的聲音?!?br/>
延伸
事實上,西方媒體誤讀、甚至有意丑化中國的事件在2009年時有發(fā)生。
美國《紐約時報》7月6日在報道新疆“七五事件”時配發(fā)了大量圖片。其中一張圖片說明稱:“受傷的維吾爾族人躺在醫(yī)院中”。然而,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病床上方的墻上用漢字標明“32床,劉永和(漢人名)”。
7月7日,英國《倫敦晚報》官網報道烏魯木齊“七五事件”時配發(fā)了中國中央電視臺公布的被暴徒襲擊的無辜群眾相互安慰的視頻截圖,圖片中是兩位被暴徒襲擊后滿是鮮血的少女。然而,《倫敦晚報》給出的圖片說明卻寫道:“兩名女士在被警察攻擊后,互相安慰。”
10月1日,德國國家電視二臺駐華記者在中國國慶閱兵之后采訪了一位中國中年男性。這名男子面帶微笑,用中文高興地說“我想看(閱兵隊伍)。”沒想到,聽眾從電視里聽到的同聲翻譯竟成了“這是一個恥辱,我想看?!?br/>
關聯(lián)
對于西方少數(shù)媒體編造和歪曲事實的做法,中國網民表達了自己的憤怒。
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網頁上,大量中國網民質疑其對“七五事件”的報道。一名中國網民說:“BBC的報道令人遺憾,BBC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唯恐中國不亂而又想看中國笑話的樣子讓人感到惡心”。
另一名中國網民說;“可以說今天的暴力局面是與你們多年來對這些敵對勢力的支持不無干系的。想想那鮮活的157條生命,而你們手粘鮮血,不覺得可恥嗎?”
在觀看德國電視二臺對于中國國慶的歪曲報道后,中國網民jwq603留下這樣的質問:“西方所謂新聞自由就是肆意捏造新聞的自由嗎?”還有網友評論道:“這樣的電視臺以后怎樣取信于人,這是在玩弄所有德國觀眾。”
鏈接
為了增進西方對中國的了解,越來越多的中國駐外使節(jié)及政府官員打破以往慣例,在公開場合下對外國媒體關心的中國發(fā)生的重大事件進行說明和介紹,表明中國的觀點。
“七五”事件發(fā)生6天后,7月13日,經常在英國媒體上撰文說明中國的中國駐英大使傅瑩,在英國主流媒體《衛(wèi)報》上發(fā)表了題為《新疆是個好地方》的文章。她在文中說:“千百年來,新疆各族人民和諧相處,在一個大家庭里守望相助,各展風采。當然,就像在其他大家庭和多民族地區(qū)一樣,民族之間有時難免會有誤解和摩擦,在中國,我們稱之為‘人民內部矛盾’,就是說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協(xié)商解決,并非你死我活的爭斗?!?br/> 9月17日,中國駐德大使吳紅波接受德國主流媒體《世界報》的專訪,對中國的社會制度、價值觀念、法蘭克福書展等議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既強調了中國愿和國際社會一同努力,建立和諧社會的一貫方針,又批評了美、歐在國際事務中是“三人行,我必為師”的態(tài)度。
而無論是中國總理溫家寶,還是副總理王岐山也在帶頭、主動與國際媒體打交道,已多次在參與重大國際活動之前,在海外主流媒體發(fā)表署名文章,表明中國態(tài)度。
評論
美國《僑報》網評員對傅瑩大使的文章給予了高度評價:“毋庸置疑,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僅要靠經濟等硬實力,還需要文化、輿論等軟實力,中國的官員也應習慣國際傳播手段,多在國際媒體中發(fā)聲。在這一點上,傅瑩大使的行動值得學習。”
吳紅波大使的訪問文章也引起德國網友的熱議,一位網名為Mike的人說:“為什么不讓中國發(fā)展?了解中國的人都知道,那里的人民對現(xiàn)有政府體制是滿意的。中國人民想這樣生活,這不就是民主嗎?。”網友Regulissimo:“中國有理由自豪,北京戰(zhàn)勝了貧困,人民前程似錦,這都令人印象深刻。中國人贊賞這些成就,大多數(shù)人支持政府,這沒什么奇怪的。西方的達賴迷們的抗議更多是嫉妒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功,盡管中國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我認為西方經濟上已經跟不上中國了,所以想以這種方式貶低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