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 時曉明 曲顯俊 程艷娜 史桂云 高允生
肝纖維化(hepatic fibrosis,HF)是繼發(fā)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臟炎癥或損傷后組織修復過程中的代償反應,以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肝內過量沉積為病理特征[1]。近年的研究[2]表明肝星狀細胞(HSC)在肝纖維化的病理生理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HSC從靜止轉化為激活狀態(tài)可合成肝臟幾乎全部 ECM,因此 HSC的激活是肝纖維化發(fā)生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同時合成大量 ECM,并通過其合成的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和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因子(TIMPs)調節(jié) ECM降解。為了研究 HSC在 ECM降解中的作用及用 HSC研究具有促進 ECM降解的藥物,我們嘗試了 HSC明膠酶譜的測定方法。
1.1 實驗材料 明膠酶(gelatinase,17104-019,美國 Gibco BRL公司產品);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過硫酸胺(amnonium persulfate,AP,A-6761)均為美國 Sigma公司產品;考馬斯亮藍(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R-250),丙烯酰胺(acrylamide),甲叉雙丙烯酰胺(bisacrylamide)均為美國 Bio.Basic.Inc.BBI公司產品 ;Triton X-100、SDS等,美國SERVA公司產品。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1.2 試劑配制 1%明膠:稱 1.0 g明膠溶于 100 ml蒸餾水,37℃溶解,4℃保存。樣品緩沖液:0.25 mol/L Tris-HCl(pH 6.8),10%SDS,4%蔗糖,0.1%溴酚藍。電泳緩沖液:0.025 mol/L Tris,0.192 mol/L甘氨酸(pH 8.5),0.1%SDS。洗脫緩沖液:2.5%Triton X-100。明膠酶緩沖液:50 mmol/L Tris,10 mmol/L CaCl2,200 mmol/L NaCl,1μmol/L ZnCl2。染色液:0.25%考馬斯亮藍 R-250(溶于 1︰4.5︰ 4.5的冰乙酸、甲醇和 H2O中)。脫色液:冰乙酸︰甲醇︰ H2O=1︰ 4.5︰ 4.5。
1.3 細胞培養(yǎng) HSC細胞株購于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生物檢測中心細胞庫,生長于 DMEM培養(yǎng)基(Gibco BRL,Rockville,MD,USA)+15%胎牛血清(含 2 mM L-glutamine,penicillin and streptomycin)中 ,置 37°C(5%CO2~ 95%air)培養(yǎng)箱生長,以0.05%EDTA-PBS分散成為單細胞。取處于對數生長期的細胞用于實驗。
1.4 明膠酶的酶譜法測定
1.4.1 制膠 與普通的聚丙烯酰胺凝膠的制膠過程相同,只在分離膠中加入 1%的明膠,使明膠的終濃度為 0.1%。
1.4.2 樣品制備 HSC培養(yǎng) 24 h后的細胞培養(yǎng)基離心后以 2︰ 1與樣品緩沖液混勻,取 15μl上樣電泳。
1.4.3 電泳 于 BIO-RAD電泳槽中,常溫 80 V電壓電泳 30 min,100 V電壓電泳 1.5 h。
1.4.4 洗脫 將膠置于洗脫緩沖液中,脫色搖床上洗脫 15 min,蒸餾水中漂洗 3次,充分除去 SDS。
1.4.5 反應 將膠置于反應緩沖液中 37℃反應過夜。
1.4.6 染色及脫色 將膠自反應液中取出,三蒸水漂洗 2次,染色液中常溫染色 4 h,蒸餾水漂洗 2次,置脫色液中常溫脫色 15 min,照相、記錄。
2.1 培養(yǎng)的 HSC 圖 1顯示培養(yǎng) 10d的 HSC,細胞呈星形、多邊形、棱形,有很長的細胞突起。細胞復蘇以后傳代培養(yǎng),此時的 HSC是研究 ECM合成與降解的良好材料。
圖1 培養(yǎng) 10d的 HSC(×400)
2.2 酶譜法檢測到的 MMPs活性條帶 此方法能夠靈敏地檢測到 HSC分泌到細胞外的 MM--2和MMP-9,并且 MMP-2的活性高于 MMP-9(圖 2)。當A3處理 24h以后,培養(yǎng)基中的 MMPs活性發(fā)生了改變,培養(yǎng)基中檢測到 MMP-9和 MMP-2并且 MMP-2活性增加(圖 3)。
圖2 酶譜法檢測到MMPs
圖3 A3處理 24h后 MMPs活性
肝纖維化是肝臟 ECM合成與分解代謝失衡所造成的不良結局,是臨床上常見的病理生理改變。HSC在肝纖維化的病理生理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既參與 ECM合成,也調節(jié)其降解,是造成 ECM在細胞外過度堆積的重要原因。酶譜法為研究 HSC MMPs基因表達差異,內源及外源性激活條件,酶活性的調節(jié),從而研究肝纖維化的病理生理機制和研究具有促進肝纖維化過程中 ECM降解的藥物和方法有重要意義。用含明膠的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為基礎的酶譜法,能夠檢測到 HSC細胞內和培養(yǎng)基中的 MMP-2和 MMP-9,并且培養(yǎng)基中 MMP-2活性高于MMP-9,這與文獻報道的 HSC較高的表達 MMP-2 mRNA相一致[3]。當藥物作用后,培養(yǎng)基中 MMP-2顯著增加,表明 MMPs的表達發(fā)生了改變,或者酶被激活。目前,常用于檢測 MMPs的方法主要是ELISA和放免法,這些方法只能檢測其含量,不能檢測其活性。而 MMPs活性受到 TIMPs調節(jié),TIMPs通過與 MMPs非共價結合,從而抑制 MMPs的活性和 ECM降解,MMPs的數量不反應其對 ECM的降解能力,因此,測定 MMPs活性更有意義[4]。酶譜法不影響 TIMPs與 MMPs的結合,能夠測定 MMPs的活性,反映其在 ECM降解過程中的作用,并且此方法經濟、簡便、重復性好。
[1] 高潤平,齊曉艷.肝纖維化的發(fā)生機制與治療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6,14(23):2263-2269.
[2] 趙穩(wěn)興,.梁崇禮.酶譜法測定肝星狀細胞合成的基質金屬蛋白酶活性[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02,18(2):56-58.
[3] Lichtinghagen R,Breitenstein K,Arndt B,et al.Comparis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expression in normal and cirrhotic human liver[J].Virchows Arch,1998,432:153-158.
[4] Herron GS,Banda MJ,Clart E J,et al.Secretions of metelloproteinase by stimulated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J].JBiol Chem,1986,261:2814-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