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代表建議辦理
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凝聚著代表的心血,集中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內容與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民生有重大關系。人大代表是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作為選民的代言人、民意的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是人大代表的權利,具有法定效力。如何加強代表建議辦理,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qū)人民檢察院楊維立撰文認為,代表建議辦理,既要做到“文來文往”,又要做到“人來人往”。廣東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共收到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663件。承辦單位在辦理過程中與代表溝通的只有164件,不到建議總數的1/4。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歐廣源提出,在建議辦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積極采取電話、信函、座談、走訪等多種方式,聽取代表對建議辦理工作的意見,既做到“文來文往”,又做到“人來人往”。然而,真正做到“人來人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早在1988年,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頒布的《關于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xié)委員提案的規(guī)定》第七條就作出明文規(guī)定:“提倡承辦單位主動與代表和委員直接聯(lián)系,共同協(xié)商解決問題?!比欢?,十多年過去了,“提倡”只是得到了很小一部分承辦單位的響應。這個結果無論如何都是令人遺憾的。雖然,提倡沒有強制性;與代表溝通的不到建議總數的1/4,也等于說相關承辦單位都沒有認真辦理代表建議。但至少表明,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承辦單位對辦理代表建議的重視程度不夠;對人大代表的評價不太在乎。為什么如此多承辦單位不與人大代表溝通呢?其中的一項原因是,部分承辦單位至今并沒有充分認識到“權力來自于人民”;沒有正確認識人大監(jiān)督的性質、地位和重要意義。事實上,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辦理代表建議,體現(xiàn)的是承辦單位的責任,而且責任的背后是權力。誰授予權力,誰決定權力,權力就向誰負責——這是權力的特點決定的。數年前,歐洲議會代表團在北京訪問時,問當時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田紀云:歐洲的官員怕議員,議員怕選民,中國的官員怕什么?田紀云實話實說:中國的官員怕上級。一語中的。在我國,各級地方政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俗稱“一把手負責制”,而各政府職能部門的官員提拔往往是由上級說了算。他們自然就會看上級領導的臉色行事。沿著這個思路走下去,如果人大代表的意志能實際影響官員或者官員上級的前途命運,承辦單位恐也就不敢對代表的評價無所謂了。然而,現(xiàn)實分明告訴我們,對一些承辦單位來說,給代表意見建議的答復只不過是份報告。至于報告批不批,具體辦不辦,很多時候成了無關痛癢的事,不會讓承辦單位承擔責任,與相關官員的“烏紗帽”沒多大關系,頂多是面子上不好看而已。這樣一來,只見“文來文往”,承辦單位不與代表溝通也就不難理解了。國際政壇上有句話,是“官員怕議員,議員怕選民”。這其中蘊含著逐層監(jiān)督之意。與我們已經形成的“人民選舉、監(jiān)督人大,人大選舉、監(jiān)督‘一府兩院’”原理大體相同,那么,我們的人大代表為何不能發(fā)揮那樣的作用呢?其實就人大代表而言,履行監(jiān)督職能可資運用的資源并不少。按照憲法、代表法等法律規(guī)定,人大代表擁有質詢權、提起罷免議案權等等。然而,在一些地方,這些剛性監(jiān)督權長期被“閑置”,很少被“激活”。長此以往,一些民主法治意識淡薄的官員自然就不會把人大代表放在眼里了。如果人大代表手中的權力不是停留在紙上,而是能夠被及時、適當地使用,那么,根本用不著一再提倡,承辦單位的官員就會主動、及時、真誠地與人大代表“溝通”了??上攵?,當承辦單位辦理代表建議的態(tài)度與官員的前途命運掛鉤,有多少承辦單位會無動于衷,不與人大單位溝通?當官員落實人大代表批評建議的質量、效率與其政績息息相關,何愁不會出現(xiàn)“人來人往”的喜人景象?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關鍵是從根本上解決好官員對誰負責的問題。從長遠看,我們寄希望于加快民主法治和公民社會進程。現(xiàn)實而迫切的需要是,建立健全權力制約機制和人大工作機制,提高人大監(jiān)督的針對性、權威性、實效性,人大代表不辱使命,恪盡職守,奮發(fā)有為。事實表明,這方面的工作任重而道遠。
河南省汝州市人大常委會閆旭輝撰文認為,辦理代表建議不宜用“將來時”。他在某市調研代表建議辦理工作時,發(fā)現(xiàn)該市代表建議答復的文本中多有“我們將做好前期工作……待時機成熟立即落實”,“我們將積極向市政府建議……”等等,類似的“將來時”式的答復舉不勝舉,相信不止發(fā)生在一個地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此類答復可謂形同虛設,屬于典型的文來文往。提高建議辦理質量,必須克服這種“將來時”的應付態(tài)度,應做到建議提出前重調研、辦理過程重質量、督辦環(huán)節(jié)重實效,也就是把好調研關、辦理關和督辦關。一是要把好建議提出前的調研關。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經常組織代表參加視察、檢查和調研活動,這是代表提出高質量建議的前提條件,必須予以保障,并且督促代表密切聯(lián)系選民,結合平時的調研工作,廣泛收集提建議的素材。代表在提出建議前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關注民生熱點、焦點問題,整理歸納成切實可行的建議原件,不能用個人意見代替群眾意愿。代表提建議前應認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guī),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規(guī)定,以便于使自己所提建議具有政策和法律依據,不至于提出的建議是法律不允許的或目前條件難以達到的。要明確建議提出的形式和內容的要求,做到事由明晰、案據充分、方案可行。這樣提出的建議便于承辦單位辦理,能從源頭上解決建議辦理難的問題。二是要把好辦理過程中的質量關。要推行承辦問責機制,切實強化承辦單位的責任心。為強化責任,人大代表工作部門要對建議辦理最后時限、行文格式、送達程序、反饋形式等提出具體要求,給各承辦單位戴上了“緊箍咒”。要求各承辦單位在辦理過程中,積極同代表溝通聯(lián)系,面對面交流,“零距離”征求代表對建議辦理的意見,限于政策原因不能解決的建議,要向代表解釋清楚,取得代表諒解;能近期解決的力爭盡快解決,不能無故拖延;對辦理有難度的建議要創(chuàng)造條件解決,列出辦理日程表,讓提建議的代表有所期待,不能讓代表處于無限期的“將來時”等待中。三是要把好督辦環(huán)節(jié)的二次辦理關。為了保證建議辦理高標準、高效率、高滿意度,根據代表對建議辦理的反饋情況,對事關本行政區(qū)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及民生問題的建議,要作為重點督辦件,由人大主要領導親自督辦,下大力氣解決辦理中的難題,把好辦理過程中的最后一道關。對重點督辦件,人大常委會可組織代表視察、調研、檢查,協(xié)同政府有關部門,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共同研究解決辦法,給代表一個滿意的答卷。
江蘇省高郵市人大常委會施維峰撰文說,要擠掉代表建議辦理“滿意率”中的“水分”。衡量一個地方人大代表建議的辦理效果,我們往往通過“答復率”、“滿意率”等來體現(xiàn)。但實際工作中,少數建議承辦部門對于經過努力完全可以辦成的建議,沒有認真去辦理,而是圖省事,走捷徑,把工夫花在如何讓代表在答復紙上寫下“滿意”二字,應付交差。為此,一次次地登門向代表“解釋”、“打招呼”,許多代表礙于情面,只好違心地簽上“滿意”,直接導致了“滿意率”遠遠高于“解決率”的不正?,F(xiàn)象,對此我們必須高度注意,并努力克服。要擠掉“滿意率”中摻雜的“水分”,努力糾正“假滿意、真逃責”的虛假辦理行為,真正提高代表建議辦理實效,地方人大常委會必須從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高度,加大對建議辦理的督辦力度,促進代表建議辦理由“答復型”向“解決型”轉變,不斷提高代表建議的“解決率”。一是轉變標準,嚴格責任。常委會要圍繞提高建議辦理實效,逐步轉變建議辦理質量的評價標準,把提高“解決率”作為一項硬性指標單獨列出,通過嚴格承辦單位的責任,逐步解決“滿意率”與“解決率”畸高畸低的問題。二是加大督辦,力求實效,常委會具體要做到“三個一”,年初要召開一個“交辦會”,落實代表建議的承辦單位,交代辦理責任;年中召開一個“匯報會”,及時掌握建議辦理進度,協(xié)調解決辦理困難;年末組織一個“回頭看”,查漏補缺,及時補課,并將辦理結果及時反饋給代表,征求代表是否真正滿意。三是獎懲并重,轉變作風,各地每年要在對“優(yōu)秀代表建議”進行評比與表彰的基礎上,增加對“優(yōu)秀承辦單位”的評比與表彰。同時對可以辦理而未予辦理或拖拉辦理的,以及通過各種手段,違背代表真實意思進行答復的,要向承辦單位及時指出,予以嚴肅批評或公開曝光,并要求對建議予以重辦,直至代表真正滿意為止。
人大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