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召珍 賀益萍 沈俊 許玲輝 盛偉琪 師英強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內(nèi)鏡科,*放射科,△病理科,▲腹部外科;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腫瘤學系,上海 200032
隨著近幾年醫(yī)學診斷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胃癌被發(fā)現(xiàn)。早期胃癌行內(nèi)鏡下黏膜切除術(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內(nèi)鏡下黏膜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廣泛地被臨床醫(yī)生與患者所接受,早期胃癌的診斷準確率迫切需要提高。內(nèi)鏡超聲(endoscopic ultrasound,EU)及多層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是目前被臨床上廣泛接受的胃癌術前分期的檢查方法,高頻率(20 MHz,12 MHz)小探頭內(nèi)鏡超聲(endoscopic ultrasound mini probe,UMP)能更清晰地顯示胃癌局部浸潤的深度與范圍,特別是對胃壁黏膜層,黏膜下層的顯示尤為清晰。本研究旨在討論UMP在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術前T分期中的價值。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08年10月—2009年4月期間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經(jīng)UMP及MSCT等診斷為胃癌的患者共63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17例,年齡33~77歲,平均年齡60.19歲。所有患者于手術前2周內(nèi)進行高頻UMP檢查及MSCT檢查,評估病灶部位浸潤深度和范圍,并對檢查結果進行評定。經(jīng)檢查發(fā)現(xiàn)病灶已經(jīng)廣泛轉移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手術的患者不計入統(tǒng)計。
1.2 方法
1.2.1 儀器 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GF-UM200內(nèi)鏡超聲診斷儀及高頻小探頭(型號:UMDP20-25R、UM-DP12-25R)行內(nèi)鏡超聲檢查,采用Siemens公司的64層螺旋CT機進行MSCT檢查。
1.2.2 手術方法 61例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術,2例不能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行腫瘤姑息性切除術。
1.2.3 UMP檢查 患者檢查前空腹10 h,術前15~30 min注射鎮(zhèn)靜藥安定(valium),檢查前常規(guī)利多卡因(lidocaine)進行口咽部麻醉,患者選擇好適當體位后,插入具有2.8 mm以上的活檢孔道的直視內(nèi)鏡于胃內(nèi),尋找到病灶,吸盡胃內(nèi)空氣,在活檢孔道上連接附屬的T形管注入脫氣水,當病變部位完全浸在水中時,再插入探頭超聲,通過內(nèi)鏡確定超聲探頭的位置,盡量使探頭發(fā)出的聲束與病變界面垂直,此時才能清晰顯示病變的結構和精確測量其大小。小探頭超聲12 MHz的焦點距離為25 mm,20 MHz的焦點距離為22 mm。
1.2.4 MSCT檢查 患者保持空腹約10 h,掃描前先飲水800~1 000 mL并于掃描前10 min肌注654-Ⅱ。采用仰臥位,由頭至足先掃描一幅定相位(topogram),然后根據(jù)病變情況確定掃描范圍(從劍突下2 cm至臍下2 cm)。掃描參數(shù):電壓120 kV,電流350 As,層厚0.6~0.75 mm,多平面重建間隔最薄0.5 mm。應用高壓注射器注射造影劑安射力100 mL,注射速率3 mL/s。三期增強分別于注射后20~25 s(動脈期),60~65 s(門脈期)及3 min(延遲期)進行掃描。增強掃描完成后將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然后對64層CT三期增強圖像、MPR圖像進行詳細分析,內(nèi)容包括病變部位、范圍及胃壁增厚程度,腫塊在腔內(nèi)的位置、大小及潰瘍是否存在,鄰近器官受侵潤情況,胃周脂肪間隙狀況等。
1.2.5 診斷標準 UMP胃癌分期采用TNM分期標準(UICC第4版)。正常胃壁在UMP圖像上呈5層結構,腫瘤則表現(xiàn)為破壞的低回聲腫塊與正常5層結構的增厚,UMP則根據(jù)破壞的層次來判斷胃癌的浸潤深度。在MSCT圖像上正常胃壁可呈1~3層結構[1-3],胃癌表現(xiàn)為胃壁增厚和(或)胃壁異常增強?;颊咝g后標本行常規(guī)石蠟切片HE染色,光學顯微鏡下進行病理T分期診斷。
1.2.6 統(tǒng)計處理 以手術后組織病理作為金標準,統(tǒng)計使用Fisher精確檢驗和Kruskal-Wallis檢驗進行分析,采用SPSS 11.0 統(tǒng)計軟件計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后診斷結果 63例病例均行外科手術,1例患者術前UMP診斷胃癌T1期,MSCT檢查胃部無陽性發(fā)現(xiàn),術后病理為黏膜內(nèi)癌而未計入統(tǒng)計(圖1)。計入統(tǒng)計的62例胃癌患者中,胃竇癌18例,胃體癌7例,胃底賁門癌9例,胃角癌4例,胃竇體癌12例,胃底體癌11例,全胃癌1例。術后病理大體分型早期胃癌共9例,Ⅱa型2例,6例為Ⅱa+Ⅱc型,1例為Ⅱb型。進展期胃癌53例,其中腫塊型15例,潰瘍型9例,潰瘍浸潤型28例,浸潤型1例。術后病理結果中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43例,印戒細胞癌5例,黏液腺癌2例。
2.2 UMP對胃癌術前T分期診斷與病理診斷結果比較 62例胃癌患者病理T分期T1~T4期分別為9、24、27和2例。UMP對T分期判斷準確率為82.26%(51/62),其中T1~T4期的準確率分別為100.00%(9/9)、70.83%(17/24)、88.89%(24/27)和50.00%(1/2)。早期胃癌的診斷準確率為100.00%,進展期胃癌的診斷準確率79.25%(表1,圖2~5)。
2.3 MSCT對胃癌術前T分期診斷與病理診斷結果比較 MSCT對T分期判斷總準確率為88.71%(55/62),其中T1期、T2期、T3期和T4期的準確率分別為88.89%(8/9)、83.33%(20/24)、92.59%(25/27)和100.00%(2/2)。早期胃癌的診斷準確率為88.89%,進展期胃癌的診斷準確率為88.68%(表2,圖2~5)。
表1 UMP和病理對胃癌T分期的結果對照Tab.1 The UMP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for T-staging of gastric cancers(n)
表2 MSCT和病理對胃癌T分期的結果對照Tab.2 The MSCT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for T-staging of gastric cancers(n)
圖1 不同診斷方式對Tis期胃癌診斷結果Fig.1 The diagnosis results of Tis-staging by different diagnostic method
圖2 不同診斷方式對T1期胃癌診斷結果Fig.2 The diagnosis results of T1-staging by different diagnostic method
2.4 UMP及MSCT對胃癌術前T分期結果的比較 UMP與病理分期一致的有51例,MSCT與病理分期一致有55例,UMP在T2、T3期有7例存在分期過度,占11.29%(7/62),MSCT在T1、T2和T3出現(xiàn)5例分期過度,占8.06%(5/62),UMP在T2、T3和T4有4例存在分期不足,占6.45%(4/62),MSCT在T2、T3有2例存在分期不足,占3.23%(2/62)。UMP與MSCT這2種檢查在分期準確率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目前外科手術治療仍是根治胃癌最有效的方法,但對于早期胃癌、腫瘤僅限于黏膜層時,局部可以施行EMR。特別是近幾年來ESD的迅速發(fā)展,擴大了內(nèi)鏡下手術的適應證,對分化良好的黏膜下微浸潤癌,如腫瘤直徑不超過3 cm,無淋巴結轉移,則均可實施內(nèi)鏡下手術。由于其手術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操作相對簡單的特點,大大推動了臨床上的普及與應用[4]。同時對于ⅢB/Ⅳ期進展期胃癌單純手術往往難以根治,需考慮先行新輔助化療,待腫瘤體積或轉移灶得以適當控制后再考慮手術,以增加手術切除率[5-6]。無論何期的胃癌,正確的術前分期對估計病情、選擇合理的手術方案、評價預后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特別是隨著經(jīng)內(nèi)鏡、腹腔鏡治療及術前輔助化療等新技術的開展,正確的術前分期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研究選用UMP就是利用小探頭超聲能更清晰的顯示胃壁5層結構,在評估胃癌特別是早期胃癌在胃壁侵犯程度上有獨特的優(yōu)勢。在晚期胃癌伴有賁門或幽門的梗阻時,也只有小探頭超聲進入狹窄腔內(nèi)進行探查。本組研究高頻率小探頭超聲對胃癌的總準確率為82.25%,與Puli等[7]的meta分析結果相仿。但各分期準確率T1為100.00%,T2為70.83%,T3為88.89%,T4為50.00%與文獻資料等有一定差異,區(qū)別在于T1的準確率非常高,原因是高頻小探頭超聲的頻率高(20 MHz,12 MHz),對顯示胃壁的黏膜層,黏膜肌層,黏膜下層效果最佳。但有一例未計入統(tǒng)計的黏膜內(nèi)癌,內(nèi)鏡超聲見黏膜層不均勻低回聲,黏膜下層局部變窄因而診斷為T1,而術后病理卻為黏膜內(nèi)癌。原因可能是癌灶是一個Ⅱa+Ⅱc的病灶,由于病灶周圍有炎性水腫,中央凹陷,導致黏膜下層回聲降低,腫瘤與固有肌層接近[8]。本研究中T4期胃癌的準確率明顯低于文獻報道[9],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UMP的穿透性較差,特別是胃壁明顯增厚或病變隆起過大,對于周圍器官顯示較為困難。本研究中UMP確診并且病理證實的1例T4期胃癌,該例患者極度消瘦(皮革胃病例),胃腔縮小,周邊有腹水,胃竇部病灶與胰腺病灶融合。同時,UMP對T分期同樣存在有分期過度和分期不足的現(xiàn)象 ,其原因可能是:內(nèi)鏡醫(yī)生操作不熟練,各項參數(shù)未到位,表現(xiàn)為超聲小探頭位置不當,其超聲波不能與病灶部位垂直而有傾斜、偏向掃描,導致壁層或漿膜層模糊或增厚或胃腔充盈不良,影像顯示不佳;深層次的微小浸潤不能被發(fā)現(xiàn),腫瘤周邊的炎性反應,纖維組織增生,腫瘤邊緣的疤痕組織,漿膜與腹膜腔網(wǎng)膜的黏連從而使病灶的界限不清,導致分期不準確。UMP對于T2、T3的病例存在分期不足和分期過度的情況,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漿膜層及漿膜下層在UMP上表現(xiàn)為同一高回聲,而漿膜下層浸潤屬于T2;某些胃的特殊區(qū)域(如胃小彎急胃底后壁)缺乏漿膜覆蓋,即使腫瘤已經(jīng)浸潤全層或透壁性生長,病理學上仍診斷為T2期。
本研究中UMP與MSCT對T分期的總準確率分別為82.26%和88.71%,均存在分期不足和分期過度的現(xiàn)象,但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Habermann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UMP對早期胃癌診斷率為100%,進展期胃癌診斷的準確率79.25%;MSCT的早期胃癌的準確率為88.89%,進展期為88.68%,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11-12]。根據(jù)UMP對早期胃癌診斷準確率高的特點,對于內(nèi)鏡下淺表病灶的檢查應首選UMP。
本研究中UMP對T4期的胃癌判斷準確率較低,原因在于UMP受到探頭主體掃描范圍的限制,無法明確胃周臟器的具體浸潤情況,對嚴重狹窄病例探頭甚至無法通過導致分期困難,奚維東等[13]建議對T1和T2期的胃癌使用高頻探頭(20 MHz),對T3和T4期的胃癌應結合使用低頻探頭(7.5 MHz),以期達到最佳成像效果,提高診斷的準確率。而MSCT對T4期的胃癌的診斷有獨特的優(yōu)勢[14],特別是在胃腔的整體顯示及胃壁與周圍組織關系的顯示方面,MSCT檢查要優(yōu)于UMP檢查。因此,與UMP相比,MSCT可更清晰顯示與腫瘤相鄰的胃周脂肪、周圍器官及主要血管,而UMP對T4期腫瘤以及有嚴重腫瘤狹窄病例有一定局限性,故MSCT存在較大優(yōu)勢,但UMP對早期胃癌浸潤深度的判斷準確率非常高,對行內(nèi)鏡下治療等微創(chuàng)手術病例的選擇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為臨床上開展EMR和ESD手術提供依據(jù);MSCT則是胃癌術前分期的首選。本課題組利用內(nèi)鏡與內(nèi)鏡下超聲對局部病灶的大小,范圍及局部浸潤程度的判斷,結合MSCT對淋巴結的轉移及周邊臟器的浸潤情況的診斷,可以大大提高對胃癌術前分期的準確性,這2種方法取長補短,對于治療方案的選擇,手術方式的確定極有參考價值[15]。胃癌的術前分期是指導臨床治療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技術雖不能達到完全準確,但隨著儀器設備的改進、臨床內(nèi)鏡醫(yī)生的技術提高,必將會提高準確評估胃癌分期的正確性,這也是我們共同努力追求的初衷及方向。
[1] D’Ella F, Zingarelli A, Palli D, et al.Hydro-dynamic CT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gastric cancer: correlation with pathological findings.A prospective study of 107 cases[J].Eur Radio, 2000, 10(12): 1877-1885.
[2] Rossil M, Broglial L, Maccionil F.Hydro-CT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preoperative radiologic staging[J].Eur Radio, 1997, 7(5): 659-664.
[3] Lee DH, Seo TS, Ko YT.Spiral CT of the gastric carcinoma:staging and enhancement pattern[J].Clin Imaging, 2001,25(1): 32-37.
[4] Hizawa K, Iwai K, Esaki M, et al.Is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indispensable in assessing the appropriateness of endoscopic resection for gastric cancer [J].Endoscopy,2002, 34(12): 973-978.
[5] 朱正綱.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提高早期胃癌的生活質(zhì)量[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01, 4(2): 729-734.
[6] 尹浩然, 朱正綱, 林言箴.進展期胃癌外科綜合治療的方法與步驟[J].外科理論與實踐, 2000, 5(3): 134-135.
[7] Puli SR, Reddy JB, Bechtold ML, et al.Staging accuracy of esophageal cancer by endoscopic ultrasound: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8,14(10): 1479-1490.
[8] 齊信王, 湯貞彥.胃癌術前超聲檢查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04, 12(5): 385-387.
[9] Habermann CR, Weiss F, Riecken R, et al.Preoperative staging of gastric adenocarcinoma: comparison of helical CT and endoscopic US[J].Radiology, 2004, 230(2): 465-471.
[10] 李輝, 錢俊波.超聲微探頭對胃癌術前分期的診斷價值[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06, 12(5): 529-533.
[11] Dux M, Richter GM, Hansmann J, et al.Helical hydro-CT for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gastric carcinoma[J].J Comput Assis Tomogr, 1999, 23(5): 913-922.
[12] Blackshaw G, Stephens M, Lewis WG, et al.Progressive CT system technology and experience improve the perceived preoperative stage of gastric cancer[J].Gastric Cancer,2005, 8(1): 29-34.
[13] 奚維東, 趙聰.術前內(nèi)鏡超聲對胃癌浸潤深度及手術可切除性評估的研究[J].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 2003, 20(1):45-46.
[14] 陳軍, 嚴超.內(nèi)鏡超聲檢查和多層螺旋CT對胃癌術前T、N分期的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5, 25(5):278-281.
[15] 朱正綱, 嚴超.內(nèi)鏡超聲檢查與多層螺旋CT對胃癌術前分期的對比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02, 5(2): 99-103.