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皆,卜春蓮
(1.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2.常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抗真菌藥物的應用與真菌耐藥性關系的探討
張生皆1,卜春蓮2
(1.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2.常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南 常德 415000)
目的 探討抗真菌藥物應用與真菌耐藥性之間的關系,為合理應用抗真菌藥物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統計某醫(yī)院2007~2008年7種常用抗真菌藥物的用藥頻度(DDDs),計算相關系數,描述DDDs與真菌耐藥性之間的相關性及關系密切程度。結果 真菌對7種常用抗真菌藥物的耐藥率與其用藥頻度的相關系數r在0.398~0.665之間,除兩性霉素B外,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真菌耐藥率與抗真菌藥物的DDDs呈正相關。應加強抗真菌藥物管理,合理使用抗真菌藥物,減少真菌耐藥性的發(fā)生,提高臨床抗真菌感染治療效果。
抗真菌藥物;耐藥性;相關性
隨著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的大量使用和介入性檢查的廣泛應用,真菌感染特別是深部真菌感染的發(fā)病率急劇增加。而且,像其他細菌對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一樣,真菌耐藥性問題日趨嚴重,給臨床抗感染治療帶來新的挑戰(zhàn),故做好真菌感染的有效防治工作并延緩真菌產生耐藥性十分必要。為了解抗真菌藥物應用與真菌耐藥性之間的關系,本文以常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以下簡稱醫(yī)院)2007~2008年7種常用抗真菌藥的用藥頻度(DDDs)和真菌耐藥率資料為依據,運用簡單線性相關分析方法對DDDs與真菌耐藥性之間的關系進行初步探討,現介紹如下。
1.1 抗真菌藥物用量
通過醫(yī)院藥庫信息管理數據庫匯總2007~2008年2年7種常用抗真菌藥物的年出庫量和DDDs。以藥品的消耗量除以相應的DDD(限定日劑量)即得DDDs,表示該(類)藥的日用藥人/次。
1.2 真菌藥物敏感性試驗
在醫(yī)院2007~2008年2年送檢的各類標本中,選取細菌室分離出的分離率位于前3位的真菌為受試菌,選擇7種主要抗真菌藥物,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應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Vitek32及配套試劑進行細菌鑒別、藥敏試驗,藥敏試條選用ATB FUN GUS和ATB FUN GUS2,包括氟胞嘧啶、兩性霉素B、制霉菌素、伊曲康唑、氟康唑、益康唑、酮康唑7種抗真菌藥)。對真菌藥敏試驗結果進行統計學處理,獲得耐藥率資料。
1.3 抗真菌藥物DDDs與真菌耐藥性
用簡單線性相關分析方法,計算極差相關系數,描述其相關性質與關系密切程度。
2.1 真菌耐藥性
2年內醫(yī)院細菌室分離出的分離率最高的真菌是白色念珠菌,其次是近平滑念珠菌和光滑球擬酵母菌,與國內文獻報道相近[1~4]。3種真菌的耐藥率見表1。由表1可見,主要真菌對DDDs較高的藥物和存在密切交叉耐藥性的藥物具有較高耐藥率,而且有明顯增高趨勢。
2.2 抗真菌藥物DDDs與耐藥率的關系
伊曲康唑、氟康唑、益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制霉菌素和兩性霉素B 7種抗真菌藥物DDDs與耐藥率兩變量的關系r分別為 0.553、0.665、0.650、0.504、0.523、0.625、0.398,相關系數的顯著程度分別為 P<0.05、P<0.01、P<0.025、P<0.05、P<0.05、P<0.025、P=0.1,除兩性霉素 B 外,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認為抗真菌藥物DDDs與真菌耐藥率呈正相關。
3.1 抗真菌藥物用量與真菌耐藥性的正相關性
由表1可見,7種常用抗真菌藥物有6種DDDs與真菌耐藥率的簡單相關系數r的值均在0.504及以上,相關系數的單側假設檢驗結果除兩性霉素 B 外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說明抗真菌藥物DDDs與真菌耐藥率呈正相關,與其他抗菌藥物DDDs與細菌耐藥率之間的關系相似[5]。
3.2 克服真菌耐藥性的主要措施
3.2.1 控制抗真菌藥物DDDs真菌耐藥性的產生由多種因素造成,但抗真菌藥物的DDDs無疑是造成真菌耐藥性的主要原因。由表1可見,2008年與2007年相比:(1)醫(yī)院7種抗真菌藥物DDDs均增加,平均增幅為65.7%,其中增長明顯的是唑類抗真菌藥。(2)真菌對DDDs增加多的抗真菌藥物的耐藥性明顯增加,耐藥率上升幅度均超過10%以上,真菌耐藥性越來越強。由此可見,抗真菌藥物DDDs增加,不僅給患者帶來經濟負擔,造成醫(yī)療資源的浪費,而且會誘導真菌耐藥性的發(fā)生和增強,以致延誤治療甚至引發(fā)藥源性疾病,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要控制抗真菌藥物DDDs,防止濫用抗真菌藥物。
表1 部分常用抗真菌藥物DDDs(單位:日)與真菌耐藥性的關系
3.2.2 合理使用抗真菌藥物(1)選用抗真菌藥物應遵循《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以病原學診斷、真菌藥物敏感試驗為依據,經驗性用藥應隨當地耐藥狀況變化而變化,嚴格控制抗真菌藥物的預防性使用。
(2)合理確定藥物的劑量和療程。間歇性或連續(xù)低劑量使用抗真菌藥有利于真菌產生耐藥性,因此有人主張短期大劑量用藥,以盡快有效殺滅真菌,降低耐藥突變的發(fā)生率,如單用氟康唑口服劑量起初可為800mg/d。
(3)選用最合適的藥物劑型。如兩性霉素B脂質體較兩性霉素B對機體的毒性降低98.6%。用兩性霉素B脂質體治療真菌感染時,機體的最大耐受量可達5mg/kg,而兩性霉素B的最大耐受量只有1mg/kg。兩性霉素B脂質體劑量增至3~4 mg/(kg·d),對播散性念珠菌感染的治療有效率可達75.0%。
(4)必要時聯合用藥。單一使用不易控制嚴重真菌感染的藥物和真菌易產生抗藥性的藥物,聯合使用作用于相同或不同靶點可以提高療效。隨著抗真菌藥物數量的增加,聯合用藥將更加普遍。目前治療艾滋病患者隱球菌性腦膜炎的公認標準方案是:先合用兩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治療2周,然后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鞏固治療8周,最后用氟康唑長期維持。此方案能迅速殺滅腦脊液中的真菌,減少真菌對氟胞嘧啶產生繼發(fā)性耐藥性的機會,提高療效。真菌對氟胞嘧啶易產生耐藥性,因此氟胞嘧啶需與兩性霉素B或氟康唑合用。另外,臨床治療如發(fā)現療效不佳時,排除其他因素后,應考慮真菌耐藥性的問題,此時必須及時換藥,并注意聯合用藥。如Strippoli等研究發(fā)現,抗真菌藥物與沒食子酸丙酯合用可明顯提高抗真菌藥物的療效,對耐藥菌作用也很明顯,并能降低長期應用藥物的不良反應,減少真菌產生耐藥性的風險。
3.2.3 新藥研究 控制真菌產生耐藥性的最重要措施是研究、開發(fā)新的藥物。因真菌耐藥性導致的治療失敗案例越來越常見,人類控制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的效果也不理想,有時只能通過終生服用抗真菌藥物來達到控制目的,因此需要更多具有快速殺滅真菌的廣譜抗真菌藥物。但新的抗真菌藥物研究進展比較緩慢,高效低毒的藥物不易出現,這可能是由于真菌細胞屬真核細胞,尋找一種僅對病原真菌有毒性而又不累及宿主細胞的藥物非常困難。許多研究者都在為此努力,也發(fā)現了一些可用的化合物,如唑類的Voriconazole、Vuconazole、Posaconazole,多肽和氨基酸類的MK20991、FK463等,據報道這些新化合物具有強大的殺菌活性,并對包括耐兩性霉素B和唑類藥物的大部分菌株有效。近年來,從中藥和中藥有效成分中尋找新的抗真菌藥物也成為研究熱點,且已取得可喜進展[6]。
3.2.4 醫(yī)院要有規(guī)律地輪換使用抗真菌藥物 在購進抗真菌藥物時有計劃地每次購進幾種同類同代的抗真菌藥物,6個月交替1次,對于耐藥率嚴重的藥物停用6~12個月,對于同類藥物之間交叉耐藥的(如唑類)應限制其使用,這些都有利于減少抗真菌藥物的耐藥性。同時,醫(yī)院要做好真菌耐藥性監(jiān)測工作。真菌耐藥性監(jiān)測能及時幫助醫(yī)院及臨床醫(yī)師了解本地真菌耐藥性的現狀、變化及發(fā)展趨勢,對指導臨床合理選用抗真菌藥物、減少并控制真菌耐藥性具有重要意義。另外,應對患者加強合理使用抗真菌藥物重要性的教育,避免其隨意使用抗真菌藥物,使其嚴格憑醫(yī)師處方使用抗真菌藥物。
[1]譚雪梅.187株真菌的鑒定及耐藥情況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7,4(11):1077.
[2]于興,王素芬,陳進華.4432株臨床病原菌及其耐藥譜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10):978~981.
[3]屈玲,府偉靈,徐永濤,等.166例真菌感染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結果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1):110~112.
[4]林平,倪時練.醫(yī)院真菌感染的臨床調查與耐藥性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3,2(4):294~296.
[5]張生皆,卜春蓮.抗菌藥物的應用與細菌耐藥性關系的探討[J].中國藥房,2008,19(20):1557~1558.
[6]劉洪濤,張軍東,曹永兵,等.真菌耐藥性研究進展[J].中國藥學雜志,2003,38(5):328~331.
G420
B
1671-1246(2010)03-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